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内环境的稳态作业含答案
展开
内环境的稳态课时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
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答案 A
解析 组织间隙中充满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B项中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C、D项均发生在体外环境中(肠道属于体外环境、泪液也是排放到体外的液体),故B、C、D不符合题意。
2.(2023·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三检测)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的成分及其含量与b、c、d基本相同
B.某人花粉过敏会导致b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C.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远多于渗入d的量
D.b、c、d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Na+和K+
答案 B
解析 图中d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a为细胞内液,a中的成分及其含量与b、c、d不同,A错误;某人花粉过敏会导致b液增多,其他地方的水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B正确;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远少于渗入d的量,C错误;b、c、d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Na+和Cl-,D错误。
3.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表现。下列关于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B.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浆定向运输到甲状腺发挥作用
C.血浆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D.葡萄糖、纤维蛋白原、尿素都可以在血浆中存在
答案 B
解析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然后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不会发生定向运输过程,B错误。
4.(2023·江苏扬州高三学情调研)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及时吸氧可有效缓解高原反应引发的呼吸困难
B.精子与卵细胞需在人体内环境中才能结合
C.性激素、尿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过敏反应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 B
解析 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发生在输卵管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性激素、尿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过敏反应会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增多,引发组织水肿,D正确。
5.组织液也称为细胞间隙液,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细胞间隙可引发组织水肿。水肿的形成与内环境液体交换异常以及全身多个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织水肿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合成减少时,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可引发组织水肿
B.淋巴管发生细胞癌变引起淋巴管占位性堵塞可引发组织水肿
C.当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时可引发组织水肿
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可引发组织水肿
答案 A
解析 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可引发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可引起组织液和血浆的液体交换失去平衡,组织液增多,引发水肿,C正确。
6.(2023·江苏盐城高三模拟)如图是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表示液体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小鼠的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构成
B.④可为乙直接提供所需的葡萄糖
C.饥饿时,A处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处
D.正常情况下,②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③中
答案 B
解析 小鼠的内环境主要由②③④构成,A错误;④组织液内的葡萄糖可直接提供给乙,B正确;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入毛细血管,然后经由组织液与肝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A处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高于B处,C错误;正常情况下,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③淋巴液,D错误。
7.新冠感染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重症患者需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
B.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可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
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
答案 A
解析 血浆中的电解质和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高,A错误;细胞内液外渗和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引起肺部组织水肿,B正确;正常情况下,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些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C正确。
8.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几滴等量的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后,pH恒定不变
答案 D
解析 甲试管的血浆中具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时,pH会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不明显;乙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无缓冲物质,在本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加入酸或碱时,pH会发生明显的变化,C正确,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9.如图表示人体中体液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增多
C.T细胞和B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
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
答案 BC
解析 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乙液)会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T细胞和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血浆)和丙液(淋巴)中,C正确。
10.(2023·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高三模拟)“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 BCD
解析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氧气含量突然增加)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氧气含量)发生了变化,B正确;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C正确。
11.为探究家兔血液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步骤 | 甲组 | 乙组 |
步骤1 | 每组取两支试管,记为1号、2号 | |
步骤2 | 分别滴加等量的缓冲液、家兔血浆 | 两支试管按甲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家兔血浆 |
步骤3 | 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 加等量的乳酸 |
步骤4 | 测量pH并记录 | |
预测结果 | 1号、2号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 | 1号、2号试管中pH变化不明显 |
A.本实验设计严格遵守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本实验需严格控制自变量,无关变量保证加入的各物质等量即可
C.模拟血浆内能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Na2CO3、乳酸
D.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动物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
答案 ABD
解析 本实验缺乏自来水的空白对照组,没有严格遵守对照原则,A错误;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保证相同且适宜,B错误;乳酸会导致人体内pH下降,Na2CO3会导致人体内pH升高,C正确;本实验应以自来水作为空白对照,用家兔的血浆与缓冲液作对照,以证明血浆中存在类似于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D错误。
12.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经后房—瞳孔—前房角排出进入血液。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知房水不属于细胞外液
B.房水不同于泪液,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一种液体
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答案 BCD
解析 根据房水能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可知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A错误;若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因此可推知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3.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4)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使用药物 | 治疗时间 | 治疗前水肿指数 | 治疗后水肿指数 |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
A组 | ACTH(79例) | 3个月 | 4.1~9.6 | 1.1~2.9 | 1.1~2.9 |
B组 | 地塞米松(79例) | 3个月 | 5.1~7.1 | 3.3~4.9 | 5.1~9.8 |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________对照。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属于 双向 (2)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相对)升高 (4)相互对照、自身 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 ②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解析 (1)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相当于组织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即血浆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浆。(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脑脊液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CTH的治疗效果,显然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②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总之,ACTH治疗效果比地塞米松强。
14.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中填字母,“____”上填文字)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______;a、d、e、f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与f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物质的含量有关。
(2)细胞有氧呼吸利用O2的过程是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血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 ]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答案 (1) 淋巴、血浆、红细胞、组织液 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2)④ e→d→c→f→g
(3)不会 d 缓冲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下午体温3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调节实例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调节实例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内环境的稳态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内环境的稳态作业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图1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