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科版6上第1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教科版6上第1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案01
    教科版6上第1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案02
    教科版6上第1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案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案设计,共3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6课。在学生已经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同时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本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显微镜使我们发现了许多微小生物”之后,提出了“在水中,就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认知。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制作。第二个活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和运动情况,并进行绘制记录。第三个活动是借助资料,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名称及它们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注意本环节明确出现的科学词汇“微生物”。我们所观察到的水中的具有生命特征的微小个体都是微生物。在研讨环节,“我们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水中微小生物的兴趣,同时也为微小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架起了认知的通道。最后的资料告诉我们,从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开始,科学家不断地用显微镜发现我们周围的微生物。还有蘑菇、木耳等眼睛能直接看到的生物,也是微生物的一类。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范围,正是随着我们的探究在不断地被发现和认知。
    当然,认识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必须借助显微镜,学生需要进一步熟练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明确先进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新的科学世界。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水中存在微小的生物都是认可的,这种认可主要来自学生对眼睛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认知,以及平时的文字、视频资料。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的机会,亲眼观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对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课之前,学生在显微镜下主要是对生物体细胞的观察,本课要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细胞上升到微小生物的完整个体,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虽然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活生生的、直观的微小生物,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对微小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特征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形成微生物的概念,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学习中完善对微生物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并记录下来。
    难点:知道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简易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自备)、绿藻等的培养液(自备)、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自备)、吸水纸、镊子、学习单。
    教师准备:常见水中微小的生物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这节课需要的水样,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可以是河沟里的水,也可以是鱼缸里的水,还可以是提前培育过微生物的水。
    一、聚焦
    1. 回顾显微镜的作用。
    说一说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以及镜头下所能看到的物体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扩展认识,显微镜不仅能看到细胞,还能看到微小的物体,甚至能发现我们周围许多微小的生物。
    2. 出示课题:在我们身边有鱼和水草的池塘里,也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板书课题)。
    二、探索
    1. 引言:对于微小的生物来说,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被忽视”的世界。
    2. 布置观察内容。
    (1) 出示除了显微镜之外所需的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脱脂棉纤维。
    (2)教师取出准备好的水,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水的来源,是取自池塘、鱼缸,还是提前培育的。
    (3)提醒:“我们拿起杯子,能用眼睛直接看到水中有什么东西吗?”可以让学生拿起装水的容器,用肉眼直接观察一下水中是否有一些微小的物体。试着请学生说说这些微小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如有些是漂浮不动的,有些是会运动的,有些是颗粒状或者团状、带状的……如果有,就描述一下;没有,也不强求。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微小的物体不一定都是微生物,有些可能只是灰尘微粒或者杂质等。
    3.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装片。
    ① 演示“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装片”的过程。可以是教师直接示范操作,也可以用视频播放演示。
    具体操作:用滴管在水样中靠近水面处取水,滴管竖直在载玻片上滴水,然后镊子夹取盖玻片盖上,最后用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玻片制作完成。
    补充说明:为了限制某些水生物的运动,可以事先在载玻片上放一些疏散的脱脂棉纤维,把水滴在纤维上,便于观察。不建议滴药水,这样会杀死水中的微小生物。
    ②学生动手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完成制作后,相互之间看看装片的制作情况。检查是否充满气泡,放的纤维是不是太多,位置是不是不正。
    (2)学生观察并记录。
    ①要求学生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画下来,要有初步的轮廓,要有比较典型的局部特征,配上文字说明或符号。可以画在活动手册或自制学习单上。
    提醒学生: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小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生物,有些可能只是泥沙或碎屑,要注意辨识。
    ②对照认识。
    学生把自己观察的微小的生物画完后,对照教科书第16页中的微生物图片进行辨认,确定相应的名称。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再查查其他资料。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发一些微小生物的图片、文字等补充资料,如水蚤、钟形虫、草履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扩充学生的认知,方便学生识别。
    三、研讨
    1. 展示交流:在交流中需要让学生逐渐明确这种生物的名称、基本特征(如会运动、能繁殖、有生命、会排泄、需要食物等)和构成(由细胞构成的)。适时板书其名称、特征,可以画一些简图。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种类有限,观察的清晰度不高,所以在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比较清晰的图片或者动态的视频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一边播放一边介绍水中微生物的典型特征。
    2. 讨论: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板书的一些特征,明确微小的生物也具有运动、排泄、需要食物甚至会繁殖等特征,这些都是有生命的表现,所以它们也是生物。
    这些生物与我们能直接看到的鱼虫鸟兽相比,体型实在是太小了,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微小个体,所以称为“微生物”。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呈现更多信息。在不断积累的信息中,逐渐完善对水中微小生物的界定和认识。
    四、扩展
    1. 资料阅读:资料介绍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另外一个更小的世界。
    2. 展开联想:水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在其他环境中,如空气中、土壤中,科学家也都发现了各种形态的微生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微生物,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微生物是不是都是小到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呢?其实不然,绝大多数微生物确实很微小,但也有例外,如木耳、蘑菇等,我们都比较熟悉,我们都能直接用眼睛看到它们,它们也是微生物。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水中确实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虽然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具有跟生物一样的基本特性,它们也是我们整个环境中的一部分,只是不容易被我们发现。
    【板书设计】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微生物草履虫:像鞋子 会运动 能繁殖
    线虫:细长 会运动
    水蚤:小虾米 身体内部在不停流动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6课。在学生已经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同时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本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之后,提出了“在水中,就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认知。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制作。第二个活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和运动情况,并进行绘制记录。第三个活动是借助资料,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名称及它们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注意本环节明确出现的科学词汇“微生物”。我们所观察到的水中的具有生命特征的微小个体都是微生物。在研讨环节,“我们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水中微小生物的兴趣,同时也为微小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架起了认知的通道。最后的资料告诉我们,从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开始,科学家不断地用显微镜发现我们周围的微生物。还有蘑菇、木耳等眼睛能直接看到的生物,也是微生物的一类。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范围,正是随着我们的探究在不断地被发现和认知。
    当然,认识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必须借助显微镜,学生需要进一步熟练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明确先进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新的科学世界。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水中存在微小的生物都是认可的,这种认可主要来自学生对眼睛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认知,以及平时的文字、视频资料。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的机会,亲眼观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对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课之前,学生在显微镜下主要是对生物体细胞的观察,本课要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细胞上升到微小生物的完整个体,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虽然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活生生的、直观的微小生物,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对微小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特征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形成微生物的概念,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学习中完善对微生物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并记录下来。
    难点:知道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绿藻等的培养液、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吸水纸、镊子、学习单。
    教师准备:常见水中微小的生物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这节课需要的水样,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可以是河沟里的水,也可以是鱼缸里的水,还可以是提前培育过微生物的水。
    一、聚焦
    1. 回顾显微镜的作用。
    说一说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以及镜头下所能看到的物体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扩展认识,显微镜不仅能看到细胞,还能看到微小的物体,甚至能发现我们周围许多微小的生物。
    2. 出示课题:在我们身边有鱼和水草的池塘里,也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聚焦环节,以谈话复习的方式引入教学主体,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一个阶梯式发展,并将学习注意力更快集中到“寻找认识水中的微小的生物”上。
    二、探索
    1. 引言:对于微小的生物来说,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被忽视”的世界。
    2. 布置观察内容。
    (2) 出示除了显微镜之外所需的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脱脂棉纤维。
    (2)教师取出准备好的水,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水的来源,是取自池塘、鱼缸,还是提前培育的。
    (3)提醒:“我们拿起杯子,能用眼睛直接看到水中有什么东西吗?”可以让学生拿起装水的容器,用肉眼直接观察一下水中是否有一些微小的物体。试着请学生说说这些微小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如有些是漂浮不动的,有些是会运动的,有些是颗粒状或者团状、带状的……如果有,就描述一下;没有,也不强求。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微小的物体不一定都是微生物,有些可能只是灰尘微粒或者杂质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水中微小的生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那种能看到但是又看不清的状态,更能刺激学生去探索。
    3.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装片。
    ① 演示“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装片”的过程。可以是教师直接示范操作,也可以用视频播放演示。
    具体操作:用滴管在水样中靠近水面处取水,滴管竖直在载玻片上滴水,然后镊子夹取盖玻片盖上,最后用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玻片制作完成。
    补充说明:为了限制某些水生物的运动,可以事先在载玻片上放一些疏散的脱脂棉纤维,把水滴在纤维上,便于观察。不建议滴药水,这样会杀死水中的微小生物。
    ②学生动手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完成制作后,相互之间看看装片的制作情况。检查是否充满气泡,放的纤维是不是太多,位置是不是不正。
    (2)学生观察并记录。
    ①要求学生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画下来,要有初步的轮廓,要有比较典型的局部特征,配上文字说明或符号。可以画在活动手册或自制学习单上。
    提醒学生: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小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生物,有些可能只是泥沙或碎屑,要注意辨识。
    ②对照认识。
    学生把自己观察的微小的生物画完后,对照教科书第16页中的微生物图片进行辨认,确定相应的名称。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再查查其他资料。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发一些微小生物的图片、文字等补充资料,如水蚤、钟形虫、草履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扩充学生的认知,方便学生识别。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旨在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确定属于微小生物的部分,并能进一步确认微小生物的种类或者名称。
    三、研讨
    1. 展示交流:在交流中需要让学生逐渐明确这种生物的名称、基本特征(如会运动、能繁殖、有生命、会排泄、需要食物等)和构成(由细胞构成的)。适时板书其名称、特征,可以画一些简图。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种类有限,观察的清晰度不高,所以在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比较清晰的图片或者动态的视频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一边播放一边介绍水中微生物的典型特征。
    2. 讨论: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板书的一些特征,明确微小的生物也具有运动、排泄、需要食物甚至会繁殖等特征,这些都是有生命的表现,所以它们也是生物。
    这些生物与我们能直接看到的鱼虫鸟兽相比,体型实在是太小了,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微小个体,所以称为“微生物”。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呈现更多信息。在不断积累的信息中,逐渐完善对水中微小生物的界定和认识。
    四、扩展
    1. 资料阅读:资料介绍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另外一个更小的世界。
    2. 展开联想:水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在其他环境中,如空气中、土壤中,科学家也都发现了各种形态的微生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微生物,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微生物是不是都是小到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呢?其实不然,绝大多数微生物确实很微小,但也有例外,如木耳、蘑菇等,我们都比较熟悉,我们都能直接用眼睛看到它们,它们也是微生物。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水中确实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虽然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具有跟生物一样的基本特性,它们也是我们整个环境中的一部分,只是不容易被我们发现。
    【板书设计】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观察方法:用干草培养、观察过程、观察结果
    水中微小的生物种类繁多
    草履虫、变形中、线虫……
    需要营养、能繁殖、
    共同特征: 能排泄、能做出反应
    需要一定环境……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许多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很小很小的生物,在自然水体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微小生物。人们习惯把这类微小的生物叫作微生物。其实,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古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如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6课。在学生已经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水中的微小生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继续丰富学生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充盈对生命世界的感知,同时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水中存在微小的生物都是认可的,这种认可主要来自学生对眼睛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认知,以及平时的文字、视频资料。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的机会,亲眼观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对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课之前,学生在显微镜下主要是对生物体细胞的观察,本课要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细胞上升到微小生物的完整个体,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虽然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活生生的、直观的微小生物,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对微小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特征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形成微生物的概念,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学习中完善对微生物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并记录下来。
    难点:知道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绿藻等的培养液、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吸水纸、镊子、学习单。
    教师准备:常见水中微小的生物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这节课需要的水样,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可以是河沟里的水,也可以是鱼缸里的水,还可以是提前培育过微生物的水。
    一、聚焦
    1. 回顾显微镜的作用。
    说一说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以及镜头下所能看到的物体情况。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生物。
    2. 出示课题:在我们身边有鱼和水草的池塘里,也有许多微小的生物。水中的微生物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聚焦环节,以谈话复习的方式引入教学主体,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一个阶梯式发展,同时强化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使学生在实验探索环节迅速进入实验状态,并将学习注意力更快集中到“寻找认识水中的微小的生物”上。
    二、探索
    1. 引言:对于微小的生物来说,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被忽视”的世界。
    2. 布置观察内容。
    (3) 出示除了显微镜之外所需的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脱脂棉纤维。
    (2)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水,向学生介绍水的来历。这些水可以直接取自附近的河流、池塘或家里的鱼缸,也可以是自己培养的富含微小生物的水体。学生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之前,可以先用肉眼直接观察,观察水中是否有微小的物体,并思考这些微小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微小的物体不一定都是微生物,有些可能只是灰尘微粒或者杂质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水中微小的生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那种能看到但是又看不清的状态,更能刺激学生去探索。两人一组既能保证每个学生亲眼观察到水中微小的生物,同伴之间又能互相督促显微镜的规范操作、观察记录的及时准确。
    3.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装片。
    ① 在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可以用视频播放演示,也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图示直接操作示范。可以两人一组,轮流调节显微镜观察,而且要互相观看同伴的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以便观察到更多种类的水中微生物。
    具体操作:用滴管在水样中靠近水面处取水,滴管竖直在载玻片上滴水,然后镊子夹取盖玻片盖上,最后用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玻片制作完成。为了限制某些水生物的运动,可以事先在载玻片上放一些疏散的脱脂棉纤维,把水滴在纤维上,便于观察。不建议滴药水,这样会杀死水中的微小生物。
    (2)学生观察并记录。
    ①要求学生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画下来,要有初步的轮廓,要有比较典型的局部特征,配上文字说明或符号。可以画在知识与能力训练对应的位置或自制学习单上。
    在分组观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并不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小的物体都是生物,有些可能只是泥沙或碎屑,要注意辨识。
    ②对照认识。
    学生把自己观察的微小的生物画完后,对照教科书第16页中的微生物图片进行辨认,确定相应的名称。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再查查其他资料。
    教师也可以给每个小组学生分发一些微小生物的图片、文字资料,例如草履虫、变形虫、钟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鼓藻、水蚤等扩大学生的认知。
    设计意图:一方面方便学生识别微小生物,另一方面扩充学生对这些微小
    生物的认知,重点了解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三、研讨
    1. 展示交流:在交流中需要让学生逐渐明确这种生物的名称(建议只记住水蚤、草履虫等 2~3 个名称就够了)、基本特征(如会运动、能繁殖、有生命、会排泄、需要食物等)和构成(由细胞构成的)。适时板书微生物的名称、特征、简图。
    可以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运动的视频(草履虫分裂,变形虫进食等),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基本特征的认识
    2. 讨论: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板书的一些特征,明确微小的生物也具有运动、排泄、需要食物甚至会繁殖等特征,这些都是有生命的表现,所以它们也是生物。
    这些生物与我们能直接看到的鱼虫鸟兽相比,体型实在是太小了,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微小个体,所以称为“微生物”。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呈现更多信息。在不断积累的信息中,逐渐完善对水中微小生物的界定和认识。
    四、扩展
    1. 资料阅读:资料介绍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另外一个更小的世界。视频补充相关微生物的视频。
    2. 展开联想:水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在其他环境中,如空气中、土壤中,科学家也都发现了各种形态的微生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微生物,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微生物是不是都是小到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呢?其实不然,绝大多数微生物确实很微小,但也有例外,如木耳、蘑菇等,我们都比较熟悉,我们都能直接用眼睛看到它们,它们也是微生物。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6课。在学生已经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了解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同时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本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显微镜使我们发现了许多微小生物”之后,提出了“在水中,就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认知。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制作。第二个活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和运动情况,并进行绘制记录。第三个活动是借助资料,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名称及它们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请注意本环节明确出现的科学词汇“微生物”。我们所观察到的水中的具有生命特征的微小个体都是微生物。在研讨环节,“我们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水中微小生物的兴趣,同时也为微小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架起了认知的通道。最后的资料告诉我们,从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开始,科学家不断地用显微镜发现我们周围的微生物。还有蘑菇、木耳等眼睛能直接看到的生物,也是微生物的一类。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范围,正是随着我们的探究在不断地被发现和认知。
    当然,认识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必须借助显微镜,学生需要进一步熟练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明确先进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新的科学世界。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水中存在微小的生物都是认可的,这种认可主要来自学生对眼睛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认知,以及平时的文字、视频资料。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的机会,亲眼观察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对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课之前,学生在显微镜下主要是对生物体细胞的观察,本课要让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细胞上升到微小生物的完整个体,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虽然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活生生的、直观的微小生物,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对微小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特征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形成微生物的概念,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学习中完善对微生物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并记录下来。
    难点:知道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绿藻等的培养液、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吸水纸、镊子、学习单。
    教师准备:常见水中微小的生物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这节课需要的水样,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可以是河沟里的水,也可以是鱼缸里的水,还可以是提前培育过微生物的水。
    一、聚焦
    1. 回顾显微镜的作用。
    说一说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以及镜头下所能看到的物体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扩展认识,显微镜不仅能看到细胞,还能看到微小的物体,甚至能发现我们周围许多微小的生物。
    2. 出示课题:在我们身边有鱼和水草的池塘里,也有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聚焦环节,以谈话复习的方式引入教学主体,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一个阶梯式发展,并将学习注意力更快集中到“寻找认识水中的微小的生物”上。
    二、探索
    1. 引言:对于微小的生物来说,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被忽视”的世界。
    2. 布置观察内容。
    (4) 出示除了显微镜之外所需的实验器材:烧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脱脂棉纤维。
    (2)教师取出准备好的水,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水的来源,是取自池塘、鱼缸,还是提前培育的。
    (3)提醒:“我们拿起杯子,能用眼睛直接看到水中有什么东西吗?”可以让学生拿起装水的容器,用肉眼直接观察一下水中是否有一些微小的物体。试着请学生说说这些微小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如有些是漂浮不动的,有些是会运动的,有些是颗粒状或者团状、带状的……如果有,就描述一下;没有,也不强求。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微小的物体不一定都是微生物,有些可能只是灰尘微粒或者杂质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水中微小的生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那种能看到但是又看不清的状态,更能刺激学生去探索。
    3.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装片。
    ① 演示“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装片”的过程。可以是教师直接示范操作,也可以用视频播放演示。
    具体操作:用滴管在水样中靠近水面处取水,滴管竖直在载玻片上滴水,然后镊子夹取盖玻片盖上,最后用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玻片制作完成。
    补充说明:为了限制某些水生物的运动,可以事先在载玻片上放一些疏散的脱脂棉纤维,把水滴在纤维上,便于观察。不建议滴药水,这样会杀死水中的微小生物。
    ②学生动手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完成制作后,相互之间看看装片的制作情况。检查是否充满气泡,放的纤维是不是太多,位置是不是不正。
    (2)学生观察并记录。
    ①要求学生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小的生物画下来,要有初步的轮廓,要有比较典型的局部特征,配上文字说明或符号。可以画在活动手册或自制学习单上。
    提醒学生: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小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生物,有些可能只是泥沙或碎屑,要注意辨识。
    ②对照认识。
    学生把自己观察的微小的生物画完后,对照教科书第16页中的微生物图片进行辨认,确定相应的名称。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再查查其他资料。
    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发一些微小生物的图片、文字等补充资料,如水蚤、钟形虫、草履虫、变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扩充学生的认知,方便学生识别。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旨在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确定属于微小生物的部分,并能进一步确认微小生物的种类或者名称。
    三、研讨
    1. 展示交流:在交流中需要让学生逐渐明确这种生物的名称、基本特征(如会运动、能繁殖、有生命、会排泄、需要食物等)和构成(由细胞构成的)。适时板书其名称、特征,可以画一些简图。
    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种类有限,观察的清晰度不高,所以在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比较清晰的图片或者动态的视频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一边播放一边介绍水中微生物的典型特征。
    2. 讨论:我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之前板书的一些特征,明确微小的生物也具有运动、排泄、需要食物甚至会繁殖等特征,这些都是有生命的表现,所以它们也是生物。
    这些生物与我们能直接看到的鱼虫鸟兽相比,体型实在是太小了,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微小个体,所以称为“微生物”。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呈现更多信息。在不断积累的信息中,逐渐完善对水中微小生物的界定和认识。
    四、扩展
    1. 资料阅读:资料介绍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另外一个更小的世界。
    2. 展开联想:水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在其他环境中,如空气中、土壤中,科学家也都发现了各种形态的微生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微生物,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微生物是不是都是小到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呢?其实不然,绝大多数微生物确实很微小,但也有例外,如木耳、蘑菇等,我们都比较熟悉,我们都能直接用眼睛看到它们,它们也是微生物。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水中确实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虽然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具有跟生物一样的基本特性,它们也是我们整个环境中的一部分,只是不容易被我们发现。
    【板书设计】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草履虫:像鞋子、会运动、能繁殖。


    线虫:细长、会运动。

    水蚤:小虾米、身体内部在不停流动。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填写表格时,“名称”项,能直接写出最好,也可以结合资料,对自己观察的微小生物进行辨认,根据特征确定其身份。“它的样子”项,可以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真实情况画下来,同时在觉得必要的地方进行标注,如用文字和符号进行标注,说明某个部位的颜色、大小的变化、动态的轨迹等,只要是能表达出观察到的现象,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行。“它的特点”项,可以从形态、运动方式及速度快慢、外形是否固定等方面进行描述。


    第6课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材P14~16)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知道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通过观察到的特点来判断微生物是否有生命。
    难点:发现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建立“微生物是生物”的科学概念。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的培养液、烧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托盘、吸水纸、脱脂棉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导入:(教学提示:出示学生春天踏春游玩的图片。)状状同学在踏春游玩途中,感觉非常口渴但忘记带水了,此时,他看到旁边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于是想蹲下去喝个痛快!你们赞同他的做法吗?说说你们的理由。(预设:同意,没有带水,而且看上去很干净;不同意,溪水里面有灰尘、小动物、细菌等。)
    2.追问:有的同学说溪水很干净,看着什么都没有;同时也有同学说溪水里有灰尘、小动物和细菌。到底谁的说法正确?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大家知道应该怎么做吗?(预设:取一些溪水,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下来。)
    3.揭题:大家说得非常对,而且叙述的过程非常完整!第一步制作玻片标本,第二步观察,第三步记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水中究竟有什么秘密。(板书: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聚焦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或电视剧中,学生会看到人们直接喝野外的水解渴。有的学生可能不会认为这样存在什么问题,而关注社会新闻的学生可能会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野外水源不干净。通过创设情境,了解学生对自然水的前认知。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
    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制作实验帮助卡。)我们学习过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制作,大家思考一下,制作微小生物装片的步骤是一样的吗?是否需要调整呢?
    2.交流:如何根据所学的内容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呢?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1:我认为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纱布、载玻片、溪水、滴管、镊子、盖玻片、吸水纸。
    主持人:应该如何制作玻片?
    学生2:我认为实验步骤为:①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溪水;②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③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主持人: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生3:我认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①四人一组,合理分配任务;②制作完玻片标本后,将实验器材归位。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1. 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按照研讨出来的方案,制作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
    探索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过渡:相信通过合作,大家都完成了玻片标本的制作!现在请大家开始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秘密吧!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1:我观察到了变形虫和草履虫。变形虫的形状不规则,有细胞核;草履虫像草鞋底、体表有纤毛。
    学生2:我观察到了衣藻,它有叶绿体和长长的触须,呈椭圆形。
    主持人:你们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
    学生3:它们都由细胞组成,需要吃食物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4.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是什么样的?并说明你们是根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
    小组1:我们观察到了3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是变形虫:形状不规则、有细胞核;草履虫:像草鞋底、体表有纤毛;衣藻:有叶绿体、长长的触须(鞭毛)、呈椭圆形。我们认为草履虫、变形虫、衣藻是生物,因为它们由细胞组成,需要吃食物或自己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探索
    与研讨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补充或疑问吗?
    小组2:我们有补充。_我们还观察到了线虫,是细长的,会扭曲运动。我们认为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线虫都是生物,因为它们能对剌激产生反应,还能进行排泄。_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5.小结:我们观察到了在水中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也根据自己的理由将它们划分为了生物或者非生物。生物通常具有以下特征:①除病毒外,一般都由细胞组成;②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③需要吃食物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④需要呼吸;⑤排泄废物;⑥对外界的刺激有应激表现;⑦有生殖现象等。
    6.提问:你们观察到的水中的微生物分别符合哪些特征?(预设:衣藻由细胞组成,生活在水中,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拓展
    与小结
    1. 谈话:这小小一滴水中就有这么多的微生物,那这杯水、一条小溪、大自然中的微生物更是数不胜数。
    ⒉拓展:出示教材16页资料卡,引导学生阅读。
    3.小结:人们通常将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其实,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如属于真菌的蘑菇、木耳等。从水中到空气中,土壤中,从肉眼看不到的到可以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无处不在。它们大多数虽然个体微小,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本课分为“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两个部分。虽然本课涉及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在前几课中都反复练习过,但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还是难以合理地控制时间,因此可以设置倒计时秒表,不断提醒学生加强合作,提高效率。在画图方面,要求神似而不要求完全一致,否则会浪费时间。其次,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提前组织好语言,在发言时表述清晰、准确,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交流环节更加顺畅。

    课后
    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1.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1.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及反思,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案及反思,共2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设计,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教科版6上第1单元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