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第1页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第2页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第3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可能是,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2.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答案】1.A 2.B
    【分析】1.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D错误;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C错误。故选A。
    2.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B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而且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关,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4.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5.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答案】3.C 4.D 5.B
    【分析】3.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
    4.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
    5.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辐射逆温一般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冬季,地面对于大气是冷源,再加上冬季黑夜长,夜间辐射降温更加明显,所以冬季辐射逆温更明显。
    (2021·山东高考真题)“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答案】6.A 7.A
    【分析】6.““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雾存在的时间较长,应该考虑风力较小,雾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东部有海南岛阻挡东风,且海域面积狭窄,风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确。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结,图中风由海吹向陆地,带来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形成雾,②正确。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势都比较低,③错误。北部沿海、南部沿海沿海空气湿度都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7.图中风向不是西南风、东南风,因此时间不会是夏季,BC错误。11~次年1月是冬季,应该吹北风,D错误。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风向由海转吹向陆地。此时陆地气温较低,因此海洋暖湿气流遇冷下垫面凝结形成雾,A正确。故选A。
    【点睛】在冬末春初季风转换时节,中国南部沿海及中南半岛东北部沿海常常出现的一种由雾、毛毛雨等所形成的,一种潮湿性的天气称为“克拉香天气”。
    (2021·湖南高考真题)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究成下面小题。

    8.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9.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10.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8.B 9.A 10.C
    【分析】8.根据题意,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半山腰云是水汽凝结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相对湿度,①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气温垂直分布,④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的数据,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浙江高考真题)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强紫外线照射 B.处在逆温层之中
    C.处在强烈对流中 D.受冷锋云系挤压
    12.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1.B 12.C
    【分析】11.由题干“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可知,机尾部凝结的云不容易扩散,所以处在逆温层之中,B正确。受强紫外线照射对飞机尾部凝结的云长时间存在没有影响,A错误。强烈对流运动,加速云的消失,C错误。受冷锋云系挤压,风力较大,云易消失,D错误。故选B。
    12.由图中等压线图,甲位于995hpa低气压中心附近可知,此处是锋面气旋,甲地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浙江高考真题)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13.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
    14.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 )
    ①增加经济效益 ②增加土壤肥 力③减少土壤污染 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3.A 14.C
    【分析】13.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会使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弱,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在几乎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既种植了秀珍菇,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①④正确。对土壤肥力和污染没有影响,②③错误。故选C。
    (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16.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15.C 16.B
    【分析】15.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
    16.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二模)城市景观格局对下垫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通过遥感得到的我国某平原地区省会城市夏季、冬季下垫面平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示意图.研究证明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比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产生的热岛更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城市位于( )
    A.江汉平原 B.华北平原 C.松嫩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8.距市中心16km附近的城市功能区应是( )
    A.住宅区 B.仓储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19.推断距市中心2km范围内的主体景观最可能是( )
    A.林草 B.建筑 C.水域 D.广场
    【答案】17.A 18.D 19.C
    【分析】17.读图可知,该地冬季均温在6.5C--8.5℃之间,可以推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松嫩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温带,冬季均温小于0℃,BC错;江汉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A正确;而珠三角纬度较江汉平原低,冬季温度较高,D错;故选A。
    18.据图可知,距市中心16km附近冬季、夏季气温都较高,说明热岛效应较强,工业区排放的热量和废气较多,所以该区域应该是工业区,D正确,住宅区 、仓储区、商业区不会产生如此明显的较高温度,ABC错误。故选D。
    19.据图可知,距市中心2km范围内,夏季均温较低、冬季均温较高,说明可能是水域调节了气温,水的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夏季增温慢,C正确;林草地冬夏季温差相对较大;建筑和广场冬夏季温差更大;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近地面等温线图上,郊区气温相对较低,而市区则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出露水面的岛屿,被形象的称之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中心,气温一般比周围郊区高1℃左右,最高可达6℃以上。在城市热岛作用下,近地面产生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热岛环流。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结核,故城市降水比郊区多。
    (2021·重庆江津区·高三三模)为提高日光温室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保溫性能,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推广阴、阳棚温室系统。该系统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在后墙的北侧增设了阴棚(左下图)。右下图示意某年3月部分日期的阴棚、阳棚、传统日光温室对照棚及室外的最低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阴棚、阳棚、传统日光温室对照棚及室外的最低温分别对应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1.推测室外昼夜温差最大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15日 B.3月20日 C.3月25日 D.3月27日
    【答案】20.C 21.C
    【分析】20.读图可知,阳棚因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升温,故阳棚的气温比阴棚更高,且 阴棚对阳棚的后墙起到了隔热和保温的作用,阴棚内的温暖空气减少了阳棚从后墙散失的热量,有利于阳棚的保温,因此与对照棚相比,阳棚的气温更高,大于对照棚整体气温,故日温最高的是阳棚,对应①;但阴棚和对照棚相比,处于阴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比对照棚低,故气温次高的是对照棚,对应②;阴棚对应③;阴棚也是温室大棚,可通过大部分太阳辐射,而较少透过温室内地面和物体发射的长波辐射,因此比室外气温要高,故室外整体气温最低,对应④;故选C。
    21.大棚内的热量来自白天进入大棚中的太阳短波辐射,而较少透过温室内地面和物体发射的长波辐射,因此大棚具有保温作用,夜晚降温比室外慢。如果棚内最低温明显高于室外最低气温,说明该日的白天室外太阳辐射较强、棚内蓄积了白天获得的较多热量,因此室外白天的日最高气温较高;而太阳辐射较强意味着是晴天,云量较少,夜晚棚外大气保温作用弱,散热快、气温降低得更快,日最低气温较低,昼夜温差更大。因此棚内最低温与室外最低温差越大,昼夜温差可能越大,由图可知3月25日棚内最低温与室外最低温差越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天津高三三模)2021年伊始,“世纪寒潮”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6日至1月9日期间,全国多地出现新世纪最低温,下图为1月5日20:15至1月6日12:35期间北京市的气温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导致北京市在1月6日00:40以后气温不降反升的原因可能是( )
    A.此时冷空气还未到达北京 B.受热岛效应影响导致此时段气温升高
    C.阴天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 D.受西部与北部山地阻挡气流下沉增温
    23.本轮寒潮天气未能造成我国北方大范围强降雪,主要原因是( )
    ①冷空气移动速度快 ②气温低,上升气流较弱 ③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④近地面与高空温差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22.D 23.B
    【分析】22.1月6日~1月9日,已出现寒潮天气,北京属于北方,此时冷空气已到达北京。故A选项错。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题干中无法体现与其他城市的比较。故B选项错误。阴天天气,气温曲线图中表现不明显,且气温上升时间较短,无法体现为阴天天气。故C选项错误;北京的北部为燕山山脉,在冷空气南下的时候,在燕山山脉的北部为降温状态,之后冷空气下沉增温,跨过山脉之后,持续降温,符合图表规律,D正确,故选D。
    23.寒潮天气势力过强,移动速度快,在北方停留时间短,难以形成大面积降雪,故①项正确;上升气流较弱,也有其中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②项错误;此次寒潮是由西伯利亚高压引起,冷空气由高纬度内陆地区而来,水汽量不够充足。故③项正确;近地面与高空温差小,与本题是否降雪没有直接关系。故④项错误。①③正确,B正确,故选B。
    (2021·山东模拟)下图为北美部分区城某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天气图,在此刻之前,M地附近经历了天气系统的演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图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在( )
    A.一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
    25.此时西海岸( )
    A.气压比同纬度两侧高 B.气压比同纬度东海岸高
    C.南部容易出现晴朗天气 D.南部容易出现阴雨天气
    26.M地在此刻之前最有可能经历了( )
    A.暖锋的形成 B.暖锋演变成冷锋
    C.冷锋的合并 D.高压脊变低压槽
    【答案】24.A 25.D 26.C
    【分析】24.区域表示北美地区。图中,根据站点气温可知,陆地上气温多为0℃以下,可判断为冬季,且区域多高压系统,最可能出现在1月前后,A正确,BCD错。故选A。
    25.根据材料判断,西海岸的气压线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所以西海岸的气压值比两侧低,且读图可知,西海岸气压比同纬度东海岸低,A、B错误。读图,西海岸南部出现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出现阴雨天气,D正确,C错。故选D。
    26.根据材料,在此刻之前,M地附近经历了天气系统的演变,读图,M地东侧出现锋面气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中的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同时,M地东北侧也有冷锋系统,应是受强大冷高压的影响,推动冷空气向东南方向运动。图中两个冷锋系统的锋线几乎重合,M地气压高,气温低,由此可推测M地在此刻之前最有可能经历了冷锋的合并,直选法选C,排除ABD。故选C。
    【点睛】本题涉及锋面气旋的考查,锋面气旋是天气系统中的难点内容,对于锋面气旋而言,无论南北半球,锋面一般出现在低压槽附近,且左侧低压槽为冷锋,右侧低压槽为暖锋,如下图。

    (2021·四川泸州市·高三三模)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水汽冷却形成的雾。平流雾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合适的风向、风速。下左图是平流雾形成示意图,右图是某日拍摄到的山东烟台平流雾景观图,建筑和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一年中平流雾最容易出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8.我国易出现平流雾景观的地区是( )
    A.西北内陆 B.东部沿海 C.横断山区 D.四川盆地
    【答案】27.A 28.B
    【分析】本题以平流雾为背景,涉及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区域认知的素养。
    27.根据题意,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水汽冷却形成的雾。所以需要较冷的下垫面,夏秋季节不符合提议,BC项错误。还需要暖湿空气运动到较冷的下垫面上,春季更容易出现,A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A。
    28.根据题意,需要较冷的下垫面,且需要暖湿气流,则我国易出现平流雾的地区应该是在春季开始由西北季风转向东南季风的东部沿海,B项正确。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缺少暖湿气流,A项错误。横断山区地势险峻,暖湿气流较难到达,C项错误。我国四川盆地冬季寒冷气流难以到达,不易形成较冷的下垫面,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当暖空气流到冷海(地)面上时,就会降温而凝结成雾,这种雾称为平流雾。随着春季暖气流不断北上,沿海地区雾季就自南向北先后开始了。我国沿海地区的雾季为:南海在2、3月,台湾海峡在3、4月,东海在4、5月,黄海南部在5、6月,黄海北部和渤海在7、8月。我国山东半岛尖上的成山头,7月平均有雾天数达到23.8天。由于这里夏季雾日多,且常常终日不散,只是中午前后稍淡些,可见太阳,因此成山头有“雾窟”之称。
    (2021·山西太原市·高三三模)帽状云是在气流稳定和低水汽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极为罕见、形似帽子的地形云,一般出现在孤立挺拔山峰的顶部,几乎静止。下图示意帽状云的形成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帽状云出现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 )
    ①大气温度②大气相对湿度③山体海拔④山体坡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帽状云极为罕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山顶气流极不稳定 B.山峰极少孤立存在
    C.山顶昼夜温差过大 D.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31.当帽状云稳定在山峰峰顶时,山顶附近( )
    A.光照强烈 B.生物活跃 C.水汽充沛 D.天气稳定
    【答案】29.A 30.A 31.D
    【分析】29.“帽状云是在气流稳定和低水汽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极为罕见、形似帽子的地形云”,帽状云的形成条件是气流稳定和低水汽。空气胁迫上升,在山顶冷却至饱和,便成云,也就是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正好达到气流凝结高度,便出现帽状云,故帽状云出现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①②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帽状云出现的海拔高度与山体海拔、山体坡向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选A。
    30.“帽状云是在气流稳定和低水汽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极为罕见、形似帽子的地形云”,据此可知,帽状云的形成条件是气流稳定和低水汽。根据“帽状云的形成原理”图示可知,当顺坡势胁迫上升的稳定空气和下行空气相遇,气流稳定的情况下,利于帽状云的形成存在,而山顶受气压差、风等众多因素影响,气流极易不稳定,导致帽状云形成条件不充分,因此帽状云极为罕见,A正确。山峰孤立存在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B错误。山顶昼夜温差不是影响帽状云极为罕见的主要因素,C错误。“持续时间非常短暂”是“极为罕见”的表现,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A。
    31.“帽状云是在气流稳定和低水汽条件下形成”,当帽状云出现时,山顶附近气流、气压、风向比较稳定,进而天气状况也较为稳定,D正确。帽状云的存在表明云层较厚,光照不强烈,A错误。根据材料无法直接判断山顶附近的生物状况,B错误。帽状云需要在低水汽条件下形成,C错误。故选D。
    【点睛】帽子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异现象,其云彩外形像一顶顶造型奇特的帽子。这些洁白、巨大、飘逸的帽子占据了整个天空,好像为主角准备好的精美服饰。它与雨幡洞云、滚轴云、荚状高积云、帽子云、马蹄状漩涡云、乳状云、浪花云,合称为十大奇异的云彩景观。当稳定的气流上升、越过高山时,云层便出现冷却过程,会形成类似帽子的奇特形状。山峰顶部有帽子云,宛若给其戴上一顶洁白的帽子。帽状云由迅猛的上升运动所致,其中包括快速扩张的雷雨云砧、火山喷发甚至于核爆炸。在每一种情况下,一些物质都会将温湿气体快速向上推动。布里德说:“在雷暴上方,帽状云非常常见,这是因为空气移动速度太快,致使上方气流处于混乱状态。一旦温度降至足以形成云的程度,你就能看到这些云帽。”
    (202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葡萄生长时所需最低气温约12℃-15℃,花期最适温度为20℃左右,果实膨大期最适温度为20℃-30℃。葡萄对水分要求较高,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多,生长后期或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较少,水多还易引起各种疾病,如黑痘病、灰霉病等,严格控制土壤中水分是种好葡萄的一个前提。我国某地采用棚架避雨栽培技术,避雨棚的搭建是半拱式简易避雨棚,可根据需要揭膜或者覆膜,采用此技术后葡萄品质提升明显,优质果产量大幅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该地最可能位于以下哪个省区( )
    A.吉林 B.西藏 C.湖北 D.新疆
    33.棚架避雨栽培技术,可以( )
    A.增加昼夜温差 B.减少农药用量 C.减弱光合作用 D.提高土壤肥力
    34.一般来说,葡萄开花前覆膜,葡萄采收完揭膜。覆膜期间,若天气晴朗,应把棚膜卷起,使其多接受阳光照射和散去闷热,以增强光合作用,以利营养积累,增进果实着色和品质。据此判读,下列省区和覆膜揭膜时间的组合正确的是( )
    A.辽宁—3月覆膜 B.福建—1月覆膜 C.江西—6月揭膜 D.湖南—7月揭膜
    【答案】32.C 33.B 34.D
    【分析】32.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葡萄对于气温和水分的要求较高。设立避雨棚应该是降水较多的地区,目的是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湖北位于湿润区,降水多,最可能采取这种技术,C正确。吉林,新疆地区降水较少,使用这种技术可能性小,因此A、D错误。西藏海拔高,气温低,不能满足葡萄生长对气温的要求,B错误。故选C。
    33.根据材料,葡萄避雨栽培技术主要作用是控制水分,在葡萄生长后期或结果期减少水分,抑制病菌的繁殖,从而减少农药的用量,B正确;该技术对昼夜温差影响不大,A错误;棚架避雨技术铺设塑料薄膜,可以透光和揭膜,不会减弱光合作用,C错误;该技术对土壤肥力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
    34.葡萄一般是1~2月扦插,3~4月份出苗移栽,5~6月葡萄树开花,7~10月份成熟。辽宁地区3月降水少,不需用采用棚架避雨栽培技术,A错误;“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多”,1月属于生长初期,需水量较多,不需要覆膜,B错误;葡萄采收完揭膜,葡萄成熟在7月份左右,所以江西—6月揭膜错误,湖南—7月揭膜正确,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农作物覆膜的作用一般有:保持水分;储存热量,提高地表温度;黑色地膜还具有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农业区位一般要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
    (2021·广东高三零模)蒸散发通常指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的总和。潜在蒸散发是指在区域供水条件十分充足条件下的区域蒸散发能力。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某省蒸散发、潜在蒸散发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粤 B.苏 C.晋 D.川
    36.据图推测该地区年内最干旱的时间是(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37.导致该地区7、8月蒸散发最大的根本原因是( )
    A.植被覆盖度高 B.土壤含水率高 C.日照时数增加 D.降水多且集中
    【答案】35.C 36.B 37.D
    【分析】35.据图分析,该区域蒸散发远小于潜在蒸散发,潜在蒸散发是指在区域供水条件十分充足条件下的区域蒸散发能力,蒸散发是实际蒸散量,因此该区域供水条件不足,气候相对较干旱,晋是山西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C正确;粤(广东省)苏(江苏省)川(四川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ABD错误;故选C。
    36.据图分析,该地区3-4月、5-6月、7-8月、9-10月中,5-6月潜在蒸散发与蒸散发的差值最大,原因是5-6月雨季尚未来临,晴天多,日照强,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量大,潜在蒸散发大,而降水不足,蒸散发小,因而两者差值最大,气候最干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7.据前面分析,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7-8月进入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此时区域供水条件较充足,实际蒸散量大,因此7、8月蒸散发最大,D正确;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率、日照时数与其他月份差异不是很大,不是导致该地区7、8月蒸散发最大的根本原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蒸散量: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蒸散量受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制约:①大气的干燥程度、辐射条件及风力大小所综合决定的蒸发势。②土壤湿润程度和导水能力所决定的上壤供水状况。③植被状况,包括植物水分输导组织、叶片气孔数量与大小以及群体结构对湍流交换系数的影响等。
    (2021·广西南宁市·南宁三中高三二模)云贵高原北侧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出现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锢囚低涡”。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一支绕流四川盆地,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其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下图示意一次“锢囚低涡”控制下的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根据“锢囚低涡”的形成原理推测,“锢囚低涡”生成之前( )
    A.四川盆地气温骤降 B.江汉平原连日伏旱
    C.云贵高原频发冻雨 D.两广丘陵乌云密布
    39.“锢囚低涡”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主要由于( )
    A.抬升高度较高 B.中心气压较低
    C.影响范围较大 D.停留时间较长
    【答案】38.A 39.D
    【分析】38.根据图中示意图,发生“锢囚低涡”之前,冷空气经过四川盆地,导致四川盆地气温骤降,A正确;发生“锢囚低涡”,代表冷空气势力强,应为北半球冬半年,伏旱发生在7、8月份,B错误;云贵高原、两广丘陵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C、D错误。故选A。
    39.“锢囚低涡”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挡,锋面移动速度慢,降水持续时间长,D正确。结合定义“锢囚低涡”为两支冷气流相遇辐合,近地面温度并不高,气压也不低,不会导致高度抬升,A、B错误。结合材料该天气系统为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小,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锢囚低涡”形成原理及带来的影响,此题的解题思路昌根据材料清晰锢囚低涡的原理,从而作出判断。它的形成与冷空气有活动及地形作用相关。
    (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水汽冷却形成的雾。下左图是平流雾形成示意图,右图为某日拍摄到的山东烟台平流雾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0.下列属于此次烟台平流雾形成条件的是( )
    ①气温上冷下热 ②暖湿空气与地表间有较大温差 ③合适的风向、风速 ④夏季蒸发旺盛,水汽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1.关于平流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南岛东部易出现平流雾景观 B.平流雾容易扩散,对交通运输影响小
    C.平流雾持续时间很短,常伴随晴朗天气 D.平流雾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答案】40.B 41.D
    【分析】40.平流雾是由湿空气遇到冷的下垫面形成的,暖湿空气与地表间有较大温差,①错误、②正确。雾的形成需要微弱且方向稳定的风,③正确。夏季大雨过后,空气洁净,会使空气中缺乏雾凝结所需的凝结核-尘埃,不易形成雾,④错误。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1.本題主考査大气受热过程。受下垫面性质差异影响,海上更容易形成平流,且雾持续时间较陆地长,A错误。平流雾持时间较长,不易扩散,对交通运输安全影响较大,故B项错误。平流雾的形成常伴有阴雨天气,故C项错误。冬春季节下面温度较低,满足平流雾的形成条件,故D项正确。
    (202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地面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其平均直径为200-300米,最小不过几十米,极少数可能达到1000米以上。形成后,一般维持十几分钟到几小时,出现和消失都十分突然。5月中旬以来,武汉、苏州等地遭遇了龙卷风袭击。统计数据显示,春季和夏季为我国龙卷风多发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龙卷风多发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下列关于龙卷风高发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 ②平原地形,利于冷暖气团交汇 ③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弱
    ④因地形阻挡暖湿气流抬升 ⑤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3.下列有关龙卷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历时较短危害较轻 B.因为影响区域广危害严重
    C.因为风力大可用于风能发电 D.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很难进行有效预报
    【答案】42.B 43.D
    【分析】4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从而带动气流高速旋转。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平原地形由于冷暖空气的交汇,从而有利于暖空气的抬升;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弱,有利于龙卷风的形成,①②③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龙卷风的多发地区,所以龙卷风中的暖湿气流抬升并非受地形阻挡影响,也并非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④⑤错误。故选B。
    43.龙卷风强度大小不一,历时较短但若强度较强,依然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危害,A错;龙卷风的平均直径不大,影响区域不广,B错;龙卷风出现和消失十分突然,难以用于风能发电,C错;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龙卷风形成和消失突然,直径较小,影响范围不大,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很难进行有效的预报,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要抓住龙卷风的形成原理,近地面升温形成低压,气流上升,冷暖空气交汇,进一步将暖空气抬升,在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有利于龙卷风的形成。同时要注意材料信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龙卷风的多发地区,所以龙卷风的形成与地形阻挡和“狭管效应”等关系不大。
    (2021·山西高三三模)冬季山东半岛北部成为我国著名的“雪窝子”,也是我国少有的海效应(海效应指受海洋影响)暴雪发生地。下图示意2018年1月5日~15日每日8时和20时山东半岛北部海效应暴雪过程海水温度、海气温差,图中SST曲线示意图示时间鸡鸣岛浮标站(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海洋中)海水温度变化,温差曲线为同一时间段鸡鸣岛浮标站海水温度减去荣成(位于山东半岛东部陆地上)探空站T850(荣成上空850百帕大气温度)的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4.冬季山东半岛北部成为我国少有的海效应暴雪发生地的动力条件是( )
    A.常受冷空气的影响 B.该海域表层水温较高
    C.特殊的低山丘陵地形 D.受沿岸洋流的影响
    45.荣成降雪最强的时间段是( )
    A.1月5日8时至20时 B.1月7日8时至20时
    C.1月11日8时至20时 D.1月13日8时至20时
    46.该地暴雪强度1月份发生频率要明显低于12月份,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1月份渤海海冰面积减少 B.1月份渤海海水温度偏低
    C.1月份冷空气势力较强 D.1月份受暖流影响较小
    【答案】44.A 45.C 46.B
    【分析】44.有所学知识知山东半岛是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山东半岛北部海面温度较高,加之特殊的低山丘陵地形,当有冷空气影响时,冷空气与暖海面向上蒸发的水汽相互作用,再加上半岛山地地形对水汽的抬升作用,使得山东半岛北部地区冬季经常出现暴雪天气。据此可知,冬季山东半岛北部成为我国少有的海效应暴雪发生地,发生的动力条件是常受冷空气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排除选项B、C、D。
    45.海效应暴雪主要是由冷空气与暖海面向上蒸发的水汽相互作用,再加上半岛山地地形对水汽的抬升作用而形成的。结合曲线数值计算可知海水温度变化不大,而海气温差前期逐渐在变大,温差越大说明气温越低,海洋水汽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越剧烈降雪强度就越大。由图可知选项中四个时间段1月11日8时至20时为海气温差最大的时间段,也是荣成降雪最强的时间段。故正确答案为选项C,排除选项A、B、D。
    46.山东半岛海效应暴雪主要是由暖海面的水汽与强冷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1月份海水温度偏低且气温较低,冷空气的降温幅度要低于12月份,使得海气温差整体上小于12月份,且1月份海水温度低,海水蒸发弱水汽较少,导致1月份海效应暴雪强度发生频率相对较低。故选B正确,排除选项A、C、D。
    (2021·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三其他模拟)云彩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这种云被称为帽状云(也叫山帽云),属于一种特殊的荚状云。登山家张梁目击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山顶帽状云和山谷“心形”英状云同时出现,气流在移动中,遇到山峰便顺山坡不断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流的温度降低,并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被称为地形云,帽状云就是地形云中的一个特例。戴帽山是地形地貌与气象条件珠联璧合孕育出的一种经典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从图文信息得出,帽状云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的条件有哪些( )
    ①连绵不断山峰②气流波峰处于山顶③持续强劲气流④气流波幅与山体接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8.我国以下地区最可能出现帽状云的是( )
    A.天山山脉 B.武夷山脉 C.台湾山脉 D.大兴安岭
    【答案】47.B 48.A
    【分析】47.由材料可知,帽状云是地形云的一种特例,由图文材料可推测,帽状云的形成要有一座高耸、孤立的山峰,周围都是海拔更低的平地或低山,①错误;被山体拾升的气流波峰,正好稳定在山顶上空而不偏移,这就需要山项上空维持稳定的气流,②正确、③错误;气流翻越山脉时,可激发出地形重力波,这种大气波动的幅度,碰巧与山体空间尺度接近,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也正好使气流的凝结高度位于山顶附近,④正确。故选B.
    48.由图文材料可推测,帽状云的形成要有一座高耸、孤立的山峰,戴帽山这种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等地区,A正确;与天山山脉相比,武夷山、台湾山脉、大兴安岭,海拔均较低,不容易形成帽状云,故选A。
    【点睛】地形云中,有三种很值得观赏:一是在山顶形成的荚状云,被称为帽状云;二是气流越过山顶之后在山峰背风坡和平地上方形成的荚状云;三是气流顺迎风坡爬升时迎面遭遇强风被强风阻挡,不得不“掉头”形成反向吹往迎风坡的旗状云,称为旗云。
    (2021·辽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模拟)下图为2021年1月7日,青岛(约36°N)经历寒潮天气时,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海面上云雾(主要由冰晶组成)缭绕,宛如仙境一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9.此次“海浩”现象发生的时间最可能是( )
    A.午夜 B.日出前后 C.正午 D.日落前后
    50.此次“海浩”现象发生的条件是( )
    A.冷锋过境后-水温高于气温 B.冷锋过境后-水温低于气温
    C.冷锋过境前-水温低于气温 D.冷锋过境前-水温高于气温
    51.西班牙沿海城市里斯本与青岛纬度相当,却无法形成“海浩”奇观,其原因是该地冬季( )
    A.海面水汽蒸发量较少 B.不会受到寒潮影响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D.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答案】49.B 50.A 51.D
    【分析】49.据材料可知,此次“海浩”奇观是经历寒潮天气时出现的水汽凝结成冰晶的现象,因此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一天当中温度最低的时刻,即日出前后,故选B。
    50.据材料可知此次“海浩”奇观是经历寒潮天气时出现的水汽凝结成冰晶的现象,因此该现象发生的条件应该是气温较低,且水汽充足,故应该是冷锋过境后,CD错误;冷锋过境后,该地区被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且水温高于气温,利于水汽蒸发,遇冷空气凝结成为冰晶,A正确、B错误。故选A。
    51.西班牙里斯本虽然纬度与青岛相当,但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青岛位于大陆的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而里斯本位于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暖湿的西风不利于海上水汽凝结成小冰晶,D正确;里斯本冬季也有可能受到寒潮的影响,B错误;里斯本冬季温和,海面蒸发量较青岛大,A错误;里斯本位于大陆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大陆东岸的青岛大,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浩,气象学中称为“蒸发雾”,是一种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寒冷冬季的水面之上。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此种现象,在寒冷北方(尤其是初冬季节,急剧降温时)的水面上常见。
    (2021·广东高三二模)下图示意某次广州市"阴阳天"景观,天空中一半是白云,一半是蓝天。"阴阳天"的出现是北方冷空气突然南下,干冷空气击退暖湿气流时形成的产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阴阳天"现象出现时,冷暖空气的位置是( )
    ①冷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②冷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③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④暖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3."阴阳天"现象结束后,广州市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天气 B.狂风大作 C.云层变厚 D.气温降低
    【答案】52.A 53.D
    【分析】52.由所学知识可知,云是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冷空气一般较干燥,不易形成云;暖空气水汽含量较多,易形成云,故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冷空气位于"阳天"一侧,①③正确,A正确。②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53.由材料信息“‘阴阳天’是北方冷空气突然南下,干冷空气击退暖湿气流时形成的产物”可知,说明"阴阳天"现象结束后,广州市主要受干冷空气控制,风速减小,气温降低,云层变薄,天气晴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冷锋过境后冷空气占据了原来暖空气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过境前气温高,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冷锋过境时,一般会出现大风、阴天、暴雨暴雪天气,气温降低。
    (2021·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当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近地面的能见度下降时,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露点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广东某地某次大雾前后时段的相对湿度、气压、露点温度差(气温与露点的差值)以及风速的平均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4.最容易出现雾的时间段为( )
    A.T1-T2 B.T3-T4 C.T5-T6 D.T7-T8
    55.雾发生时的气象特征是( )
    A.气压升高,利于空气对流 B.露点温度差较低,利于水汽蒸发
    C.风速较小,不利水汽扩散 D.相对湿度不断上升,达饱和状态
    【答案】54.D 55.C
    【分析】54.由左图可知,T7-T8时间段,相对湿度达100%,说明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出现雾;由右图可知,T7-T8时间段,露点温度差为负值,且其绝对值最大,说明气温已低于露点,空气中水汽达过饱和,水汽能凝结成水滴,D符合题意。故选D。
    55.结合上题分析,T7-T8时间段最容易出现雾,由左图可知,T7-T8时间段,气压较高,但变化不大,A错误;由右图可知,露点温度差为负值,但其绝对值较大,且此时水汽达过饱和,不利于水汽蒸发,B错误;由右图可知,T7-T8时间段风速较小,不利水汽扩散,C正确;由左图可知,T7-T8时间段,相对湿度达到100%后下降,D错误。故选C。
    【点睛】雾的形成条件: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下垫面冷,空气与下垫面温差大,空气受冷凝结)。②空气中有凝结核。③大气稳定(风小、逆温)。
    (2021·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三模)“日晕”现象是太阳光通过高空薄薄的云层时,受到云层中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较为罕见的大气光学现象,往往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民间有“日晕三更雨”的谚语,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下图示意南昌市八一广场某日11时的日晕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56.南昌“日晕”现象发生时未产生降水,所缺乏的降水条件是( )
    A.水汽含量不足 B.空气下沉增温 C.空气上升冷却 D.凝结核缺乏
    57.有利于日晕出现的天气条件是( )
    ①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②微风或无风 ③足够的水汽 ④锋面活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8.图中纪念碑的影子可能为( )
    A.没有影子 B.东南偏南 C.西北偏北 D.西南偏西
    【答案】56.C 57.B 58.C
    【分析】56.根据材料可知,日晕现象发生时,高空大气中有冰晶存在,说明空气中水汽较充足,且并不缺凝结核,A、D错;但由于水汽凝结量仍不足,冰晶或水滴质量较轻,不足以克服空气的浮力而降落到地面,还需要低空水汽进一步上升冷却,增加冰晶或水滴质量,使其能降落到地面,C正确;空气下沉增温不利于水汽凝结,B错误。故选C。
    57.空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汽才能产生冰晶,而冰晶可以产生光的折射,从而形成日晕,③正确;风力过大、大气对流运动强烈、锋面活动强烈,冰晶就会被打乱,难以形成日晕,①④错误,②正确。故选B。
    58.根据材料,图中为南昌市八一广场某日11时的日晕景观,南昌经度约为116°E,此时北京时间为11点,则南昌市地方时约为10点44分,故太阳应在东南偏南方向,故纪念碑的影子应朝向西北偏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山西高三三模)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风,往往以陈风形式出现。人们最早发现阿尔卑斯山脉的焚风效应最为显著,同一时间意大利米兰大雨如注,而瑞士卢塞恩却呈现出“山前山后两重天”的景象。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9.推测阿尔卑斯山山麓焚风效应较强的坡向及影响因素( )
    A.南坡 海陆位置 B.北坡 海陆位置 C.南坡 大气环流 D.北坡 大气环流
    60.阿尔卑斯山山麓焚风效应夜晚强于白天的主要原因( )
    A.白天,背风坡坡面增温慢气流沿山坡上升抑制焚风
    B.夜间,背风坡坡面降温慢,气流沿山坡上升,加强焚风
    C.白天,背风坡坡面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抑制焚风
    D.夜间,背风坡坡面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加强焚风
    61.阿尔卑斯山春季焚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积雪融化②减少病虫害③引发火灾④植被茂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59.D 60.D 61.B
    【分析】59.影响阿尔卑斯山的是盛行西风,属于南坡地处迎风坡,北坡地处背风坡,北坡是大气环流影响下的背风坡形成的焚风效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0.夜间,山坡相比山谷,坡面降温速度快,气温低,吹山顶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气流沿山坡下沉加强焚风,D正确、B错误。白天山地坡地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A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1.阿尔卑斯山春季焚风是气温升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有①积雪融化 ③引发火灾 , ①③正确。气温升高,会加剧病虫害、气温升高,水分减少,植被较稀疏,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焚风效应的有关知识。焚风在世界很多山区都能见到,但以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美洲的落基山脉、黑海与里海之间的大高加索山脉最为有名。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经常发生火灾。强烈的焚风吹起来,能使树木的叶片焦枯,土地龟裂,造成严重旱灾。
    62.(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期赴甘肃进行考察,下图示意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地区。

    (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学生在图甲所示采样点的某处无人干扰土地进行采样,测量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数据,并绘制连续两日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图(图乙)。

    (2)据图乙说出“逆湿”发生的主要时段及深度,并分析成因。
    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丙)。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3)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对种植西瓜的好处。

    【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2选1),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2)1~6 时(或凌晨),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原因:临近绿洲,水汽较多,此时气温低,地表水汽凝结量较大。土壤水分蒸发少,表层土壤湿度大,出现逆湿现象。
    (3)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积累; 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对土壤侵蚀,保持水土。(4选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加强对课本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1)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即是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张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晴天多,云层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地温高,地面辐射强,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得白天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大。
    (2)根据材料信息: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可知逆湿是指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现象。读图可知,大致在1~6 时(或凌晨)前后,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读图甲可知,采样点位于绿洲附近,水汽相对较多,在1~6 时(或凌晨)前后,气温低,水汽凝结在地表,加之此时土壤蒸发少,从而出现表层土壤湿度大的现象,即出现逆湿现象。
    (3)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首先,砂石的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快,有效进一步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其次,当地气温干旱,砂石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水分下渗至土壤后,砂石覆盖表层削弱了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最后,当地多大风,风蚀作用较强,砂石覆盖能有效减少风力对表土的侵蚀,保证土壤肥力。
    63.(2021·甘肃白银市·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温度高于周围乡村温度的现象。由城市热岛激发出的次级环流称作城市热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在低层表现为由郊区吹向城市的气流,称为乡村风。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已有一部分认识,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是由于城乡地表热量平衡存在差异。下图为某日某时刻重庆市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m高度温度分布和等高线地形图。

    (1)概括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图示时刻重庆市气温分布与城市热岛环流之间的关系。
    (3)推测重庆市城市热岛环流的日变化状况。
    (4)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答案】(1)地形以丘陵为主:山体多星东北一西南走向:东部地势起伏大.西部相对平缓。
    (2)在城区东侧两江交汇地带.形成高温中心(区域).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附近四周的气流向该地区汇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在区域的西南侧和东北侧均有高温中心(区域)出现.会形成小规模的城市热岛环流:图示地区分布着三个高温中心(区域).城市热岛环流整体呈现多中心态势。
    (3)城市热岛环流整体上白天较强.夜晚较弱;重庆市位于河谷地区,散热较慢。高温中心(区域)保持时间长:城市热岛环流持续时间长,消失的时间短。
    (4)城市热岛环流加大城乡降水差异;城市中心地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强烈。易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郊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趋势明显.降水偏少。
    【分析】本题以重庆市的相关资料为背景,考查地形特征、热岛环流的成因、影响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1)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分布、地势特征进行分析。由等高线数值及分布可知,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海拔较高,地形以丘陵为主;山体多星东北一西南走向;东部地区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势起伏大,西部等高线较稀疏,地势相对平缓。
    (2)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区气温高于周边的现象。由图可知,在城区东侧两江交汇地带形成高温中心,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附近四周的气流向该地区汇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另外,在区域的西南侧和东北侧均有规模较小的高温中心,会形成小规模的城市热岛环流,从而在图示地区形成三个高温中心,使城市热岛环流呈现多中心态势。
    (3)由于重庆市位于河谷地区,散热较慢,因此高温中心保持时间长。一天中重庆市市区与周围乡村的温差白天较大,夜晚较小;城乡温差越大,热岛强度越大,热岛环流越强,因此热岛环流的日变化是白天较强,夜晚较弱;且城市热岛环流持续时间长。
    (4)在城市热岛环流中,城市气温变高,盛行上升气流,易产生降水;周围乡村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出现的频率降低。
    64.(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镇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地理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大理的自然风光以“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大奇景闻名天下。下关镇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的山谷出口,北靠洱海。下关风不仅以风力大著称,而且有“风高不寒,无沙无尘,有益尤害”的美名。下图中甲处为大理下关镇,下表是大理各月均温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均温(℃)
    8.2
    10.2
    13.1
    15.8
    18.7
    20.2
    19.9
    19.2
    17.8
    15.4
    11.4
    8.1
    材料二:近年来,大理利用高原山区丰富的风能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项目。目前已建成大风坝风电场、者磨山风电场等10个风电项日,总投资48.85亿元,总装机容量达46.88万千瓦。下图示意大理某风电场景观。

    (1)描述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特点。
    (2)根据表中大理各月均温情况说明大理气温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阐述下关镇4、5月份出现“风高”“无沙无尘”的理由。
    【答案】(1)本地的地形主要有山脉、高原湖泊及平地;山脉主要分布在湖泊西侧、东北部和西南部;西部山地平均海拔高于东部;总体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2)特点: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内变化小(年较差较小)
    原因:①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候温暖;②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夏气候凉爽;③洱海对周边地区的气温调节作用较大,导致温差减小。
    (3)下关位于山谷向南敞开的山口处;该季节西南风穿过山谷,受峡管效应影响,风力较大;该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山区植被覆盖率高,不易扬沙起尘。
    【解析】(1)据材料一图可知,区域西侧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较大,可判断主要是山脉;据材料可知,本地地处云贵高原,因此有高原地形,图中有洱海湖泊及平地;且山脉主要分布在湖泊西侧、东北部和西南部;西部山地平均海拔高于东部;总体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2)据材料一大理各月均温资料表格分析可知,大理夏季6、7月份气温不是太高,冬季12、1月份气温不是太低,即表现出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小的特点。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且受北部山地地形阻挡,受冬季冷空气影响小,因此冬季气候温暖;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所以夏季气候凉爽;且湖泊洱海比热容较大,对周边地区的气温调节作用较大,因此导致年内温差减小。
    (3)据材料一可知,下关镇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的山谷出口,4、5月份该地区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风穿过山谷,受峡管效应影响,因此风力较大;该地区为季风气候,该季节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且多山脉,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因此不易扬沙起尘。
    【点睛】描述地形地势特征: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典型用语:以× × 地形为主 。②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典型用语:× × 方向高,× × 方向低。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空间排列方式。④海拔状况,(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65.(2021·江苏高三其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由几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岭和谷地组成,长1000km,宽约200-500km,平均海拔4000-4500m,许多地方终年积雪,发育着现代冰川。祁连县位于祁连山的狭窄河谷中,受地形的影响,云量明显多于周围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2004-2013年祁连山风速、风向和云量日变化曲线图”。

    (1)判断云量最大时的风向。
    (2)描述祁连县山谷风一天内转换变化的一般特征。
    (3)说明该地夜间云的形成过程。
    【答案】(1)西北风。
    (2)最大值出现在19:00前后,最小值出现在5:00-6:00前后;山风转谷风时间为9:00-10:00左右,谷风转山风时间为19:00-20:00;山风控制时间短于谷风。
    (3)白天河谷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大气比较暖湿;夜晚山上空气温度低于同高度河谷上空自由大气的温度,吹山风;受山风影响,河谷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云。
    【分析】(1)找到云量最高的位置,向下做垂线,与风向变化曲线的交点所在位置即运量最高时的风向,为西北风。
    (2)曲线的描述要从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角度描述。由图可知最大值出现在19:00前后,最小值出现在5:00-6:00前后;图中出现明显转折的时间为11点和20点,山风转谷风时间为9:00-10:00左右,谷风转山风时间为19:00-20:00;山风控制时间短于谷风。
    (3)云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凝结核、水汽、降温的过程。水汽:白天河谷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大气比较暖湿。降温的过程:夜晚山上空气温度低于同高度河谷上空自由大气的温度,吹山风;受山风影响,河谷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云。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山风的形成过程:夜晚,山顶温度降低,空气收缩下沉,冷空气沿山坡吹响山谷。
    66.(2021·四川树德中学高三其他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下图a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b为太行山东麓焚风的季节分布图,图c为焚风的日分布图。

    (1)根据图文材料,推断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2)总结太行山东麓焚风效应在一日之间的强弱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明太行山早春焚风对当地农业的有利影响。
    【答案】(1)坡向:东侧焚风较强,西侧焚风较弱。
    原因:太行山西侧为高原,冬季来自大陆内部的西北风强劲且干燥;气流越过太行山,在太行山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温度升高;东侧海拔高差大,下沉增温幅度大。
    (2)特点:太行山东坡焚风多出现在夜间至次日上午;在9:00左右出现的频率最高,至午后消失。
    原因: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上升气流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
    (3)早春焚风可以使气温升高,热量增加;积雪融化,土壤解冻,有利于冬小麦返青;有利于春播提前。
    【分析】本题以太行山焚风为背景,考查焚风效应的强弱分布、日变化及原因、焚风对农业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焚风产生的原因是气流越过高山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气流越干燥,下沉的高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焚风。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太行山东麓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的背风坡。太行山西侧为黄土高原,东侧为华北平原,东侧海拔高差大,冬季来自大陆的西北风强劲且干燥,在越过太行山时在太行山东侧下沉增温,且增温幅度大,使得东侧焚风较强,西侧较弱。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太行山东坡焚风多出现在夜间至次日上午,在9时左右出现的频率最高,到午后14:00左右消失。白天山地东坡会形成谷风,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
    (3)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有积雪,早春焚风可以使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有利于冬小麦的返青和春播的提前。
    67.(2021·山东高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绒布河谷位于珠峰北侧,该河谷从珠峰往北海拔急剧下降,直到6500米以下,坡度才逐渐变缓。海拔5400~7500米,几乎全为冰川覆盖。科考队在绒布寺附近多次进行探空观测,发现绒布河谷离地面1000米以下多盛行下山风,人们称之为冰川风。研究发现,绒布河谷南北向的上山风与下山风的形成,与山坡气温和同高度山谷中气温之差密切相关,当山坡气温与同高度山谷中气温之差为负值时形成下山风,为正值时则形成上山风。图一示意绒布河谷及其绒布寺的位置,图二示意绒布河谷南北向地形剖面;图三示意1975年5月绒布寺观察站风向风速垂直分布的平均日变化情况。

    (1)从时间变化角度,指出1975年5月绒布河谷冰川风的特点,并说明依据。
    (2)结合地面状况,分析绒布河谷白天冰川风的成因。
    (3)用实线代表等温面,虚线代表等压面,在图二中画出绒布河谷当地时间18时等温面和等压面的垂直分布状况(注意各画出2条直线)。
    【答案】(1)一日中,除10时无冰川风外,其他时间都有冰川风。依据∶图三显示,距离地面1000米以下,除10时外,其余时间都盛行偏南风即冰川风。
    午夜后至正午前风速较弱,正午至午夜风速较强。依据∶图三显示,距离地面1000米以下,午夜后至正午前多为二级风,正午至午夜多为四级风。
    (2)山坡大面积冰川覆盖,对阳光反射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弱,坡面气温低于同高度山谷,气压高于同高度山谷,冷空气顺河谷而下,形成冰川风。
    (3)绘图如下∶注意等温面和等压面的倾斜方向。

    【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考查地理综合思维。
    【详解】(1)“发现绒布河谷离地面1000米以下多盛行下山风,人们称之为冰川风”,据此可知,冰川风分布在距离地面1000以下,所以回答本题要观察图三中距离地面1000米以下的区域。图三显示,距离地面1000米以下,除10时外,其余时间都盛行偏南风,因为“绒布河谷位于珠峰北侧”,可知,偏南风即下山风,即冰川风。所以特点之一为:一日中,除10时无冰川风外,其他时间都有冰川风。图三显示,距离地面1000米以下,0点-12点多为二级风,12点-24点多为四级风,可以得知冰川风的第二个特点是∶午夜后至正午前风速较弱,正午至午夜风速较强。
    (2)根据材料,已知信息为“下山风,人们称之为冰川风”,“当山坡气温与同高度山谷中气温之差为负值时形成下山风”,据此分析如下,“海拔5400~7500米,几乎全为冰川覆盖”,可知山坡有大面积冰川覆盖,冰川对阳光的反射率高,导致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进而导致地面辐射弱,因为山坡气温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因此山坡气温低于同高度山谷,即出现“山坡气温与同高度山谷中气温之差为负值”的情况,此时冷空气沿着山坡而下,形成下山风,即冰川风。
    (3)据图三可知,18时吹偏南风,即下山风(冰川风),表明“山坡气温与同高度山谷中气温之差为负值”,即山坡气温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因此等温面左低右高(如图)。近地面同一高度,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所以等压面右低左高(如图)。

    68.(2021·江西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芳家在北京,三年前来深圳读大学,对深圳的气候依然不是很适应,经常与北京的妈妈微信聊天。右图是小芳与妈妈的微信聊天记录。通过查找资料,小芳了解到,空气绝对湿度,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量,单位是克/立方米,其所能达到的上限称为饱和绝对湿度,饱和绝对湿度与气温正相关,空气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

    (1)结合地理位置,简述此时回潮天的形成原因。
    (2)说明门窗大开后小芳宿舍室内气温的变化及其原因。
    (3)指出进入小芳宿舍的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变化过程。
    【答案】(1)深圳位于沿海,空气湿度大,此时(春季)室外气温高于室内。
    (2)气温升高。与室外热空气进行热量交换,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3)进入之初:绝对湿度不变,相对湿度上升,直至饱和;饱和后:绝对湿度下降,相对湿度维持饱和(不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回潮天的形成与改善,旨在考查学生动作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思维。
    【详解】(1)由微信信息可知,回潮天是指每年春季气温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由所学知识可行,深圳位于我国珠江口附近,沿海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而空气湿度大,此时(春季)室外气温高于室内,使得暖湿气流遇到墙壁上变得很潮湿。
    (2)由所学知识可知,门窗大开后,由于室外空气温度高于室内,当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后,水汽凝结释放热量,从而使室内温度上升。
    (3)由材料信息“空气绝对湿度,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量,单位是克/立方米,其所能达到的上限称为饱和绝对湿度,饱和绝对湿度与气温正相关,空气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可知,空气进入之初,空气的绝对湿度不变,由于室内温度较低,饱和绝对湿度较低,相对湿度上升直至饱和;饱和后,空气中水汽因冷却凝结,绝对湿度下降,而相对湿度维持不变。
    69.(2021·云南曲靖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四川西部的过渡地带,有一条近似南北向的狭长地带,降雨异常丰沛,这个狭长的地带就是“华西雨屏带”,其位置(如下图所示)大致为:北起平武县(33°N,104°E),南至雷波县(28°30'N,103°40'E)。本区素以自然风景优美、天然植被类型丰富、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样而享誉中外。

    (1)估计“华西雨屏带”的南北纵贯距离,并描述其位置特征。
    (2)说明“华西雨屏带”的形成原因。
    (3)分析“华西雨屏带”天然植被类型丰富、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样的原因。
    【答案】(1)400—450km之间。位于四川西部,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原)的过渡(交会)地带;第一、二级阶梯的交接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向青藏高寒气候的过渡地带。
    (2)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的交会地带,是川西平原向高原的急剧过渡地带,平均相对高差大;由于地势陡升,(突然陡升的地势)如一面耸峙的屏风;来自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高原的冷空气数股气流交汇于此;冷热气流往往形成上百公里的锋面,带来异常丰沛的降雨,导致雨雾多,因此得名“雨屏”。
    (3)华西雨屏带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范围内,是青藏高原东部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川西平原向川西高山峡谷至青藏高原)的过渡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在东西很小的水平距离(50—70KM)之间,展现了亚高山、中山、丘陵至平原的急剧变化,垂直高差大;华西雨屏带更加阴湿多雨,从而使植被垂直带的连接与排列出现独特的组合形式;相对于我国多数地区,雨量分布的季节性不明显,多数地区降水时间多(雨日为200天以上),降水量大,所以动植物资源丰富。
    【分析】(1)要结合材料“北起平武县(33°N,104°E),南至雷波县(28°30'N,103°40'E)”中的纬度数据,南北纬度差为4°30',若是同一条经线,则纬度差1°,对应实际距离约为111km,4°30'的距离约为500km,经度差为20′。对应距离为37km,由图可看出,雨屏带是有宽度的,允许误差存在,则“华西雨屏带”的南北纵贯距离在400—450KM之间。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区位置、经纬度位置、温度带干湿地区位置、自然带位置、经济交通位置等方面。由图可以看出,“华西雨屏带”位于四川西部,以东为第二级阶梯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以西为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因此处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原)的过渡(交会)地带;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接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因此还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青藏高寒气候的过渡地带。
    (2)降水的形成从纬度与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海陆等方面分析。结合第1问,此地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的交会地带,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接处,是川西平原向高原的急剧过渡地带,平均相对高差大;由于地势陡升,(突然陡升的地势)如一面耸峙的屏风,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孟加拉湾(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雨;来自青藏高原的数股冷空气气流顺地形下泄,与暖湿气流交汇,往往形成上百公里的锋面,带来异常丰沛的降雨,导致雨雾多,因此得名“雨屏”。
    (3)物种丰富度从食物、生存空间、水源、是否有天敌、生存环境优劣等方面分析。由第1问可知,华西雨屏带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范围内,是青藏高原东部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川西平原向川西高山峡谷至青藏高原)的过渡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在东西很小的水平距离(50—70KM)之间,地形急剧变化,地势的垂直高差大,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多种习性的动植物生存;华西雨屏带更加阴湿多雨,从而使植被垂直带的连接与排列出现独特的组合形式,适宜一些特有动植物的生存;相对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数地区,此地带雨量分布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多数地区降水时间多(雨日为200天以上),年降水量大,水源充足,所以动植物资源丰富。
    【点睛】注意答题思路的梳理和综合题的思维建模,第1问注意地理位置的描述角度;第2问分析影响降水或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与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海陆等;第3问物种丰富度的分析包括食物来源、生存空间、水源、是否有天敌、生存环境优劣等方面。
    70.(2021·湖南永州市·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极涡旋是指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大型冷性涡旋,它极不稳定,容易离开源地,携带冷空气南下,往往形成罕见的寒潮天气。北极涡旋南下后导致的寒潮天气威力和影响有多大,也要看当时的大气环流场配置和水汽输送情况。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1893年某次寒潮形成前和强盛时的高空500百帕等压面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该次寒潮从1月12日大举南下,直到2月中旬才陆续缓解;在我国南方形成严寒暴雪天气,草木鸟兽成批冻死,珠三角北部积雪明显,史载东莞“平地积雪二寸余”“果木皆冻死”。中国气象史上称此次寒潮为“寒潮之王”。


    (1)说出北极涡旋对应近地面的天气系统类型及性质。
    (2)推测1893年1月北极涡旋南下的原因。
    (3)2021年1月中旬,北极涡旋南下,因无南支槽系统存在,我国南方无大冰雪天气。分析1893年1月北极涡旋南下形成“寒潮之王”的原因。
    【答案】(1)高压(或反气旋);干冷。
    (2)暖脊向北发展,在西伯利亚高空形成阻塞高压;阻塞高压占据北极涡旋源地,迫使北极涡旋分裂南下
    (3)由于南支槽系统的存在,南方近地面存在低压槽系统,且持续时间长,导致从印度洋、南海乃至太平洋向我国输送大量暖湿水汽;同时加强北极涡旋南下冷空气的势力;南下强冷空气与暖湿水汽相遇产生严寒暴雪天气;寒潮持续时间长,降温明显。
    【分析】本题以北极涡旋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寒潮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1)由材料可知,北极涡旋是指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大型冷性涡旋,它极不稳定,容易离开源地,携带冷空气南下,往往形成罕见的寒潮天气。结合图分析,北极涡旋处高空500百帕等压线下凹,为高空中的低压,对应的近地面天气系统应为高压(或反气旋),其性质为干冷。
    (2)由图可知,1893年1月暖脊向北发展,在西伯利亚高空形成阻塞高压。北极涡旋是指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大型冷性涡旋,它极不稳定,容易离开源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阻塞高压形成后,占据北极涡旋源地,迫使北极涡旋分裂南下,往往形成罕见的寒潮天气。
    (3)寒潮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由于南支槽系统的存在,南方近地面存在低压槽系统,导致印度洋、南海乃至太平洋上的暖湿水汽向我国输送,同时可以增大南北气压差,加强北极涡旋南下冷空气的势力,形成大风。南下强冷空气与暖湿水汽相遇产生大冰雪天气;寒潮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明显,从而形成“寒潮之王”。

    相关试卷

    2019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9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共15页。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21海洋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21海洋地理(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选修2,[地理——选修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10 农业(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专题10 农业(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