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练习
      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结课考查
    八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学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时,务必将第Ⅰ卷的1-11题,第Ⅱ卷的19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5小题,每题3分,6-8小题,每题2分,9-11小题,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襁褓(qiánɡ) 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
    B. 黧黑(lí) 腈纶(jīnɡ) 挑拨离间(jiàn)
    C. 鲦鱼(tāo) 萦绕(yínɡ) 讲信修睦(mù)
    D. 突兀(wù) 幽咽(yān) 推推搡搡(sǎn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襁褓(qiánɡ)——qiǎnɡ;
    C.鲦鱼(tāo)——tiáo;
    D.幽咽(yān)——yè;
    故选B。
    2. 选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只有耐得住 ,经得起 、守得住 ,不为一时之利而 、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甘愿为自己的学术理想耕耘一生,才可能创造出有益于社会的成果。
    A. 诱惑 寂寞 底线 动摇 B. 寂寞 动摇 诱惑 底线
    C. 诱惑 动摇 寂寞 底线 D. 寂寞 诱感 底线 动摇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词语的衔接与连贯。此题简单,选取与所给词语搭配的词语即可。耐得住与“寂寞”搭配,经得起与“诱惑”搭配,“守得住与“底线”搭配,故选D。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健康的人,在身体方面不仅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B. 摘抄和写读书笔记可以积累素材,有助于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C. 良好的家风是能否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D. 事实证明,此前西方一些人炒作的“中国防疫物资的质量问题”原因是由于中外标准不同、使用习惯差异甚至操作不当所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将“在身体方面不仅”改为“不仅在身体方面”;
    C.搭配不当,删去“能否”;
    D.句式杂糅;删去“原因”“于”;
    故选B。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张伯礼向大家提出这个问题。他用一张张纸图片、一串串数字,一组组案例、一个个故事□这些“实证”作出了回答。报告会上,他读起自己写的诗词□菩萨蛮·战冠厄□,现场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是一般疑问句,是张伯礼提出的问题,是张伯礼所说的完整语句;应在第一空填问号与下引号;
    “一张张纸图片、一串串数字,一组组案例、一个个故事”后应使用省略号,表示进行“实证”方式的省略;
    “菩萨蛮·战冠厄”为一首词,第三四空应使用书名号;
    故选D。
    5.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一何”是“多么”之意,一个修饰“怒”,凸显差吏的暴戾;一个修饰“苦”,凸显老妇的悲苦。
    B.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怒号”以拟人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为茅草被卷走蓄势、铺垫。“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
    C.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诗人生活的贫穷,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D.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此句有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则点出了其中缘由,读之催人泪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C.“布衾多年冷似铁”意思是: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将睡觉的被子比作铁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未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C。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果问此次疫情的传染源,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是蝙蝠。科学家将病毒和已知的冠状病毒比对,发现最相似的冠状病毒是一种可以寄生于蝙蝠的病毒,相似度在88%左右。
    ②这就好像一个找茬游戏,它和这个病毒有几十个不同,和那个有十几个不同,而和最像的可能只有八九个不同。但88%的相似其实仍然隔着很远的距离,人和黑猩猩基因组的相似性是98%-99%,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和这个还是差得有点远。
    ③难道是直接吃蝙蝠传染的吗?
    ④蝙蝠本身因为奇特的免疫系统,能携带多种病毒而正常存活,而这些往往较难直接传播到人身上,需要中间宿主。所谓中间宿主,可以理解为,这种病毒先是传染给了某个动物,之后人吃了未煮熟的动物,或者可能在饲养过程中接触、划伤,亦或者是其他方式,导致了最终人的感染。
    ⑤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的最早说法是蛇。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知道蛋白的翻译过程需要“搬运工”(tRNA)识别三个碱基,而我们有ATCG四种碱基,这就有总共64种搬运工。动物也差不多,但工作时不同动物体内就出现不同意见。有的动物比较喜欢搬运工小李,有的喜欢小张,这里就有了差异。而蛇的“搬运工”和病毒比较像。
    ⑥这个方法很快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一是对于不同动物的搬运工的研究缺乏准确性,显然“不公平”。二是当你用SARS、MERS等病毒去进行这个推理的话,最后的结果也是蛇。
    ⑦而另一个研究方法则是把已有的数据库信息作为训练集,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模拟出了病毒可能的感染方式和感染能力,之后再对比发现,水貂可能是中间宿主。
    ⑧现在做个总结:这个病毒可能从蝙蝠中的某个冠状病毒开始出现并进化,跨物种感染;之后被传播到某中间宿主,较大可能是哺乳动物;再之后这个动物可能被带到了华南海鲜城,或在这之前先感染了某个或几个人,而这些人又去了此地;最后导致了后面的逐步爆发。
    6. 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的传染源头及传播过程。
    B. 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可能是蛇或者水貂。
    C. 新冠病毒的传染源动物可能是蝙蝠。
    D.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类似。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将病毒和已知的冠状病毒比对,发现最相似的冠状病毒是一种可以寄生于蝙蝠的病毒,相似度在88%左右。(列数字)
    B. 这就好像一个找茬游戏,它和这个病毒有几十个不同,和那个有十几个不同,而和最像的可能只有八九个不同。(打比方)
    C. 但88%的相似其实仍然隔着很远的距离,人和黑猩猩基因组的相似性是98%-99%,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和这个还是差得有点远。(分类别)
    D. 所谓中间宿主,可以理解为,这种病毒先是传染给了某个动物,之后人吃了未煮熟的动物,或者可能饲养过程中接触、划伤,亦或者其他方式,导致了最终人的感染。(作诠释)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中加点词“这个”,指代的是人和黑猩猩基因组的相似性是98%-99%。
    B. 第④段中加点词“往往”表示多数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到目前为止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科学家们的进一步努力。
    D.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但缺乏形象性。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内容。
    根据第⑧段“现在做个总结:这个病毒可能从蝙蝠中的某个冠状病毒开始出现并进化,跨物种感染;之后被传播到某中间宿主,较大可能是哺乳动物;再之后这个动物可能被带到了华南海鲜城,或在这之前先感染了某个或几个人,而这些人又去了此地;最后导致了后面的逐步爆发”可知,文章的结尾段归纳总结,这一段说明了新冠病毒可能从蝙蝠开始,经由中间宿主到达华南海鲜市场,再感染人。从中可以概括出本文的说明内容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的传染源头及传播过程;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说明方法。
    C.根据题干句子“但88%的相似其实仍然隔着很远的距离,人和黑猩猩基因组的相似性是98%-99%,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和这个还是差得有点远”可知,这句话中的“88%”“98-99%”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句中的“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和这个还是差得有点远”将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相似性与新冠病毒和寄生在蝙蝠上的病毒的相似性相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本项“分类别”表述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D.根据第②段“但88%的相似其实仍然隔着很远的距离,人和黑猩猩基因组的相似性是98%-99%,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和这个还是差得有点远”可知,这句话不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新冠病毒和寄生在蝙蝠身上的病毒的基因相似性。同时,句中的“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和这个还是差得有点远”将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相似性与新冠病毒和寄生在蝙蝠上的病毒的相似性相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新冠病毒和寄生在蝙蝠身上的病毒的差别,让读者更形象地理解和明白这二者的区别。本项“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但缺乏形象性”表述错误;
    故选D。
    阅读《庄子》二则,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 子固非鱼也 固:固然
    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D. 请循其本 循:追溯
    10.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鹏之徙于南冥也 B. 子之不知鱼之乐
    C. 我知之濠上也 D.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一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
    B.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作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一步步引向深入。
    C. 《北冥有鱼》一文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等手法,体现了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特点。
    D.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虽然庄子与惠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来看,他们的思维方式其实是一致的。
    【答案】9. B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B.句意:你本来就不是鱼。固:本来;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句意: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句意: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句意: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之:代词,指鱼快乐这件事;
    D.句意: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庄子与惠子的思维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庄子认为鱼是快乐的,惠子认为人无法知道鱼是否快乐;
    故选D。
    【点睛】《北冥有鱼》参考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第Ⅱ卷(70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 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2)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礼记》二则)
    (7)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礼记》二则)
    (8)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 ①. 死者长已矣 ②. 俄顷风定云墨色 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 两鬓苍苍十指黑 ⑤. 半匹红纱一丈绫 ⑥. 教然后知困 ⑦. 不独子其子 ⑧. 禅房花木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庇、俱、鬓、绫、禅。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②归休:休假回家。③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④致诚:做到十分诚实。致:表达,诚,真心。⑤馆:房舍,这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子安得此金 安:________________ ②孝子之事亲也 亲:________________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15. 由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田母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13. ①. 安:何,怎么 ②. 亲:父母
    14. 作为国家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
    15. 深明大义(大局为重、大公无私)、教子有方、品德高尚。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安:何,怎么;
    (2)句意: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亲:父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为,作为;忠,忠诚;孝,孝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可知,田子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孝敬母亲,他的母亲认为孩子应该拿自己该拿的俸禄对国家忠诚才是对母亲孝顺;可见田母是深明大义(大局为重、大公无私)、教子有方、品德高尚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母亲说:你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样当官,并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就不要拿进家门。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辞了官职,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田子的母亲。《诗经》中说:教育你的子孙时,要谨慎小心。说的是贤惠的母亲能使子孙贤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怀悠闲之心,跟着自己的感觉,信步走进丽江古城,便置身于古建筑画卷、古文明的大观园之中。走上光硬的五花石板街道,一如茶马古道的赶马过客,在市井如潮的四方街抖落疲惫,抖落风尘,再把茶文化带到山外的世界。
    ②古城依山势就水流布置街道,或平缓顺直,或陡峻迂回,空间时而开放,时而封闭,形成疏密有致、曲径通幽的开放式格局。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清碧的流水会带你入深深的巷子和古朴雅致的庭院,让你在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中,渐渐入画,渐渐入迷;水流的方向还会把你带回起点,让你身在古建筑迷宫中而不会迷路。
    ③在玉龙桥上和舞动的水车旁留影,之后便追随河流入城,河岸杨柳垂荫,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临街店铺,光滑闪亮的五花石板街道,溶成悠悠古韵、深深市井。店铺以青瓦盖顶,飞檐翘角,越过参差房顶,偶尔可见斑驳的墙面,于繁华中透出几许沧桑。在古城,或流连于各个店铺;或在碧波蜿蜒的河边,惬意静坐,放飞心情,细细品味一河、一街、一桥、一屋;或登万古楼远眺,人字屋顶或宽或窄、或高或低、交错成趣,铺满你的视线。
    ④在古城的热闹中,在四方街的圆舞中,我也随着舞动的人群,踩出了纳西人的古典舞步,我虽不谙节拍,但仍可切合舞者的心境,俨然一纳西女子,翩跹而轻盈,在这灵动的旋律中沉醉。纳西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因而自家庭院也是他们舞蹈的好场所,大的庭院可容纳近三十人牵手舞蹈。
    ⑤临渠的民居,户户门前都有一小木桥横跨河流之上与街道连通,而桥也就成了古城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古城桥梁密度居我国之首,造型各异的桥多达三百五十余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各异,无法一一陈述,但有一桥梁建筑特色却不得不提,即平坡桥,在古城你仍然看到许多桥面平坡无台阶的桥梁,据说是古时候为方便马帮行走而设计的,而今这些源至“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古桥,已完成了连通商贸的历史使命,成为现代人争先拍照的一处胜景,也是风雅之士吟诵唱和的好去处。
    ⑥我的画笔依然画不尽古城的美,哪怕一河、一桥、一屋,我深深陶醉,进而深深眷念,也正是古城的独特魅力让我依依惜别,还想再来。那就不妨让心灵穿越,如西域使者,踏马而来,再满戴星辉,扬鞭而去……
    16. 阅读全文,依据文中的游踪,填写下表。
    所至
    所见
    入丽江古城
    (1)
    四方街
    (2)
    古城的桥
    (3)

    17. 结合语境,品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清碧的流水会带你入深深的巷子和古朴雅致的庭院,让你在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中,渐渐入画,渐渐入迷。
    18. 本文也是一篇写丽江的游记,与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写法有所不同,请同学们从游踪线索比较两篇游记的不同之处。
    1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借写丽江的一河、一桥,描画出古城的悠悠古韵。
    B. 在第三段中作者先写静态的景,表现古城的古朴沧桑;后写人的活动,游人或流连店铺,或惬意静坐、或登楼远眺,古城令人陶醉、眷念。
    C. 丽江古城的三百五十余座桥都是建于明清时期,是历史的见证者。
    D. 文中最后写道“如西域使者,踏马而来,再满戴星辉,扬鞭而去……”以形象的画面点明了古城曾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
    E. 这篇散文语言风格自然清新,诗意的语言营造出古香古色的意境之美。
    【答案】16. (1)河岸杨柳垂荫,绿树红花相映,店铺青瓦盖顶(2)舞动的人群(3)数量多,风格各异,多平坡桥
    17. 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答出一种修辞);将水比作向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就水流而建的开放式格局,游人顺着水流即可入巷子和庭院;将古城比作画,走入古城犹如渐渐入画,突出了古城美如画的特点,令人神往。
    18. 本文是以作者本人的游踪为线索,通过作者游历了古城的街道、店铺、河、万古楼、四方街、各种桥等;《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更为新颖,视角更为独特。 19. A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第③段“在玉龙桥上和舞动水车旁留影,之后便追随河流入城,河岸杨柳垂荫,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店铺以青瓦盖顶,飞檐翘角,越过参差房顶,偶尔可见斑驳的墙面,于繁华中透出几许沧桑”可知,刚进入丽江古城的时候可以看到:河岸杨柳垂荫,绿树红花相映,店铺青瓦盖顶;
    根据第④段“在四方街的圆舞中,我也随着舞动的人群,踩出了纳西人的古典舞步”可知,在四方街可以看到:舞动的人群;
    根据第⑤段“古城桥梁密度居我国之首,造型各异的桥多达三百五十余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各异,无法一一陈述”可知,走到古城的桥时可以看到:这里的桥数量多,风格各异,多平坡桥。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根据第⑥段画线句“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清碧的流水会带你入深深的巷子和古朴雅致的庭院,让你在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中,渐渐入画,渐渐入迷”可知,这句话中的“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将水比作向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个“带”字将水流人格化,赋予水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就水流而建的开放式格局,游人顺着水流即可入巷子和庭院;“渐渐入画”一句,将古城比作画,运用比喻的修辞,表现出走入古城犹如渐渐入画,突出了古城美如画的特点,令人神往。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
    阅读全文可知,本文是以作者本人的游踪为线索,通过作者游历古城的街道、店铺、河、万古楼、四方街、各种桥(如:第②段“古城依山势就水流布置街道”“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写街道、河,第④段“在古城的热闹中,在四方街的圆舞中,我也随着舞动的人群,踩出了纳西人的古典舞步”写四方街,第⑤段“临渠的民居,户户门前都有一小木桥横跨河流之上与街道连通,而桥也就成了古城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写居民和桥)等,顺着河水的流向浏览整个古城,描绘古城的悠悠古韵;而《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作者以一滴水的名义,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通过一滴水的视角来看丽江古城。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以水自述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让一滴水来替自己思考、说话,构思更为新颖,视角更为独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A.根据第②段“古城依山势就水流布置街道”“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第④段“在古城的热闹中,在四方街的圆舞中,我也随着舞动的人群,踩出了纳西人的古典舞步”,第⑤段“临渠的民居,户户门前都有一小木桥横跨河流之上与街道连通,而桥也就成了古城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可知,本文是借丽江古城的一河、一街、一桥、一屋等,描绘古城的悠悠古韵的。本项“借写丽江的一河、一桥,描画出古城的悠悠古韵”表述错误;
    C.根据第⑤段“古城桥梁密度居我国之首,造型各异的桥多达三百五十余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可知,丽江古城的桥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并非全部都是,也有其他朝代的。本项“丽江古城的三百五十余座桥都是建于明清时期”以偏概全;
    故选AC。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校组织的“和为贵”宣传标语征集活动中,你参与了评选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材料二】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
    【材料三】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
    20. 阅读三则材料,不符合本次征集活动主题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情境题:教室里,A同学因为擦地,把B同学新穿的小白鞋弄脏了,两个人争吵起来,你作为班长该如何规劝让两位同学握手言和?请写一段话进行规劝,不少于30字。
    【答案】20. 材料三
    21. 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材料一“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意思是:和人相处要多包容,心胸要坦荡、宽厚,与人和睦相处,做事情才能处处顺利。强调的是待人包容、和睦。
    材料二“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意思是:和气地与众人相处,平静地修养身心,独立地思考人生。强调是和谐、独立。
    材料三“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意思是:百姓奢侈就要教给他们节俭,百姓节俭就要教给他们礼义。强调的是节俭、礼义。
    根据题干要求“在全校组织的‘和为贵’宣传标语征集活动”可知,材料三与主题“和为贵”不符;故选材料三。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规劝词。根据题干“教室里,A同学因为擦地,把B同学新穿的小白鞋弄脏了,两个人争吵起来”可知,两人因擦地弄脏鞋子而争吵。规劝的目的是让两人握手言和。据此回答即可。
    示例:两位同学不要吵了,有什么事咱们好好说,咱们都在一个班级,在一个大家庭,要和睦相处,相互谅解,不是吗?
    (二)名著阅读(5分)
    22.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1)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2)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画线句中“熬过”一词的理解。
    (3)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熬”有“煎熬”之意,指艰难度过或忍受。说明保尔病得很重,但最终挺过来了。
    (3)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童年,过的是最底层的苦难生活。年轻的保尔为拯救陷入敌手的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遭逮捕,在狱中表现得坚贞不屈,出狱后参军,在柯托夫斯基骑兵旅和布琼尼骑兵团中转战疆场,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以惊人的忍耐力使医生们深为敬佩。出院后离开了部队,无论是做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还是参加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均表现出了坚持真理和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并且在爱情问题上也有着严肃的态度和精神境界,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熬”有“煎熬”的意思;根据“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联系前文“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可知,保尔病得很重,艰难的度过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岁月,但最终挺过来了。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一次次伤痛没有击垮保尔,他向命运发起挑战,战胜死亡,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解放全人类,不懈奋斗,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作文(30分)
    23. 生活中处处有“顶”。你看,一粒种子,顶出土层;一只海燕,顶风冒雨;一座大山,顶天立地;一个团队,合力相顶……他们都顶出了独属自己的春天!“顶”意味着承受,担当,碰撞,支持……
    请以“顶出一个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2)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书写,请认真书写。
    【答案】

    顶出一个春天
    灯光聚集在舞台中央,圆形的光斑之上是自信大方的我,眉梢止不住染上喜悦,嘴角上扬,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举在胸前的奖状熠熠生辉,心头的温暖,令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明媚的春天;笔直的腰杆,让我真正体会到,我也可以顶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时光荏苒,悄然无声,闭目沉淀心情,脑中浮现出姥爷高大的身影。他拄着拐杖,慈祥地微笑,一步,一步,徐徐走来。
    姥爷的眉心再次拧成两个疙瘩,他严厉地瞪着我,随即抬起那根雕花拐杖,对着我的小书桌重重敲上几下,“咚咚咚!”我的小心脏瞬间悬在高空,低头看看那些在我眼中像形态各异的小蚯蚓组成的笔画,不由得有些头晕目眩了。姥爷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我的身旁,粗糙的大手握紧我的小手,在田字格中书写横撇竖捺。
    “一撇一捺方为人字。撇,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露出锋芒;捺,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捺脚要平。”姥爷一边说道,一边将撇捺舒展到极致。我的目光追随着行走于纸上的铅笔,一知半解地点点头。
    阳光透过窗子洒满房间,枝头鸟雀欢快地啼叫。姥爷突然松开了他的大手,我一时茫然,抬头望着他。他摸摸我的脑袋,“人在田字格中顶天立地,生活中更是如此,自己试着写写吧。”我低下头去,深呼一口气,似乎整个世界都静了,没有了鸟儿的叽叽喳喳,只有心脏极速跳动的“怦怦”声。右手紧握着铅笔,默念姥爷的话语,磕磕碰碰地写下一个扭着身子的撇画,拭去额间的薄汗,手腕颤抖着完成下一笔。一时汗颜了,我将脑袋埋得更深,一遍复一遍地书写,不觉间,姥爷拄杖离开,阳光依旧静好。
    轰鸣的掌声将我的思绪带回舞台,灯光璀璨无比。
    直至多年后的今天,我才幡然醒悟——那一撇写的是付出,一捺写的是收获;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一笔写快乐,一笔写烦恼;不承受,又怎见到盎然的春色。
    一纸奖状,登台领奖,绽开春色;独坐一隅,凝眸窗外,笑对人生。缱绻流年,挥洒汗水,我做到了——顶出一个春天。
    【解析】
    【详解】本题是命题作文,在“顶出一个春天”这个题目中,“顶”这个字是题眼,要想写好这个作文就要把这个字诠释好,表层义深层义都要入手,诠释的东西也有很多,可以由植物顶出土层这一表层义引申出自己的艰苦奋斗这类;也可以引申自我的承担能力,面对困难时不气馁;也可以引申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春天的象征义就比较简单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充满着希望,所以本题中的“春天”象征着积极向上、美好的事物,这也需要注意。
    在写作的时候,文章立意要深刻一些,比如可以写自己迎难而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这种敢于探索、勇于担当的精神。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8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