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
展开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
一、填空题
1.(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氟元素______。
(2)2个铝原子______。
(3)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发展史上,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很多伟大成就。
(1)国际标准贡献者: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
①图中x=______,铟原子形成的铟离子是______(填符号)。
②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磷的最早发现者: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写道:“老槐生火,久血为磷。”描写的是磷自燃,请写出磷自燃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制碱工业先驱者:侯德榜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其中一个反应是将碳酸氢钠煅烧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电影《闪闪红星》讲述了潘东子给山上红军送盐的故事。
(1)藏盐:潘东子将食盐水吸在棉衣内给红军送盐。每人每天约需3—5g食盐,假设潘东子的棉衣可吸1000g水配成的食盐水,则3℃时潘东子上山一次所携带的食盐,最多可以满足______名红军战士一天所需(3℃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5.7g)。
(2)取盐:为取出食盐,潘东子将吸有食盐的棉衣放进水里,揉一揉,搓一提,其目的是______。然后,把得到的“水”倒进锅里煮干,这种获得食盐的方法是______。
4.(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大量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是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①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溶液中减少的铜元素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______的质量。
(2)取足量的铁、锌,各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铁、锌均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B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锌的质量相等
C参加反应的铁和锌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相等
(3)经计算3g镁和100g质量分数7.3%的盐酸充分反应可生成氢气0.2g,但经实验测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则可能的原因是过量的镁与______发生反应。
5.(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金属的利用和保护
(1)如图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如图说明铁具有______性。
(3)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如图是用三枚洁净无锈铁钉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只有甲中铁钉有明显锈迹。
①实验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
②由实验甲、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宜昌三峡机场新国际航站楼钢网架建设中,使用了700多吨钢。
①酸雨会腐蚀钢网架,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
A甲烷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
②钢网架防腐漆施工时规定,表面清理结束4—8小时内必须进行防腐底漆的喷涂,其原因是______。
6.(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镁原子___________。
(2)氧化铝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参加社会实践,提升科学素养。
(1)家务劳动。做凉拌皮蛋时,放入适量的食醋,主要目的是除去皮蛋中含有的___________(填“酸”或“碱”)性物质。餐后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__作用清洗餐具油污。
(2)疫情防控。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_操作。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其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
(3)研学实践。走进农田,给果树施化肥,该化肥是一种灰白色粉末,可能属于___________肥(填“氮”“磷”或“钾”)。步入工厂,用除锈剂(主要成分是稀盐酸)给铁螺钉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实践感悟。物质的___________决定用途,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8.(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记载的湿法炼铜术,表明我国是最早利用硫酸铜的国家。
(1)微观认识:构成硫酸铜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符号)。
(2)宏观分析:用硫酸铜炼铜的化学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_价变成___________价。
(3)用途推测: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推测其用途为___________。
(4)工业制法:
方案一:
方案二:将废铜屑倒入稀硫酸中,控温80℃并通入空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方案三:
请选出较好方案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
9.(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溶解度/g | 氯化钾 | 27.6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次氯酸钠 | 22.7 | 26.7 | 34.8 | 50.0 | 52.4 | 56.5 |
①0℃时,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___________g氯化钾。
②30℃时,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20℃,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___________次氯酸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我们常用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定期对教室消毒。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___________g。
10.(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铝原子______。
(2)镁离子______。
(3)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1.(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归纳整理,理解化学大概念——物质的变化。
(1)色彩斑斓:
A.101 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B.吹灭蜡烛产生白烟。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______色物质。
(2)才气横溢: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现象是______。
(3)温润有致: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
G.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清浊与共: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概念感知:
分析以上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12.(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时乙的溶解度是______g。
(2)℃时把30 g物质甲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升温到℃时,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分别将℃时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乙仍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等于乙
C.溶液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13.(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探秘古钱币。
(1)古币金属知多少。我国古代的钱币有多种,如金币、银币、铜币、铁币等。小民同学家里收藏有一枚古币,可以被磁铁吸引,该古币是______(填币种)。
(2)金属性质共探究。小郑同学做了下列实验:
①如图1,铜片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如图2,三支试管里的液体均为稀盐酸,铁丝表面有气泡冒出,银丝和铜丝无明显变化。由此可得出有关金属活动性的结论是______。
③《天工开物》记载“铁质贱甚”,写出一个由铁得到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货币流通有原因。铁硬度比铜大,密度比铜小,金和银做成的钱币比铜币腐蚀速度要慢得多,似乎更适合铸造钱币,但是中国历史上铜币的使用量远大于其它材质的货币。综上所述,古代铸造钱币选择金属考虑的两个因素是:①______;②______。
14.(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为保证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空间站内的空气需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相近,主要采用以下循环系统:
(1)空间站内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会被宇航员消耗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补充氧气的化学反应有______(填序号)。空间站用活性炭净化空气,是利用它的______性。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此系统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
参考答案:
1. F 2Al
【详解】(1)氟元素表示为:F;
(2)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铝原子表示为:2Al;
(3)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18 In3+ 五 114.8
【详解】(1)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49=2+8+x+18+3,x=18;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铟的元素符号为:In,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铟离子为:In3+;
②铟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2)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119 加快溶解速率 蒸发结晶
【详解】(1)3℃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5.7g,故该温度下,1000g水中可溶解357g,故最多可满足357g÷3g=119名红军战士一天所需;
(2)为取出食盐,潘东子将吸有食盐的棉衣放进水里,揉一揉,搓一提,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把得到的“水”倒进锅里煮干,这种获得食盐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4. 天平平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铜 AD 水
【详解】(1)①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天平平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溶液中减少的铜元素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
(2)A、金属过量,酸不足,加入酸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同,故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B、铁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 ,氯化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锌,故生成的氯化亚铁的质量小于氯化锌,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金属过量,酸不足,消耗相同质量的酸,由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参加反应的铁质量小,不符合题意;
D、酸不足,金属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稀盐酸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HCl的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AC;
(3)镁和稀盐酸反应:,参加反应的镁与HCl的质量比为:24:73,故100g质量分数7.3%的盐酸消耗2.4g镁,生成0.2g氢气,实际结果,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盐酸中除了氯化氢,还有水中含有氢元素,故可能是过量的镁与水发生反应。
5. 导电性 导热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 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BC 隔绝氧气和水,防锈
【详解】(1)铜制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2)铁制炒锅,说明铁具有导热性;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实验乙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
②实验甲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丙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5)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导致酸雨。
故选BC;
②进行防腐底漆的喷涂,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起到防锈的目的。
6.(1)2Mg
(2)A12O3
(3)
【解析】(1)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镁原子表示为 2Mg;
(2)
氧化铝由显+3价的铝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3;
(3)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7.(1) 碱 乳化
(2) 过滤 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 磷
(4)性质
【详解】(1)做凉拌皮蛋时,放入适量的食醋,食醋显酸性,可以中和碱性物质,故主要目的是除去皮蛋中含有的碱性物质。餐后利用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将大油滴乳化成小油滴,便于被水冲走;
(2)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其原理是空气可以透过,而病毒无法通过,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其微观原因是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给果树施化肥,该化肥是一种灰白色粉末,可能属于磷肥。因为氮肥和钾肥一般都是白色晶体状,磷肥是灰白色粉末状;铁锈的朱啊哟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4)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8.(1)Cu2+、
(2) +2 0
(3)检验水
(4) 方案二较好,安全、环保无污染、原料的利用率高
【详解】(1)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铜离子符号为:,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2)l硫酸铜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生成铜单质中铜元素为0价,故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0价;
(3)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到水分变成蓝色,则硫酸铜可以用来检验是否有水存在;
(4)铜、硫酸和氧气在80℃时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方案一需要用到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且需要加热,方案三反应复杂,用到浓硝酸,生成有毒二氧化氮气体,且需要加热,方案二是铜、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温度低,没有产生废弃物,故反应故方案二较好,该方案更安全、环保无污染、原料的利用率高。
9.(1) 27.6 75 10 大于
(2)10
【详解】(1)①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27.6g,所以此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7.6g氯化钾。
②30℃时,次氯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25g次氯酸钠,有5g次氯酸钠不能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为50g+25g=75g。30℃时10g水可溶解5g次氯酸钠,溶液恒温蒸发10g水,即会析出5g固体,再加未被溶解的5g固体,烧杯中固体质量为10g。
③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降温后氯酸钾溶液的质量为。降温后次氯酸钠溶液的质量为。所以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大于次氯酸钠。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其溶质质量不变,所以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2000g×0.05%÷10%=10g。
10.(1)2Al
(2)Mg2+
(3)
【详解】(1)在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可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个铝原子的符号为:2Al;
(2)镁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而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先写出得失电子的数目,再标出所带的电性,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3)酒精燃烧时是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1)黑
(2)产生大量气泡
(3)降低
(4)
(5)ABDG
【详解】(1)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蜡烛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碳,所以碟子底部产生黑色固体,故填:黑;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故填:产生大量气泡;
(3)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所以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会降低,故填:降低;
(4)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这些选项中:
A.101 KPa、-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是氧气的气态变成液态,A物理变化;
B.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B物理变化;
C.白色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碟子底部产生黑色物质,是石蜡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C是化学变化;
D.烧开水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是物理变化;
E.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E是化学变化;
F.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将鸡蛋煮熟,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F是化学变化;
G.硝酸铵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里,搅拌,溶液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硝酸铵溶解于水时的吸热现象,G是物理变化;
H.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H是化学变化。
故属于物理变化是ABDG。
12.(1)50
(2) 饱和 75
(3)BD
【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乙的溶解度是50g,故填:50。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物质甲的溶解度为40g,℃时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物质,所以℃时把30 g物质甲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到℃时,溶解度为5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甲物质,一共加入30g甲物质,则溶液质量为:25g+50g=75g。故填:饱和;75。
(3)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分别将℃时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甲仍是饱和溶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降温过程中,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与℃时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剂质量相等,分别将℃时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溶剂质量:甲等于乙,故B正确;
C.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所以分别将℃时100 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溶液质量:甲小于乙,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时100g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时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故D正确。
故选:BD。
13.(1)铁币
(2) 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和银
(3) 便于携带 稀缺性
【详解】(1)只有铁币具有磁性,可以被磁铁吸引,该古币可以被磁铁吸引,则该古币是铁币;
(2)①铜片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
②三支试管中,铁丝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铁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银丝和铜丝无明显变化,说明银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由此可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和铜;
③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
(3)铁硬度比铜大,密度比铜小,不易磨损,易携带,金和银做成的钱币比铜币腐蚀速度要慢得多,似乎更适合铸造钱币,但是中国历史上铜币的使用量远大于其它材质的货币,说明铜在天然中更容易获取,综上所述,古代铸造钱币选择金属考虑的两个因素是:一是便于携带,二是稀缺性。
14.(1) N2 ①③/③① 吸附
(2) H2O、O2、H2、CO2
【详解】(1)空间站内的空气需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相近,所以空间站内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会被宇航员消耗的气体是氮气;
反应①水的电解会生成氧气,反应③会生成二氧化碳,故填:①③;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净化空气;
(2)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甲烷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①中水被消耗,反应④中水生成,所以水属于循环利用物质;
反应①中氢气生成,反应④中氢气消耗,所以氢气属于循环利用物质;
反应①中氧气生成,反应③中氧气消耗,所以氧气属于循环利用物质;
反应②中二氧化碳生成,反应③中二氧化碳消耗,所以二氧化碳属于循环利用物质;
故填:H2O、O2、H2、CO2
。
湖北恩施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 这是一份湖北恩施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鄂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 这是一份湖北鄂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长沙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 这是一份湖南长沙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填空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