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图为玉米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所处时期为减数分裂后期Ⅰ
B. ②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联会
C. ③与花粉粒中染色体(质)数目相同
D. ④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①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②③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和细胞⑤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①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
B、细胞②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
C、细胞③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与花粉粒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正确;
D、细胞④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2. 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狗的长毛与卷毛属于相对性状
B. 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其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C.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狗的长毛与短毛是相对性状,A错误;
B、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B正确;
C、隐性性状是指杂种后代未表现出的性状,C错误;
D、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B。
3. 为研究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组培养皿中出现S 型菌落,推测S型菌的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
B. 若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因子很可能是蛋白质
C. 若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提取物失去了转化活性
D. 该实验对自变量的控制利用了“减法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根据甲组培养皿中有无S型菌落,可说明S型细菌的提取物中是否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乙组实验中蛋白酶可将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水解;丙组实验中的DNA酶可将提取物中的DNA水解。
【详解】A、甲组培养皿中有R型和S型菌落,说明发生了细菌的转化,由此可推测S型菌的提取物中存在转化因子,A正确;
B、乙组实验中蛋白酶可将提取物中的蛋白质水解,若乙组培养基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B错误;
C、丙组实验中的DNA酶可将提取物中的DNA水解,若丙组培养基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因子是DNA,DNA酶使其失去了作用,C正确;
D、该实验中特异除去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其自变量的处理方法遵循“减法原理”,D正确。
故选B。
4. 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 F1 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 F2 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 F1 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 F2 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 F1 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D. 黄斑是隐性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让F1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这说明黑斑相对于黄斑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为Aa,亲本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也为Aa,黄斑蛇的基因型均为aa。
【详解】A、让F1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这说明黑斑相对于黄斑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故黑斑蛇的基因型为A_,可见其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A正确;
B、F1黑斑蛇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均为Aa,B正确;
C、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为AA或Aa,而F1黑斑蛇的基因型是Aa,F1 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可能不相同,C错误;
D、由于F1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发生性状分离,所以黄斑是隐性性状,D正确。
故选C。
5. 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某小组选取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该小组搭建的DNA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材料种类
脱氧核糖
磷酸基团
代表化学键的小棒
碱基
A
T
C
G
数量(个)
60
30
足量
15
10
5
15
A. 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
B. 制作出的DNA双链模型最多能含45个脱氧核苷酸
C. 制作出的DNA双链模型最多能含35个氢键
D. 制作出的DNA双链模型最多有430种DNA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和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可知(A=T,G=C) ,该模型可以形成10个A-T碱基对,5个G-C碱基对,所以共30个脱氧核苷酸,表格提供30个磷酸基团,因此该模型最多只能形成30个脱氧核苷酸。
【详解】A、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脱氧核糖上连接磷酸和碱基,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和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可知(A=T,G=C) ,该模型可以形成10个A-T碱基对,5个G-C碱基对,所以共30个脱氧核苷酸,表格提供30个磷酸基团,因此该模型最多只能形成30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
C、A-T碱基对之间含有2个氢键,G-C碱基对之间含有3个氢键,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制作出的DNA双链模型最多能含10×2+5×3即35个氢键,C正确;
D、该模型最多含有10个A-T碱基对,5个G-C碱基对,共15个碱基对,因为G-C碱基对数和A-T碱基对数均小于15,因此该模型搭建的DNA片段的种类小于415种,D错误。
故选C。
6. 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从而与腺嘌呤配对。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了羟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一个或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
B. 该细胞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
C. 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突变位点的位置
D. 胞嘧啶发生羟化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不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羟化,若这两个发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DNA分子的一条链上,则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只有一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若这两个发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则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A正确;
B、由于DNA分子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若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羟化,则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一条或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不可能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B错误;
C、基因突变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
D、由于羟化胞嘧啶依然是与嘌呤配对,因此胞嘧啶发生羟化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相等,D错误。
故选A。
7. 下图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中某过程的示意图。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5'→3')是: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为亮氨酸,②为核糖体
B. 图中结构②沿mRNA从右向左移动
C. 该过程中没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D. 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和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示表示遗传信息表达中的翻译过程,①表示氨基酸,②表示核糖体,图中携带氨基酸的tRNA从左侧移向核糖体,空载tRNA从右侧离开核糖体,据此分析。
【详解】A、已知密码子的方向为5'→3',由图示可知,携带①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UAA,与其互补配对的mRNA上的密码子为AUU,因此氨基酸①为异亮氨酸,②为核糖体,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图中携带氨基酸的tRNA从左侧移向核糖体,空载tRNA从右侧离开核糖体,则结构②核糖体沿mRNA移动并读取密码子的方向为从右向左,B正确;
C、互补配对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图示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tRNA离开核糖体时有氢键的断裂,C错误;
D、细胞核内不存在核糖体,故不会发生图示的翻译过程;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的DNA和核糖体,可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B。
8. 下图是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的图解,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B. 同一生物的同一细胞中M1、M2可同时发生
C. 白化病的成因是酪氨酸不足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D. ③④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核糖体结构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近而控制代谢过程,以此来控制性状。
【详解】A、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它们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确;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的同一细胞中M1、M2不能同时发生,B错误;
C、白化病的成因是酪氨酸酶不足,导致黑色素不能正常合成,C错误;
D、③④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不同,D错误;
故选A。
9. 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甲基化,使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 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的合成受阻
C.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D. 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DNA甲基化是指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这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
B、DNA甲基化,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导致mRNA合成受阻,B正确;
C、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进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这样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即会影响基因表达,因此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D正确。
故选A。
10. 已知5-溴尿嘧啶(BU)可与碱基A或G配对。大肠杆菌DNA上某个碱基位点已由A-T转变为A-BU,要使该位点由A-BU转变为G-C,则该位点所在的DNA至少需要复制的次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5-BU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G配对,由于大肠杆菌DNA上某个碱基位点已由A-T转变为A-BU,由半保留复制可知,复制一次会得到G-5-BU,复制第二次时会得到有G-C,所以至少需要经过2次复制后,才能实现该位点由A-BU转变为G-C,B正确。
故选B。
11. 下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依次属于( )
A.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分析,图①是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②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故选C。
12.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
B. 若染色体易位没有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数量,则其对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C. 染色体上某基因内部缺失了部分碱基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原理可以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培育出新物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A正确;
B、染色体易位没有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数量,但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因此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错误;
C、染色体上某基因内部缺失了部分碱基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
D、利用多倍体育种直接对染色体数目进行加倍,加倍后的生物与原物种之间出现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这种物种形成方式为骤变式物种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
故选B。
13. 爱德华氏综合征又称为18三体综合征,有智力障碍、发育延迟等症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 18三体综合征属于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育能力
C. 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18三体综合征在后代中的发病率
D. 可通过羊膜腔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是否患此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只是第18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 A错误;
B、18三体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而18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
D、可用羊膜腔穿刺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可观察到染色体从而判断胎儿是否患18三体综合征,D正确。
故选D。
14. 生物进化有一定的历程,也留下了一定的痕迹。下列各项内容中不属于生物进化证据的是( )
A. 古生物学证据——化石
B. 比较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
C. 比较胚胎学证据——血清免疫
D. 细胞生物学证据——染色体数量和形态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2、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计划过程中分子结构变化的渐进特征,并以此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
【详解】A、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是古生物学证据,A正确;
B、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部位、结构相似,形态、功能不同器官。同源器官是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B正确;
C、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比较属于胚胎学证据,血清免疫不属于胚胎学证据,C错误;
D、细胞生物学证据说明现存生物不但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而且在新陈代谢方面具有共同特征,进一步说明现存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染色体数量和形态结构属于细胞生物学证据,D正确。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5. 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进行细胞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图中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4条脱氧核苷酸链
B. 基因l与3或4互为等位基因,与5、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C. 该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可同时含有基因2和7
D. 若观察到某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C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2、5与6、3与4、7与8均为相同基因,1(或2)与3或4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6)与7或8可能是等位基因。
【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有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8条脱氧核苷酸链,A错误;
B、1与2所在的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为相同基因,1与3或4所在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3或4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1与5、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错误;
C、该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时,1与3所在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1与2所在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粒(着丝点)的分裂而分离,则该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可同时含有基因2和7,C正确;
D、该生物为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观察到某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数目均是正常细胞的2倍,D正确。
故选CD。
16. 下表是科学家破译遗传密码所做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翻译模板
合成产物
实验一
UUU…(多聚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苯丙氨酸多聚体
实验二
ACACAC…
由苏氨酸和组氨酸组成多聚体
实验三
CAACAA…
谷氨酰胺多聚体或天冬酰胺多聚体或苏氨酸多聚体
A. 体外合成蛋白质时可以不需要AUG作为起始密码子
B. 这些多聚核糖核苷酸相当于mRNA,含反密码子
C. 实验三产物多样的原因是每次读取密码子不同
D. 通过实验二、三可以得出苏氨酸的密码子为CAC
【答案】B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实验一说明,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实验二说明,苏氨酸的密码子可能为ACA或CAC。CAACAA可组成的密码子类型为CAA或AAC或ACA。
【详解】A、实验一、二、三中没有AUG,却可以合成多肽链,说明体外合成蛋白质时可以不需要AUG作为起始密码子,A正确;
B、这些多聚核糖核苷酸相当于mRNA,含有密码子,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B错误;
C、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实验三中CAACAA可组成的密码子类型为CAA或AAC或ACA,因此实验三产物多样的原因是每次读取密码子不同,C正确;
D、实验二说明,苏氨酸的密码子可能为ACA或CAC,实验三中能合成苏氨酸多聚体,而实验三中CAACAA可组成的密码子类型为CAA或AAC或ACA,与实验二的密码子比较可知,苏氨酸密码子为ACA,因此实验二中CAC为组氨酸的密码子,即比较实验二、三能说明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C,D错误。
故选BD。
17. 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B.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只能来自父本和母本中的一方
C. 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D. 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通常不同,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来自每对同源染色体的其中一条,因此不一定是只来自父本和母本中的一方,B错误;
C、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D错误。
故选ABD。
18. 跳蝻腹节有绿条纹和黄条纹之分,某种群纯合绿条纹(AA)和黄条纹(aa)各占1/6,5年后它们的比例均增加了一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5年内种群A、a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B. 这5年内该种群不可能发生进化
C. 若使用农药会使该种群出现抗药性变异
D. 若长期使用农药可改变该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跳蝻种群中纯合绿条纹(AA)和黄条纹(aa)各占1/6,则杂合子Aa占2/3,那么PA=PAA+1/2PAa=1/6+1/2×2/3=1/2,则Pa=1/2;5年后它们的比例均增加了一倍,即纯合绿条纹(AA)和黄条纹(aa)各占1/3,则杂合子Aa占1/3,则5年后种群的基因频率:PA=PAA+1/2PAa=1/3+1/2×1/3=1/2,则Pa=1/2。
【详解】AB、根据题意可知,跳蝻种群中纯合绿条纹(AA)和黄条纹(aa)各占1/6,则杂合子Aa占2/3,那么PA=PAA+1/2PAa=1/6+1/2×2/3=1/2,则Pa=1/2;5年后它们的比例均增加了一倍,即纯合绿条纹(AA)和黄条纹(aa)各占1/3,则杂合子Aa占1/3,则5年后种群的基因频率:PA=PAA+1/2PAa=1/3+1/2×1/3=1/2,则Pa=1/2,种群A、a基因频率在5年前后没有发生改变,均为1/2,但是5年内种群A、a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发生改变,因此这5年内该种群也可能发生进化,再者, 5年内该种群的其它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因此这5年内该种群也可能发生进化,AB错误;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种群中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前就出现了,使用农药只是起到选择作用,将抗药性基因选择出来,C错误;
D、长期使用农药可对抗药性基因发生定向选择,因此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改变该种群的基因库,D正确。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19.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其中的某个时期(部分染色体):图丙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分为如图甲所示5个亚时期,其中偶线期和粗线期同源染色体发生__________并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及同源染色体中__________之间的互换,导致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
(2)正常情况下,图乙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__________(选填“一定”、“一定不”或“不一定”)是X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__。基因a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
(3)DNA聚合酶在DNA复制时期活性非常高,据图丙可知__________点对应的时期该酶活性一定非常高,图乙对应图丙中__________点。
(4)图丙中f→g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__________,请在图丙中再找出一组类似过程:__________(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5)雌雄个体减数分裂形成成熟配子过程中的差异有__________。
【答案】(1) ①. 联会 ②. 自由组合 ③. 非姐妹染色单体
(2) ①. 一定不 ②. 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X与Y)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开 ③. 基因突变
(3) ①. d、e ②. b
(4) ①. 着丝粒分裂 ②. b→c
(5)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需要变形,卵子形成过程中有不均等分裂,无需变形
【解析】
【分析】1、(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图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并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小问1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会导致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
【小问2详解】
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与Y已经分开,正常情况下,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一定不为X染色体。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基因a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小问3详解】
DNA复制时期,DNA聚合酶活性非常高以便更高效进行DNA复制,据图丙可知d、e点对应的时期核DNA数量加倍,所以该酶活性一定非常高;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没有分裂,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对应图乙中b点。
【小问4详解】
图丙中f→g过程中核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中b→c也发生了类似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5详解】
雌雄个体减数分裂形成成熟配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需要变形,卵子形成过程中有不均等分裂,无需变形。
20. 心肌细胞因高度分化而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能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经过加工过程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启动过程①时,__________酶需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部位结合。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氨基酸排列顺序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会引起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__________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因缺少__________而被抑制,最终导致__________无法合成。
(3)HRCR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其可吸附并清除miR-223等链状的miRNA,从而_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与基因ARC相比,核酸杂交分子2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
(4)根据所学的知识及题中信息,归纳RNA功能有__________。
【答案】(1) ①. RNA聚合 ②. 核糖体 ③. 相同
(2) ①. 碱基互补配对 ②. 模板(mRNA) ③. ARC蛋白(凋亡抑制因子)
(3) ①. 0 ②. 抑制 ③. A-U(U-A)
(4)作为遗传物质;起到催化的作用(酶);运输氨基酸;调控基因表达;多肽链合成的模板;参与构成核糖体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转录,该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过程②为翻译,该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
【小问1详解】
①为转录,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启动转录过程。过程②为翻译,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由于T1、T2、T3是由同一个m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故该过程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
【小问2详解】
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CR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翻译)因缺少模板而被抑制,使ARC蛋白(凋亡抑制因子)无法合成。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HRCR分子为环状结构,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HRCR可以吸附miR-223等链状的miRNA,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基因ARC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T、C-G、T-A、G-C,核酸杂交分子2是由单链RNA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C-G、U-A、G-C。故与基因ARC相比,核酸杂交分子2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U-A)。
【小问4详解】
RNA功能有:有的RNA可作为遗传物质,对于RNA病毒来说,RNA就是它的遗传物质;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有的RNA是构成某些细胞器的成分;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故有的RNA具有催化功能;题图显示miR-223 与mRNA结合阻止了翻译的过程,故有的RNA可调控基因表达;在翻译过程中,tRNA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故有的RNA可运输氨基酸;mRNA就是翻译的模板,故有的RNA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
21. 下图是人类某家族甲遗传病(A,a)和乙遗传病(B,b)的遗传系谱图,Ⅱ-6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遗传,甲病在遗传的过程中遵循了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2)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男孩,则该男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_。
(3)若Ⅲ-8和Ⅲ-9结婚,生下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_,为确保子代正常,怀孕后应进行__________.
(4)Ⅲ-10的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图中的__________。若Ⅲ-10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请说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选填“精子”或“卵细胞”)异常所致。
(5)为研究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有__________。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显性 ②. 分离 ③. X
(2)1/8 (3) ①. 2/3 ②. 1/4 ③. 产前诊断
(4) ①. I-1 ②. 卵细胞 (5) ①④
【解析】
【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的口诀是:无中生有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有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小问1详解】
Ⅱ-3和Ⅱ-4患甲病,生出不患甲病的Ⅲ-7,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甲病在遗传的过程中遵循了基因的分离定律;Ⅱ-5和Ⅱ-6不患乙病,生出患乙病对的Ⅲ-10,该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Ⅱ-6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Ⅱ-3和Ⅱ-4患甲病,生出患甲乙两病的Ⅲ-8和不患甲乙两病的Ⅲ-7,说明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男孩,则该男孩(aaXBY)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4×1/2=1/8。
【小问3详解】
Ⅲ-8的基因型为2/3AaXbY、1/3AAXbY,Ⅲ-10不患甲病、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故Ⅱ-5和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Ⅲ-9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若Ⅲ-8和Ⅲ-9结婚,生下一个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甲病的概率为2/3。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4=3/4,正常的概率为1/3×3/4=1/4。为确保子代正常,怀孕后应进行产前诊断。
【小问4详解】
Ⅲ-10的基因型为aaXbY,Xb来自Ⅱ-5,I-1的乙病基因型为XbY,因此Ⅱ-5来自I-1。若Ⅲ-10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Ⅱ-6乙病的基因型为XBY,若精子异常所致,则Ⅲ-10的基因型为XBXbY,表现为不患乙病,不符合题意。若卵细胞异常所致,则Ⅲ-10的基因型为XbXbY,表现为患乙病,符合题意。
【小问5详解】
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22. 我国盐碱地规模大,主要粮食作物难以生长。下图是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γ射线”属于__________诱变因子,应处理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__________,此技术需处理大量的供试材料是因为该变异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若过程①处理并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经基因检测是由于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经过程②自交一代、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中纯合子占1/3,则经过第二代自交并筛选获得的耐盐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
(3)过程③中,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表现出__________的特点,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③的优点为__________。
(4)互花米草(2n=62)是常见的耐盐植物,在沿海滩涂大量分布。利用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很难获得耐盐水稻,这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图乙表示互花米草某植株2号染色体组成,基因D控制耐盐性状,此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若该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3条2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最终形成含有1条和2条2号染色体的配子,其与正常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物理 ②. 细胞分裂旺盛,更容易发生 ③. 基因突变低频性、不定向性
(2)3/5 (3) ①. 植株矮小、高度不育 ②. 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 ①. 生殖隔离 ②. 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变异) ③. Dd:ddd:Ddd:dd=1:1:2:2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利用基因突变原理进行育种属于诱变育种。
小问1详解】
过程①是用γ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γ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其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与干种子相比,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进行诱变常选用萌发的种子。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不易获得所需性状,因此诱变育种时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小问2详解】
若过程①处理并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经基因检测是由于单基因突变导致的(耐盐属于显性性状),如果用A表示耐盐基因,诱变后植株的基因型为Aa,自交一代,筛选得到的耐盐个体的基因型是AA:Aa=1:2;耐盐个体第二代自交,则后代中AA=1/3+2/3×1/4=1/2,Aa=2/3×1/2=1/3,aa=2/3×1/4=1/6,则经过第二代自交并筛选获得的耐盐植株中AA纯合体的比例是1/2÷(1/2+1/3)=3/5。
【小问3详解】
过程③是单倍体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植株矮小、高度不育;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②为杂交育种,过程③为单倍体育种,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③的优点为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小问4详解】
互花米草与水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因此二者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由图乙可知,该品种的2号染色体有三条,此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由于图乙基因型为ddD,其产生配子及比例为 D:dd:Dd:d=1:1:2:2,与一个正常植株(dd)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ddd:Ddd:dd=1:1:2:2。
23. 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腿部有斑纹和无斑纹是一对相对性状。一群繁殖多代的野生型果蝇(有斑纹)种群中偶尔出现了一只无斑纹雄果蝇。为探究斑纹的显隐性及基因(A,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F1
F2
野生型雌果蝇×无斑纹雄果蝇
雌雄均为有斑纹
有斑纹∶无斑纹=3∶1
(1)为确定A和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F2无斑纹果蝇的性别,若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
(2)果蝇的性染色体如图所示。若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A和a可能位于__________;为精确定位A和a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用无斑纹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其子代为雌雄均为有斑纹,可确定A和a位于__________。
(3)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通过相关实验,绘制出果蝇多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如下图所示),该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排列。图中朱红眼与深红眼两个基因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
(4)果蝇的翅膀有长翅、残翅两种。为探究果蝇翅型的遗传规律,生物兴趣小组用纯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亲本
F1
F2
长翅×残翅
全长翅
长翅∶残翅=15∶1
为了解释此结果,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A、a,B、b),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假设二:由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雄配子部分不育。(不考虑其他类型)为探究上述假设,该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杂交实验,请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亲本的选择
选取F1长翅果蝇作父本,选取未交配过的①__________果蝇作母本。
亲本的接种
取10个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每个培养瓶中接种3~5对果蝇。
培养子代
实验开始7天后,培养基中的卵孵化出幼虫后,去除亲本果蝇。
观察统计②__________
待成蝇后,麻醉,观察并统计。
结果分析
如果长翅∶残翅=③__________,假设一成立;如果长翅∶残翅=④__________,假设二成立。
【答案】(1)均为雄性
(2) ①. 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2)或同源区段(Ⅰ) ②. 同源区段(Ⅰ)
(3) ①. 线性 ②. 不是 ③. 二者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
(4) ①. 残翅 ②. 后代性状及比例 ③. 3:1 ④. 7:1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亲本有斑纹个体与无斑纹个体杂交后代F1表现为均为有斑纹,说明有斑纹对无斑纹为显性,让F1雌雄均为有斑纹的果蝇杂交,所得F2出现了性状分离,且有斑纹∶无斑纹=3∶1,说明有斑纹是显性性状,无斑纹是隐性性状。如果基因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雌雄果蝇中均为有斑纹∶无斑纹=3∶1,性状与性别没有关联;如果基因A/a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若F1雌雄有斑纹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所得F2果蝇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即无斑纹果蝇均为雄果蝇。
【小问2详解】
非同源区段(Ⅱ1)是雄果蝇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若基因A/a位于该区段,则性状的遗传只在雄果蝇中出现,不符合杂交实验结果,故推测基因A/a不可能位于图中的非同源区段(Ⅱ1),若基因A/a位于性染色体上,有可能位于同源区段(Ⅰ)或非同源区段(Ⅱ2),即亲本的相关基因型为XAXA和XaY或XAXA和XaYa。为精确定位A和a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用无斑纹雌果蝇(XaXa)与野生型雄果蝇(XAY或者XAYA)杂交,其子代为雌雄均为有斑纹,即野生型雄果蝇基因型为XAYA,可确定A和a位于同源区段(Ⅰ)。
【小问3详解】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果蝇多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如下图所示),该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图中朱红眼与深红眼两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因此,二者不属于等位基因。
【小问4详解】
亲本长翅和残翅杂交,后代全为长翅,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长翅∶残翅 = 15∶1,为9∶3∶3∶1的变式,因此可确定控制长翅和残翅性状的基因为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也可能是由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雄配子部分不育。为验证上述结论,该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杂交实验,即选取F1长翅果蝇作父本,选取未交配过的残翅果蝇作母本进行杂交,通过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若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子代果蝇的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3∶1;若为含a的雄配子部分不育,这里假设F1产生的含a基因的雄配子的比例为x,则F1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残翅比例可表示为1/2×x=1/16,则x=1/8,说明含a的雄配子有6/7表现不育,则该实验结果中长翅∶残翅=7∶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