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4上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4936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4上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1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4936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4上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1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4936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听听声音 【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通过“听一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小组: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板书课题)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 [材料准备:课件PPT、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1.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生:①教室内保持安静;②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上。)2.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预设:鸡叫声、猫叫声、风声……3.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预设: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5.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6.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二)活动二:声音分类 [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3.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边听边唱。(播放音频)2.手势比划:学生边看曲谱边唱,再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3.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4.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板书设计】1.听听声音 高、低、强、弱 动物发出的 悦耳、刺耳 自然界发出的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聆听周围的声音,需要学生边听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2.表格旁边的科学词汇供声音描述时参考,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描述。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4.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不能用来描述声音的是( )。A.高、低 B.强、弱 C.多、少2.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 ) A.正确 B.错误3.下列声音中,( )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 B.歌声 C.风声二、简答题。食品保鲜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呢?试着写出3种方法。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学生熟悉的东西。但学生很少有目的去倾听、描述和比较声音,以及关注与声音相关的问题。本课的任务是以各种声音为载体,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感受不同声音的区别,并将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分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产生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整节课主要分成以下三个环节:第一部分:倾听周围的声音这个活动要引领学生用心聆听多种声音,体验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感受声音的不同,从而思考更多的关于声音的问题,为本单元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准备。所以这个活动老师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听听教室周围的声音,还可以准备多种声音的音频播放给学生倾听,也可以用物体制造出声音。然后交流:你听到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用科学词汇描述声音,并试着给听到的声音分类。第二部分: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通过第一部分对各种声音的倾听和描述和分类后,学生对这些声音多了更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部分让孩子们回忆一下他们已经知道的声音的知识和他们还想知道哪些问题,教师要将这些问题汇总在黑板上,了解学生关注声音的哪些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单元后面要学习的声音内容,为本单元后面对声音的各个问题的研究活动做好铺垫。第三部分:听一段简单的乐曲,感受乐曲中音符的高低变化给学生听一段简单的乐曲,比如《小星星》,带着孩子们哼唱曲子,唱一下谱,可以用手势(手掌向下向前伸出)上下移动表示音高的变化。第三部分结束后,教师做个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声音是美妙的”来结束本课的教学活动。【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学生熟悉的东西。但学生很少有目的去倾听、描述和比较声音,以及关注与声音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高低强弱的判断。在这一课里以各种声音为载体,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词汇去描述声音,如何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感受不同声音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兴趣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音频选取,创设情境和感受音符高低变化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看不到却能感受到。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地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初步认识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难点: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材料准备】各种声音音频,学生记录单【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1.倾听并描述声音1.1倾听并描述周围的声音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进入声音的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课室周围的声音,说一说你听到的声音是怎么样。学生活动:描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去倾听声音并简单描述声音,进行声音的初步感知。)1.2描述结构化声音素材教师活动:精心挑选音频素材(鸟叫声,雷声,流水声,汽车声),引导学生用更多的词语去描述声音。学生活动:倾听声音并使用更多词语进行描述。(设计意图:通过有选择性的挑选音频素材,让学生对于不同声音变化有更多的认识,引导学生不再是用象声词去描述声音。)1.3科学词汇描述声音并分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刚刚描述每种声音时所使用的词汇,同时列举教材提供的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提问:“我们可以把哪些词语跟科学词汇进行融合”?学生活动:将刚刚描述声音所使用的词语与科学词汇进行对比(设计意图:通过在简单词语、更多词语描述基础上,引出科学词汇,让学生对比简单词语与科学词汇,升华学生对于声音的认知,同时为后续学习声音高低强弱打下基础。)教师提问1:刚刚我们一起倾听了很多声音,哪些是动物发出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教师提问2:除了刚刚提到的标准,你还会根据哪些标准对声音进行分类呢?学生活动:根据声音分类标准(科学词汇等)将声音进行分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描述声音的词语对不同音频声音进行分类,因为一种声音里会有高低强弱的变化,学生对于不同音频声音的比较和同一音频的声音变化会混乱。)2.声音知识树教师提问: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很多声音,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这些声音知识,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贴板书,如何产生?怎样传播?等等)学生活动:根据自身情况,完成记录单填写。(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于《声音》单元知识的基础以及关注学生想要了解关于声音的哪些知识,为以后学习活动做好铺垫。)3.感受乐曲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活动:给学生听一段简单的乐曲,如《小星星》,带着孩子们哼唱曲子,唱一下谱,用手势(手掌向下向前伸出)上下移动表示音高的变化。(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这个部分设计成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声音高低变化的区别,同时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虚线框内的内容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生成。
【学生记录单设计】1 听听声音探究起跑线“听听声音”探究记录表姓名: 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探究目标学会描述和记录声音探究过程一、感受声音 老师播放声音,请同学们描述、记录听到的声音。 播放声音听到的声音描述这个声音声音1 鸟叫声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低声音2 声音3 声音4 二、对描述声音的词语进行分类 【班级记录表设计】 《声音》单元 班级记录单我已经知道的 我还想知道的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1学科科学年级四学期上课题《听听声音》教科书书名: 《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7 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3.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4.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课前学习任务1.尝试制造声音,阅读和声音有关的知识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记录听到的声音,描述你听到的声音【学习任务二】根据声音是谁发出来把声音分分类听到的声音描述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学习任务三】记录已经了解的声音知识和想要了解的声音知识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学习任务四】做好下节课的学习资源准备 推荐的学习资源
1 声音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具体指向课程标准中“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概念。本单元以“听听周围的声音”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进而学习有关声音的概念。首先,探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然后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接着通过弦乐器进一步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最后在了解了声音的基本规律后,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使学生加深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声音不那么直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发声原理和基本规律也不容易探究,因此教材在材料的选择和探究活动的设计方面,都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借助简单、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建立起物体振动与声音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连续的探究中掌握声音的相关概念。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声音之前,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声音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学过乐器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优势。此外,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凭借感官直接感知现象的,而缺乏对现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因此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充分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思考、分析,进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1.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建立概念的过程性活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经验和教材提供的探究素材,使抽象的声音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声音的相关概念。2.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建立概念的探究性活动。四年级的学生有着独具特点的心理倾向,他们好奇心强,热衷于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探究活动。3.关注科学概念的发展,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实验活动。教材中的各项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各项实验活动,在归纳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从而促进概念的深度建立。
第1课 听听声音(教材P2~3)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听听声音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2.知道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亲历声音的探索活动,学会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难点:对声音进行描述和分类。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声音的音频、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同学们,请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2.提问:谁来说说看,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预设:读书声;脚步声;隔壁班级老师的讲课声;……)3.揭题:你们听得真仔细,所以只要认真倾听,我们就可以从周围听到很多的声音。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吧!(板书:听听声音)【设计意图】新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闭目聆听,营造一个亲身体验的情景,从而使课堂鲜活有趣,更能吸引学生,并调动其探索声音的积极性。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描述听到的声音1.讲解: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通常有高、低、强、弱(教学提示:边说边演示。)的不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悦耳来形容动听、好听的声音,用刺耳来形容难听或听着不舒服的声音。接下来,请大家试着描述以下声音。2.布置任务: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认真地倾听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探索与研讨 3.研讨汇报。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刚才听到的声音分别是什么声音?你们怎样用语言描述?学生1:声音1是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学生2:声音2是喇叭声,很响,比较刺耳。主持人:你们还能描述一下日常生活中听过的其他声音吗?学生3:溪流中的流水声很弱,听起来悦耳。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对听到声音的描述。小组1:我们小组对声音1——鸟叫声的描述是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对声音2——喇叭声的描述是很响,比较刺耳……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描述有不同意见吗?请各小组代表回答,并描述一种日常生活中听过的其他声音。小组2:我们组同意小组1的描述。生活中我们还听过溪流中的流水声,对它的描述是很弱,听起来悦耳。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4.记录:教师将各小组汇报的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探索二:对声音进行分类 过渡:请大家看看“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上面记录的都是你们刚才描述过的声音,你们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 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3.研讨汇报。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哪些是动物的叫声?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学生1:鸟叫声、猫叫声、狗叫声……是动物的叫声。学生2:风声、流水声、雷声……是自然界的声音。学生3:喇叭声、玻璃碎裂声、机器运转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对声音的分类。小组1: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鸟叫声、猫叫声、狗叫声……是动物的叫声,风声、流水声、雷声……是自然界的声音,喇叭声、玻璃碎裂声、机器运转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主持人:其他小组是否有不同的意见?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我们同意小组1的总结。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4.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它们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出,而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研究。 拓展与小结 拓展: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段简单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教学提示: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边听边用手势比画声音的高低,也可以边听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提问 : 对于声音,你现在有哪些认识与发现?你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填写《学生活动手册》中的思考记录表。 3.小结:声音有强、弱、高、低的变化,有些悦耳,有些刺耳,这些不同的声音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奥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学生对于声音的存在并不陌生。本课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引入,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接着通过“描述听到的声音”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声音深入探究的兴趣,再通过“对声音进行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地分析不同声音的共同点,最后通过“你现在对声音有哪些认识与发现及你还想知道什么”的讨论,不仅对本课内容做了总结,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了铺垫。 由于本节课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学生表露出来的对声音的认知可能是很简单的,或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时教师最好不要急于讲解和纠正,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并自我修正。课后作业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三、选择题。5.课堂上,状状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我们可以用科学词汇( )来描述他的声音。A.强 B.弱 C.低参考答案三、5.A
第1课时《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科学态度目标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一、导入(2 分钟) 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二、聚焦(3分钟) 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聚焦声音的描述三、探索(25 分钟) 任务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任务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任务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任务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研讨: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说一说关于声音自己知道的知识。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将听到的声音按简单的标准进行分类。四、拓展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学生可以用手势来比划音乐的高低起伏。 体会声音的起伏变化,为后面的课做铺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4.冰融化了教案设计,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