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1 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案及反思
展开
课题 | 11.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 | 总授课时数( 3 )节 | |
参 考 教 案 | 增减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食盐既能溶解于水,但随着水分的减少,食盐又会析出来 2.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用加热的方法能很快使浓盐水中的食盐析出来 3.培养仔细观察、分析的科学探究精神 |
| |
重点 难点 | 教学重点:懂得食盐既能溶解于水,但随着水分的减少,食盐又会析出来 教学难点:懂得食盐既能溶解于水,但随着水分的减少,食盐又会析出来 | ||
课前 准备 | 教具准备:食盐、白砂糖、水、烧杯、玻璃棒、课件。 | ||
参 考 教 案 | 增减 | ||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一)活动1:浓盐水的变化 思考:浓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生变化吗? 将一杯50毫升的浓盐水放置在窗台上,一周后观察现象。 就会发现: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液面逐渐的下降了,杯子里会随水的蒸发,出现一些白色颗粒——盐粒。 如果再放久一点会怎样? 白色盐粒会更多。 导语: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第二课时 (二)活动2:将食盐分离出来 实验器材:不锈钢勺、盐水、蜡烛、打火机 实验过程:用不锈钢小勺取少许浓盐水,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当有盐粒出现时,停止加热,观察现象。 注意:做好隔热措施、防止烫伤。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滴入少许的浓盐水即可。 现象:随着加热,水被慢慢的蒸发,盐不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就会分离出来的白色颗粒颜色、形状及大小和盐接近,这种白色颗粒放入水中能溶于水,白色颗粒就是原来溶解的盐。 结论:盐被分离出来。 1.想一想,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有哪些? 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 2.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食盐大多数来自于海水。解释食盐是怎样从海水中分离出来的? 人们把海水引入到海滩的晾晒场,经过阳光的照射,海水的蒸发,盐粒渐渐的蒸发出来。
第三课时 (三)拓展延伸 在生产和生活中常需要将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离开来。根据盐和沙的特征,尝试将它们分离。 首先,我们将盐和沙溶解在水中,用过滤的发法,将沙子分离出来(沙子不溶于水),然后,用加热的方法,让水分蒸发,这样盐就分离出来了。
|
|
板 书 设 计 | 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 食盐分离的方法:加热 蒸发 | |
课 后 作 业 | 食盐和白醋溶解在水中,能分离出来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
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2 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2 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案设计,共2页。
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9 测量温度教案: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9 测量温度教案,共3页。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5 认识气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5 认识气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