![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4684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4684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4684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时我的祖母虽然不健康,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xǐng)了。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jī)绊,容不得闭塞。C.但是在大连,连翘(qiào)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D.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è)。2.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C.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D.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荡的雾霭,仿佛融雪的春潮,袅袅升入天空,像是香炉里飘出来的烟氤。B.当妈妈即将登机离开我们时,我和父亲的心里顿时怅惘起来。C.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真有震耳欲聋的作用。D.小明同学在田径运动会中,顽强拼搏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才能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直到最后锤炼自己,成长自己。B.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化整为零、知识归类、注重训练的措施。C.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D.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B. 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C. 《春蕾杯》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承办的一个面向全国中小及各职高、中专学生的作文赛事。D.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6.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于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说明性文体,却讲究文采。韩愈的《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不遇明主。B.《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C.《诗经》中的《关雎》《蒹葭》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寓意;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吟唱。D.《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社戏》节选,完成7—10题。(1)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4)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7. 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生硬笨拙。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8. 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9.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A.“踊跃”一词化静为动,写出了山的动态美。B. 从侧面写出船行之快。C. 表现出我去赵庄看戏的急切心情。D. 船慢,我有些不耐烦。10. 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A. 味觉、视觉、听觉 B. 嗅觉、听觉、视觉C. 嗅觉、视觉、听觉 D. 味觉、听觉、视觉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马说》一文,完成11—13题。(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B.执策而临之(鞭子)C.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者)12.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1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B.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没有人才及没有发现人才的伯乐的感慨。四、(9分,每小题3分)阅读《关雎》《蒹葭》完成14—16题。14.对《关雎》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15. 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16.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C.《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首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D.《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蒹葭》重在抒情,景与情完美结合。第Ⅱ卷(表述题 共102分)五、(17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每小题1分)(1)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 ,白露未晞。(《蒹葭》)(3)知不足, ;知困, 。(《虽有嘉肴》)(4)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5)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6)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18. 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握手,是心灵的交流。大千世界,常常因握手而孕育出美好的境界。微风与湖水握手,漾出轻柔的涟漪; , ;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5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种不超过6个字) 六、(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獐疠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②。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③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④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⑤请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⑥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⑦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歧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⑧,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注】①瘴疠:瘴气瘟疫。②廨(xiè)舍:官署。③拊循:安扰,④谳(yàn):审判⑤牒上官:向上级写文书。⑥裁:同“才”。⑦宿:老,陈。⑧鲠直:同“耿直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1)方兵后,遍地榛莽。 (2)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3)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 (4)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 (2)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 (3)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22.本文用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于成龙的什么品质?请分条说明。(4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6分)乡村听风梁永刚①乡间行走,跏蹰的脚步,一次次被风指引。恰好,穿村而过。②风过村庄,泥土、老井、草木与池塘,一切寻常的乡村事物,便多了几分灵动和诗意。四合的暮云,张开臂膀将村庄拥入怀中,于是,一天又接近了尾声,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诱人的饭香。一道残阳,把最后的光束照射在村后浓黛的山顶,金色遍地。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③在乡村,农人熟稔风的秉性,风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农人能听到,也能看到。在打麦场上,等风扬场是常有的事儿。焦急等待中,忽见一人指着杨树梢兴奋地喊:“树梢动了,开始干活。”树梢是风与农人对话的一种方式,万物有灵,树比人更敏感,更懂风的心思。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④有风吹过,村庄便热闹起来。黄昏时分,通往村庄的小道上,脚步声一阵紧似一阵,被田野拥抱过、与庄稼亲吻过、让溪水洗涤过的风,携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母亲唤儿吃饭的声音,开始萦绕在村庄上空,轻盈细碎的风,便跟在孩予们的身后,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风也有顽皮的一面,看到戴着草帽的农人在田间锄草,也会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而笑个不停。百无聊赖的时候,风一次次去农人家中串门,如故人般无拘无束。看见院落里落叶遍地,风便将其归拢成一堆;看见家中无人院门却敞开着,风用力一推,门啪的一声合住了。⑤待到夜色沉沉,月色溶溶,劳累了一天的村庄酣然睡去,风也在万籁俱寂中,变得蹑手蹑脚,唯恐惊扰了一村庄的月光。无人陪伴,风也开始有些疲倦了,眼神迷离地打量着每一户人家、每一座房子。斑驳的树影,朦胧的月色,让眼前的一切看上去影影绰绰,如一幅写意画。偶有农人晚归,窄窄小巷中,便会传出零星的犬吠。风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一抬手将这声响拉得老长。犬吠和风声,这对配合默契的搭档,忠诚地守护着静谧的村庄⑥农人们常说,庄户人家缺啥也不能缺风,要是没了风,目子就寡淡无味。风是农家院落的命脉,也是万物生长的养料。老家一带,乡村民居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比邻而建的两处房屋之间,会留有一尺左右的间隙,人们称之为“风道”,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风留的过道。窄窄风道,人侧着身子也过不去,风却可以于其间自由穿行。⑦在城市小区里,负责园林绿化的物业人员,曾经煞费苦心地在楼间的狭窄空地上种下树木,施肥、浇水、打药,几年过去了,成活的寥寥无几。一次,父亲进城。送父亲走时路过那片冷清的空地,我问父亲:为什么这块地树木栽种不活,是土质问题,还是缺少什么肥料?父亲背着手来回转悠了一圈,回答道:啥也不缺,就是缺风。的确,在高楼的层层包襄下,能有这么一小片泥土已属难得,密不透风的空间里,哪儿还有风的穿插立足之地呀。一株得风的树木,就像被母亲充盈乳汁喂养的婴儿,不愁长不大。春风来了摇一摇,夏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草木的根系就往土里钻一点,钻来钻去,一株草木就在风中长出了尊严,挺起了胸膛。⑧一株草可以是故乡,一粒麦可以是故乡,一杯黄土也可以是故乡,哪怕是飘过村庄上空的一缕风,都沾满了故乡的味道。在游子的心里,风是故乡最生动的意象,也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当浪迹天涯的游子经历了舟车劳顿,终于站在故乡的村口时,第一个上前迎接的便是风。荣耀也好,落魄也罢,风不在乎,也不计较,用古老淳朴的厚道和热情,帮每位归乡的人拂去满脸风尘与心底的忧伤。⑨归乡者无须言语,心有灵犀的风便会带你走街串巷,找寻一度失落的记忆和久违的亲人。其实,风一年四季都在村口等着远行的人呢,它的心里明镜一般,从村庄走出去的人,有一天累了、烦了,就会被村庄拉回来。风,比人更了解自己的村庄。⑩乡村听风,一遍遍默念着故乡的恩泽与深情……(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10月)23.第④段写出了乡村的风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有关句子进行分析。(4分) 24.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1)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从修辞角度) (2)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运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道遒劲有力的“狂草”,虛实搭配,韵味无穷。(怎样理解“虚实搭配”?) 25.请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6.作者通过“乡村听风”,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八、作文(50分)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触和思考?请你根据材料的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1---5.CBCBA 6—10.ADDDC 11---16.DBDABB17.(1)徒有羡鱼情(2)蒹葭萋萋(3)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4)天涯若比邻(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6)伐竹取到道 水尤清冽18.(符合要求,语意连贯即可。)19.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20. (1)战争 (2)案件 (3)向来 (4)只21.(1)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2)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3)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所称赞。22.检点遗物表现他的清廉,治理强盗表现他的从政有方,借百姓耕牛表现他的爱民如子,微服私访表现他的心系老百姓。【参考译文】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遗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又升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官署设在岐亭,他曾经到村落中去微行私访,遍访民间隐情,遇到盗贼以及其他可疑案件,就按其踪迹抓到案犯,百姓非常惊叹佩服。康熙十三年,代理武昌知府。吴三桂进犯湖南,朝廷军队正进攻岳州时,有公文命令于成龙修造浮桥渡过军队,浮桥刚修造好,山洪暴发,浮桥被冲塌了,于成龙获罪被免除了官职。康熙十七年,迁官为福建按察使。有百姓因为与海外有来往而获罪,株连了几千人,案件审讯完毕,判处统统斩首。于成龙写信告诉康亲王杰,认为所株连的多是平民,应该查清以后释放他们。康亲王平素很敬重于成龙,就全部答应了他的请求。康熙十九年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宣化以前有因被洪水冲上泥沙覆盖的田地一千八百顷,前任长官金世德请求免除田赋,没有得到批准,成为百姓的负担。于成龙又上奏章请求,朝廷听从了。又因为这地方夏秋两季节屡次遭受灾害,请求朝廷赈灾。又另外写奏章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赵履谦被按律惩治。康熙二十年,进京朝觐,回答皇帝垂问,皇上褒奖他是“清官第一”。又说他弹劾赵履谦很恰当,于成龙回答说:“赵履谦了过错却不改正,我不得已才弹劾他。”皇上说“处理政务应该懂得大体,小处明白不值得提倡。做人贵在始终如一,你可一定要自勉呀!”随着赏赐给他国库银一千两,皇帝自己乘坐的骏马一匹,还做诗表达对他的褒扬和恩宠,并命令户部派官员协助于成龙赈济宣化等地的饥民。不久,升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到了江南,自己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权势之家担心对自己不利,就编造出一些流言蜚语。明珠在朝廷当政,尤其与于成龙不和。康熙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监督修造漕运船只返回京城,弹劾于成龙年老体衰,被中军副将田万候欺骗蒙蔽。皇帝命令于成龙就此事回奏,于成龙引咎请求严厉处罚,皇帝下诏书于成龙继续任职,田万候降职调离。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在任上去世。于成龙历任各种官职从未带过家属,他去世的时候,将军、都统以及幕僚属吏入内检点遗物,竹箱内只有一身丝绸棉袍,床头盐制豆豉和一些日常用具罢了。百姓听到噩耗,罢市,很多人聚在一起痛哭,家里绘制他的画像祭祀他。皇帝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谥号为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察海疆回到京城,皇上询问于成龙为官的情况,锡住回奏说他很清廉,只是因为轻信别人,有时候被下属欺骗。皇上说:“于成龙在江南作总督,有人说他改变了朴素之风,等他死后,才知道他始终很廉洁,被百姓称赞。大概因为秉性梗直,那些不肖之徒带着私仇以谗言陷害他,才编造出这样的话罢了。当官像于成龙一样的人,能有几个呀?”23. ①亲切(温柔)。如“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②调皮。如“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而笑个不停”。24.(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和感情,“温柔地摩挲着”“满心欢喜地带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如同农人的知己,懂得农人的所想所需。(2)把“炊烟”比作“狂草”,实写炊烟暗写风,通过描绘炊烟的形象表现了风的遒劲有力,突出了风带给炊烟的灵动和诗意。25.风是作者抒发热爱、怀念故乡的载体。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热爱、怀念之情,是通过风这一形象来抒发的。在作者心中,故乡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风中有故乡的味道,有游子对故乡深刻的记忆。26.①对乡村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深情赞美:②对城市高楼林立缺少自然之风的些许遗憾;③对故乡一草一木、故乡味道的深切怀念;④对用厚道热情等待和迎接游子归来的故乡的无限感恩。27.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9,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共1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诗歌鉴赏,句子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