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葑田是在湖沼中用木桩作架,挑选荪根等水草与泥土排和,摊铺在架上,种植稻谷,亦称架田(下图)。葑田在水面飘浮,随水高下,不致淹没。历史时期葑田盛行,宋以后逐渐消亡。据资此完成下面小题。
1.葑田曾大量分布于(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江南地区
2.古代农民建设葑田充分考虑了当地( )
①生态效益②水位变化③水域面积④建设材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历史时期葑田开发的意义( )
A.利用水面,扩大耕地面积 B.漂浮水面,减轻旱涝影响
C.漂浮水面,便于农田运输 D.净化水质,级解水体污染
人口分布及其变化是区域发展规刘的重要基础。下图为“2010-2017年俄罗斯人口增减变化格局及人口分布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圣图线”东部人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虹吸 B.政策倾斜 C.气候变暖 D.交通改善
5.为优化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俄罗斯适宜( )
A.完善西部基础设施 B.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C.加强与东北亚合作 D.转变人民生育观念
乡村景观空间受到乡村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是景观主题、景观功能特征与景观要素相互作用的成果,我国某平原地区乡村景观建设突出“院”、“林”、“田”、“路”、“特色景观”等景观主题,根据不同景观主题的组合方式,该地区乡村景观空间结构有围合式、树枝式等模式类型(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乡村景观空间甲、乙、丙分别代表图( )
A.院、林、田 B.林、院、田 C.田、林、院 D.院、田、林
7.与围合式空间结构景观相比,树枝式空间结构( )
A.生产空间完整 B.道路系统完善 C.突出生活景观 D.突出自然景观
吞山县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中部,由379个岛屿组成,传统产业以渔业、水产品加工及船舶配件制造为主。近年来,位于岙山本岛西北方向8千米处的鱼山岛上已建成我国最大绿色石化基地,使其成为承接我国石化产业转移的“飞入地”,同时也是本地企业融入石化产业的“飞出地”,具有了双重“飞地”特征,将助力岙山县域经济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鱼山岛成为岙山县本地产业“飞出地”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因素 B.集聚因素 C.技术因素 D.环境因素
9.更有利于岙山县双重“飞地”发展的措施是( )
A.延长传统产业链条 B.加强油气勘探开发
C.完善石化产业集群 D.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深中(深圳至中山)沉管隧道采用一体船进行浮运安装,浮运时船管间使用刚性拉索连接。图为沉管及一体船连接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沉管浮运过程中,若海水密度下降易造成( )
A.船体上浮 B.船速加快 C.沉管断裂 D.船管脱离
11.7月份影响管节沉放安装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
A.风浪 B.潮汐 C.海啸 D.洋流
12.深中沉管隧道建设利于( )
A.优化海洋空间资源利用 B.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C.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 D.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成都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一个多夜雨的地区。该地夜雨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还受到大尺度空气运动的影响。图为某年7月17日该地夜雨时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剖面图,垂直螺旋度能够反映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征,正值为上升运动,负值为下沉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易出现夜雨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此时( )
A.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
C.山坡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 D.山顶近地面气流受热辐合上升
15.本次夜雨形成得益于该地东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其边缘气流使该地( )
A.水汽增加 B.气温降低 C.凝结核增加 D.大气稳定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是指介于平原都市人口密集区(人文过程主导)与高山自然保留区(自然过程主导)之间,承载着小城镇与乡村、山区耕地、森林与草地等地域类型的地理空间。如何优化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的土地功能格局,是确保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下图为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示意图。
(1)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说明都市区盲目扩张对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各地域类型的影响。
(2)土地利用功能是指人类从不同的土地利用过程中获得的直接或间接利益,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从生产功能角度,简述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因地制宜实现乡村振兴的措施。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典型区,区域内水土流失差异较大,地形地质条件影响显著。近年来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长汀县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生态经济,实现生态富民。实现了从“水土流失冠军”到“水土流失治理典范”的转换。下图为该地碎屑岩分布区水土流失模式图。
(1)与其它地区相比,裸岩地区域水土流失较强,请对此加以解释。
(2)福建长汀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形成了封禁、种植等高草灌、小穴播草、浅层播草、种植灌木乔木等行之有效的科学治理措施。结合下表各分布区的特点,说出适宜各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分布区 | 特点 |
山脊分布区 | 山顶,山脊基岩裸露,山坡土壤层薄 |
砂岩分布区 | 基岩裸露,多裂隙 |
泥岩分布区 | 泥岩全风化,分布薄土壤层 |
下坡和坡脚 | 残坡积层土壤发育较好 |
(3)说明长汀县依托水土流失治理发展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水沟河发源于天山中段南缘,流入焉者盆地。河流发育以后,在山前形成一条东西向隆起带,从而影响了区域水文水系与山前冲积扇的演化。图1是黄水沟区域分布图,图2是该区城山前冲洪积扇发育演化过程。
(1)指出塑造山前隆起带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
(2)在图1中用阴影绘出地下水最丰富的地区,并说明其地下水丰富的原因。
(3)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黄水沟在天山山前形成了多级冲积扇体。结合图2,描述其发育过程。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需水量是指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的需水量。若流域河道内可下泄的生态水量大于生态需水量,则表明生态需水有盈余;反之,则亏缺。永定河(下图)为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的廊道。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气候及上游截流,三家店拦河闸以下经常处于缺水状态(下表)。近几年随着流域生态水量的调度,永定河逐渐恢复生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环境领域成效显著。
三家店拦河闸某时期观测水量(单位:108m³)
拦河闸 | 频率 | 天然径流量 | 生态需水量 | 可下泄生态水量 | 亏缺量 |
三家店 | 多年平均 | 14.43 |
| 1.31 | 1.29 |
75%年份 | 11.26 |
| 1.9 | ||
95%年份 | 6.74 | 0.17 |
|
(1)结合材料,计算表中空缺处的数据。____、____、____
(2)为构建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在其修复治理过程中,某专家给相关部门提交了永定河生态水量调配建议的提案。结合相关资料,补写完善该专家的提案。(要求:补写全面,思维清晰,表述准确)
关于永定河生态水量调配的建议 【案由】永定河作为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目前____ 【建议】 (一)生态水量调配思路 针对永定河流域水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以及河湖生态功能要求,按照适当____充分利用引黄水量和非常规水源的原则,在合理调拉河道外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二)生态水量调配措施 1.管理措施: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分配,既要兼顾永定河流域生态用水,也要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2.工程措施:____ 3.技术措施:____ 4.生物措施:因地制宜进行全流域生态修复,涵养水源,调节永定河水量。通过本挺案建议的实施,可使永定河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和河道内生态用水关系趋于协调,保障京津算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提案人:×××联系方式:××× 日期:×××年5月20日 |
参考答案:
1.D 2.C 3.A
【解析】1.根据材料中葑田的概念,葑田的形成主要分布在湖沼,水草丰富,主要作物为水稻,独特的农业耕作技术体现了古代人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智慧。以此判断主要分布在古代水网密集的江南地区,D正确,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灌溉农业、旱地为主,AB错误;东北地区古代开发程度较低,C错误。故选D。
2.结合材料中葑田主要分布在湖沼水面,多选择建设在水域面积广阔;具有随水漂浮、高下特点,方便克服水位变化带来的危害;建设过程就地取材,减少成本,②③④正确;葑田建设主要利用水域对农业的开发,对当地的生态效益有一定影响,不作为早期葑田建设的考虑内容,①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历史时期由于江南地区人多地少,利用水面种植,扩大了耕地面积,是最主要的开发意义,A正确。虽然葑田随水高下,灾年可旱涝保收,在天气变化中也可将葑田进行活动运移,但都不是早期开发的重要意义,BC错误。过度开发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泥沙淤积,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4.B 5.C
【解析】4.俄罗斯大城市多分布在圣图线以西,城市虹吸效应会使西部人口增加,A错误;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平衡,东部人口分布稀疏,国家政策向东部地区倾斜,使东部人口呈增加趋势,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更合理,B正确;气候变暖和交通条件改善会使东部更具优势,但都不是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5.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合理,西部稠密,东部稀疏,为优化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应增加东部人口密度,因此应完善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合作,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A错误,C正确;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转变人口生育观念对增加东部人口影响不大,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宗教、文化、政策、历史)。
6.A 7.D
【解析】6.根据题干可知乡村景观大致分为院、林、田,面积最大的是田,属农业生产景观,林地属生态景观, 围绕在院落周边,相比林地景观,农田和院落景观与乡村道路连通性较好。由此可以判断,甲为院,乙为林,丙为田。A项符合题意,BCD错误。
7.围合式与树枝状景观差异较为明显,相比围合式景观,树枝状结构景观农田相对分散;故 A 错,道路系统布局方式有差异,但均较为完善,故 B 错;生活景观主要通过院落判断,相比围合式,树枝状院落相对分散,面积并不多,并未明显突出生活景观,故 C 错;树枝状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林地占比较大,合围在院落周边, 突出自然生态景观,故 D 正确。
【点睛】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比较简单。具体表现为:(1)规模: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规模相对较小。(2)分布特点:生产区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等点缀其间。
8.B 9.C
【解析】8.结合材料“使其成为承接我国石化产业转移的“飞入地”,同时也是本地企业融入石化产业的“飞出地””可知,鱼山岛承接大量石化产业迁入,形成集聚效益,利于本地企业融入石化产业,B正确;交通、技术和环境因素都不是其主导因素,ACD错误。故选B。
9.结合材料可知,岙山县双重飞地都与石化产业相关,因此应完善石化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益,C正确;飞地和石化产业关系密切,与当地传统产业关系不大,A错误;材料未提到岙山县的油气资源,无法确定是否应加强当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B错误;石化产业集群易造成环境污染,不适合发展休闲旅游业,D错误。故选C。
【点睛】“飞地经济”模式能够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区域经济、文化、人员等交流,带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区域各自的优势条件,实现区域优势互补;“飞地经济”模式有利干区域合作共赢,缩小区域间经济差异,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等。
10.D 11.A 12.A
【解析】10.沉管浮运过程中,通过刚性拉索使船管连接,随着海水密度下降,沉管下沉幅度增大,会存在船管脱离的风险,D正确;密度下降船体会下沉,A错误;海水密度的变化对船速影响不大,主要是影响浮力的大小,B错误;图中显示沉管一体且与船体钢性拉索连接,整体浮沉,不会存在断裂风险,C错误。故选D。
11.7月份珠江口处受夏季的东南季风影响大,风浪大,使得船体和沉管摆动加剧,影响沉放安装稳定性,A正确;该区域潮汐、洋流的季节变化小,B、D错误;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为突发性,C错误。故选A。
12.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是海洋空间(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资源的利用,沉管隧道主要是对海底空间资源的利用,优化了海洋空间资源利用,A正确;沉管隧道建设会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B错误;深中通道是城际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不影响城市内部交通,C错误;深中沉管隧道是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并没有体现对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D错误。故选A。
【点睛】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资源。
13.C 14.B 15.A
【解析】13.根据图中垂直螺旋度显示的运动特征可看出,丙处大气以上升运动为主,气流上升易冷却凝结形成降水,C正确;甲、乙、丁处大气以下沉运动为主,不易形成降水,ABD错误。故选C。
14.图中显示山坡乙处气流下沉,夜间坡面降温比同高度大气降温快,温度低,B正确;夜间为地面散热过程,A错误;图中显示山坡处气流下沉,层结不稳定,C错误;山顶甲处近地面降温快,气流下沉,D错误。故选B。
15.该地东南侧大气湿度大,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为该地带来大量水汽,气流上升凝结形成降水,A正确,B、D错误;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气流不会增加凝结核,C错误。故选A。
【点睛】形成降水的条件有:充足的水汽;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较多的凝结核。
16.(1)都市区盲目扩张,使乡村人口外迁造成乡村空心化、耕地撂荒、小城镇收缩;导致物资需求增加造成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城郊农业发展。
(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禁无序开垦;鼓励农林牧渔多元发展,发展立体农业;保护山区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分析】本题以山区过渡地带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都市区盲目扩张对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各地域类型的影响、乡村振兴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都市区盲目扩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乡村人口外迁造成乡村人口规模减小,乡村空心化、耕地无人耕种导致撂荒、小城镇人口和面积收缩;乡村产生的物质资料减少,而对物资需求增加会造成森林面积减少、草场退化,为保障城市人口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城郊农业会得到发展。
(2)山区过渡性地区的乡村振兴中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收入,同时保持人地协调,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生产方面: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严禁无序开垦;鼓励发展农林牧渔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保护山区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业,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创造收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17.(1)与其它地区相比,裸岩地地处山脊,坡度大,径流速度快,侵蚀严重;植被稀疏,保持水土能力差。
(2)山脊分布区:在山顶-山脊适宜封禁;山坡适宜种植等高草灌阻断水土流失。砂岩分布区:在基岩裸露地适宜封禁;裂隙处可开挖小穴播草。泥岩分布区:在薄层土壤区适宜浅层播草。下坡和坡脚:土壤发育适宜种植灌木乔木。
(3)增加就业机会及农民收入;提升旅游文化品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生态体验。
【分析】本题以某地碎屑岩分布区水土流失模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裸岩地区域水土流失较强的原因、适宜各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长汀县依托水土流失治理发展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裸岩地区域地处山脊处,故可推断出,裸岩地坡度大,径流速度快,易遭受侵蚀;裸岩地区域,植被覆盖度低,植被稀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差。
(2)山脊分布区:山顶和山脊地势高、坡度大,基岩裸露,适宜封禁;山坡土层薄,适宜沿等高线种植需土水肥少的草灌阻断水土流失。砂岩分布区:基岩裸露区域适宜封禁;裂隙处岩石碎屑风化物质较多,可开挖小穴播草。泥岩分布区:该区泥岩全风化,分布薄土壤层,可进行浅层播草增加植被覆盖度,阻滞水土流失。下坡和坡脚:该区土壤发育好,水土条件好,可种植水土保持更好的灌木乔木。
(3)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水土流失治理因地制宜,自然恢复为主,辅助人工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带动生态旅游发展;能够增加当地的就业就会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文化品质;还可以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保护生态的责任感,增强游客的生态体验。
18.(1)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2)绘图:阴影绘制在天山山脉与隆起带之间区域,如下图红色区域为地下水富集区。
原因:该区域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带,地表物质疏松,地表水易下渗;地处凹陷谷地,且受山前端隆起带阻挡,地下水易汇集。
(3)早期,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在山前出山口处沉积形成冲积扇。中期,山前隆起,阻碍了冲积扇向南延伸,碎屑物主要堆积在隆起带北部。后期,随着流水下切加剧,河流穿越隆起带,碎屑物在其南侧堆积形成冲积扇,从而在天山山前形成了多级冲积扇体。
【分析】该题以黄水沟河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对区域水系发育和水资源分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中构造带的分布,可判断是地壳运动使隆起带区域隆起,随后黄水沟流水的侵蚀塑造了隆起区域的沟谷,从而形成了如今隆起带的地貌形态。
(2)通过阅读题干图文材料可以看出,在山前冲积扇地带,地表物质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质地疏松,地表水易下渗,隆起带导致原黄水沟的流水过程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发生改变, 隆起带北部形成凹陷区,导致径流受阻,因此在天山山脉和隆起带之间形成地下水富集区,如下图红色区域为地下水富集区。
(3)据图2可看出,早期,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在山前出山口处沉积形成早期发育的冲洪积扇。早期冲积扇形成以后,中间部位发生地壳运动,在原冲积扇体上形成隆起带,流水沉积区域发生变化,在隆起带北部形成中期发育的冲洪积扇。 后期,随着流水对隆起带的侵蚀逐步加剧, 流水越过隆起带携带沉积物继续向山前平坦地形区沉积,形成后期发育的冲洪积扇。从而在天山山前形成了多级冲积扇体。
19.(1) 2.6 0.7 2.43
(2) 存在生态需水的亏缺情况,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削减地表水开发利用量、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修建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永定河缺水问题;修建治污工程,治理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推广节水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治污技术,提高水资源污染治理水平,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分析】本题以永定河的基本情况为材料,涉及生态需水量的基本概念、生态水量调配措施,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详解】(1)根据材料,“若流域河道内可下泄的生态水量大于生态需水量,则表明生态需水有盈余;反之,则亏缺”可知生态需水量-可下泄生态水量=亏缺量,根据多年平均可下泄生态水量和平均亏缺量可以计算出生态需水量为1.31+1.29=2.6;75%年份的可下泄生态水量=生态需水量-亏缺量=2.6-1.9=0.7;95%年份亏缺量=生态需水量-可下泄生态水量=2.6-0.17=2.43。
(2)根据表格和材料,三家店拦河闸以下经常处于缺水状态,永定河作为京津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目前存在生态需水的亏缺情况,制约了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永定河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城市的主要输水通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永定河流域内的水逐年减少,所以要针对永定河流域水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以及河湖生态功能要求,按照适当削减地表水开发利用量、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充分利用引黄水量和非常规水源的原则,在合理调拉河道外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水资源不足的工程措施有修建引水工程,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缓解永定河缺水问题;永定河缺水的原因还包括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因此要修建治污工程,治理污染,可以缓解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技术措施可推广节水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发展治污技术,提高水资源污染治理水平,可以极大的减少工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永定河的开采使用等。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