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同步练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9705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C.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最重要的依据
B.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各种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
D.某地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不会发生变化
3.下列有关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等距取样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取样方法
B.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调查跳螭的种群密度时,应该用标记重捕法
D.标记重捕法中,因捕获后的动物难以再次被捕获,故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
4.为调查某池塘的鲫鱼数量,调查人员进行了捕捞,第一次捕获鲫鱼108条,第二次捕获94条,其中18条有标记。调查人员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的结果和实际数量相比出现了很大偏差。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导致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
B.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C.根据以上数据能准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
D.两次捕捞所用渔网应相同,网眼太大会降低估算数据
5.某研究小组预调查一片草地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他们先捕获 m 只田鼠,并在每只的后腿系上红丝带作为标记,然后放回原环境。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n只,其中有标记的只有a只。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田鼠种群数量为(m×n÷a)只
B.两次捕获之间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让标记田鼠充分融入原种群
C.若存在田鼠啃掉红丝带的现象,则种群数量计算值偏小
D.该种调查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6.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最重要的依据
B.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各种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
D. 某地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不会发生变化
7.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及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点的种群数量相等
B. c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
C.b~c期间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
D. a、b两点的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
8.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9.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环境因素大多通过⑥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 ③④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研究汕头市人口的数量变化时应考虑①②
D. ⑤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答案及解析
1.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B 错误;
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故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正确;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
2.B
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最重要依据,A错误;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不是所有的动物,C错误;
某地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可能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D错误。
3.C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应用时应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A、B正确;
跳蝻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常用样方法,C错误;
标记重捕法的公式∶种群的总数量=第一次捕捉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捕获后的动物难以再次被捕获,会导致第二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大,D正确。
4.D
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存在偶然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但不能确定估算数据是否小于真实数据,A错误;
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只要将死亡个体包括在内,仍可按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不会影响计算结果,B错误;
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能估算出鲫鱼当前的种群数量,但因为没有性别比例及年龄结构方面的数据,不能判断该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C错误;
若捕捞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有部分鱼不在估算范围内,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D正确。
5.C
田鼠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数,即(m×n÷a)只,A 正确;
第一次捕获后让标记田鼠充分融入原种群,有利于减少计算偏差,B正确;
若存在田鼠哨掉红丝带的现象,则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比例变小,种群数量计算值偏大,C错误;
该种调查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D正确。
7.D
a、b两点的R值均大于1,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数量呈增加状态,即b点的种群数量大于a点,A错误;
图中显示,c~d段的R值小于1,因此在该时间段内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
由图可知,b~c之间,R的值由大于1到小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C错误;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 两点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D正确。
8.B
由题图可知,未成熟个体2月为0,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为0,再由题中信息"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可推知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因此10月份该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正确;
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进而降低出生率,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B错误;
由图可知,该种群各年龄期个体百分比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即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
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捕食具有选择性,比如易捕食较弱的衰老个体和未成熟个体,所以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年龄结构发生变化,D正确。
9.C
①或②为迁入率或迁出率,③为死亡率,④为出生率,⑤为年龄结构,⑥为性别比例。
环境因素大多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即④和③)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
⑤(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进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
研究人口的数量变化时应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C正确;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错误。某地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可能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D错误。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评优课课件ppt,共49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优质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探讨,种群密度,1逐个计数法,2估算法,①样方法,②标记重捕法,③黑光灯诱捕法,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样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11种群的数量特征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docx、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