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盐类的水解
展开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盐类的水解
一、单选题
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为某邻苯二酚类配体,其,。常温下构建溶液体系,其中,。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体系中
B.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
C.的平衡常数的lgK约为14
D.当时,参与配位的
2.(2023春·安徽安庆·高三安徽省宿松中学校联考期中)H2A为二元弱酸,其电离过程:,。常温时,向水溶液中逐滴滴加等浓度的溶液,混合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Ⅱ表示
B.常温下的
C.当时,溶液中
D.向的溶液中持续滴加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3.(2022秋·湖南常德·高三常德市一中校考期中)25℃时,的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如表:
弱电解质
HF
7.0
7.8
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能发生反应
B.溶液呈酸性
C.25℃,
D.等体积、等浓度的和HF消耗相同物质的量的
4.(2023春·重庆渝中·高三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室温时,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操作及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
1
测定溶液的pH,测得溶液pH<7
2
向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草酸钙的)
3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后冷却至室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存在:
B.由实验1可得:
C.由实验2所得溶液:
D.实验3所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溶液
5.(2023春·重庆渝中·高三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比较和的水解常数
分别测浓度均为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B
探究氢离子浓度对、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
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C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别向体积为20mL浓度为的稀硫酸和的浓硫酸中加入2g锌粉,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反应物浓度越大,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
D
检验是否变质
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的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说明已变质
A.A B.B C.C D.D
6.(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室温下,向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BaCl2溶液,溶液中lgc(Ba2+)与lg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2CO3的Ka1、Ka2分别为4.2×10-7、5.6×10-11;Ksp(BaCO3)=2.6×10-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对应溶液的c(H+)小于b
B.b对应溶液的c()=2.6×10-6mol•L-1
C.向a点溶液中通入CO2可使a点溶液向b点溶液转化
D.a对应的溶液中存在:2c(Ba2+)+c(Na+)>3c()+c(Cl-)
7.(2023春·河北邢台·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均位于不同的奇数族。X与Y位于不同周期,且X、Y、W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Z元素是金属元素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分界线”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正价:W>Y>Z
B.简单离子半径:W>Z>Y>X
C.常见单质沸点:Z>Y>W>X
D.X、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中性
8.(2023·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配离子的稳定性可用衡量,如的。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入稀氨水,发生反应,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代表或。已知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代表的是
B.该溶液中
C.向该溶液中滴入稀硝酸,增大
D.溶于氨水时平衡常数为
9.(2023春·福建南平·高三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彼人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利用石碱水解显碱性去油污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猛烈,能蚀五金,其水至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本草纲目》记载烧酒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区别硝石和朴硝
A.A B.B C.C D.D
10.(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室温下,将溶液与过量固体混合,溶液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混合发生反应:
B.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向移动,溶液下降
C.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中约为
D.内上层清液中存在:
11.(2023春·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分别测定NaF溶液和NaCN溶液的pH
NaF溶液的pH约为9,
NaCN溶液的pH约为8
HCN电离出的能力比HF的强
B
向苯的样品中加入浓溴水,振荡
未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苯的样品中不存在苯酚
C
将25℃的溶液加热,用数字传感器监测35℃~50℃溶液pH变化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温度升高,的水解增大程度小于水的电离增大程度,导致最终浓度升高
D
向某补血口服液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
酸性溶液紫色褪去
该补血口服液中一定含有
A.A B.B C.C D.D
12.(2023春·浙江杭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常温下,和的大小关系
将相同的溶液和溶液均稀释10倍
若,
则说明
B
探究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和,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和溶液
可观察到后者产生气泡速度更快,说明可加快分解速率
C
测定常温下某溶液的
用胶头滴管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测得为13
D
检验电解法制备的氯气
电解饱和食盐水,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阴极产生的气体
若试纸变蓝色,则说明有氯气产生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13.(2023·山东·校联考模拟预测)室温下,向一定浓度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中粒子(、、、、)浓度的负对数(用表示)与溶液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点纵坐标为2.7
B.水的电离程度:X>Y>M>N
C.随着pH减小,先增大后减小
D.N点溶液中
14.(2022秋·湖南常德·高三常德市一中校考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的电离方程式为,则是一元弱酸
B.pH=2的盐酸和硫酸溶液,硫酸溶液中是盐酸中的2倍
C.将CO中毒的人转至高压氧仓促使反应逆向移动
D.向的溶液中加氨水至中性,此时溶液含数目小于
三、非选择题
15.(2023春·四川雅安·高三雅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显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将溶液进行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纯水的,若温度不变,滴入稀醋酸,使,则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___________ mol∙L−1。
(3)25℃时,在浓度均为1 mol∙L−1的、、三种溶液中,若测得其中铵根离子浓度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和混合溶液作泡沫灭火剂,其灭火原理为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常温下,a ml 0.1 mol·L-1的盐酸与b ml 0.1 mol·L-1 氨水等体积混合,若混合溶液呈中性,则a___________b (填“大于”、“小于”、“等于”)。
(6)某溶液中含有杂质,溶液中的浓度为0.020 mol∙L−1,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注:),已知,,则除去中的选择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
16.(2022秋·江西宜春·高三上高三中校考期中)Ⅰ.现有常温下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
(1)常温下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值一定变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酷酸的电离平衡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另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值将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3)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pH(甲)___________pH(乙)(填“>”“<”或“=”);用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是V1、V2,则V1、V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Ⅱ.已知次磷酸()是一元中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4)写出其正盐在水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Ⅲ.如图所示为二元酸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25℃)。
(5)根据图像可求得Ka1()等于___________。
17.(2023秋·浙江湖州·高三统考期末)电离常数是研究弱电解质的重要工具,25℃时一些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式
HClO
电离常数()
、
请回答:
(1)浓度相同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结合H+的能力:_______(填“<”、“>”或“=”)。
(2)25℃时,pH相同的NaClO和两种溶液的浓度大小:_______(填“<”、“>”或“=”)。。
(3)硫酸在水溶液中是强酸,在冰醋酸中部分电离,写出硫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4)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25℃时,的水解平衡常数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8.(2022秋·广西·高三玉林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Ⅰ.常温下,已知Ksp(Ag2S)=6.0×10-50,Ksp(Ag2SO4)=1.0×10-5,向含有Ag2SO4固体的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
(1)当有Ag2S沉淀生成时,溶液中=_______。
(2)常温下,已知Ksp[Pb(OH)2]=1.0×10-16,某工业废水中c(Pb2+)=10-2mol/L,为了除去Pb2+,应调节溶液pH>_______。(当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
Ⅱ.已知:298K时,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如下图)
HNO2
HCN
H2CO3
H3PO4
6.0×10-4
6.0×10-10
Ka1=4.4×10-7
Ka1=7.0×10-3
Ka2=4.7×10-11
Ka2=6.0×10-8
Ka3=5.0×10-13
(3)浓度相同的H3PO4与NaOH溶液按体积比2:3混合,则混合后的溶液中,元素质量守恒关系式为_______。
(4)pH相同的HNO2溶液,HCN溶液,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酸的体积大小关系为_______。
(5)浓度均为0.1mol/L的HNO2与KOH溶液按体积比2:1混合,则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
(6)写出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从图给的分布分数图可以看出,在两曲线的交点横坐标值加和取平均值即为某型体含量最大时的pH,利用此规律解决本题。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Fe(Ⅲ)主要与L2-进行络合,但在pH=1时,富含L的型体主要为H2L,此时电离出的HL-较少,根据H2L的一级电离常数可以简单计算pH=1时溶液中c(HL-)≈10-9.46,但pH=1时c(OH-)=10-13,因此这四种离子的浓度大小为c(H2L)>c([FeL]+)>c(HL-)>c(OH-),A错误;
B.根据图示的分布分数图可以推导出,H2L在pH≈9.9时HL-的含量最大,而H2L和L2-的含量最少,因此当pH在9.5~10.5之间时,含L的物种主要为HL-,B错误;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当[FeL2]-与[FeL]+分布分数相等时,可以将K简化为K=,此时体系的pH=4,在pH=4时可以计算溶液中c(L2-)=5.0×10-14.86,则该络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4.16,即lg K≈14,C正确;
D.根据图像,pH=10时溶液中主要的型体为[FeL3]3-和[FeL2(OH)]2-,其分布分数均为0.5,因此可以得到c([FeL3]3-)=c([FeL2(OH)]2-)=1×10-4mol·L-1,此时形成[FeL3]3-消耗了3×10-4mol·L-1的L2-,形成[FeL2(OH)]2-消耗了2×10-4mol·L-1的L2-,共消耗了5×10-4mol·L-1的L2-,即参与配位的c(L2-)≈5×10-4,D错误;
故答案选C。
2.D
【分析】H2A为二元弱酸,向0.1mol/L H2A水溶液中逐滴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可知曲线Ⅰ表示H2A,曲线Ⅱ表示HA-,曲线Ⅲ是A2-,根据其电离过程:H2AH++HA-,HA-H++A2-,利用当c(H2A ) =c(HA-)时计算Ka1== c(H+) =10-1.2,同理,Ka2=10-4.2,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Ⅰ表示H2A,曲线Ⅱ表示HA-,曲线Ⅲ是A2-,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常温下的Ka2=10-4.2,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当c(H2A) =c(A2-)时,pH<7,C错误;
D.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pH=5时为NaHA 和Na2A的混合溶液,持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NaHA+NaOH=Na2A,水解程度增大,NaOH溶液过量,抑制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3.A
【分析】根据的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可知,酸性HF>。
【详解】A.酸性HF>,根据“强酸制弱酸”,不能发生反应,故A错误;
B.HF的电离程度大于,可知的水解程度大于F-,所以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
C.25℃,,故C正确;
D.等体积、等浓度的和HF的物质的量相等,与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
选A。
4.C
【详解】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电荷守恒,所以溶液中存在,A错误;
B.溶液的<7,溶液显酸性,但由于铵根的浓度是草酸根浓度的2倍,所以不能说明二者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B错误;
C.混合时CaCl2过量,混合后溶液中钙离子浓度为,所以
,C正确;
D.加入NaOH后溶液为草酸钠溶液没有之前草酸铵双水解对的电离促进程度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5.B
【详解】A.CH3COONH4中水解,,会消耗CH3COO−水解生成的OH−,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H4和NaHCO3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不能说明Kh(CH3COO−)
C.浓硫酸和稀硫酸与锌反应不同,不能用来相互比较反应速率,C错误;
D.Fe(NO3)2溶液中加入硫酸,酸性条件下的硝酸根会氧化亚铁离子而无法检验出原物质中是否含有Fe3+,D错误;
故答案为:B。
6.B
【详解】A.a点时,lg=0,=1,=5.6×10-11,则c(H+)=5.6×10-11,b点时,lg=2,=100,=5.6×10-11,则c(H+)=5.6×10-9,所以a点对应溶液的c(H+)小于b,A正确;
B.b对应溶液中,c()=mol•L-1=2.6×10-4mol•L-1,=100,c()=2.6×10-2mol•L-1,B错误;
C.向a点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CO2+H2O2,从而使增大,可使a点溶液向b点溶液转化,C正确;
D.a对应的溶液中,=1,c()=c(),此时溶液呈碱性,c(H+)<c(OH-),依据电荷守恒可得2c(Ba2+)+c(Na+)+c(H+)=c(OH-)+2c()+c()+c(Cl-),则存在:2c(Ba2+)+c(Na+)>3c()+c(Cl-),D正确;
故选B。
7.A
【分析】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由Z元素是金属元素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分界线”旁可知,Z为铝元素;再结合X、Y、W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和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可知,Y为氮元素;由于X、Y位于不同周期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Y,故X为氢元素、W为氯元素。从而得出X、Y、Z、W分别为H、N、Al、Cl。
【详解】A.Y、Z、W分别为N、Al、Cl,它们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5、+3、+7,则最高正价:Cl>N>Al,A正确;
B.X、Y、Z、W分别为H、N、Al、Cl,Cl-核外有3个电子层,N3-、Al3+核外有2个电子层,H+核外没有电子层,则离子半径:,B错误;
C.Al构成金属晶体,N2、Cl2、H2都构成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则常见单质沸点:Al>Cl2>N2>H2,C错误;
D.NH4Cl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A.越大,越小,越多,因此代表的是,故A错误;
B.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故B错误;
C.向体系中滴入稀硝酸,与反应生成,减小,的平衡逆向移动,减小,故C错误;
D.a点,,则,则对于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9.B
【详解】A.彼人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则石碱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因此利用石碱水解显碱性去油污,故A正确;
B.强水为硝酸,故B错误;
C.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主要涉及蒸馏过程,将乙醇蒸出,故C正确;
D.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两者含金属离子不同,因此利用焰色反应区别硝石和朴硝,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D
【详解】A.微溶于水,难溶于水,溶液与过量固体混合反应生成,离子反应为:,故A正确;
B.随上述反应的进行,减小,使得逆向移动,c()减小,pH减小,故B正确;
C.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为碳酸钙和硫酸钙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得:,溶液呈碱性,,则,故D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NaF溶液和NaCN溶液浓度不确定,无法比较,A错误
B.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于苯中,所以看不到沉淀,B错误
C.加热时溶液的pH变化是碳酸钠水解平衡移动和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溶液褪色只能说明口服液中有还原性物质,不能证明存在,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要探究常温下,和的大小关系,应该将等体积pH相同的溶液和溶液均稀释10倍,故A错误;
B.探究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一支试管加入催化剂,另一支试管不加催化剂,故B正确;
C.测定常温下某溶液的,应该用胶头滴管将待测液滴在干燥的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C错误;
D.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Cl-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变为Cl2,发生在阳极,应该在阳极检验产物,故D错误;
故选B。
13.BD
【分析】越小,碱性越强,也会越大,因此线MX代表,线XY代表,线MY代表,最后两条线分别是、。X点时,,则的;同理,Y点时,,则的;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M点时,,也是取最大值时,,再根据,求出,,则,故A正确;
B.X→M→Y→N过程,逐渐减少,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故B错误;
C.当pH减小时,根据不变,而先增大后减小,则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N点时,根据电荷守恒,N点时,由此可以得出,而,则,故D错误;
故选BD。
14.AC
【详解】A.已知的电离方程式为,1个分子最多电离出1个H+,则是一元弱酸,故A正确;
B.pH=2的盐酸和硫酸溶液,没有明确溶液体积,不能计算H+的物质的量,B错误;
C.将CO中毒的人转至高压氧仓,增大氧气浓度促使反应逆向移动,故C正确;
D.向的溶液中加氨水至中性,c()=c(Cl-),根据物料守恒,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含数目等于,故D错误;
选AC。
15.(1) Fe3++3H2O Fe(OH)3 +3H+ Fe2O3
(2)
(3)c>a>b
(4)
(5)小于
(6)3.3≤pH<5
【详解】(1)氯化铁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氢离子,溶液呈酸性,离子方程式:Fe3++3H2O Fe(OH)3 +3H+;由于氯化铁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盐酸易挥发,因此将溶液进行蒸干,得到Fe(OH)3,灼烧得到Fe2O3;
(2)某温度下纯水的,氢氧根浓度等于氢离子浓度,则,若温度不变,滴入稀醋酸,使,,溶液中的氢氧根浓度是来自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浓度,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氢氧根浓度,则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3)25℃时,在浓度均为1 mol∙L−1的、、三种溶液中,硫酸铵中铵根单一水解,碳酸铵中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相互促进的双水解,水解程度相对大;硫酸亚铁铵中亚铁离子、铵根离子相互抑制的双水解,水解程度小,若测得其中铵根离子浓度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由大到小顺序为c>a>b。
(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和混合溶液作灭火剂,是由于两者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其灭火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5)a ml 0.1 mol·L-1的盐酸与b ml 0.1 mol·L-1 氨水等体积混合,若混合溶液呈中性,则产物中有NH4Cl和NH3·H2O,说明氨水过量,所以a (6)某溶液中含有杂质,溶液中的浓度为0.020 mol∙L−1,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注:,则),已知,,则
除去中的,则残留在溶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小于,铜离子浓度为0.020 mol∙L−1,根据,则,,则pH=4−lg5=3.3,根据,则,,则pH=5,则除去中的选择的pH范围是3.3≤pH<5。
16.(1)A
(2) 向右 减小
(3) > V1
(5)1×10-4.2
【详解】(1)A.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平衡向正方向进行,n(H+)增大,溶液体积增大,c(H+)减小,A正确;
B.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减小,Ka不变,所以 增大,B错误;
C.水的离子积不变,所以c(H+)·c(OH-)不变,C错误;
D.醋酸溶液加水稀释,c(OH-)增大,c(H+)减小,所以增大,D错误;
故选A。
(2)10mL的pH=2的醋酸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酷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减小,溶液中增大,Ka不变,的值将减小。
(3)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乙)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盐酸pH=4,醋酸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醋酸pH<4,所以所得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pH(甲) >pH(乙);由于盐酸完全电离,醋酸部分电离,pH=2的盐酸(甲)和pH=2的醋酸溶液,盐酸浓度小于醋酸浓度,用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醋酸消耗NaOH体积大,所以V1
(5)由图像可知pH=4.20时,c(H2A)=c(HA-),Ka1。
17.(1)<
(2)<
(3)H2SO4H++,H++SO
(4)ClOˉ+CO2+H2O=HClO+HCO
(5)2.2×10−8
【详解】(1)酸根阴离子对应的酸越弱,其结合氢离子能力越强,因此浓度相同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结合H+的能力:<;故答案为:<。
(2)次氯酸钠中次氯酸根水解程度大于醋酸钠中醋酸根的水解程度,相同浓度,水解程度越大,其碱性越强,pH越大,25℃时,pH相同的NaClO和两种溶液,说明水解生成的氢氧根浓度相等,水解程度越大,说明盐的浓度越小,因此<;故答案为:<。。
(3)硫酸在水溶液中是强酸,在冰醋酸中部分电离,则应该用可逆符号,一步一步的电离,其硫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方程式H2SO4H++,H++SO;故答案为:H2SO4H++,H++SO。
(4)由于酸性:碳酸>次氯酸>碳酸氢根,则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ˉ+CO2+H2O=HClO+HCO;故答案为:ClOˉ+CO2+H2O=HClO+HCO。
(5)25℃时,的水解平衡常数;故答案为:2.2×10−8。
18.(1)6.0×10-45
(2)8.5
(3)
(4)HNO2>HCN
(5)
(6)
【详解】(1)当有Ag2S沉淀生成时,溶液中=6.0×10-45。
(2)常温下,某工业废水中c(Pb2+)=10-2mol/L,溶液中的Pb2+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OH-)=,溶液中c(H+)=mol/L=1×10-7mol/L,pH=-lg(1×10-7)=7,为了除去Pb2+,Pb2+离子浓度应小于1.0×10-5 mol/L,溶液中c(OH-)=mol/L,溶液中c(H+)=mol/L=1×10-8.5mol/L,pH=-lg(1×10-8.5)=8.5,则为了除去Pb2+应调节溶液pH>8.5。
(3)浓度相同的H3PO4与NaOH溶液按体积比2:3混合,则所得为等物质的量NaH2PO4与Na2HPO4的混合溶液,NaH2PO4与Na2HPO4既电离又水解,结合,可得元素质量守恒关系式为。
(4)由对应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酸性HNO2 >HCN,pH相同的HNO2溶液和HCN溶液,物质的量浓度HNO2 <HCN,则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消耗酸的体积大小关系为HNO2>HCN。
(5)浓度均为0.1mol/L的HNO2与KOH溶液按体积比2:1混合,则混合后,得等物质的量的HNO2与KNO2混合溶液,Ka(HNO2)=6.0×10-4,KNO2的水解常数,则混合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6)由对应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酸性H2CO3 > HCN >,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反应生成HCN与NaHCO3,离子方程式:。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盐类的水解: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盐类的水解,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盐类的水解: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盐类的水解,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盐类的水解: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盐类的水解,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