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951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951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4951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50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单选题
1.(2023春·江苏盐城·高三盐城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动机发生的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为(CH3)2N=NH2
B.N2O4在反应中做还原剂
C.该反应的△H<0、△S<0
D.用E总表示键能之和,该反应的 E总(反应物)< E总(生成物)
2.(2023春·辽宁·高三校联考期中)在2L密闭容器中投入A和B,发生反应 ,反应10min时测得C生成了2mol,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10分钟内反应共放热92.4kJ
C.以A物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D.向该体系中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该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2023春·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一中校考期中)用CH4催化还原NO2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
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②中,相同物质的量的甲烷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B.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生成N2和H2O(g),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C.由反应①可知:
D.已知CH4的燃烧热为akJ/mol,由组成的混合物2mol,完全燃烧并恢复到常温时放出的热量为bkJ,则H2的燃烧热为
4.(2023春·新疆塔城·高三塔城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期中)常温下,根据键能数据估算的反应热量变化是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
414
489
565
155
A.放出 B.吸收
C.放出 D.吸收
5.(2023春·云南大理·高三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校考期中)已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
B.断裂和键,放出能量
C.和反应生成吸收的热量为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6.(2023春·上海徐汇·高三上海市徐汇中学校考期中)已知某金属氧化物催化丙烷脱氢过程中,部分反应进程如图,则过程中的焓变为___________kJ/mol。
A. B. C. D.
7.(2023春·广东佛山·高三佛山一中校考阶段练习)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如图所示)。已知键能是指断开1mol化学键变为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或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键
N≡N
N−N
键能/ kJ∙mol−1
946
193
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N4 (g)比N2 (g)稳定
C.56 g N4 (g)转化为N2 (g)时要释放734 kJ能量
D.N4 (g)和N2 (g)互为同位素,N4转化为N2属于化学变化
8.(2023春·浙江·高三期中)相关有机物分别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
B.,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
C.,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
D.,,说明苯分子具有特殊稳定性
9.(2023春·福建厦门·高三厦门双十中学校考期中)已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该图可以表示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D.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10.(2023秋·山西大同·高三统考期末)2SO2(g)+O2(g)⇌2SO3(g) △H的反应机理如下:
反应I:V2O5(s)+SO2(g)⇌V2O4(s)+SO3(g) △H1=+24kJ/mol
反应II:2V2O4(s)+O2(g)⇌2V2O5(s) △H2=-246kJ/mol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V2O5(s)是反应的催化剂 B.总反应速率由反应I决定
C.△H=-198kJ/mol D.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
11.(2023春·广东惠州·高三惠州一中校联考阶段练习)向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为放热反应
B.
C.为吸热反应
D.,若使用催化剂,则变小
12.(2023秋·浙江温州·高三统考期末)将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将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则下列能量转化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多选题
13.(2023·湖南衡阳·统考一模)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的反应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B.上述反应的(E表示键能)
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D.实际应用中,氢碳比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14.(2023春·山东潍坊·高三广饶一中校考期中)标准状态下,1mol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图:
可根据)计算出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断裂氧氧单键所需能量:
C.的键能为436
D.稳定性:
三、非选择题
15.(2023春·陕西西安·高三长安一中校考期中)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
(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的G· N·SChrauzer等人用氮气和水蒸气在触媒上,光照射下合成高能气态联氨初获成功。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化学键
N-H
H-O
O=O
N≡N
N-N
键能/KJ·mol-1
391
463
496
946
159
(3)①2O2(g)+N2(g)=N2O4(l) ΔH1
②N2(g)+2H2(g)=N2H4(l) ΔH2
③O2(g)+2H2(g)=2H2O(g) Δ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 ΔH4=-1048.9kJ·mol-1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4=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
(4)火箭推进器中还可以装联氨和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气体,并放出大量热。已知16 g联氨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321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联氨常由氨气和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在高温下,N2H4可完全分解为NH3、N2及H2 ,实验测得分解产物中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气相似。写出联氨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6.(2023秋·浙江杭州·高三浙江省桐庐中学校联考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它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结构。有人认为是铵盐,这种想法是否正确_______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
(2)火箭发射可以用肼(,液态)作燃料,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和水蒸气。
已知:
请写出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相同条件下酸性比强,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
(4)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说明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的原理:_______。
17.(2022春·辽宁大连·高三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校联考期中)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获取反应能量变化有多条途径。
(1)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研究:依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铵盐和碱混合即可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图1
B.溶液和溶液的反应符合图2,且吸收热量为
C.溶液和溶液的反应符合图1,且放出热量为
D.发生图1能量变化的任何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2)获取能量变化的途径
①通过物质所含能量计算。已知反应中中A、B、C、D所含能量依次可表示为、、、,该反应___________。
②通过化学键的键能计算。
资料:①键能:拆开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
如下图所示,分子结构与白磷分子相似,呈正四面体结构。已知断裂键吸收193kJ热量,断裂键吸收941kJ热量,则气体转化为时要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___kJ。
(3)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18.(2023春·山东烟台·高三统考阶段练习)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课题。
(1)在、时,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在直接以甲烷为燃料电池时,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甲烷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已知部分键能(E)数据如下:
化学键
946
389
243
431
反应___________。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方法是通过化学高温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反应为。有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C
已知:转化为放出的热量。
①写出C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写出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N原子能形成3个共价键,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为(CH3)2N—NH2,A错误;
B.N2O4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在反应中N2O4做氧化剂,B错误;
C.该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加,△S>0,C错误;
D.运载火箭发动机发生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用E总表示键能之和,则该反应的△H=E总(反应物)-E总(生成物)<0,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 反应10min时,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所以10min内B消耗了n(B)= ×2L×10min=3.0mol,测得C生成了2mol,所以x=2,故A错误;
B.由 可知,每消耗3mol的B,放出92.4kJ的热,结合A可知,10分钟内反应共放热92.4kJ,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v(A):v(B)=1:3,v(A)=÷3=,故C错误;
D.向该体系中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由于该容器是2L密闭容器,压强增大,体积不变,各反应物的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反应①中1molCH4失去8mol电子生成1molCO2,反应②1molCH4失去8mol电子生成1molCO2,反应①②中相同物质的量的甲烷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相同,A正确;
B.标准状况下4.48L甲烷物质的量为0.2mol,(反应①+反应②)÷2得到CH4(g)+2NO2(g)=N2(g)+CO2(g)+2H2O(g),ΔH=-867kJ/mol,则0.2mol甲烷还原NO2生成N2和H2O(g),放出热量为867kJ/mol×0.2mol=173.4kJ,B正确;
C.反应①中H2O为气态,气态水变为液态水放出热量,则反应,C错误;
D.组成的混合物2mol中CH4有1.5mol,H2有0.5mol,现混合物完全燃烧恢复到常温时放出热量bkJ,且CH4的燃烧热为akJ/mol,则1.5molCH4燃烧放热1.5akJ,0.5molH2燃烧放出热量(b-1.5a)kJ,H2的燃烧热为2×(b-1.5a)kJ/mol=(2b-3a)kJ/mol,D正确;
故答案选C。
4.A
【详解】根据反应断键吸收热量(414×4 mol+4 mol×155) = 2 276 kJ,成键放出热量(489 × 4 mol+4 mol×565 )=4 216 kJ,该反应放出热量4216kJ-2276k=1 940 kJ,故选A。
5.C
【详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
B.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根据图示可知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B项错误;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1 mol A2(g)和1 mol B2(g)反应生成2 mol AB(g)吸收的热量为(a-b) kJ,C项正确;
D.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项错误;
答案选C。
6.D
【分析】从图看反应经历了三个历程(过程),则X(g)→Y(g) 过程中的焓变应该由三个历程叠加。
【详解】第一步反应的焓变为E1-E2;第二步反应的焓变为ΔH;第三步反应焓变为E3-E4,所以该反应的焓变为E1−E2+ΔH+E3−E4;
故选D。
7.C
【详解】A.N4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
B.N4分子中是N-N,N2分子中是NN,N-N键能小于NN,所以N4没有N2稳定,故B错误;
C.56gN4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N4分子中有6molN-N,1molN4转化为2molN2,则断开1molN4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193kJ×6=1158kJ,形成2molN2放出的能量为946kJ×2=1892kJ,故56 g N4 (g)转化为N2 (g)时要释放1892kJ-1158kJ=734 kJ能量,故C正确;
D.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N4(g)和N2((g)不互为同位素,N4 (g)和N2 (g)互为同素异形体,N4转化为N2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根据反应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若,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A正确;
B.,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但是不能是存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碳碳双键,B错误;
C.反应I是1mol碳碳双键加成,如果苯环中有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则,现,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C正确;
D.由图所示,反应I为(l)+H2(g)→(l)△H1,反应Ⅲ为(l)+2H2(g)→(l)△H3,反应Ⅳ为:(l)+3H2(g)→(l) △H4,△H3-△H1<0,即(l)+H2(g)→(l)△H<0,△H4-△H3>0,即(l)+H2(g)→(l) △H>0,则说明具有的总能量小于,能量越低越稳定,则说明苯分子具有特殊稳定性,D正确;
答案选B。
9.B
【详解】A.从图中只能看出反应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也伴随能量变化,该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但是吸热反应并不是只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的反应就不需要加热,B错误;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可用图示表示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C正确;
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则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D正确;
故答案选B。
10.B
【详解】A.反应I 中V2O5参与反应,反应II又生成该物质,V2O5(s)是反应的催化剂,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I的活化能小于反应II,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则反应II是慢反应,决定该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反应I:V2O5(s)+SO2(g)=V2O4(s)+SO3(g)ΔH1=+24kJ•mol-1,反应II:2V2O4(s)+O2(g)=2V2O5(s)ΔH2=-246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I×2+II计算2SO2(g)+O2(g)=2SO3(g)的焓变ΔH=(+24kJ•mol-1)×2+(-246kJ•mol-1)=-198kJ•mol-1,故C正确;
D.V2O5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改变反应的历程,故D正确;
故选:B。
11.B
【分析】由图可知,(aq)+2H+(aq)生成 (aq)+H+(aq)以及 (aq)+H+(aq)生成H2CO3(aq)都为放热反应,H2CO3(aq)生成CO2(g)+H2O(l) 为吸热反应,结合图中能量的高低分析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 (aq)+H+(aq)=CO2(g)+H2O(l) 为吸热反应,△H>0,故A错误;
B.由图可得,(aq)+2H+(aq)=(aq)+H+(aq) ΔH1,(aq)+H+(aq)=H2CO3(aq) ΔH2,H2CO3(aq)=CO2(g)+H2O(l) ΔH3,由盖斯定律可知 (aq)+2H+(aq)=CO2(g)+H2O(l) △H=(△H1+△H2+△H3),故B正确;
C.反应为吸热反应,则逆过程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但反应热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2.B
【分析】CuSO4·5H2O(s)溶于水吸热,即ΔH1>0,CuSO4(s)溶于水放热,即ΔH2<0,根据盖斯定律,ΔH3>0。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ΔH2<0,ΔH3>0,则ΔH2<ΔH3,A错误;
B.ΔH1=ΔH2+ΔH3,因为ΔH2<0,故ΔH3>ΔH1,B正确;
C.根据盖斯定律,ΔH1=ΔH2+ΔH3,C错误;
D.ΔH3>ΔH1,且ΔH2<0,则ΔH1+ΔH2<ΔH3,D错误;
故答案选B。
13.BC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平衡常数K=,故A正确;
B.由反应热是由反应物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值可得,反应,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每生成,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故C错误;
D.氢碳比增大相当于增大氢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最大,则实际应用中,氢碳比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的平衡转化率,故D正确;
故选BC。
14.AC
【详解】A.反应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故A正确;
B.,则解离1molHOO中氧氧键需要的能量大于214kJ,断裂氧氧单键所需能量:,故B错误;
C.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的键能为218×2=436,故C正确;
D.能量越低越温度,稳定性:,故D错误;
故选AC。
15.(1)
(2)N2(g)+2H2O(g)=N2H4(g)+O2(g) ΔH=+579kJ·mol-1
(3) ΔH4=2ΔH3-2ΔH2-ΔH1 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
(4)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2kJ/mol
(5)2NH3+ClO- = N2H4+Cl- +H2O
(6)7N2H4 8NH3↑+3N2↑+2H2↑
(7)N2H4+2H+=N2H
【详解】(1)N2H4是共价化合物,氮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氮原子和氮原子间也形成共价键,结构式为:。
(2)光照射下合成高能气态联氨的方程式为:N2(g)+2H2O(g)=N2H4(g)+O2(g),ΔH=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946 kJ·mol-1+2×463 kJ·mol-1-496 kJ·mol-1-4×391 kJ·mol-1-159 kJ·mol-1=+579kJ·mol-1。
(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③×2-②×2-①得到④2N2H4(l)+N2O4(l)=3N2(g)+4H2O(g) △H4=2△H3-2△H2-△H1,根据反应④可知,联氨和N2O4反应放出大量热且产生大量气体,产物无污染,因此可作为火箭推进剂。
(4)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16 g联氨物质的量为 =0.5mol,则1mol液态联氨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热量为=642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2kJ/mol。
(5)联氨常由氨气和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ClO- = N2H4+Cl- +H2O。
(6)在高温下,N2H4可完全分解为NH3、N2及H2,实验测得分解产物中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7N2H4 8NH3↑+3N2↑+2H2↑。
(7)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气相似,联氨与过量盐酸反应时1个N2H4分子可以结合2个H+生成N2H,离子方程式为:N2H4+2H+=N2H。
16.(1) 不正确 该化合物没有酸根阴离子,或者不是酸根
(2)
(3)或
(4)
【详解】(1)盐是金属离子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但是A中的H-不是酸根,故A不是盐类;故答案为:不正确;该化合物没有酸根阴离子,或者不是酸根;
(2)N2(g)+2O2(g)=2NO2(g)△H1=+66.4kJ/mol ①
N2H4(l)+O2(g)=N2(g)+2H2O(g)△H2=-534kJ/mol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可得:2N2H4(l)+2NO2(g)=3N2(g)+4H2O(g)△H=-1134.4kJ/mol;故答案为:2N2H4(l)+2NO2(g)=3N2(g)+4H2O(g)△H=-1134.4kJ/mol;
(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用HF与含或的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和来证明酸性,符合的化学方程式可为:HF+NaHCO3=NaF+H2O+CO2↑或 2HF+Na2CO3=2NaF+H2O+CO2↑;故答案为:2HF+Na2CO3=2NaF+H2O+CO2↑;
(4)由题意可知,铁循环脱除水体中硝态氮过程是Fe3+转进而反应生成Fe2+和N2,离子方程式未:6Fe3++2=6Fe2++N2↑+8H+。
17.(1)C
(2) EC+ED-EA-EB 放出 724
(3)BC
【详解】(1)A.铵盐和碱混合即可反应,为吸热反应,其能量变化不符合图1,A错误;
B.0.1molH2SO4溶液和0.1molBa(OH)2溶液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不符合图2,B错误;
C.0.1molHCl溶液和0.1molNaOH溶液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符合图1,C正确;
D.发生图1能量变化的为放热反应,燃烧需要加热发生,但是为放热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2)反应中中A、B、C、D所含能量依次可表示为EA、EB、EC、ED,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ΔH=(EC+ED-EA-EB)kJ·mol-1。
由图可知,N4分子结构与白磷分子相似,呈正四面体结构。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93kJ热量,断裂1molN≡N键吸收941kJ热量,根据N4(g)=2N2(g)H=193kJ×6-941kJ×2=-724kJ/mol,则1molN4转化为N2放出的能量为724kJ。
(3)A.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多于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的热,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故△H1>△H2,故A不符合题意;
B.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值,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H1<△H2,故B符合题意;
C.为放热反应,△H1<0;为吸热反应,△H2>0,故△H1<△H2,故C符合题意;
D.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值,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故△H1>△H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8.(1) CH4-8e-+2H2O=CO2+8H+ 85%
(2)-469kJ/mol
(3) C(s)+O2(g)=CO2(g) ∆H=-393.5kJ/mol C(s)+H2O(g)=CO(g)+H2(g) ∆H=+131.0kJ/mol
【详解】(1)由燃料电池是原电池的一种,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在酸性介质中,正极不会生成大量氢离子,则电解质参与电极反应,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4+2H2O-8e-=CO2+8H+,正极反应式为2O2+8H++8e-=4H2O,又该电池的理论效率为消耗1mol甲烷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与其燃烧热之比,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100%=85% ,故答案为CH4+2H2O-8e-=CO2+8H+;85%;
(2)根据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反应热,该反应的ΔH=6×389+3×243-946-6×431=-469kJ/mol;
(3)①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的焓变,C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3.5kJ/mol,故答案为C(s)+O2(g)=CO2(g) ΔH=-393.5kJ/mol;
②由a:C(s)+O2(g)=CO2(g) ΔH=-393.5kJ/mol
b:CO(g)+O2(g)=CO2(g) ΔH=-283.0kJ/mol
c:H2(g)+O2(g)=H2O(l) ΔH=-285.8kJ/mol
d:H2O(g)=H2O(l) ΔH=-44.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a-b-c+d得:C(s)+H2O(g)=CO(g)+H2(g) ∆H=+131.0kJ/mol,故答案为C(s)+H2O(g)=CO(g)+H2(g) ∆H=+131.0kJ/mo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