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829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829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4829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
展开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③
一、单选题
1.(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通过下列三个实验,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反应、 、→不反应,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和(H)的位置顺序正确的是
A.Y(H)XZ B.Y(H)ZX C.YX(H)Z D.YZ(H)X
2.(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可能都含有氧化物 B.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有三种物质
C.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含有同种物质的分子
3.(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4.(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 |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
A.A B.B C.C D.D
5.(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中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与图示关系不符的一组是
选项 | 甲 | 乙 | 丙 |
A | H2O | O2 | CuO |
B | C | CO2 | CO |
C | CaCO3 | CaO | Ca(OH)2 |
D | Cu | CuO | CuSO4 |
A.A B.B C.C D.D
6.(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编号 | 固体 | 液体 | 实验现象 |
Ⅰ | 碘 | 水 | 固体不消失 |
Ⅱ | 碘 | 汽油 | 固体消失 |
Ⅲ | 高锰酸钾 | 水 | 固体消失 |
Ⅳ | 高锰酸钾 | 汽油 | 固体不消失 |
A.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Ⅱ和Ⅲ对比一一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7.(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8.(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 取样,在空气中灼烧 |
B |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 | 取样,在空气中灼烧 |
C | 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 | 加足量水,过滤 |
D | 除去硝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钠 | 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9.(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A. B.
C. D.
10.(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相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A.甲可以是硫酸
B.甲可以是氢氧化钙
C.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
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
11.(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B.黄铜和黄金——硝酸银溶液
C.纯碱和烧碱——酚酞溶液 D.氯化铵和氯化钾——熟石灰
12.(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智慧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刻 | 5:05 | 5:10 | 5:15 | 5:20 | 5:25 | 5:30 | 5:35 |
pH | 4.95 | 4.94 | 4.94 | 4.88 | 4.86 | 4.85 | 4.85 |
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所降雨水为酸雨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表中数据由pH试纸测得 D.该地区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13.(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为了证明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小文同学做了下图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实验中,溶液仍为无色 B.乙实验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丙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丁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4.(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根据此反应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 D.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15.(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A.甲不能是碱 B.丙不能是单质
C.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 D.甲乙丙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物质
参考答案:
1.A
【详解】由反应由反应X+HCl→不反应,即X不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可知X活动性小于氢;由反应Y+H2SO4=YSO4+H2↑,即X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可知X的活动性大于氢,综上所述:活动性为:Y>H>X,由反应Z+X(NO3)2→不反应,可知Z不能把X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Z的活动性小于X,故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和(H)的位置顺序为:Y>(H)>X>Z。
故选:A。
2.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化合物,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均含 元素,可能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有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含有相同物质的分子,只是生成物中的 过量,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A、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故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没有指明溶液的状态,故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出现相等的情况,溶质的质量也可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如果t3℃时,只有乙达到了饱和,降温后,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不符合题意;
D、t1℃时,溶解度:乙>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升温后,乙、丙的溶解度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A、图中溶剂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可以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符合题意;
B、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还应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详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水,不符合题意;
B、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转化为碳,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符合题意;
D、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Ⅰ和Ⅱ对比,固体相同,变量是液体,可得结论,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A正确。
B、Ⅱ和Ⅳ对比,液体相同,变量是固体,可得结论,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能溶于汽油。B正确。
C、Ⅱ和Ⅲ固体种类和液体种类都不同,不是单一变量,对比不能得出结论。C错。
D、Ⅲ和Ⅳ对比,固体相同,变量是液体,可得结论,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7.B
【详解】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有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三个条件要同时达到才能燃烧,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会使可燃物表面热量被快速带走,温度易降低到可燃物燃点以下,故要保证持续燃烧,就要保证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故选B。
8.C
【详解】A、鉴别羊毛线和棉线,分别取样,在空气中灼烧,发出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发出烧纸气味的是棉线,选项A正确;
B、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分别取样,在空气中灼烧固体,固体能燃烧的是木炭粉,无明显变化的是氧化铜粉,选项B正确;
C、因为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加足量水,过滤,滤纸上得到的是碳酸钙固体,氯化钙存在于溶液中,要得到固体,还需要蒸发溶剂,选项C不正确;
D、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氯化银难溶于水,所以向混有氯化钠的硝酸钠溶液中,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可得到硝酸钠溶液,选项D正确。
故选C。
9.D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铁>铜>银可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消耗完全后铁和硝酸铜继续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硝酸铜液消耗完全后反应停止。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详解】A、根据分析,铁粉加入一定量的混合液后,先有银单质析出,之后铁粉继续和硝酸铜反应有铜析出,最后铁粉过量时有铁剩余,则固体种类随着铁粉的加入,由银转变为银和铜,最终剩余固体为银、铜和铁三种,故A正确;
B、根据分析,未加入铁粉时混合液中溶质为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当加入少量铁粉后,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此时溶液中溶质包括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三种;当加入的铁粉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时,溶质包含硝酸亚铁和硝酸铜两种;当加入铁粉恰好和硝酸银、硝酸铜都恰好完全反应或者铁粉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亚铁一种物质,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铁粉加入后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快速减小;当铁和硝酸铜反应时,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较慢减小。当反应停止时,溶液总质量不再变化。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铁粉加入后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快速增大;当铁和硝酸铜反应时,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较慢增大。当反应停止时,随着铁粉的继续加入,固体质量会继续增大,而不是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A、甲为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则乙可以是盐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则丙可以是硝酸,硫酸和硝酸钡反应得到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乙可以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钾、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丙可以是氨水,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得到氯化钙、氨气和水,也可得到氨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因甲可分解生成乙和丙,则甲不可能为单质、酸、碱、氧化物,若为盐,则甲分解得到乙和丙,而乙又分解生成丙,不存在这样的盐,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甲可以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得到硫酸亚铁和铜,乙为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丙为银,铁和硝酸银反应得到银和硝酸亚铁,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A.加入等量的肥皂水后,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出现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故A可以鉴别;
B.黄铜是铜锌合金,加入硝酸银溶液后铜和锌都能与硝酸银反应,固体表面会有银白的银析出,而黄金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故B可以鉴别;
C.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烧碱的水溶液也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C无法鉴别;
D.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氯化钾不与熟石灰反应,故D可以鉴别。
故选C。
12.A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地雨水的pH均小于5.6,所以是酸雨,说法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测定期间,雨水的pH变小,则酸性逐渐增强,说法错误;
C、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只是一个大约的整数值,不能测得表中物质的pH数据,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和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无关,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说法错误。
故选A。
13.B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可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故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法说明有反应物消失,也无法证明有新物质生成,固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红色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不存在了,和盐酸反应了,故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向烧杯中倒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红色溶液变为无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是无色,即使盐酸过量,溶液是无色的,证明了氢氧化钠消失了,和盐酸反应了,故正确。
故选B。
14.B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汞单质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是分解反应,结论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汞单质由汞原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结论正确;
C、反应物是氧化汞,氧化汞是由氧元素、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单质,结论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结论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A、盐酸可以生成甲物质,因为盐酸可以和碱发生反应,所以甲不可能是碱,选项正确;
B、丙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丙可以是活泼的金属单质,盐酸能生成甲,盐酸可以和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所以甲可以是硝酸,乙是金属氧化物,硝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金属单质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丙可以是单质,选项错误;
C、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因为盐酸能生成甲,甲又是氧化物,所以甲是水,乙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乙可以是二氧化碳,丙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既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又可以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碳酸钠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选项正确;
D、甲乙丙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物质,比如B选项所分析的,甲可以是硝酸,乙是金属氧化物,丙是金属单质,选项正确。
故选B。
湖北恩施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湖北恩施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鄂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①: 这是一份湖北鄂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鄂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湖北鄂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选择题②,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