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科版4下-第3单元第7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教科版4下-第3单元第7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 教案01
    教科版4下-第3单元第7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 教案02
    教科版4下-第3单元第7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 教案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课为本单元的第7课,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和实验,我们了解了土壤的组成成分。由于成分含量的差异,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本节课通过对三种土壤颗粒大小、粗糙程度、黏性大小、渗水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它们不同的特点。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而思考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植物的影响,体会土地对人类的作用。
    教材设计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个环节。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土壤图片聚焦不同类型的土壤,激发学生探索土壤的兴趣。在探索环节,学生将通过眼看、手摸、团球和做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比土壤颗粒大小、粗糙程度、黏性大小、渗水性等特点。研讨拓展环节,通过总结归纳土壤类型,分析土壤类型对于植物的影响。
    学生通过四个环节层层深入,了解了不同土壤的特性,巩固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构建关于土壤这一板块内容的整体框架。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土壤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岩石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那么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土壤又看起来好像不同呢?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对三种土壤特点的观察,引导学生将土壤的特点与之前学习的土壤各个组成成分的特征联系起来。比如有些土壤较黑,说明土壤中黑色腐殖质含量较多。有的土壤黏性好,说明其黏土含量较多。有的土壤渗水性好,说明其中沙砾含量较多。正是因为土壤的组成成分的比例结构不同,导致了不同土壤的特点不同。
    在研讨环节,除了总结土壤的类型,教师还应该从植物所需要的水分、空气等因素去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类型与植物的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难点: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材料准备】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土壤样品,放大镜,白纸,渗水性装置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土壤和土壤沉积实验,知道了土壤里有什么?
    学生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岩石颗粒(沙砾、沙、粉砂和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
    教师活动:出示三种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图片。同学们看,这是地质学家我国不同地区采集过来的三份不同的土壤样品,虽然都是土壤,但每个地方的土壤也会有差别,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活动:通过照片,直观感受到颜色、颗粒大小等方面的区别。
    2.探索
    教师活动:我们还可以用哪些科学的观察方法比较它们的特点呢?
    学生活动:结合之前的观察方法,交流讨论用眼看(用放大镜)、手摸、鼻闻等方法去观察三种土壤的差异。
    教师活动:总结观察方法,强调注意事项。首先,我们可以用肉眼和放大镜去观察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粗糙程度。再用手分别揉搓潮湿的三种土壤,看哪一种可以团成小球,比较它们的黏性大小。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粗糙程度和黏性大小,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完成探究记录单。
    教师活动:巡堂指导。
    教师活动:除了通过看一看、团一团的方法去观察比较三种土壤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渗水装置对土壤的渗水性进行比较。播放微课指导视频,明确操作细节。
    实验步骤:取等量的三种土壤分别倒入三个漏斗中,到达同一高度,要离漏斗的边缘有些距离,不能装得太满。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完成探究记录单。
    设计意图:比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粗糙程度和黏性大小的方法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了。这一部分的探索环境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让同学们快速进行观察,及时记录所看到的特点,并进行比较。探索环节的重点应放在后面对土壤的渗水性进行比较的部分,使用微课指导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明了应该注意的步骤和细节。
    3.研讨
    教师提问:
    (1)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观察活动填写的探究记录单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凝练学生观点,总结三种土壤的特点并介绍三种土壤的类型。1号土壤颗粒大、粗糙,黏性差,渗水性好,保水性差;2号土壤颗粒小、细腻,黏性好,渗水性差,保水性好;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均,黏性中等,渗水性中等,保水性中等。1号土壤:沙质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2号土壤:黏质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 3号土壤:壤土,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
    学生活动:思考总结,做好课堂笔记。
    (2)结合土壤特点,说说三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植物所需要的水分、空气等条件去思考。
    学生活动:结合植物所需要的水分、空气等因素,交流讨论。沙质土透气性好,但土壤含水量较少,适合耐旱植物;黏质土透气性差,土壤含水量较多,适合耐涝植物;壤土透气性、含水量适中,适合大多数植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很容易得到三种土壤的特点。但大多数同学很难将土壤的特点与植物的生长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土壤会提供哪些方面的条件,从水分、空气等方面去考虑土壤对植物的影响,从而推测出什么样的土壤适合什么样的植物。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于植物的影响,从而意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
    4.拓展
    教师活动:查阅资料,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好,保水性和保肥能力比较弱,适合种植耐干旱的热带植物,比如仙人掌、芦荟等。壤土颗粒大小、空隙适中,保水和保肥能力适中,适合大多数植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黏质土有较高的保水性和保肥能力,适合种植水稻、荷花等,当然也适合种植杨树、柳树等高大,扎根深远的树木、花卉。
    【板书设计(生成)】
    3号(壤土)
    颗粒大小
    1号(沙质土)
    2号(黏质土)
    9
    比较不同的土壤
    黏性
    大 小 大小不等
    小 大渗水性
    中等
    适合植物类型
    好 差 中等
    耐旱型 耐涝型 大多数植物
    【学生记录单设计】
    “比较不同的土壤”探究记录表
    第 组
    1号土壤
    2号土壤
    3号土壤
    颗粒大小
    □大
    □中等
    □小
    □大
    □中等
    □小
    □大
    □中等
    □小
    粗糙程度
    □粗糙
    □较粗糙
    □细腻
    □粗糙
    □较粗糙
    □细腻
    □粗糙
    □较粗糙
    □细腻
    黏性
    □好
    □中等
    □差
    □好
    □中等
    □差
    □好
    □中等
    □差
    渗水性
    □好
    □中等
    □差
    □好
    □中等
    □差
    □好
    □中等
    □差
    土壤类型
    适合植物类型
    □耐旱
    □耐涝
    □普通
    □耐旱
    □耐涝
    □普通
    □耐旱
    □耐涝
    □普通
    第7课时 比较不同的土壤
    【教学目标】
    1.通过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用手触摸和团揉感受土壤的触感和黏性,通过渗水实验比较土壤的渗水性。
    2.认识到土壤的成分与其特点的关联,同时结合实验结果评估土壤的成分比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土壤黏性和渗水性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三种成分比例不同的土壤、白纸、放大镜、水、漏斗、滤纸、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我们知道了土壤里面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那不同的土壤之间有哪些差别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下面是成分含量不同的三种土壤,分别给它们标注记号。
    ①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土壤,比较相同和不同。
    ②比较这三种土壤的黏性。
    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哪一种能够团成小球。
    ③比较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预测哪种土壤渗出的水最多。
    ·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到达同一高度。
    ·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
    ·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我们观察的三种土壤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怎样的?
    (2)比较土壤的黏性,黏性强弱主要与土壤中什么成分的多少有关?
    (3)三种土壤的渗水实验中,控制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4)渗水性的强弱主要与土壤中什么成分的多少有关?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2.结合观察实验结果,说说三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查阅资料,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板书设计】
    比较不同的土壤
    土壤根据沙粒和黏粒的比例多少,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其中壤土最适合种植植物。
    【教学反思】
    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实验是一组对比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对比实验的要求,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7课时 比较不同的土壤
    【教学目标】
    1.通过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用手触摸和团揉感受土壤的触感和黏性,通过渗水实验比较土壤的渗水性。
    2.认识到土壤的成分与其特点的关联,同时结合实验结果评估土壤的成分比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土壤黏性和渗水性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三种成分比例不同的土壤、白纸、放大镜、水、漏斗、滤纸、塑料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我们知道了土壤里面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那不同的土壤之间有哪些差别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下面是成分含量不同的三种土壤,分别给它们标注记号。
    ①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土壤,比较相同和不同。
    ②比较这三种土壤的黏性。
    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哪一种能够团成小球。
    ③比较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预测哪种土壤渗出的水最多。
    ·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到达同一高度。
    ·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
    ·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我们观察的三种土壤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怎样的?
    (2)比较土壤的黏性,黏性强弱主要与土壤中什么成分的多少有关?
    (3)三种土壤的渗水实验中,控制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4)渗水性的强弱主要与土壤中什么成分的多少有关?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2.结合观察实验结果,说说三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查阅资料,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板书设计】
    比较不同的土壤
    土壤根据沙粒和黏粒的比例多少,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其中壤土最适合种植植物。
    【教学反思】
    三种土壤的净水性实验是一组对比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对比实验的要求,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第7课 比较不同的土壤
    (教材P56~57)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比较不同的土壤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
    2.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
    3.能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认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的特性。
    难点:能仔细观察并记录土壤的特性,分析出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套土壤样品(沙质土标记为1号,黏质土标记为2号,壤土标记为3号)、白纸、放大镜、空塑料瓶、水、白纱布、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不同类型的土壤图片、漏斗制作及比较土壤渗水性实验的演示视频。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土壤的成分,大家说一说土壤里都有什么?(预设:土壤里面有大小不同的颗粒、腐殖质、空气和水。)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三张不同类型的土壤图片。)这是三张土壤的图片,从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土壤有不同的类型。)
    3.揭题:根据土壤中成分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较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板书:比较不同的土壤)
    【设计意图】采用以旧引新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知识。同时指出根据土壤中成分含量的不同,自然界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土壤。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三种土壤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编号的土壤样品。)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预设:先用肉眼看,再借助放大镜观察,比较颗粒大小;用手摸、捻,感受粗糙程度;还可以加水,用团揉的方法比较土壤的黏性。)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观察土壤的方法,那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些方法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不同。
    3.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活动帮助卡,并填写观察记录。
    探索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1.提问:刚刚我们通过观察,比较了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粗糙程度和黏性,那么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如何呢?大家可以试着猜测一下。(预设:1号土壤渗水性最好,2号土壤渗水性最差,3号土壤渗水性居中。)
    2.追问:我们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来检测土壤的渗水性呢?(预设:将水倒入土壤中,观察水流过土壤的速度,流速快的渗水性好,流速慢的渗水性差。)
    3.活动:播放漏斗的制作及比较土壤渗水性实验的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了解实验材料的组装和实验方法。
    4.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通过对土壤的观察比较,让学生认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同时有利于建构关于土壤的科学概念。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1号土壤颗粒粗糙,黏性差,渗水性强,透气性好,这种土壤我们称之为沙质土;2号土壤颗粒细腻,黏性好,渗水性弱,透气性差,我们称之为黏质土;3号土壤含沙量、黏性、渗水性都适中,透气性好,我们称之为壤土。
    2.提问:土壤的质地不同,适合生长的植物也不同,通过查阅资料大家能举例说说这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吗?(预设: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有西瓜、花生、土豆、萝卜;适宜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有水稻、芦苇、荷花;大多数植物适宜在壤土中生长,如玉米、白菜、西红柿等。)
    3.拓展:指导学生课后观察学校、公园和家附近的土壤类型和种植的植物。
    【设计意图】查阅资料是一种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查阅资料和课后的观察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土壤的方法,这为本课研究三种类型的土壤打下了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和做对比实验的方式来认识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颗粒大小、黏性及渗水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并通过认识这些特点,分析出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在准备土壤样本时,要注意尽量去掉土壤中的杂质,且三类土壤的区分度要尽量大一些。在比较土壤的渗水性实验中,要特别强调实验的公平性,即漏斗的大小要相同,装入的土壤要等量,水要等量且缓慢倒入,在相同时间内观察现象。通过这些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土壤的特性,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课后作业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四下《岩石与土壤》单元教学设计
    7.比较不同的土壤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杨颖
    【教材简析】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土壤质地即土壤颗粒组成比例的角度,认识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砂质土、黏质土和壤质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眼睛看、放大镜观察、手摸和做对比实验的方式来认识三种土壤在颗粒大小、黏性、渗水性方面的区别。砂质土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良好;黏质土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质土土性疏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适合作物生长。通过对三种土壤特点的认识,分析出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认识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三种土壤的特性。还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并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土壤的成分以及部分成分的特点,并认识到土壤对生命的意义。那土壤有哪些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有怎样的特点?不同类型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都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描述和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并且建立“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与“土壤类型”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土壤的热情,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建构关于土壤的较为完整的科学观念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并能描述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的特点,还能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
    科学思维:以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分析归纳出三种土壤在颗粒大小、黏性以及渗水性方面的不同。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三种土壤的特性,并且建立“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与“土壤类型”的联系。
    态度责任:通过探究实践,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土壤的热情,初步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认识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三种土壤的特性。
    难点:仔细观察并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并分析出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学生:1.科学作业本;2.活动记录单;3.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4.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农场图片
    1.课件出示三张不同土壤的照片。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讲述: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含量的不同,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3.布置任务:学校的“开心农场”要种一批花生,小农场主们经过资料查阅得知花生适合种在土质疏松、含沙量多、排水能力强、透气性好的土壤中。今天老师从农场三块地里分别带来三种不同的土壤,请大家帮小农场主们挑选适合种植花生的土壤。揭示课题:比较不同的土壤(板书)。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土壤的成分,并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进行驱动,明确任务,激发学生比较不同土壤的兴趣。
    比较三种不同的土壤(预设25分钟)
    1.比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及黏性。(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砂质土标记为1号、黏质土标记为2号、壤质土标记为3号、白纸、放大镜、水、滴管、小勺、湿毛巾、记录单
    (1)出示三种土壤。
    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
    教师引导:眼睛看,看不清的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手摸、捻,注重手指的体会。
    (2)具体指导团揉的方法,用小勺挖取部分土壤至手心再滴几滴水,用团揉的方法比较土壤的黏性,强调用指腹进行揉搓。
    (3)出示记录单,明确观察要求: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并记录;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注意实验卫生,不能用嘴尝;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实验完成后,用湿毛巾擦干净手。
    (4)用多种方法来观察并记录土壤的特点。
    我的观察记录(一)
    (5)汇报交流。
    (6)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得出三种土壤的特点:1号土壤的颗粒粗糙、含沙量最多,黏性最差;2号土壤的颗粒细腻、含沙量最少,黏性最好;3号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均、含沙量居中,黏性一般。
    2.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等量土壤样品、湿毛巾、过滤杯、塑料杯、滤纸、烧杯、水
    (1)出示三种土壤观察记录单(一)
    提问:根据刚才的观察结果,你觉得这三种土壤渗水的情况一样吗?理由是?(2)出示过滤杯,学生观察其特点。
    提问:把土壤倒在这个杯子中,怎样比较土壤的渗水性?
    教师引导:水流下来的快慢就是渗水速度,水流出来的多少就是渗水量。
    追问:为了更准确地比出它们的渗水性,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要关注实验的公平性:三种土壤要等量,同时缓慢倒入等量的水等。土壤要压实,水不能满到过滤杯外。
    (3)微课视频展示比较土壤渗水性的操作。
    (4)学生实验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情况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我的观察记录(二)
    (5)研讨交流:1号土壤渗水速度快,杯中接的水最多;2号土壤渗水速度慢,杯中接的水最少;3号土壤渗水速度一般,渗水量也一般。
    (6)小组讨论并思考:为什么1号土壤渗水速度最快,2号土壤渗水速度最慢?
    (7)小结:1号土壤颗粒大、含沙量多、间隙大,渗水速度快。2号土壤颗粒细腻、含沙量少、间隙小,渗水速度慢。
    【设计意图】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并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实验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预测,关注实验的公平性及注意事项。利用微课视频能更直观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渗水速度和渗水量两个维度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土壤渗水性的比较。
    梳理研讨,总结反思(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三种不同类型土壤资料卡
    回顾三种土壤的特点,并出示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的饼状图。
    2.学生资料阅读并交流汇报。
    提问:土壤的这些特点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根据资料卡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一类植物生长?
    适宜生长在砂质土中的植物:西瓜、花生、土豆、萝卜等。
    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的植物:水稻、芦苇、莲等。
    大多数植物适宜生长在壤质土中:玉米、小麦、高粱、西红柿等。
    3.小结:土壤的质地不同,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总结三种土壤的特性,借助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拓展延伸,解决问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相关图片
    思考:现在你能帮助“开心农场”里的小农场主们选择几号土壤来进行种植花生了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真实的问题,首尾呼应,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土壤的兴趣和欲望。
    五、板书设计
    7.比较不同的土壤
    土壤类型:砂质土 黏质土 壤质土
    颗粒特点:粗糙 细腻 居中
    含 沙 量: 多 少 居中
    黏 性: 差 好 一般
    渗 水 性: 好 差 一般
    ……
    【疑难解答】
    土壤的透气性与黏性、渗水性的关系?
    一般来说,土壤的透气性与黏性和渗水性有关,黏性差渗水性好的土壤透气性也好。例如砂质土颗粒粗糙,含沙量多,黏性差,渗水速度快,土质疏松所以透气性好。黏质土颗粒细腻,含沙量少,黏性好,渗水速度慢,土质细密所以透气性差。壤质土含沙量居中,黏性一般,透水性较好,透气性也较好。1号土壤
    2号土壤
    3号土壤
    观察到的现象
    颗 粒______
    含沙量______
    其 他______
    颗 粒______
    含沙量______
    其 他______
    颗 粒______
    含沙量______
    其 他______
    黏性
     好
    一般
     差
     好
    一般
     差
     好
    一般
     差
    1号土壤
    2号土壤
    3号土壤
    渗水性
    渗水速度
     快
    一般
     慢
     快
    一般
     慢
     快
    一般
     慢
    渗水量
     多
    一般
     少
     多
    一般
     少
     多
    一般
     少
    相关教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下册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教科版 (2017)6.观察土壤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6.观察土壤教案及反思,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简析,学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3.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3.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出示不同种类的花岗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教科版4下-第3单元第7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 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