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小学语文专题:32个经典病句学会16个判断病句的方法

    小学语文专题:32个经典病句学会16个判断病句的方法第1页
    小学语文专题:32个经典病句学会16个判断病句的方法第2页
    小学语文专题:32个经典病句学会16个判断病句的方法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专题:32个经典病句学会16个判断病句的方法

    展开

    一、提干法句子较长难以理解时,可采取提取主干的方法。
    例如:
    1. 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主干是“学员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谁“参加了学习”呢?显然是“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既是全句的宾语,又是“参加了学习”的主语。全句又不是使动句构成的兼语句,造成了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的语病。
    2. 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主干是“鲁迅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对什么“都进行了批判”呢?显然是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句中的“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做了“反对”的宾语,就不能做“批判”的状语。
    二、并列法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应分析各自的外延大小与联系。如果构成属种关系、交叉关系,那么这几个表述就是错误的。
    例如:
    3.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杂志”,是属种关系,不能并列。
    4. 他们演出了文艺节目、打猴儿鼓、耍狮子、打篮球、表演武术等。
    句中“文艺节目”包含了“打猴儿鼓、耍狮子”,属种关系不能并列。可以改成“他们演出了打猴儿鼓、耍狮子等文艺节目,进行了打篮球、表演武术等活动”。
    三、补充法为了语言的简洁,复句中的后几个分句常常承前省略主语。在省略的过程中,有的分句就偷换概念,表达成另一意义。这种病句可用补充法辨析。
    例如:
    5. 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在这个转折复句中,“虽然”用在“这家工厂”后,那么“这家工厂”就是全句的主语。说“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是可以的,但说“这家工厂”“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就错了,因为“这家工厂”不是产品。
    6. 孩子们很喜欢退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谁“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呢?承前主语是“孩子们”,承前宾语是“李大伯”,句意不正确。
    四、指代法句中出现代词时,要结合语境详加辨析所指对象。指代不明时,可考虑句子是否有歧义。
    例如:
    7. 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他”既可指代“嘉宾”,又可指代另一个人。指代单一造成了句子歧义。
    8. 在中国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泼辣的笔去批判了人吃人的旧世界。
    句中的“他”似乎指“狂人”,因为狂人也写下了日记批判了旧世界;又似乎指鲁迅。一个代词有了两个前词,产生歧义。可以不用代词,将“他”改为“鲁迅”或“狂人”。
     五、词类法“和、跟、同”既可做介词,又可做连词。词类不同,句意也不同,造成歧义。反过来讲,句意不同,所用词类也不同。
    例如:
    9.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做介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一个人,“和”做连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人。这样,句子就有了歧义。
    10. 这哪是雨点?这分明是雪珠吗?是的,是雪珠!
    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最后强调抒情。作答句语调平缓用句号,前平后扬用感叹号。“吗”是疑问语气助词,应改不表示道理显而易见的陈述语气助词“嘛”。
     六、断句法有的句子,既可这样断句,也可那样断句。断句不同,意义不一。
    例如:
    11.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在“几个”后断句,意为“学校的”“几个”“领导”;在“学校的”后断句,意为“领导”是“几个学校的”。
    12.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在“日”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15日”一天,在“前”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25日”前。
     七、对应法有的主谓宾是并列结构时,应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辨析,以防出现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如:
    13.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主语是并列短语“消防车”和“消防官兵”,谓语是“放弃休假”。说“消防官兵”“放弃休假”是可以的,说“消防车”“放弃休假”是错误的。
    14.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谓语“挽救和培养”是并列结构,“失足青年”是宾语。用对应法辨析,“挽救失足青年”搭配不当。
     八、组合法有的词常常与别的词组合起来表意,单独使用有时会出现错误。
    例如:
    15.《消防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所”字单独使用时,常常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句中的“所欢迎”就是一个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欢迎的……”。从句意看,并没有此意,“所”字可与“为”字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因而本句可改为“深为……所欢迎”或“深为……的欢迎”。
    16.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介词“在”与“……中”组合不当,“在”应改为“从”。
     九、增删法除了否定词表示否定外,有的动词也含有否定意味。有时句中用了否定词后,句意是肯定还是否定难于理解。遇到这两种情况,可用增删否定词的方法理解句意。
    例如:
    17.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禁忌”,动词含有未定意味。后边再加一个否定词“不可”就是肯定意味,“睡前可以恼怒”。分析本题时,可用增删“不可”的方法进行。
    18. 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删去“没”,意为不及格,添增“没”,意义相反,表示“及格”,这个意思是很清楚明确的。
     十、辨析法有的词语感觉不妥时,可找同义词或近义词多角度辨析,确实正误。
    例如:
    19.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在语感上给人一种不适的感觉,可找近义词“对于”比较辨析。“关于”表示关涉,“对于”表示对象。句中是对象,所以应改为“对于”。
    20. 这次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连续观察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金顶上空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逐步”语感不适,可找近义词“逐渐”比较辨析。“逐步”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地”,“逐渐”的意思是“渐渐”。从句意看,“形成”时是“渐渐”,而不是“一步一步地”,所以应改为“逐渐”。
     十一、质疑法当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无误时,就应从内容上质疑,以求得句子的病因。
    例如:
    21. 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在第一个分句里,主干是“昨天是一天”,完全正确。定语“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修饰中心语“一天”,结构上是正确的,内容上却引人生疑。“截止日期”不就是一天吗?难道还有“最后一天”吗?于是病因就找到了。
    22. 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正确无误,内容却令人生疑。“50万朵的花粉体积有多大呢?酿造一斤蜜,用得了万朵的花粉吗?两个疑问一提,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说的是”50万朵花的花粉。”
     十二、反问法辨析病句时,遇到反问句要格外留心,反复推敲,很有可能表达与原意正好相反。
    例如:
    23.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句中“否认”“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义。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意思,与原意正好相反。
    24. 我们班在数学竞赛中获集体第一名,这怎么能不使我们全班四十八位同学不高兴呢?
    句中有两个否定词“不”,又加上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意思,计有了三次否定,意思是否定的就是不高兴,与原意正好相反。两个“不”字要删去一个。
     十三、实质法老师讲否定时告诉学生,单重否定是否定,双重否定是肯定,并教给学生找否定词不达意的数量进行确定。这是对的,是一般规律。可有时也会出现特殊情况,表象上是三个否定句,实质却是两个否定词。如果看不破这一点,解题时一定会错。
    例如:
    25. 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句中共有三个否定词,但实质上是两个否定词。“无时无刻”是“没有一时一刻”的意思。全句表达成肯定的意思,正好与原意相反。
    26. 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无时无刻不在”是“时时刻刻在”的意思,句子表意正确无误。
     十四、二一法一句话中,前一分句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陈述,后一分句也应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照应,否则,就犯了两个方面与一个方面照应不周的错误。
    例如:
    27. 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能否迅速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能迅速发展“和”不能迅速发展“。而后面要加速训练并造就“只讲到一面,与前面的”能否“不照应。
    28.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能不能“是说”能“与”不能“两个方面,而下边的文字只说了一面,失去照应
     十五、倒置法当用介词对“表对象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到底是谁对谁?
    例如:
    29.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介词”对“在句中表对象,但不是”名字对青年人陌生“,而是”青年人对名字陌生。”
    30. 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位出生入死的长征老干部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长征老干部”是主体,“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是客体。介词“对”表示对象,引出客体,应为“老干部对长征路上的……是非常熟悉的。”
     十六、关联法不同的句意关系,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应用不当,也能造成病句。
    例如:
    31.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不管“是无条件复句关联词语,而句意是转折关系,应改为”尽管“。
    32. 如果作者的想象脱离了人物的思想实际,过于夸大人物的事迹,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该句为假设句,前用如果“,后应该用”就“相呼应。”反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用”反而“连接显然不当。
    这些方法学会了,再配上较好的语感,语病题就会变得很容易了。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