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第1页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第2页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兴宁一中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试题1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即以地位规范为主。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即周天子居住地的方言,在各方言中居于较高地位。当时用“雅言”去读解经文是对读书人的基本要求。《论语•述而》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春秋战国时期,全国性通用语已经不复存在。《吕氏春秋•知化》云:“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马上着手全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确立。许慎《说文解字•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秦朝文字规范统一的措施对共同语的确立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到了汉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语言的统一性大大加强,扬雄《方言》中的“通语”即是可通行于四方的共同语,是以汉朝都城所在地的秦晋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导致其语言情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颜氏家训•音辞篇》)。由于洛阳是东汉乃至魏晋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洛阳方言的影响非常大,洛阳太学书生诵读经典的读书音“洛生咏”享有较高的声誉,为各方言区人所模仿。颜之推主张“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也就是以帝王都邑语音作为规范语言的基础语音,他反复校量,最后取南方金陵语音和北方洛下语音两相折中,作为南北通用的标准语音。“这种主张,奠定了隋唐统一中国后的语言规范的理论基础。”隋唐至宋,主要通过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比较重要的如《切韵》《唐韵》《广韵》等。因为洛阳、长安、开封等地区一直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这些地方的方言就具有了通语性质。元朝定都大都以后,学校教学都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音的“天下通语”,国家的主导性或基础性方言由中原地区向北偏移。明朝和清朝继续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地区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基础方言地位进一步巩固,称为“官话”。
    纵现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历程,语言规范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何种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一般都城所在地方言就成了全国通用语。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王朝的都城基本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平原——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政治上的优势决定这些地方的方言先后成为全国性的通用语,通用度非常广,其使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新老都城所在地,而是广泛存在于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等广大地区,最终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摘编自刘楚群《当今语言规范观:中和诚雅》)
    材料二:
    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当然,雅正是就规范而言,对语言本身,对语言生活,则不必也不应强调“纯洁”。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是语言生活所需要的。
    语言规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语言变项的选择。语言在历时发展中,在共时应用中,都会出现变异和分歧,一个语言项目可能形成若干变项。语言变项的存在是常态,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当然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语言观范就是对语言生活中存在的语言变项的选择,就是依照语言发展规律的选择。认识语言规范的这一性质,树立语言规范的“选择观”,可以从根本上摆正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可以自觉地在语言规范过程中去发现语言发展的新规律。语言规范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在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需要动用社会之力帮助语言的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
    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是为语言生活服务。“语言生活观”要求语言规范既要反映语言生活现实,又能引导语言生活向前发展。评价语言规范是否合适,就看它是否客观反映了语言生活实际,看它能否科学地指导语言生活。
    既然如此,了解语言生活,认识语言生活,是做好语言规范的必要条件。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常要使用现代的各种观测方法,比如建立动态流通语料库,就如同水文监测、气象监测一样,利用这一语料库来监测语言生活的各种变化。观测语言生活,也包括观测语言舆情。语言舆情是社会语言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通过语言舆情也能够逐浙形成新的语言意识。
    一个观念可以改换一个视角,改换一个视角可以发现一片新的学术视域。在雅正观、选择观、语言生活观的综合关照下,我们便会开拓更多新的学术视域,必然会对语言规范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语言规范研究必然会有一个跨越性的新发展。
    (摘编自李宇明《语言规范试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表明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全国通用交际工具的地位,是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
    B.用“雅言”解读经典是对读书人的基本要求,材料一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证明全国性通用语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不复存在。
    C.秦朝统一天下后,李斯倡导对全国通用文字进行规范统一,这一措施促进了共同语的确立,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强盛。
    D.隋唐以后,通用语的确立以颜之推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历代政府主要通过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旦社会动荡不安,人口出现大规模迁徙,常常会导致各种语言相互融合的情况。
    B.凭借政治方面的优势,古代王朝都城的语言一般更容易成为全国通用语的基础方言。
    C.正确使用各种现代观测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认识语言生活,就能够做好语言规范。
    D.改换视角,综合理解语言规范,可以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使语言规范研究跨越发展。
    3.下列说法中,“雅言”的内涵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雅言,正言也(孔颖达《正文》)
    B.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孟郊《同溧阳宰送孙秀才》)
    C.史之为道也,文士雅言(章学诚《文史通义》)
    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4.两则材料都对语言规范进行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凡尔赛”“奥力给”“YYDS”等词汇已从网络流行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请结合材料二,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师陀
    黄昏从空中降下来了,降落到小城的屋背上和小胡同里了。卖煤油的远远从小胡同的转角上出现,肩上担着挑子。
    “卖煤油啊!”梆!梆梆!他喊着,敲着木鱼。
    胡同里没有人。一条狗望望他,接着又自行走开。有个门响着,有人从里头走出来。
    “卖煤油的!”走出来的人站在门口台阶上喊,手里端着灯。
    梆!梆梆!卖煤油的在台阶前面停住,挑子放到街沿上了。这是个装着架子的煤油桶,另一头配一口箱子,上面贴着红斗方,里头放的是各种杂货:火柴、香烟、纸、糖和烟丝。
    买油的说:“打四两。”
    “不说也知道。”卖煤油的接住灯。
    卖煤油的用提子把油吊出来,量够了数目。
    “自来火又涨价了?”
    “又涨价了!”
    卖煤油的并不高兴,比打油的还不高兴。他数过钱——梆梆!重新担起挑子。
    “越涨越没利看!”他回头又加上一句,“你想想一馒头现在几个钱一斤?从前自来火三钱两盒,赚你一个;现在三十钱一盒,不说谎,赚你两个半制钱!
    在冷落的小胡同里,卖煤油的担着挑子,木鱼敲得动天响。他有他的调子:梆!梆梆!
    他有他的老声音,从来不变的声音:“卖煤油啊!”挑子活跃地跳动着,他就这样顺着胡同走下去,一路上迎着他是开门关门的响声。
    “喂,卖煤油的!”又有个小门打开,又有个声音向他喊。
    这喊他的是个老太太,一听下面的谈话就知道。
    “你真是上辈子烧香烧来的福气,老斋公,娶这么一房好媳妇,两天点一灯油!”卖煤油的看了看灯,一看他就准知道是新娘子的。
    老太太喜欢得几乎把眼泪都流出来。
    “会做活呢,”她说,“你给够数就好了!”
    “老天爷是见证。”
    当他们谈话时候,远远地又有一个人喊了。卖煤油的担起挑子,极和气地跟老太太分了手。
    梆!梆梆!“卖煤油啊!”他喊着,尽量敲着木鱼。
    这一盏是厨房里的灯,上面落了许多灰尘。喊他的是个中年女人,脸红红的,被烟熏得满眼泪。
    “该吃饭了。”没有放下挑子,卖煤油的就笑着招呼。买油的并不直接回答。
    “有铜版纸吗?”她问。
    “有,有!”
    卖煤油的赶紧打好油,赶紧到另一头打开箱子,或是说他的杂货店。
    “今天又是记账吗?”
    “又是的!”
    “可是前面老早三吊多了?”
    “四吊多终归要还你的——怕什么?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真没有办法!卖煤油的笑着叹口气,卖煤油的担起挑子,天渐渐暗下来了,小胡同里不再有人出现了。梆!梆梆!他顺着小胡同走下去,一路上喊着,比先前更响更急地敲着木鱼。所有的灯他都认识,只要摸摸他就知道是谁家的,甚至是谁用的。现在它们已经被点起来,光亮照耀着每间房子,不管是发霉的熏黑的整洁的倾倒的全照耀到了……梆!梆梆!木鱼越来越急,越响越远。最后只剩下空洞没有行人的小胡同,转个弯,他的影子随即消失在昏暗中。
    可不是,他自己家里的灯也该点起来了。
    一九四二年二月
    (节选自师陀《果园城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版,有删改)
    【注】《果园城记》是师陀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的上海写成。“果园城”既是师陀的心灵栖息地,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寂静胡同深处,反复出现的这种“梆!梆梆!”声,是一种让胡同里的人听惯的声调,也是这里多年仍旧没有改变的事物。
    B.“卖煤油的并不高兴,比打油的还不高兴”,其中“不高兴”是为了突出卖油者的心地善良,有替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没有私心。
    C.《灯》里的胡同世界是作者的情感载体,不仅仅是诗意表达,这里既有诗意般的静谧安闲,也有底层百姓生活的窘迫。
    D.卖煤油者对待不同顾客态度不同,或对顾客真诚而坦率,或对顾客夸赞而和气,或对顾客无奈而同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连用“降下来”“降落”等一系列动词呈现的动态场景,增加了故事背景的意境美,体现了古朴典雅的文风。
    B.《灯》中的卖油者虽是小人物,卑微坚韧,身上却散发着“牧歌风味的悠闲”,在平凡琐碎中体现了良好的职业操守。
    C.“灯”在文中具有象征意味。如“现在它们(灯)已经被点起来……”,这里的“灯”象征着百姓对生活的希望。
    D.文中写了三个买卖煤油的片段,以点带面,反映出居住在胡同里的人们的生活境况,简洁的对话折射出人物的心理。
    8.“梆!梆梆!”的木鱼声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6分)
    9.著名学者马桂君评价本文时说道:散文化小说,可以从那些给予小说的规约中游离开来,拓展更宽松的活动余地,从而有针对性地表现作品一些非小说的特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散文化小说”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隗嚣矜己饰智,每自比西伯,与诸将议欲称王。郑兴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服事殷;武王八百诸侯不谋同会,犹还兵待时。高帝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嚣乃止。后又广置职位以自尊高,郑兴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时关中将帅数上书言蜀可击之状,帝以书示嚣,因使击蜀以效其信。嚣上书盛言三辅单弱,刘文伯在边,未宜谋蜀。帝知嚣欲持要端,不愿天下统一,于是稍黜其礼,正君臣之仪。帝以嚣与马援、来歙相善,数使歙、援奉使往来,劝令入朝,许以重爵。嚣连遣使深持谦辞,言无功德,须四方平定,退伏闾里。帝复遣来歙说嚣遣子入侍,嚣闻刘永、彭宠皆已破灭,乃遣长子恂随歙诣阙;帝以为胡骑校尉,封镌羌侯。郑兴因恂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徒兴舍,益其秩礼。兴入见曰:“今为父母未葬,乞骸骨;若以增秩徒舍,中更停留,是以亲为饵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愿留妻子独归葬,将军又何猜焉!”嚣乃令与妻子俱东。马援亦将家属随恂归洛阳,以所将宾客猥多,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嚣将王元以为天下成败未可知,不愿专心内事,说嚣曰:“今南有子阳,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数,而欲牵儒生之说,弃千乘之基,羁旅危国以求万全,此循覆车之轨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若计不及此,且畜养士马,据隘自守,旷日持久,以待四方之变;图王不成,其敝犹足以霸。”嚣心然元计,虽遣子入质,犹负其险厄,欲专制方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B.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C.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D.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矜,“自夸”之意,而《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是“怜悯”的意思。
    B. 三辅,指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泛指京师附近之地。
    C.“数使歙、援奉使往来”的“数”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数”都为“屡次”、“多次”之意;“嚣乃令与妻子俱东”的“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行。
    D.乞骸骨,使骸骨归葬故乡,古代官吏因生病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又称“移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秀把关中将帅建言攻蜀的奏章转交隗嚣看,想派他去攻蜀以检验其忠信与否,隗嚣上书表示不应谋划攻蜀,刘秀因此对他有猜忌。
    B.隗嚣与马援、来歙交好,刘秀曾多次让来歙、马援劝说隗嚣入京朝见,许以高位显爵,隗嚣自知无功德而婉言谢绝,甘愿隐居乡里。
    C.隗嚣未准许郑兴归乡安葬父母的请求,并给他换住宅、加俸禄等优待,郑兴晓之以理,甚至愿以妻儿为人质,最终打消隗器疑虑。
    D.王元对刘秀怀有二心,他劝勉隗嚣不要受儒生之说牵制,因利乘便,蓄养兵马,占据要塞,以图一统天下或称霸一方,隗嚣认同这一谋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4分)
    (2)是以亲为饵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 (4分)
    14.郑兴劝阻隗器称王,又反对他大量设置官爵,其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 15~16 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C.首联用淅淅沥沥的春雨和明艳的黄鹂,营造了清新明丽的意境,为下文抒发感情作了铺垫。
    D.尾联既有好友出使归来的喜悦,又有自己滞留边塞、归日无期的伤感,含蓄蕴籍,意味深长。
    16.请赏析颔联中“飘”与“挂”二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由秦入蜀的行人仿佛可以用手触摸星辰甚至从中穿过,仰首屏住呼吸、以手抚摸胸膛以平息内心惊恐的奇幻体验,从而写出蜀道之“难”。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以声衬静,写乡村宁静和谐的自然之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写诗词善于从大自然取材,如以“星”作为重要意象来营造特定意境或寄寓感情,诗文中有具体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立春地生暖,晚秋心生安。天高云淡的晚秋,一切都裸露在空旷的原野。泥土是那么松松软软,你可踩在里面,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可以分享。多情的柿子,抑或是倔强的蚯蚓,都眷恋着这片土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的__①__。环顾周围,曾__②__的植被,像极了人们稀疏的头发,贴在秋的地面。只有秋播的麦苗,顺垄看去,刚刚离开地面,裸露着一垄垄单薄的绿意。
    到了这个节点,一切都变得格外淡定,有条不紊,去留自如。晚秋,也因红叶的渲染,变得__③__,分外壮观。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它们历经风雨,不畏干旱,以博大的胸襟反哺晚秋。岁月在盛衰中周而复始,所有的抵达,都会以另外一种模样重生;已经重生的又正在抵达的路上:一如这生生不息的晚秋。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B. 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C. 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D. 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20.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使之语序、句序合理,可以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21-22题。
    何为鲸落?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①_________________,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当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现象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叹大自然的瑰丽奇幻,更为“一鲸落而万物生”的故事打动。不少人将鲸落视作“献给大海的浪漫”,赋予其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②________________。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当大块的鲸肉被掠食干净,深海鲨鱼、鼠尾鱼等食腐动物就会心满意足地散去。随后,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会蹑手蹑脚地聚拢过来,它们直接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快速繁殖、扩张。慢慢的,鲸的身体在深海厌氧分解过程中悄悄释放出硫化物,依赖硫化物生活的细菌③________________,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最终,鲸骨的遗骸作为礁岩而成为生物欢腾的乐园。整个过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21.请以“鲸落”为主语,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3分)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熊培云说:“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
    一般人都想不到答案是“101-10²=1”。熊培云分析原因时说:想来是因为思维定势吧。一说到挪动,首先与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陷于一种横向的思维,一种左右的思维之中,很少有一种向上的维度。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以“自由在高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50字。
    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 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































    2022-2023兴宁一中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试题1
    参考答案
    1.C(A.根据原文“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即以地位规范为主。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雅言”的出现并非是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研究核心内容的具体表现,二者没有逻辑联系;B.《论语》中的句子是用来证明“当时用‘雅言’去读解经文是对读书人的基本要求”而非用来证明全国性通用语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不复存在;D.颜之推的观点是隋唐统一中国后语言规范的理论基础;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是在隋唐至宋期间发生的,选项扩大了范围。)
    2.C(C.“就能”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说“了解语言生活,认识语言生活,是做好语言规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3.A(根据“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可知,文中“雅言”是指国家通用语言。B. “雅言”指清雅的语言;C. “雅言”指清雅的语言;D. “雅言”指正确的言论。)
    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我国古代通用语形成与变革的历程,并交代原因;②材料二侧重论述语言规范的内涵和功能,指出语言规范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每点2分)
    5.①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和应用而产生的变项,是语言丰富发展的具体表现,受语言规范约束;
    ②语言规范反映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科学指导语言生活,对网络语言做出匡正和选择,使语言有序发展。(每点2分)
    详解分析:4.(1)材料一侧重论述我国古代通用语形成与变革的历程,并交代原因:
    材料一开门见山提出“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然后根据“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春秋战国时期,全国性通用语已经不复存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马上着手全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确立”“到了汉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语言的统一性大大加强……是以汉朝都城所在地的秦晋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导致其语言情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隋唐至宋,主要通过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元朝定都大都以后,学校教学都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音的‘天下通语’”“明朝和清朝继续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地区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基础方言地位进一步巩固”可知,材料一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论述我国古代通用语形成与变革的历程;
    根据材料一“到了汉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语言的统一性大大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由于洛阳是东汉乃至魏晋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洛阳方言的影响非常大,洛阳太学书生诵读经典的读书音’洛生咏‘享有较高的声誉,为各方言区人所模仿”“因为洛阳、长安、开封等地区一直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这些地方的方言就具有了通语性质”可知,材料一还交代了通用语形成和变革的原因。
    (2)材料二侧重论述语言规范的内涵和功能,指出语言规范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根据“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是语言生活所需要的”可知,语言规范的功能,即匡谬正俗;
    根据“语言规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语言变项的选择”“语言规范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在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需要动用社会之力帮助语言的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是为语言生活服务”可知,语言规范的功能,即: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为语言生活服务;
    根据“‘语言生活观’要求语言规范既要反映语言生活现实,又能引导语言生活向前发展”可知,语言规范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5.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语言在历时发展中,在共时应用中,都会出现变异和分歧,一个语言项目可能形成若干变项。语言变项的存在是常态,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当然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可知,语言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产生变项,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凡尔赛”“奥力给”“YYDS”等词汇已从网络流行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网络热词的诞生都是语言发展和应用而产生的变项,是要受到语言规范约束和整合的。
    根据材料二“语言观范就是对语言生活中存在的语言变项的选择……发现语言发展的新规律。语言规范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在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需要动用社会之力帮助语言的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可知,语言规范反映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科学指导语言生活。当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可以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所以当网络语言出现时,语言规范可以对网络语言做出匡正和选择,使语言有序发展。
    6.B(B.“没有私心”表述有误。由“从前自来火三钱两盒,赚你一个;现在三十钱一盒,不说谎,赚你两个半制钱!”以及后文对第三个买油者提出“今天又是记账吗?”我们均可判断,卖油者作为胡同里的小商贩,其言行有商业买卖活动谋利的动机。)
    7.A(A.“古朴典雅”表述有误,文章整体的文风应是平淡舒缓。)
    8.①“梆!梆梆!”声在文中多次出现,突出了胡同环境的寂静。②用“梆!梆梆!”声串联起主要情节,并推动情节发展,胡同里有需求的人闻声开门购物。③“梆!梆梆!”声体现主人公的职业特点,他是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叫卖的生意人;“梆!梆梆!”作为胡同里“从来不变的”声音体现卖油者虽身处困境仍奔忙求索的品质;常年飘荡在胡同深处的“梆!梆梆!”声也衬托出卖油者内心的孤独。(每点2分,任选三个角度,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
    9.①小说语言平淡舒缓,散淡洗练。文字简洁洗练,少铺陈少夸饰,以此来表现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语言间充满着抒情特色。②小说情节结构舒散。文章不追求情节的突转、延宕、起伏,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语言简洁,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和人物的心理状况;文中仅用三个“棒棒”声串联起文章主要片段,叙事结构相对简单散淡。③小说主题散淡。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生活在貌似平静的胡同里的人物的琐事,来表现现实生活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历史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点2分,任选三个角度,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
    10.C【解析:“皆王者之器”作为“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这三个并列短语组成的主语的谓语部分,表示对这三种职官功能的判断,该分句表意相对独立,因此可以排除A与B。“非人臣所当制也”这是个否定判断句,指出前述三种职官设置的权限在于“王”而非“人臣”,该分句表意也相对独立,因此可以排除B与D。“无益于实”与“有损于名”构成对偶,“非尊上之意也”是否定判断句,由此可以排除D。因此C为本题正确答案。该句标点如下:“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11.D【解析:“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移病”,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二者所指各有侧重,不可等同】
    12.B【解析:“隗嚣婉言谢绝,甘愿隐居”这一理解不当。隗嚣派使者入京向皇帝说明自己一直谦恭,因为自己没有功德,等到平定四方后,就隐居乡里,这是托辞,并非“甘愿”;另外,从下文“嚣心然元计……犹负其险厄,欲专制方面”,亦可知他对政权存有野心,并非真想退隐乡里。因此,B项概述错误。】
    13.(8分)(1)(您)却想干那不能干的事,(这正)表明要招致祸患,恐怕不行吧?(得分点:“举”,干、做;“昭”,表明;“速”,招致;“无乃……乎”,恐怕……吧。)
    (2)这是用父母作钓饵,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这样? (得分点:“是”,这;“以……为”,用……作,把……作为;“无礼甚”,太无礼;“焉”,怎么。)
    14.(3分)(1)劝阻准备称王的理由:①有彰明美德而无王室血统;②有威望才略而无显赫功勋;(2分)(2)劝阻大量设置官职爵位的理由:人臣擅设本属帝王权限的职官,冒犯圣意,有损自己名声(1分) 。
    参考译文:
    隗嚣夸耀自己,矫饰弄巧,常常自比周文王。他和将领们商议,想要称王。郑兴说:“过去周文王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还向商朝称臣。周武王和八百个诸侯事先没有商量而一同集结起来,还要退兵等待时机。高帝连年征战,还用‘沛公’的名义指挥军队。如今您的恩德虽然显明,但是没有周朝世代相承的王位;您的威望才略虽然高,但没有高帝的战功。想要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显然会招致祸患,恐怕不能这样做吧!”隗嚣于是放弃自己的打算。后来隗嚣又大量任命官员,以示自己的尊严和高贵。郑兴说:“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都是帝王的规格,不是臣子所应设置的。对实际并无好处,对名义却有损害,不是尊重主上的本意。”隗嚣很不满意,但也只好作罢。当时,关中将领们多次向刘秀上书,说明可以攻打西蜀公孙述的理由。刘秀把这些奏书送给隗嚣看,趁势让隗嚣攻打公孙述,以证明他的信义。隗嚣上书,大谈三辅的孤单薄弱,卢芳在北方边境的威胁,不适宜谋取西蜀。刘秀知道隗嚣想要脚踩两只船,不愿天下统一,于是逐渐降低对他的礼节,以端正君臣之间的礼仪。刘秀因为隗嚣和马援、来歙关系很好,多次派来歙、马援遵奉使命前往隗嚣处,规劝他到洛阳朝见,并许诺封给他尊贵的爵位。隗嚣接连派遣使者到洛阳去,用十分谦恭的语言,说自己没有建树功德,等到四方平定,就隐退回乡。刘秀又派来歙劝说隗嚣派长子到宫廷服务。隗嚣听说刘永、彭宠都已败亡,于是派遣长子隗恂跟随来歙到洛阳去。刘秀任命隗恂当胡骑校尉,封镌羌侯。郑兴趁隗恂之行,请求返回故乡安葬父母,隗嚣不同意,却让郑兴迁居舍,增加俸禄和礼遇。郑兴来见隗嚣,说:“我如今因为父母没有安葬,请求返回家乡。如果以增加俸禄,迁移住所,就改变主意留下来,是用双亲做诱饵,太无礼了!将军怎么能够任用这样的人呢?我情愿留下妻子儿女,只身返回故乡安葬双亲,将军还猜疑什么呢?”隗嚣于是允许郑兴和妻子儿女一起东行。马援也带着家属随同隗恂东回洛阳,因为所带的宾客太多,请求在长安上林苑垦田耕种,刘秀准许。隗嚣的将领王元认为天下胜败还不能预料,不愿意专心经营境内,劝说隗嚣道:“现在,南方有公孙述,北方有卢芳,江湖山海,称王称公的有十数人。而要听从儒生的劝说,舍弃诸侯的基业,寄居在危险的国家以求万全,这是沿着翻车的轨迹走下去。当今天水完整富饶,兵马最强。我请求用一丸泥土替大王在东边封闭函谷关,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如果计议不到这里,可暂且休养军士,训练战马,占据险要关口自守,旷日持久,以等待四方发生变化。图谋王位不成,败落时还足可以称霸一方。重要的是,鱼不能脱离水,神龙失去凭借,和蚯蚓相同!”隗嚣心里赞同王元的计策,他虽然派遣长子到洛阳当人质,但仍然依靠地势的险阻,想要专制一方。
    15.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C.“首联用淅淅沥沥的春雨和明艳的黄鹂,营造了清新明丽的意境”分析错误。诗歌首联写作者在边塞登楼所见之景,片雨飘过城头,黄鹂飞上戍楼,暮春的边城一片空寂,营造了一幅悲凉的意境,使得此时的诗人平添几分作客天涯的感觉。)
    16.①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飞舞的情景描述出来,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②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颔联“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尤其巧妙,融情于景,景中有情,情景水相互融。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而“挂”则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诗人很巧妙杨柳意象中留别的内涵。“柳”和“留”同音,因而在古诗词中柳就有留恋之意。“边柳挂乡愁”把游子的那种浓浓的乡愁具体化、形象化了,好像这乡愁变成了实体物质,挂满了边塞的杨柳树。这沉甸甸的乡愁,这思乡的痛苦,就很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17.(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18. ①依依不舍 ②郁郁葱葱 ③绚烂多彩
    【解析】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的深厚感情,舍不得离开,所以应该用成语“依依不舍”。依依不舍:形容感情很深,舍不得离开。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形容植被曾经苍翠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所以应该用成语“郁郁葱葱”。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晚秋也因红叶的渲染而变得色彩灿烂美丽,所以应该用成语“绚烂多彩”。绚烂多彩: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也指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
    19. D 两处语病: 一是中途易辙,句子“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在讲“红枫”,一句话没说完,下句“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的主语就换成了“上天”,把句子“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改成“被置于悬崖峭壁”,接着讲“红枫”;二是关联词语使用错误,“落下一场秋雨”是假设,应该用表假设关系的词语“即使”。
    20. 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分享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你可踩在松松软软的泥土里,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
    【解析】改为整句,句式应该一样,把句子改成主语是“你”的句子,“泥土是那么松松软软,你可踩在里面”改成主语是“你”的句子,和“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句式一样,改为“你可踩在松松软软的泥土里”;“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可以分享”改成主语是“你”的句子,和“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句式一样,改为“分享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结合下文“多情的柿子,抑或是倔强的蚯蚓”可知,“柿子”在前,“蚯蚓”在后,所以句子“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分享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在前,“你可踩在松松软软的泥土里,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在后。
    21.鲸落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1分),也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1分),被人们赋予温柔而又诗意的内涵(1分)。
    22.①在生物学意义上②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③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解释】① 由下句“它指的是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可知,是在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何为鲸落”,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在生物学意义上”。② 由下句“摄食鲸的身体,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可知,仅仅是这场饕餮盛宴的开始,说明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鲸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③ 由下句“造就了依赖有机质而存在的生物群落”可知,说明细菌把硫化物转化为了“有机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 将其转化为有机质” 。
    23. 审题提示: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获得自由的方式有很多,有人认为是自律,有人认为是放下。而材料中,熊培云则认为应该是站在高处,不受约束。对此,他提出了两种获取高处思维的方式。前者是所处位置站在高处,后者则是思维的思在高处。身处高位,我们可以不被纷纷扰扰的世事所阻碍,不被基本生存条件所束缚,拥有任意支配的自由。但是,只有真正思在高处,我们才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看得更远,才可以让自己的认知突破局限,“从心所欲不逾矩”,拥有真正的心灵自由。
    写作时,可以首先表达支持“自由在高处”的观念,并对两种在高处进行思辨性分析。比如,首先可以指出,我们应当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站在高处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摆脱不利于自身发展进步的外在束缚,让自己拥有自由的条件。比如,以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为例,我们唯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国力,才能让我们拥有自由平等地对话的条件。与此同时,则要进一步指出,与外在自由相比,更重要的是站在心灵和思想高处的自由。只有拥有自由的思想和心灵,才能拥有自由而独立的灵魂,而不是成为无法出走的“娜拉”。还可适当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让自己站在高处,拥有自由。比如,就我们自身而言,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外在条件,可以让我们最大程度地站在高处,拥有行动的自由。但同时,我们更应该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身涵养,让自己的认知达到一定的“高度”,让自己站在精神的高处,唯有这样才不会被当今的诸如信息茧房、话语霸权所裹挟,而得以拥有话语权的自由、思考的自由。
    【立意】
    1.自由在高处,努力攀登之。
    2.精神的自由在更高处。
    3.内在的自由比外在自由更可贵。
    【例文】 风荷高举,遗世亭亭
    草原上的羊群,朵朵绵花糖般,一声呼啸,便从一处涌向另一处。远看是景,置身其中,才知有多少踩踏、多少摩擦。人亦有“羊群效应”,一边从众挪动脚步,一边蓄势高声呼号:“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在何处?熊培云说:“自由在高处。”是风荷正举,是遗世亭亭,我们所寻之“自由”,故当在高处拂面。
    遍地世俗黄金,遍地信息垃圾,拜金主义与享乐思想横行。迷了双眼的人们啊,竟趋之若鹜地追逐着不义之财、故作消遣地浏览着娱乐新闻,浮躁的社会造就了太多单向度的人,不,该是“单向度的机器”。思维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如何期待鲁迅先生笔下的“铁屋子”中,能有勇者现身,来打破这思维的桎梏?人人渴求“六便士”而看不见圆月顶头,人人身陷泥沼而不知迎风举叶,因而人便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明知“自由在高处”,却无力攀这高,不知不觉中便堕入无边的怨恨与自怜自哀中去了。这样的世界,这样的人生,也必是一潭死水,难以激起哪怕一朵浪花!
    往上走!纵使人的皮囊被权势物欲压伏在地面上,至少人的精神可以保持崇高、享受自由。犹忆荒野之主梭罗,手执一柄借来的斧头,从容步入深林,深情拥抱瓦尔登湖,看似远离生活,实则走向生活,甚至,我要说,他凌驾于生活之上;犹忆慷慨侠堂吉诃德,不畏强暴,不恤丧身,书写了超凡绝尘的一生,或许这只是一场幻梦,但追求自由的过程,却定是真实可感的。鸟翼系上了黄金,便无法飞翔。人,只有抛却了从众心,克制了物质欲,才能“往上走”,抵达心灵之高峰,手摘自由之星辰。
    我所想要的“自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人身自由权”是人人生来便被赋予,而“心灵自由权”,大抵需要我们以“往上走”的姿态,跳出拥挤人潮,跳出思维定势,独上高楼,以清明透澈的眼光审视世间百态,亦审问自我内心。从此观之,我们都要争向高处去,蓄力向自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追寻自由之征途漫漫,大可细听内心之音,做那高举其叶的荷,遗世亭亭,在呼啸的风中,听那自由在歌唱。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我一世追求的自由,就在你我心灵之高地!

    相关试卷

    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