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重庆市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
重庆市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9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9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9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3·重庆·统考三模)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熔点高,可用于做耐高温材料 B.显碱性,可用作制冷剂
C.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2.(2023·重庆·统考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在氮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B.根据铝热反应原理,与Fe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Al
C.用溶液经过两步反应制得
D.黄铁矿在空气中燃烧的含硫产物主要为
3.(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A.验证CO还原性
B.制备
C.测定原电池电压
D.干燥乙醇
A.A B.B C.C D.D
4.(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和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和的鉴别
B
将盛有NaCl溶液的烧杯置于酒精灯上蒸发浓缩
NaCl的结晶
C
将苯与碘水在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混匀、静置
萃取单质
D
将充满且塞有橡胶塞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打开胶塞
验证溶解性
A.A B.B C.C D.D
5.(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和Mg均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B.和均可使品红溶液永久褪色
C.盐酸和NaOH溶液均可与Al反应生成
D.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可与Cu反应生成
6.(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并检验乙炔
B.用图2所示装置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并检验NH3
D.用图4所示装置吸收HCl中的Cl2
7.(2022·重庆·模拟预测)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A.析出[Cu(NH3)4]SO4晶体
B.制取并收集氨气
C.牺牲阳极法保护铁
D.除去CO2中少量SO2
A.A B.B C.C D.D
8.(2022·重庆·模拟预测)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目的
方案设计和现象
结论
A
判断KCl的化学键类型
将KCl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验,KCl溶液可导电
KCl中含有离子键
B
验证具有氧化性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褪色
具有氧化性
C
比较与的大小
向饱和溶液滴加相同浓度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
鉴别与
取适量固体于试管,插入温度计,加少量水,温度降低
该固体是
A.A B.B C.C D.D
9.(2022·重庆·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如图所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Ⅰ除去中的草酸蒸气
B.用装置Ⅱ蒸发溶液得到晶体
C.用装置Ⅲ鉴别Br2(g)和NO2(g)
D.用装置Ⅳ验证的性质
10.(2022·重庆·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Cu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B.不与任何酸反应
C.Fe在少量中燃烧的产物是 D.和可直接反应生成
11.(2022·重庆·模拟预测)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硫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稳定性弱于水 B.S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c
C.a、b都可用d的浓溶液干燥 D.常温下,d的浓溶液与Fe反应可生成H2
12.(2022·重庆·统考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能从溶液中置换出 B.碳酸钙不与硫酸发生反应
C.煤中加入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加碘食盐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13.(2022·重庆·统考模拟预测)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是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环节,如表表示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与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按机动车平均行驶1km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污染物
速度/(km•h-1)
50
80
120
一氧化碳/g
8.7
5.4
9.6
氮氧化合物/g
0.6
1.5
3.8
碳氢化合物/g
0.7
0.6
0.8
A.氮氧化合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
B.根据表中数据,当机动车速度为120km·h-1时,污染最严重
C.当机动车速度增加时,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内汽油不完全燃烧
D.在机动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装置,可有效降低尾气的污染
14.(2021·重庆·统考一模)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Z、W为同周期相邻元素,R原子最内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W可形成如图所示的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位于第三周期VA族
B.如图所示的离子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
C.简单离子半径:Z>R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Y
15.(2021·重庆·统考三模)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等浓度的CuSO4和KMnO4溶液
都有气泡,但KMnO4溶液中有黑色固体生成且产生气泡速率更快
KMnO4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B
将装有CuCl2·2H2O晶体的试管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为红色
CuCl2显酸性
C
Al片插入浓硝酸中
不产生气体
Al片不与浓硝酸反应
D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A.A B.B C.C D.D
16.(2021·重庆·统考二模)下列变化中,符合图示电子转移的是
A.溶液在空气中变质 B.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将氨气通入水中 D.用溶液吸收制取氯气的尾气
17.(2021·重庆·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铁块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二者在常温下不反应
B
将氯水滴入含有的溶液中
产生红色沉淀
实验中发生的离子反应:
C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的,振荡、静置
上层接近无色
下层显紫红色
在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D
在某溶液中先加入溶液,再滴入盐酸
先有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原溶液中一定有
A.A B.B C.C D.D
18.(2021·重庆·统考模拟预测)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NaHSO3还原法制备保险粉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1说明酸性:H2SO3>H2CO3
B.反应1结束后,可用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检验NaHSO3是否被氧化
C.反应2中消耗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反应2最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19.(2021·重庆·统考一模)下列各组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入酸化的溶液,混合溶液变红
氧化性:
B
向盛某盐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盐中含有
C
将稀盐酸滴入溶液中,溶液中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
D
将红热的炭放入浓硫酸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碳被氧化成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20.(2022·重庆·模拟预测)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有着重要的用途,可与、、、等多种物质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将、、放入一个真空密闭容器中,在150℃下用电火花不断引燃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之一为,压强为零,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与之间也能进行反应,某科研小组对其反应产物进行了探究分析。
第1步: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用98.3%浓硫酸吸收(可溶于浓硫酸,加热后又会逸出),得到无色吸收液。
第2步:用如图2所示装置加热浓硫酸吸收液,使挥发,通入盛有的试管中,至固体颜色不变后,再通入,气体2min。
第3步:称取图2中反应后的固体0.5g,加水溶解,配制100mL待测溶液。
①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上述“第3步”中配制100mL待测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填1种)。
③图1、图2中的NaOH溶液用于尾气处理,则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某科研兴趣小组运用数字化实验对、的反应过程进行探究(如图3所示)。
步骤如下:
Ⅰ.将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氧气传感器依次相连。
Ⅱ.用无水与浓(70%)反应制取并用仪器A收集气体。
Ⅲ.将氧气传感器塞入仪器A中间接口,进行数据采集,用药匙取少量从仪器A右端加入,迅速塞紧瓶塞。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②ab段氧气的含量迅速升高,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bc段氧气的含量慢慢降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Al2O3是离子化合物,熔点高耐高温,可用于做耐高温材料,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 A符合题意;
B.NH3加压易液化,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B不符合题意;
C.NH4HCO3作氮肥,是利用其溶解后的铵根离子可被植物吸收,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C不符合题意;
D.ClO2 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有毒性且也不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Mg在氮气中燃烧的产物是,A错误;
B.与Fe不反应,Al与反应可制得Fe,B错误;
C.第一步与NaOH反应制得悬浊液,第二步用悬浊液与含醛基的物质反应就能得到,C正确;
D.黄铁矿在空气中燃烧的含硫产物主要为,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A.让CO和CuO在高温下发生反应,若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生成了CO2,C元素化合价上升,说明CO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氧化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且会混有HCl,故B错误;
C.原电池必须形成闭合回路,故C错误;
D.干燥乙醇时应该向乙醇中加入CaO后蒸馏,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烷不可以,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溶液的蒸发结晶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故B错误;
C.碘在苯中溶解性大于在水中,且苯和水互不相溶,故可以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故C正确;
D.将充满且塞有橡胶塞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打开胶塞,观察液面上升程度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溶解性,故D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镁和冷水不能剧烈反应,和热水能反应,A错误;
B.不能使品红溶液永久褪色,加热后褪色的品红又恢复原色,B错误;
C.盐酸和铝生成氯化铝和氢气,NaOH溶液可与Al反应生成和偏铝酸钠,C正确;
D.稀硝酸可与Cu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电石中含有其他杂质,与水反应还会产生H2S、PH3等还原性气体,它们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不正确;
B.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不正确;
C.采用NH4Cl固体与熟石灰加热反应制NH3,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是否收集满,C正确;
D.饱和食盐水用于吸收Cl2中混有的HCl,D不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A错误;
B.氯化钙会与氨气反应,不能干燥氨气,应用碱石灰干燥,B错误;
C.装置为原电池,锌作为负极失去电子,可以保护铁电极,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正确;
D.CO2会被碳酸钠溶液吸收,除去CO2中少量SO2应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KCl固体溶于水可导电不能说明KCl中含有离子键,如HCl溶于水也能导电,但是HCl中为共价键,A错误;
B.高锰酸钾可氧化H2O2从而褪色,体现了H2O2具有还原性,B错误;
C.向饱和CaSO4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Ksp(CaSO4)>Ksp(CaCO3),C正确;
D.碳酸钠溶于水放热,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则该固体为NaHCO3,D错误;
故答案选C。
9.A
【详解】A.除去中的草酸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掉,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要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溶液在蒸发皿中蒸发结晶得到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NO2(g)溶于水变为无色溶液和无色气体,Br2(g)通入水中呈橙红色,因此能用装置Ⅲ鉴别Br2(g)和NO2(g),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说明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说明具有还原性,因此用装置Ⅳ验证的性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C
【详解】A.常温下Cu片与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时Cu片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A错误;
B.SiO2能和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气体和水,B错误;
C.无论Cl2的量有多少,Fe在Cl2中燃烧都只会生成FeCl3,C正确;
D.N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放电的条件下和O2反应生成NO,NO会再被O2氧化为NO2,D错误;
故选C。
11.A
【分析】由价-类图可推知,a为H2S,b为SO2,c为SO3,d为H2SO4。
【详解】A.S的非金属性比O弱,所以a(H2S)的稳定性弱于水,A正确;
B.S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B错误;
C.a为H2S,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错误;
D.常温下,浓硫酸能使Fe发生钝化,不生成H2,D错误;
答案选A。
12.D
【详解】A.钠太活泼,会先和溶液中水反应,不能置换出镁,A错误;
B.碳酸钙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B错误;
C.煤中加入,氧化钙和吸收二氧化硫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C错误;
D.加碘食盐中碘是碘元素不是碘单质,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氮氧化物(如NO2、NO)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A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当机动车速度为120km·h-1时,产生的一氧化氮、氮氧化合物的质量之和最大,污染最严重,B正确;
C.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主要是CO,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速度增加,发动机内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增多,C错误;
D.在机动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装置,将CO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CO2和N2,可有效降低尾气的污染,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D
【分析】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则Y核外电子分2层排布、依次排2、6个电子、Y为O,由Y、W可形成的离子结构知,W能形成6对共用电子对,则W最外层有6个电子、W为S,Z、W为同周期相邻元素、Z原子序数小于W,则Z为P,R原子序数最大、R原子最内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R核外电子分4层排布、依次排2、8、18、2个电子、R为Ca,据此回答;
【详解】A.Z为P,Z位于第三周期VA族,A正确;
B. 如图所示的离子为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现象为生成沉淀和气体,B正确;
C.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Z为P、R为Ca,简单离子半径:Z>R,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Y为O、W为S,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Y,D不正确;
答案选D。
15.D
【详解】A.双氧水中滴入KMnO4溶液时,高锰酸钾将双氧水氧化生成氧气,并不是催化其分解,且根据现象可知KMnO4的还原产物为MnO2,所以产生的气泡快是因为MnO2对双氧水分解有较好的催化作用,A错误;
B.试管口放置的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有酸性气体生成,从而说明CuCl2水解生成HCl,而不是氯化铜显酸性,B错误;
C.铝片在浓硝酸中被迅速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发生钝化,并不是不反应,C错误;
D.固体变黑膨胀,说明蔗糖失去H、O元素,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有刺激性气体产生,说明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B
【详解】图示表示气体失去电子,离子得到电子。
A.空气中的得电子,A错误;
B.失电子高锰酸根离子得到电子,B正确;
C.没有电子得失,C错误;
D.氯气既失电子又得电子,D错误;
故选B。
17.C
【详解】A.常温浓硝酸与铁发生钝化,无明显现象,但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
B.是与反应,现象应是红色溶液,不是红色沉淀,B错误;
C.碘进入到四氯化碳层,说明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正确;
D.原溶液中也有可能含有,D错误;
故选C。
18.C
【详解】A.反应1为二氧化硫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则说明酸性:H2SO3>H2CO3,A正确;
B. 反应1结束后,溶液中为亚硫酸氢钠溶液,不与氯化钡反应,若加入可用盐酸酸化的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沉淀为硫酸钡,可证明NaHSO3被氧化,B正确;
C. 反应2为 ,亚硫酸氢钠中硫化合价从+4下降到+3,还原剂是锌,化合价从0升高到+2价,消耗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错误;
D.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反应2最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正确;
答案选C。
19.B
【详解】A.向氯化亚铁和硫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硝酸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比较银离子和铁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故A错误;
B.向盛某盐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碱性气体氨气生成,则盐溶液中一定有铵根离子,故B正确;
C.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氯化氢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能比较氯元素和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
D.红热的炭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碳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判断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20.(1)2:3:14
(2) Na2O2+2NO2=2NaNO3 100mL容量瓶或胶头滴管 1:1
(3) 三颈烧瓶 2Na2O2+2SO2=2Na2SO3+O2 放热 2Na2SO3+O2=2Na2SO4
【分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反应,并通过实验确定反应所得生成物。
【详解】(1)由丙烷、氧气、过氧化钠在150℃下用电火花不断引燃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压强为零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8+3O2+14Na2O26Na2CO3+16NaOH,由方程式可知,丙烷、氧气、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2:3:14,故答案为:2:3:14;
(2)①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为+4价,既能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也能表现还原性,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氧气表现氧化性,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表现还原性,则表现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2NO2=2NaNO3,故答案为:Na2O2+2NO2=2NaNO3;
②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可知,配制100mL待测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或胶头滴管;
③二氧化氮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NO2=NaNO3+NaNO2+H2O,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氧化产物硝酸钠与还原产物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
(3)①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三颈烧瓶,故答案为:三颈烧瓶;
②由ab段氧气的含量迅速升高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发生放热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SO2=2Na2SO3+O2,故答案为:2Na2O2+2SO2=2Na2SO3+O2;
③bc段氧气的含量慢慢降低说明反应生成的亚硫酸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O3+O2=2Na2SO4,故答案为:2Na2SO3+O2=2Na2SO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6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9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高考化学三年(2021-2023)模拟题汇编-06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