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18 文言虚词 (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18 文言虚词 (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8 文言虚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②,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指打扫房间。汛,洒水。
1.掌握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1)(2021新编,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报为 廉颇为赵将
B.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若属皆且为所虏
C.按籍而还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二子以米馈 寿毕,请以剑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A项,可采用位置推断法。“何以报为”的“为”,位于句末,作语气助词,表反问;“廉颇为赵将”的“为”,位于主语和宾语之间,作谓语动词,译为“担任”。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B项,可采用句式推断法。“封”是动词,“所封”构成“所”字结构,“所”为助词;“若属皆且为所虏”为被动句,“为所”,构成“被……”的句式,表被动。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C项,可采用语境分析法。“按籍而还之”,“按籍”是“还”的伴随状态,即“按照记录的数目归还”,故“而”作连词,表修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思之深”的行为先发生,“无不在”的动作后发生,所以“而”作连词,表顺承关系。二者意义和用法均不同。D项,可采用已知代入法。“寿毕,请以剑舞”的“以”是介词,意为“用”,将其代入“二子以米馈”中,译为“他的两个儿子用米馈赠给李疑”,句意通顺。故二者意义和用法相同。故答案为D项。
2.掌握实词——殆、假
(2)(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殆之,不肯舍 殆:______________
②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认为……危险 ②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可联系语境分析,前文语境说范景淳得了病,身边没有别的亲人照顾,“不肯舍”是说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之”在这里代指范景淳,可推知“殆”在这里是人们对范景淳的看法。再联系《庖丁解牛》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殆”,是“危险”的意思,可知,“殆”在本题中为意动用法,译为“认为……危险”。②句,联系后文李疑为范景淳准备床褥的内容和《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可推知本题中“假”是“借”的意思。
参考译文:
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都到他家里求教,这样,他能够得到一些粮食供给自己的生活。(李疑)本来就十分贫困,但偏偏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身边)没有别的亲人朋友,人们都认为他生命垂危,不愿意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对李疑说:“我不幸患病,没有人肯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让我住下来)。”李疑答应了。请他到家里坐下,打扫房间,准备好床铺、被褥、炉灶让他居住,找来医生给他把脉诊断,亲自给他煮粥熬药,每天早晚拉着他的手问他哪里不舒服。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身子,没有一点不情愿的神情。范景淳感动得流着眼泪,说:“我连累您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我袋子里有金银四十多两,在原来住过的旅店里,希望您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做人的道理本应该这样,哪里会谈回报呢!”范景淳说:“如果您不去取来那些金银,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得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居一起去,带着袋子回来了。李疑当着范景淳的面打开袋子,记下数目,封存起来并做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就死了,李疑拿出自己的钱为范景淳买了棺材,葬在城南的聚宝山,拿出原来封存好的袋子,存放在邻居家里。(李疑)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和他们一同发棺取出袋子,按原来记录的数目把钱还给他们。两人用米馈赠给李疑,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送给他们钱财,让他们回去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5)题。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①,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②”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节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夭札:因病而早死。②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
3.掌握实词——是、绝、见
(3)(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是:______________
②今天下医绝矣 绝:______________
③医之效立见 见: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 ②绝迹 ③显示、显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可采用课内联想法。①句,“即”表判断,译为“是”,所以句中的“是”在这里作代词,再联系《寡人之于国也》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是”可知,这里应译为“这”。②句中的“医绝矣”与后文中“讲学一流转未绝”相对应,大意是说现在的名医很少,但讲学的人却反而不缺乏,再联系《三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推知,“绝”是“绝迹”之意。③句,可联系《荆轲刺秦王》中“图穷而匕首见”,“见”是“显现”之意,将该义项代入题中,可译为“医生的治疗效验是立即显现的”,符合文意,所以此处“见”应译为“显现”。
4.用“而”字替换法辨别虚词“以”的词性
(4)(2021新编)分别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 用法: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②而何必舍之以他求 用法: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③相公借布衣以自重 用法: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介词 用 ②连词 表并列 ③连词 表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运用“‘而’字替换法”来区分“以”的介词和连词用法。①句,将“以”替换为“而”,原句翻译不通,故“以”为介词。其后接名词“术”,可知译为“用,凭借”,即“先生能用医术施仁爱于他的民众”,句意通顺。②句,将“以”替换为“而”,原句可理解为“又何必舍弃这个而追求别的东西呢”,句意通顺,所以“而”作连词,表并列。③句,将“以”替换为“而”,原句可理解为“高官借助平民而抬高自己”,句意通顺,符合语境。所以“而”作连词,表目的。
5.用删除观察法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2021新编,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孰大于是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
B.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其道通于神圣
C.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D.医之为艺,尤非易言 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采用已知代入法。“学孰大于是”的“于”比较简单,是介词“比”的意思,将其代入“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明显翻译不通。故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后一句中的“于”应是介词“在”的意思。B项,采用句式推断法。前一句,“其……乎”为固定句式,译为“难道不是……吗?”;后一句中的“其”,为代词“它的”。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采用位置推断法。两句中的“也”均用于陈述句末尾,为语气助词,无实义。D项,采用删除观察法。将“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的“之”删除后,句意不变,同时“之”位于主谓之间,故应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将“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的“之”删除后,句子缺少“宾语”,故“之”为代词“他”,指一瓢先生。故答案为C项。
参考译文:
学问贵在身体力行,不在空谈。最高明的学问莫过于仁学,先生能用医术施仁于他的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而早丧,这就是孔子的“使老年人安定、使青年人怀归”的学问。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奉行仁学,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又何必舍弃这个而追求别的东西呢?陈文恭是高官,您的祖父是平民。高官借平民抬高自己,名声就高雅;可是平民倚仗高官来抬举自己,就很卑下了。如果你拉住过路人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又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他是理学家吗?”即使是您的亲戚,也会有不同的意见。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理学空言为先人立传,恐怕是被“艺成而下”的说法拘泥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的具体体现。精心地探索它,哪种技艺不是仁道?如果只是从表面上仿效它,仁道、技艺都会失去。医学作为一门技艺,更是不可轻易谈论,神农氏首创它,黄帝使它昌盛,周公派冢宰统管它,它的理论通达到神圣的境地。现在天下名医绝迹了,唯独讲学一流仍然没有绝迹,为什么呢?医生的治疗效果是立即显现的,所以名医一百个中没有一个;理学的空谈无从查考,所以才学浅陋的文人比比皆是。您不把先人放在百无一人的名医之上加以尊崇,却将他摆到比比皆是的村儒学究中予以轻贱,(实在是重大的)错误啊!
翻译时抓住4类关键虚词
1.高频虚词:格外留心
在《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中,对“以”“其”“为”“乃”“因”等翻译中易设为采分点的高频虚词,翻译时要格外留心,保证翻译到位。
以:这是采分率最高的高考高频词,它有介词义,如“用、拿”“凭借”“因为”,这是考查热点;有连词义,表目的“来”“用来”。
[典题印证5] 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体会一下“以”字的用法。
(1)并州刺史高幹,袁绍甥也。素有贵名,招致西方游士,士多归附。无几,幹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
【采分点】 “以”,凭借;“卒”,终于;“至于”,到了……的结局。
(2)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君之位而伤害自己生命的了,这必定就是越人一心想要让他做国君的原因。
【采分点】 “若”,像;“以”,因为;“固”,必定。
【参考译文】 越人先后三代杀掉自己的国君,王子搜对此十分忧患,逃到荒山野洞里去。越国没有了君主,到处找寻王子搜都没能找到,便追踪来到洞穴。王子搜不肯出洞,越人便点燃艾草用烟熏洞,还为他准备了国王的乘舆。王子搜拉过登车的绳索,仰天大呼说:“国君之位啊,就是不能够放过我啊!” 王子搜并不是讨厌做国君,而是憎恶做了国君难免会招来杀身的祸患。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说是不因为国君之位而伤害自己生命的了,这必定就是越人一心想要让他做国君的原因。
2.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
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典题印证6] 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一下“者”字的用法。
(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语长吉之事尤备。(李商隐:《李贺小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有小人的谗言,让您与我之间有嫌隙。
(2)(张署)改任河南令,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
(3)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叙说长吉的事情尤其详尽。
【采分点】 (1)“者”,用在“昔”“今”后,可不译。(2)“适”,恰恰,正好;“者”,……的人。(3)“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3.常见副词: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频率也高。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
(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
(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情、敬、谨。(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
4.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
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一是指兼词,即一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
[典题印证7] 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一下特殊虚词的用法。
(1)土工洊(jiàn,再度)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2)这里有一块美玉,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高人把它卖掉呢?
【采分点】 (1)“罢”,通“疲”。“所以”,固定结构,表凭借,译为“用来……的”。(2)“诸”,之乎(哉),兼词。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节选自《苏辙集》)
1.(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复以书抵要官 要:______________
(2)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屏:______________
(3)士以此多公 多:______________
2.(2021新编,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知公之贤,屈意礼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吏民畏而安之 抚孤松而盘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夸氏之国有好德之士,夸氏之国之士,叩之其策靡不知,投之其艺靡不习。自炎黄以前茫昧无名之初,沿而及于其身之所历,其间废置盛衰然否之迹,靡不通其故;自儒者之所当务,以至九流百家六合之外,奇诡恍惚之说,靡不能举其概,亦可谓辨博不常之士矣。去之而一邑,一邑敬之;去之而一州,一州异之;去之而天下,天下之士愧之,曰:“吾见此人,殆虚为士也。”则相与北游而事之,愿为弟子。出则安车,居则函丈,群弟子往来听其说,而先生坐授之。其说曰:“凡吾于学,弗能物物而精之也。吾有要,学吾之要而诸所欲能者可举。”群弟子得其说与书,大喜。不期年,学皆成,先生处之洋洋然。其道有授而无受也,其能有出而无入也。心窃自幸:“吾既为天下师,何能劳苦复事学?今然后惟游乐是图,以毕其齿尔。”如是又几年,群弟子时造先生之居而究焉,先生应之不逾其初,稍稍厌而去之。益老益昏,师道益衰,学者益离,无所得食而归其国。其国之人不为礼。今人言为师者,又相戒毋若夸氏子然也。
(选自《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哲理卷》,有删改)
3.(2021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而及于其身之所历 历:经历
B.去之而一州,一州异之 异:奇怪
C.吾见此人,殆虚为士也 殆:恐怕
D.群弟子往来听其说 说:学说
4.(2021新编,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叩之其策靡不知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凡吾于学,弗能物物而精之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学吾之要而诸所欲能者可举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稍稍厌而去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2021新编,10分)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儒者之所当务,以至九流百家六合之外,奇诡恍惚之说,靡不能举其概,亦可谓辨博不常之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既为天下师,何能劳苦复事学?今然后惟游乐是图,以毕其齿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载令闻 令:美好
B.革带敝 敝:破旧
C.厌藜藿 厌:满足
D.毋使仓有告匮 匮:缺乏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辱先人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积钱累月乃能就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且有陷于危辱之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贫穷至而廉耻不顾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10.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 )
①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②终身未尝为越产
③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④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⑤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 ⑥沦于市井、 降于皂隶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B.叶氏家训告诚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
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
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
(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13.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考点过关
1、答案:(1)显要的,重要的 (2)摒弃 (3)称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要”修饰名词“官”,作形容词,再联想《过秦论》中“北收要害之郡”的“要”可知,“要”的意思是“显要的,重要的”。(2)句,可采用对称推断法,该句“屏其奏而藏其私书”前后是并列结构,“屏”与“藏”词性相近,意义相反,“屏”可理解为“摒弃”。(3)句,可采用语法推断和语境分析法。该句中,主语为“士”,状语为“以此”,宾语为“公”,“多”为谓语动词。结合语境,苏辙因看不起王蒙正的为人,而放弃了被举荐的机会,这一行为理应得到士人的称赞,可知“多”可以引申为“称赞”之意。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前一句,调换“与”前后的成分,句意不通,故“与”为介词;后一句,调换“与”前后的成分,句意为“况且你和我在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句意不变,故“与”为连词。B项,采用删除观察法。前一句,删除“之”后,“礼”缺少宾语,故“之”为代词,译为“他”;后一句,删除“之”后,句意不变,故“之”为助词。C项,采用已知代入法。后一句中的“以”比较简单,是介词“因为”,将其代入前一句,译为“苏公虽然因为职务的原因为他做事,却十分瞧不起他的为人”,语意通顺。故二者意义和用法相同。D项,前一句,“畏”是原因,“安”是结果,故“而”作连词,表因果。后一句,“抚孤松”是“盘桓”的伴随动作,即“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故“而”表修饰。故答案为C项。
参考译文:
苏公名涣,早年字公群,晚年字文父。年轻时聪慧过人,和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天圣元年,开始参加乡试,第二年就考中,担任凤翔郡宝鸡县主簿。
不久,改任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府,因为与章献太后是联姻的家族,依仗太后的势力傲慢专横。他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都委托给他。苏公虽然因为职务的原因为他做事,却十分瞧不起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向朝廷推荐苏公,并且给显要的官员写信,推荐苏公是可用的人才。苏公告诉京师办事处的官吏,摒弃王蒙正的奏章,藏起他的书信。不久,王蒙正败落,士大夫因此都称赞苏公。
苏公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服孝期满)起用为开封士曹。雍丘百姓有冤死狱中的,县令害怕责罪,用病死来推托。知府委派官吏来处理这件事,审问数人也没有查清楚。等苏公一到,就为他洗雪冤屈。西夏人袭扰边境,知府要收购百姓的马来扩充骑兵,知府把这件事委托给苏公,马如数购得而百姓不受骚扰。苏公到阆州做通判,虽然治理十分宽松,但使用刑律十分恰当,官吏百姓敬畏他并且安于他的治理。阆州人鲜于侁,年轻时爱好学习,行为端正,苏公对他厚礼相待,准备把他作为乡里选拔、推荐的人才,鲜于侁因此进入仕途。鲜于侁刚开始担任官职,苏公又用守法循理的官吏勉励他,鲜于侁官至谏议大夫,被称为名臣。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该题可采用已知代入法。A项,将“经历”代入句中,译为“顺延下来直到他本身所经历的(事情)”,符合语境,A项正确。B项,将“奇怪”代入句中,明显不合语境。可联想《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为意动用法,故此处也译为“以……为奇”,代入句中,译为“到一个州郡,整个州郡的人都对他感到惊奇”。语意通顺,B项错误。C项,将“恐怕”代入句中,译为“我见到这个人,自己恐怕虚有读书人的名称了”,符合语境,C项正确。D项,将“学说”代入句中,译为“众多的弟子来来往往听他的学说”。符合语境,D项正确。故答案为B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采用已知代入法。后一句中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我”,将其代入前一句,显然不合语境。前一句的“其”应是第三人称代词,“他”。B项,采用已知代入法。后一句中的“于”是介词,意为“对于”,将其代入前一句,译为“我对于学问,并不能做到事事都精通”。符合语境,语意通顺。C项,采用语境分析法。前一句,“学吾之要”是先发生的,“诸所欲能者可举”是后发生的,故“而”表示承接。后一句,“宽厚”与“爱人”二者是并重的,不分先后,故“而”为连词,表并列。D项,采用删除观察法。将前一句中的“之”删除,缺少宾语。故“之”为代词,译为“他”。后一句中的“之”删除后,句意不变,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答案为B项。
5、答案:(1)从儒生的当前任务,以至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天地四方之外,奇特诡怪、模糊玄虚的传说,没有不能列举梗概的,也可以说是明辨事理、学问渊博的不寻常的人了。
(2)我已经成为天下人的师长,怎能再辛辛苦苦地搞学问?从今以后,只图游玩快乐,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余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句采分点:第一个“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所当务”,名词性短语,当前的任务;“靡”,没有;“辨”,明辨事理;“不常”,不寻常。每点1分。(2)句采分点:“既”,已经;“何”,怎么;“事学”,研究学问;“惟游乐是图”,宾语前置句,“是”,提宾标志,不译,正常语序为“惟图游乐”,只图游玩快乐;“以”,表目的,来。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夸氏国有个喜好道德的读书人,夸氏国的读书人向他请教策略,没有他不知道的;向他请教技艺,没有他不熟悉的。上自炎黄以前蒙昧没有记载的初始,顺延下来到他本身所经历的事情,这中间的废弃和设置、兴盛和衰微、正确和谬误的事迹没有不通晓其中的缘故的;从儒生的当前任务,以至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天地四方之外,奇特诡怪、模糊玄虚的传说,没有不能列举它们的梗概的,也可以说是明辨事理、学问渊博的不寻常的人了。他每到一个城镇,整个城镇的人都敬重他;每到一个州郡,整个州郡的人都对他感到惊奇;去到天下各地,天下各地的读书人都因他而自感惭愧,说:“我见到这个人,自己恐怕虚有读书人的名称了。”于是他们一起到北方游学,侍奉他,请求做他的弟子。这个人出门就乘坐轻便的马车,在家就为人师长;众多的弟子来来往往听他的学说,夸氏先生安坐家中传授他们。他论说道:“我对于学问,并不能做到事事都精通。我有要领,学会我的要领,凡是想要学会的都可以学会。”众弟子得到他的学说和书籍,非常高兴,不到一年,学业都有成就,夸氏先生对此扬扬得意。他的学问,只有传授而无所接受,他的才能只有传出而无吸收。他心中暗自庆幸:“我已经成为天下人的师长,怎能再辛辛苦苦地搞学问?从今以后,只图游玩快乐,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余生。”这样又过了几年,众弟子不时地到先生的住所来研究学问,先生应答的不超过当初,于是逐渐厌倦地离开了他。他越老越糊涂,为师的资本越少,求学的人越发离他而去,他没了吃饭的资本,就回到自己的国家。夸氏国的人也不礼待他。现在人们谈起做老师,都互相告诫不要像夸氏先生那样。
真题过关
【答案】7.C 8.B 9.A 10.B 11.C
12.(1)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
(2)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于治家谋生吗?
13.陆侧重有气节,道义,叶侧重作世人治生表率。两人都认为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
【解析】
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C项,“厌”字,根据“厌黎藿,慕膏粱”的对称句式,相反意义来看,与“慕”意思相反,指厌恶粗茶淡饭,羡慕精粮肥肉;故“厌”此处应为“厌恶”。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才;C项,连词,表递进,并且/副词,表递进,尚且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故选B。
9.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意为“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句中两个“命也”都是前句的判断,分别在“命也”与“亦命也”前后断开,排除CD;
“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C。故选A。
1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事件人物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①是指不愿在伪朝为官而向东迁徙,成为一般百姓,与“困约”无关;⑤是小姑回家后见到笼饼而推辞的行为,只能是反映家中节俭的风气,而非“成于困约”;⑥是指家风放任之后子弟可能会堕落于市井小民之中的情况,并非“成于困约”,而是“败于奢靡”。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提示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错误,原文“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只是列举了农工商士四种人的不同谋生办法,他们家实际上是士族,因此不是“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少:稍微;旧:旧习惯,旧制度;辄:就;怿:高兴。(2)中,况:何况,况且;胜:尽、完;岂:难道,怎么;善:擅长,善于;治生:经营家业,谋生。
13.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理解语段的意思。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陆游文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与叶梦得文中“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都提倡子弟要节俭用度,不可追求奢靡享受。陆游提到“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即以改变节操营利为耻;而叶梦得认为在谋生时“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要正直诚信,不能损人利己;二人都认为不能够为了追求利益就放弃道德准则,营营逐利。不同处在于,陆游更注重“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即重视子弟要坚守节操道义,这是保持家风不堕的要务。而叶梦得则更注重“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即要求子孙必须要懂得经营家业,有谋生之计,作世人表率。
参考译文:
(一)
我家在唐朝作过宰相的一共有六人,都廉洁正直、忠诚孝顺,世代流传下美好的名声。想到后世子孙不能够侍奉伪朝,苟且地贪图富贵,因而羞辱先生名声,便弃官不入仕。向东迁徙度过长江,沦为一般老百姓。孝顺友爱的品行在家中推行,忠诚守信的名声在乡里显扬,家法令人敬畏,很久都没有改变。宋朝兴起后,天下一统,陆家于是与时代一道兴盛,此后百余年间,文豪名儒相继出现,或位列三公,或官拜九卿,子孙也都致力于仕途或潜心于治学,代代相承,从此,又成为宋朝世家大族,可以说是昌盛无比了。
然而我对于这种情况私下里仍有惧意,天下之事,常常在困顿贫乏中成功,而在奢侈享受中失败。我在童子时,先父曾谆谆教导说,太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终身未曾积累更多的财产;家人有稍微改变旧俗的,就很不高兴;晚年时回到鲁墟老家,旧房子连一根椽子也没有增加(就继续居住)。祖父楚公少年时尤其贫苦,衣带破旧,就用绳子接续断裂处。祖母秦国夫人曾经作了一件新襦裙,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能做成,有一天不慎打翻粥饭弄脏了它,竟至于哭泣着不肯进食。小姑嫁给石家人,回娘家探亲,食物中有笼饼,她立即起来道歉说:“我浑浑噩噩的,都不知道是谁过生日。”旁边的人有的偷偷发笑。楚公叹息说:“我家从前,好几天都喝粥,每年过节或生日时才吃笼饼,你们这些人又怎么知道呢?”当时楚公已经显贵了,却还是以喝粥吃饼作为泰然之事,像这样愀然叹息。我出生得太晚,所听说的事情已经很简略了;然而比我更年轻的陆家子弟,又将要不再听闻这些事了。而旧时的家风此时已经毁坏严重。子弟们厌恶粗茶淡饭的贫寒生活,向往肥肉精粮的富贵生活,常常还把以前的事当做忌讳不让孩子们听闻。这样家中风气放任而不能再恢复,并且有把子孙陷入危险受辱之地,沦落为市井小民,降低身份至奴仆中的危险。回想从前祖先们父子兄弟致力于耕织种桑,安居乐业而终身不必愧疚后悔,这是可以重新恢复的吗?
唉!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子孙们一定要以之为戒,这样就还没有毁坏亡费的端倪。
(二)
出外劳作,归家休息,是农家赖以生存的办法;在作坊里打造作品,这是手工业者用来谋生的办法;把某地所有的事物迁徙到没有的地方去买卖,这是商家谋生的办法;焚膏继晷日夜苦读,这是读书人谋生的办法。然而读书人作为四种百姓之首,尤其应该勉励自己成为表率,效仿古人体察天地万物的志向,如今连一种生计也不能从事,还说什么大丈夫呢!
经营家业不一定要忙忙碌碌竞相追逐,胡乱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对自己有利却对他人有害,不但明里有他人非议,暗中有鬼神降罪,对于自己来说也心中不安,何况这灾祸是不能说得尽的,这难道是善于谋生吗?
节俭,是守家的第一法则。因此凡是日常用度,奉养父母,一概以节省为本,不能过多。宁可使家中多有盈余,也不要使粮仓有匮乏的时候。况且奢侈之人,他的精神气度一定有所消耗,欲望过于强烈而意气骄傲,贫穷到极点而不顾廉耻。节俭的不可忽视就有这么重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18 文言虚词-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共24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23文言翻译 (含答案),共20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20文言断句 (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掌握虚词——以,掌握据修辞断句的方法,掌握实词——微、资、鄙,掌握“一词一句”断句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