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
展开第 4 讲 免疫调节
1.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2.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3.细胞毒性T细胞既能分泌细胞因子,又能直接裂解靶细胞。(×)
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构成复杂的调节网络。(√)
5.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6.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系统学习(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固基点)
主干知识·记准理清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图解免疫系统组成
2.免疫器官
名称
分布及特征
功能
骨髓
骨髓腔或骨松质内
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胸腺
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青春期后逐渐退化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脾
在胃的左侧,呈椭圆形
含大量淋巴细胞,也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淋巴结
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呈圆形或豆状
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扁桃体
咽腭部,左右各一,形状像扁桃
内部有许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3.免疫细胞
(1)免疫细胞的种类
(2)抗原呈递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后天性免疫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基础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
有特异性、作用强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起作用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最基本的功能)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正常: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异常: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
免疫自稳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正常: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异常: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正常: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清除
异常: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
1.(选择性必修1 P66“问题探讨”延伸思考)扁桃体肿大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患者上呼吸道有炎症,可能感染了病菌或病毒,免疫系统正在与病原体作斗争 这是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调节对抗病原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体现
2.(选择性必修1 P69正文内容拓展分析)吞噬细胞在免疫活动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参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3.(选择性必修1 P69正文内容延伸思考)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抗体和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4.(选择性必修1 P68“相关信息”拓展思考)抗原都是蛋白质吗?抗原都是外来异物吗?
提示: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质,如纤维素、多糖等。抗原一般是外来异物,如病原体、移植的组织或细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如癌变的细胞。
题点考法·练全练通
考法(一) 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解析:选B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不包括吞噬细胞,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正确;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D正确。
2.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有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
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解析:选C 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有效激发T细胞的免疫应答。
考法(二) 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
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解析:选C 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青霉素能杀菌但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正确。
4.(2021·山东高考改编)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 T 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说明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而效应 T 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B错误;吞噬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不会加快,C错误;干扰素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五个“并非”
(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2)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4)T细胞并非只参与细胞免疫。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5)浆细胞并非只来自B细胞。在二次免疫中,浆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系统学习(二) 特异性免疫(释疑点)
基础知识·全面掌握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分子标签:一般为蛋白质。
(2)识别: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
2.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APC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2)免疫过程。
(3)免疫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长时间存活,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3.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巨噬细胞等。
(2)免疫过程。
(3)免疫结果: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靶细胞,释放出病原体,抗体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调节机体稳态。
(1)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既参与B细胞的活化,也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2)侵入细胞病原体的消灭: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发动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后,体液免疫再发挥作用。
5.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构成调节网络
(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息分子的作用,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
(2)信号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结合,实现信息传递。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
1.(选择性必修1 P72图46分析)激活B细胞需要的两个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是病原体的刺激,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2.(选择性必修1 P76“生物科技进展”)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什么方法有效对付癌细胞?
提示: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
3.(选择性必修1 P72图46拓展思考)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中对抗原的识别有哪些特点?
提示: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没有识别能力的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
重难盲点·讲练疏通
——————————————————————————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及其相互关系
————————————————————————————————————————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
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T细胞、巨噬细胞等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举例
外毒素、未侵入细胞的抗原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联系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①对内环境中的抗原及其释放的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对进入细胞内的抗原:细胞免疫先发挥作用,将抗原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再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清除;③若机体无胸腺或T细胞,则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大部分丧失
2.归纳概括免疫细胞的来源与功能
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激活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细胞毒性T细胞
识别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并使之裂解
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典例] 如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综合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细胞因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相应的记忆细胞的分裂分化,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2)图中浆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每秒可以产生2 000个抗体,其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人类害怕的艾滋病,主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染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使之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使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的疾病,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病。
(4)研究发现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自稳的功能,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相应的记忆细胞的分裂分化,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2)B细胞和记忆B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抗体是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浆细胞可以快速地分泌抗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密切相关。(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免疫密切相关,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免疫力大大下降,因此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4)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因此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
[答案] (1)免疫防御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2)B细胞和记忆B细胞 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 (3)辅助性T 免疫缺陷 (4)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对点练习]
1.某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X物质,X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T细胞成熟于胸腺,它可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出现坏死
解析:选D 该病毒侵入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和分化,其细胞周期会变短,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糖蛋白),B正确;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它可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为细胞凋亡,D错误。
2.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抗原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调控免疫应答的功能。当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调控失灵时,会导致免疫细胞产生过量细胞因子,引起异常免疫应答,称为细胞因子风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B.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C.细胞因子既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也能参与细胞代谢并提供能量
D.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进而对机体的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解析:选C 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A正确;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B正确;细胞因子可以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但是不能参与细胞代谢并提供能量,C错误;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进而引起机体的正常组织过度损伤,D正确。
———————————————————————————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
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效应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比初次免疫反应快速、强烈,产生抗体浓度高,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进入患病阶段将它们消灭,如图:
[对点练习]
3.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的甲、丁时刻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与丁时间注射的疫苗不同
B.多次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C.a、b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丙时间段抗体浓度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甲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解析:选B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甲与丁时间注射的疫苗不同,A正确;多次注射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B错误;a、b曲线表明抗体在体内的寿命是不同的,C正确;丙时间段抗体浓度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甲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表明记忆细胞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某种抗原的记忆,D正确。
4.(2022·全国甲卷)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其中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只有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3)记忆细胞可以在病毒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机体,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浓度激增。(4)分析图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快、更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接种疫苗时可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答案:(1)胸腺 浆细胞 (2)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3)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多次接种
系统学习(三)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固基点)
主干知识·记准理清
(一)免疫失调症
1.过敏反应
(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反应机理。
(3)特点:反应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2.自身免疫病
(1)概念: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
(2)发病机理(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
(3)常见类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
(1)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②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HIV入侵辅助性T细胞导致的艾滋病。
(二)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
概念
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作用
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类型
减毒活疫苗;灭活的死疫苗;新型疫苗(DNA疫苗、RNA疫苗)
2.器官移植
————————————■链教材资料·发展科学思维■————————————
1.(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拓展训练)
(1)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2)据图分析HIV感染人体后的变化情况。
HIV可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年后,辅助性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的关系是随着HIV浓度的升高,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
2.(选择性必修1 P83、P84“思考·讨论”发掘)
(1)接种疫苗不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2)器官排斥的免疫反应属于哪种类型?如何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提高移植成活率?
提示:器官排斥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题点考法·练全练通
考法(一) 免疫失调病的类型和致病原理
1.(2020·全国卷Ⅱ)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艾滋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解析:选B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下图是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解析:选C 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A错误;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B错误;过敏介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哮喘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失调引起的,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D错误。
考法(二) 从社会责任角度考查免疫学的应用
3.(2022·湖北高考)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解析:选D 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而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A正确;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即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所以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避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血浆置换可以减少患者体内的天然抗体,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实质脏器移植中,供、受者间ABO血型物质不符可能导致较强的移植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考虑捐献者与患者是否为同一血型,D错误。
4.(2021·河北高考)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___________。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______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水疱主要由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更易被VZV感染。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VZV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3)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的表现。(4)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的记忆B细胞和抗体。但一段时间后抗体和记忆B细胞的水平会下降,再次接种可增加记忆B细胞的数量,增强对抗原的记忆功能。
答案:(1)组织液 (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 特异性 靶细胞 (3)过敏 防御 (4)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机体内抗体和记忆B细胞的水平会下降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6讲 免疫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6讲 免疫调节(含解析),共19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免疫调节学案,共4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细胞免疫,神经系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学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