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
展开《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延续了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聚焦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了逐渐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本课设计了三个实验,难度逐渐递增。探究活动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知道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简单分析出折射条件。探究活动2融入生活实际,通过铅笔实验,让学生发现光倾斜照射时传播会改变方向,当光垂直地从空气照射进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探究活动3让学生在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和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试着去猜测光的传播路径,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化对光的折射现象认识。本课会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分析-推理-验证-总结的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通过研讨,让学生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用知识去解释世界,用理性去看待世界。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但是对光的折射原理不熟悉,不过他们必定对某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有所了解。教师从生活现象入手,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是帮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在不同的介质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提高合作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材料准备】
为学生准备:水、玻璃杯、激光笔、鱼缸、假金鱼、玻璃胶、实验记录单。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光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呢?
学生回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提问:那在水中呢?
学生回答:光在水中也是沿着直线传播。
教师提问:那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后,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
学生做出假设:假设1为光继续沿直线传播;假设2为光不会继续沿着直线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学生巩固知识,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知识设置新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学生的意见分歧推进课堂环节。
2.探索
(1)学生活动:激光斜射入水实验
学生通过合作实验,画出光路图并分析光路图。
学生发现:激光透过空气进入水中,可以看到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沿着直线一直传播下去。
教师引导:如果光垂直射入水中,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看到光路的变化,初步得出光的传播路线经过两种介质后会发生变化的结论,但是他们可能会认为只要光经过两种介质就一定会折射的错误观点。所以,设疑问引导学生进行第二个探究实验。
(2)学生活动:铅笔入水实验
学生分别将铅笔垂直插入水中和斜着插入水中,画出光路图并分析归纳。
学生阐述自己的发现以及得到的结论:光垂直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路线不变。
设计意图:融入生活实际,通过对比发现光垂直入水和斜射入水的不同变化,学生完善了光的折射原理的认识,为后续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做好铺垫。
(3)学生活动:视角调整活动
学生通过调整自己的观察角度,看到粘在鱼缸角落的一条假鱼变成两条。
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单上补充光路图。
学生讨论交流视角调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调整自己的观察角度发现“一条鱼变两条鱼”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已经了解光的折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出光的路线图,深化对光的折射的认识。
3.研讨
教师提问1:光的路线要发生偏折,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总结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对活动2进行讨论: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
学生说出竖直插和斜插铅笔的现象区别。
教师提问3:如何调整角度才可以看到“一条鱼变两条”的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视角调整到玻璃缸的一条边上,一边眼睛对鱼缸面的一个面。
教师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可以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吗?
学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解释:鱼发出的光经过两个鱼缸面,一边折射了一次,所以两条折射光线进入了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已有了深刻认识,对教师提出的纲领性问题可以给予总结性的分析和回答。
【板书设计】
【实验记录单】
《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吗》实验闯关卡
初级难度 根据实验结果,补充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 你的发现:
|
中级难度 根据实验结果,补充铅笔放入水中后的光路图: 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
|
高级难度 调整角度看到两条鱼后,补充此时鱼发出的光的光路图: 为什么你能够看到两条鱼呢?
|
第一单元 光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4课。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内容,研究光的传播特点。本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者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这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材中,用一张图片引出本课的主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提出学习的核心问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第二部分:探索,前面两个实验,让学生发现光的传播会改变方向,当光垂直地从空气照射进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第三个实验是在学生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的基础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三部分:研讨,把教材中三个实验需要解释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交流,获得结论。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学生经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知道了光能透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继续传播。而本课的内容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这对学生来说,之前了解得不多。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见过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筷子放在水中“折”了。由于解释这一现象需要用到的专业词汇较多,因此有很多学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实验盘、玻璃杯、激光笔、铅笔、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装满水的玻璃杯、硬币、激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聚焦核心探究主题
PPT出示图片,复习旧知识并引出新内容。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遇到的物体是一个透明的物体,光能穿过物体继续传播。
设计意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同时,这一知识点是研究本课内容的前提。
教师:那么,这时光的传播路线是会发生改变吗?(板书课题)
学生基于生活中看到的现象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力思考核心问题。
二、探索
(一)激光笔射出的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
1.实验
教师: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让一束光射进水里,观察实验现象。
PPT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1)激光笔不要照到同学的皮肤及眼睛,防止出现伤害。
(2)实验完毕及时关掉激光笔,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本实验是研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这个核心问题的第一个实验,用以验证学生的猜测,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光斜射进水里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获得实验结论。
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
学生观察并回答:射入水中的光线看起来好像折了。
3.提出学习要求:同学们,把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教师板书光的路线图并指导学生)
设计意图:学生刚开始绘制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能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所以,培养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很重要。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在接触面时发生了弯折。
(二)分组实验:观察铅笔放入水中的现象
1.教师:同学们猜一下,如果让光线垂直照射进水里,还会发生弯折了。如果我们用铅笔模拟光线,将铅笔垂直放入水里和倾斜放入水里,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出示实验要求:
(1)将铅笔分别按照垂直放入水中和倾斜放入水中。
(2)每种情况做三次实验并进行观察。
(3)记录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记录)。
3.再次提醒:激光笔不能照射同学。
4.学生分组实验,组内交流并记录。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发现铅笔倾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铅笔好像“折”了。而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产生这种现象。铅笔“折”的现象,正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这个实验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而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则不会产生折射现象。
(三)实验: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
教师PPT出示图片,在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
教师:在养鱼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鱼缸里放进一条鱼,有时候却能看到两条鱼。怎样才能看到两条鱼呢?请同学们自己变换角度尝试一下,并把看到了现象画下来。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三、研讨
1.问题: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引发全班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射入水中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光在空气和水的接触面上发生了折射。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密度的透明介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问题: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学生充分交流,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得出结论:如果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如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的接触面上是要发生折射的,此时光传播的方向偏离了。如果是垂直入射,光线不会发生改变,比如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光继续沿直线传播。
3.问题:怎样能看到两条鱼?
学生汇报:学生交流如何调整角度,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是两条。
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解释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
教师PPT出示光路图。
教师总结:折射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四、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渔民在水面上看到了水里的鱼,捞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实例,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能够发现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有趣现象。
【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4课。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内容,研究光的传播特点。本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者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这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材中,用一张图片引出本课的主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提出学习的核心问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第二部分:探索,前面两个实验,让学生发现光的传播会改变方向,当光垂直地从空气照射进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第三个实验是在学生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的基础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三部分:研讨,把教材中三个实验需要解释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交流,获得结论。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学生经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知道了光能透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继续传播。而本课的内容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这对学生来说,之前了解得不多。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见过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筷子放在水中“折”了。由于解释这一现象需要用到的专业词汇较多,因此有很多学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实验盘(自备)、塑料盒、红外线灯、铅笔(自备)、金鱼模型、学生活动手册(自备)。
教师准备:装满水的塑料盒、硬币(自备)、红外线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聚焦核心探究主题
PPT出示图片,复习旧知识并引出新内容。
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遇到的物体是一个透明的物体,光能穿过物体继续传播。
设计意图: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同时,这一知识点是研究本课内容的前提。
教师:那么,这时光的传播路线是会发生改变吗?(板书课题)
学生基于生活中看到的现象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力思考核心问题。
二、探索
(一)激光笔射出的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
1.实验
教师: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让一束光射进水里,观察实验现象。
PPT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1)激光笔不要照到同学的皮肤及眼睛,防止出现伤害。
(2)实验完毕及时关掉激光笔,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本实验是研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这个核心问题的第一个实验,用以验证学生的猜测,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光斜射进水里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获得实验结论。
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
学生观察并回答:射入水中的光线看起来好像折了。
3.提出学习要求:同学们,把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教师板书光的路线图并指导学生)
设计意图:学生刚开始绘制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能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所以,培养学生绘制光的路线图很重要。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在接触面时发生了弯折。
(二)分组实验:观察铅笔放入水中的现象
1.教师:同学们猜一下,如果让光线垂直照射进水里,还会发生弯折了。如果我们用铅笔模拟光线,将铅笔垂直放入水里和倾斜放入水里,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出示实验要求:
(1)将铅笔分别按照垂直放入水中和倾斜放入水中。
(2)每种情况做三次实验并进行观察。
(3)记录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记录)。
3.再次提醒:激光笔不能照射同学。
4.学生分组实验,组内交流并记录。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发现铅笔倾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铅笔好像“折”了。而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产生这种现象。铅笔“折”的现象,正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这个实验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光由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而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则不会产生折射现象。
(三)实验: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
教师PPT出示图片,在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
教师:在养鱼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鱼缸里放进一条鱼,有时候却能看到两条鱼。怎样才能看到两条鱼呢?请同学们自己变换角度尝试一下,并把看到了现象画下来。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三、研讨
1.问题: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引发全班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射入水中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光在空气和水的接触面上发生了折射。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密度的透明介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问题: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学生充分交流,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得出结论:如果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如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的接触面上是要发生折射的,此时光传播的方向偏离了。如果是垂直入射,光线不会发生改变,比如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光继续沿直线传播。
3.问题:怎样能看到两条鱼?
学生汇报:学生交流如何调整角度,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是两条。
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解释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
教师PPT出示光路图。
教师总结:折射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四、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渔民在水面上看到了水里的鱼,捞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实例,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能够发现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有趣现象。
【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第4课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教材P10~11)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 目标 |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推测光进入不同介质时传播路径的变化。 难点:根据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推理。 | ||
教学 准备 | 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激光笔、铅笔、方形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 | ||
流程 | 教学设计 | 二次备课 | |
聚焦 | 1.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光的传播方式。当激光笔对着黑板打开(教学提示:边说边操作。),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到黑板的,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提问:那么光在水中是怎样传播的呢?(预设:光在水中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追问: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请说明猜测的理由。(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预设:不会,既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光从空气中到水中,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传播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会,因为水和空气是不同的物质,光进入水中的瞬间就会改变传播方向;不会,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遇到镜子、玻璃等反光物体才会改变传播方向。) 4.揭题:同学们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说明了理由,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吧!(板书: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激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进而思考激光在水中的传播方式,由此便自然地过渡到本课要研究的课题——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
探索 与研讨 | 探索: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 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现象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我的解释”可先不写。 2.研讨汇报。(教学提示:根据各小组的需求进行投影。) 3.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 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根据研讨帮助卡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帮助卡中“我的解释”。 |
探索 与研讨 | |
探索 与研讨 | 【设计意图】让学生描述并解释自己看到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
拓展 与小结 | 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
板书 设计 | |
教学 反思 | 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教学延续。首先,通过回顾前一节课有关光的知识,回忆生活中所见的现象,推测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出课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然后,通过“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进入水中,从侧面观察现象”“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水中,从侧面观察现象”“调整观察角度,使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三个探索活动,验证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最后,通过研讨交流,解释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在水面发生偏折,即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从而达成本节课各项教学目标。 |
课后 作业 |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徐武彬 沈银彬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4课。在上一课中,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光在传播途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者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内容,继续研究光的传播特点。
本课包含3个探索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实验来验证光传播过程中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第1个探索活动,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入水中,发现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沿直线一直传播下去了。第2个探索活动,将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水中,对比发现光垂直射向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光倾斜射向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第3个探索活动是在学生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的基础上,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知道了光能透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继续传播。而本课的内容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这对学生来说,了解的不多。在生活中,大多数学生见过光的折射现象,例如,筷子放在水中“弯折”了,但是有很多学生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和铅笔垂直、倾斜放入水中的变化,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科学思维: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探究实践:在观察活动中,能用画图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态度责任:在观察、研讨等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等。
学生:方形透明玻璃杯、激光笔、铅笔、方形透明鱼缸、金鱼、科学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方形透明玻璃杯、水、激光笔
1.教师打开激光笔对着黑板,提问: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2.提问:光在水中是怎样传播的?(出示教学课件)
3.把水倒入玻璃杯中(不倒满)。如果光从空气射进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力思考核心问题。
二、观察实验(预设20分钟)
(一)实验1: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现象。
材料准备:激光笔、水、方形透明玻璃杯
1.思考: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让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进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2.探究: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实验。
3.交流: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具体在哪个位置发生的?有没有其他发现?
4.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接触面发生了弯折,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没有发生弯折。
(二)实验2:观察铅笔放入水中的现象。
材料准备:铅笔、水、方形透明玻璃杯
1.思考:如果我们把铅笔垂直和倾斜方式依次插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2.探究: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观察实验,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交流: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具体在哪个位置发生的?有没有其他发现?
(预设:倾斜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向上“弯折”了,而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发生这个现象。)
4.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而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继续沿直线传播,不会产生折射现象。
(三)实验3:使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
材料准备:金鱼、水、方形透明鱼缸
1.思考:鱼缸里只有一条鱼,有时候却能看到两条鱼。怎样才能看到两条鱼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变换观察角度,并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实验。
3.交流:怎样调整观察角度,才能看到两条鱼呢?
4.小结:在鱼缸两面玻璃的交界处,可以看到两条鱼。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对比实验来探究光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从实验现象中发现光具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尝试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三、解释现象(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科学作业本
(一)问题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在接触面发生偏折(弯折),铅笔倾斜插入水中也会在接触面发生偏折(弯折),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1.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2.小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比如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如果是垂直射入,光线不会发生改变,比如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继续沿直线传播。
(二)问题2:你是怎样调整观察角度,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是两条的?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1.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2.小结:来自鱼的光线,分别从鱼缸相邻两面的玻璃经过水再进入空气(玻璃可以忽略),光线发生了折射进入人眼。因此,在鱼缸两面玻璃的交界处,可以看到两条鱼。折射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交流,加深对本课实验内容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一)思考:渔民在水面上看到了水里的鱼,捞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为什么?
1.交流: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2.总结:我们了解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实例,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能够发现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有趣现象。
(二)活动:(教学课件)魔术表演“消失的硬币”。
学会了吗?你可以把这个魔术表演给你的家人看,并向他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三)延伸: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等其它透明物体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研究光的知识。
【设计意图】运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生活实际现象,通过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光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1.在做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这个实验时,现象不明显,怎么办?
根据教材中图片,发现激光笔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时,光的路线完全看不见,只能在水中看见零星的几个红点,不能呈现教材图片中的现象。因此,可以通过在水槽中点蚊香,让蚊香的烟气充满水槽,再用激光笔照射水槽就能看到空气中光的路线。通过在水中加牛奶的方式,让水中形成丁达尔效应,再用激光笔照射就能看到光的路线。
2.在做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水下铅笔有放大的效果,会干扰学生的观察准确性,怎么办?
因为装有水的圆形玻璃杯具有放大的功能,因此教师在准备这个实验材料时,将教材中的圆形玻璃杯改成方形透明水槽或方形透明盒子,这样实验效果比较好。
科学1.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a href="/kx/tb_c16174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出示问题,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结论,拓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教科版 (2017)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教科版 (2017)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