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
展开山西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
一、实验题
1.(2021·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装置。
(1)仪器组装完毕,下一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______。
(2)制得所需气体后,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性质______。
温馨提示:从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 ③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实验结论四个方面进行简述
2.(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________。
(3)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
(4)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
3.(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我国西汉时期就有用胆矾湿法炼铜的记载。现阶段,这种方法在生产有色金属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验证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认识其反应原因,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根据下列提示,补全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1)实验方法:将洁净的铁丝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2)实验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现象: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
【问题与交流】
①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写1点)______。
②简述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
二、科学探究题
4.(2021·山西·统考中考真题)3月16日沙尘暴席卷我国西北地区,次日多地又遇到降雨。该地某校环境监测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沙尘暴的成因、危害、成分、防护、治理以及水酸碱度的异常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紧急立项,开启了项目性学习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监测沙尘暴的成因
同学们参与当地环境监测。他们在10米高台上,利用“风向风速器”,测得风速为10m/s时,有大量的沙尘被卷入空中,能见度迅速降低。引发这一自然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写1条)。
任务二:分析沙尘暴的危害
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进入到口、鼻、眼、耳中引发各种疾病。除此之外,沙尘暴还会产生的危害是______(写1条)。
任务三:探究沙尘暴的成分
【信息检索】我国西北地区,含有大量钠盐的干涸盐湖和盐碱地总面积约有50万平方公里,为沙尘暴的形成埋下隐患。
【猜想假设】此次沙尘暴中可含有碳酸钠等碱性物质。
【进行实验】取少量盐碱地的土壤与蒸馏水接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用如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
项目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 | ①挤压胶头滴管a,滴入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沙尘暴中含有Na2CO3,不含NaOH |
②挤压胶头滴管b,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反思评价】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NaOH,理由是______。
(3)若加入的X是______(填化学式),则只能证明沙尘暴中含有Na2CO3,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OH。
任务四:评价雨水pH异常的原因
【数据监测】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从环保部获得了当地雨水的pH数据。
测定时间 | 3月5日 | 3月17日 | 3月28日 | 3月31日 |
pH | 5.57 | 5.73 | 5.60 | 5.59 |
【表达交流】3月17日,雨水pH出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
【检查进度】该项目性学习还没有进行的探究项目是______。
5.(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胜利中学与某沿海学校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子”的联盟校。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两所学校的同学无法实地交流,于是借助数字化平台进行了“云端”活动,他们对海洋中海水利用概况、海水处理技术、车间废水成分以及海洋发展前景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
任务一:调查海水利用概况
【查阅资料】我国海水利用主要有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等。
【分析交流】两所学校的同学们共同获悉,海水里的化学资源有______(写1种)。
任务二:咨询海水处理技术
【咨询专家】同学们通过数字化平台,向海洋专家进行了咨询,专家介绍, 海水淡化使用了反渗透膜淡化技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小组讨论】同学们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网上交流并达成共识。
(1)海水通过反渗透膜,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2)淡化后的海水可用于______(写1种)。
任务三:探究海水提取车间废水成分
沿海学校的同学获得一瓶海水提取车间的废水,在“云端”共同完成了如下探究。
【教师指导】①提取车间未经处理的废水含有酸性物质。②BaSO4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猜想假设】该强腐蚀性废水中可能含有硫酸和盐酸。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废水成分。
项目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 | ①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______ | 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盐酸 | |
②另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静置。 | 产生白色沉淀 | |||
③取步骤②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
【反思评价】(1)废水中不含碳酸根离子的原因是______。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任务四:展望海水发展前景
【小组交流】同学们了解到随着海水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富含碘、硒等微量元素的海水食物将为人类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他们一致认为,经常食用可预防的疾病是______(写1种)。
【成果分享】通过“云端”合作,同学们知道了海洋作为人类重要的资源宝库,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城市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工程。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带着极大的兴趣对垃圾的分类、处理、焚烧产物及宣传活动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调查垃圾分类的价值
【咨询交流】同学们参观了一个垃圾分类处理厂,获悉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___________、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的综合化分类具体可得到金属、塑料和__________等可再利用的资源。
任务二:学习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
【参观学习】小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到垃圾回收处理的过程如下:分类收集→运输→垃圾处理厂简分→分类处理→最终处置。
【小组交流】垃圾筛分时,可根据________区分铜和铝。
任务三:探究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成分
【提出问题】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SO2、CO、CO2?
【调查资料】①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常用于检验SO2;
②紫红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与SO2反应而褪色,常用于除去SO2;
③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垃圾焚烧产生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除尘后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品红溶液的试管中 | 红色褪去 | ________ |
②将除尘后的气体先通过图1装置后,再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含有CO2 |
【反思评价】
(1)步骤②中,气体从________端通入图1装置。
(2)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小组同学通过一定手段,测得焚烧垃圾时间段内CO体积分数出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
任务四:设计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活动
活动主题 | 实现垃圾分类 共建美丽家园 | 活动对象 | 小区居民 |
时间地点 | 5月6日上午,文明小区 | 活动形式 | 演讲 |
活动流程 | ①用讲解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知识。②引导小区居民认识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③活动总结,撰写实践报告。 |
成果分享: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学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分类管理知识。在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报告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为了强化垃圾分类处理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执行分类措施,你还能提出的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是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7.(2021·山西·统考中考真题)气候变化中的海洋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有超过25万种生物生活在其中,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和交通,是应对气变化的忠实“朋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系统热量不断增加。海洋吸收了绝大部分全球变暖的热量,还“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速度及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海洋变暖的速度增加了1倍。在过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观测到了持续数天到数月的极端海洋高温天气,即“海洋高温热浪”,它可以延伸数千公里的范围,深达数百米。热浪频发,易引起更强烈的热带气旋、厄尔尼诺现象等。2006-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6mm,为1901~1990年期间上升速度的2.5倍。海洋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______(合理即可)(举1例,下同),能源有______(合理即可)。
(2)海洋吸收热量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海洋“消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海洋高温热浪”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______(合理即可)。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合理即可)。
8.(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
火山喷发
2022年1月14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屿发生火山大喷发,其威力之大,令世界担忧。卫星照片显示,此次火山喷发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能量,火山灰、蒸汽和气体在太平洋蓝色的海面上升腾而起,喷发的火山柱直径约5千米,高约20千米,呈蘑菇状笼罩在火山上空,导致空气有毒,石油泄漏,海鸟死亡,甚至几公里外都能闻到异味,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大量火山灰弥漫在空中,地表温度骤降,对植被产生较大影响。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由于地壳板块的移动,岩石(如石灰石)被推入熔岩下,变成岩浆,释放出大量气体,炽热的岩浆在火山下方流动,当蒸汽穿过岩石时,喷发点就会积聚压力,岩石受压破裂,气体迅速释放导致剧烈的喷发。
阅读分析,解答问题:
(1)火山喷发产生的有害气体有什么?______(写1种)。
(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火山喷发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气体的原因。______。
(3)火山灰弥漫在空中,引起地表温度骤降的原因是什么?______。地表冷却对农作物会产生什么影响?______。
(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哪一种能源?地热能如果这种能源被开发利用,可缓解人类面临的什么问题?______。
9.(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它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通过引水、调水、储水等方式将长江等水源送往北方。截至2003条5月,工程置计调水量超过620亿m3,惠及沿线280多个是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结构。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地水质要求较高,其中一种做法是在水源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以配置优良水质,改善水的硬度。输水工程沿线有严格的要求,不可随意取水用水,为安全起见,沿途设置了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南水北调进入穿黄段(如图)时,对工程质量是一个严的考脸,因此该段的隧源使用了钢板、混凝土和高强度钢丝加固而成。
千里迢迢风雨路,万丝甘甜济北方。在以露天水渠榆水时,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水渠常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将长江水保质保量运达北方,实现长江水源合理调配。
阅读分析,解决问题:
(1)长江水源中含有的一种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 (写名称)。
(2)穿黄工程隧洞的坚固结构可防止___________。
(3)工程沿线设置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如____________。
(4)以水渠方式输水时,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其目的是减少污染和__________)。
(5)为输送优良水质,向水源地加入适量生石灰,作用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若制取的气体是CO2:①实验操作:将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②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实验原理:;④实验结论:CO2能与Ca(OH)2反应/CO2能与碱溶液反应(注:选择H2或O2的化学性质,表述正确可)
【详解】(1)仪器组装完毕,下一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
(2)该装置是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验证二氧化碳,实验步骤: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论: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
2.(1)
(2)产生大量气泡
(3)整理洗涤仪器(合理即可)
(4)盐酸酒出/Ⅲ中蜡烛没熄灭(合理即可)
【详解】(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3)结束实验后,将残余物倒入水池中,用清水洗涤仪器;整理实验台,报告老师后离开实验室;
(4)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未紧靠烧杯口,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盐酸酒出或Ⅲ中蜡烛没熄灭。
3.
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附着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位于铜的前面,或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铁丝要打磨干净(合理即可) 铁原子变成亚铁离子,铜离子变成铜原子(合理即可)
【实验方案】(1)实验方法:将洁净的铁丝伸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2)实验原理: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方程式为:;
(3)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随着铜被置换出来,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颜色变浅,直至变为浅绿色;
(4)实验结论:该实验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问题与交流】①该实验成功的关键铁丝表面要打磨干净,因铁容易生锈,其表面的污物和锈会影响实验;
②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铁原子变为亚铁离子,铜离子变为铜原子。
4. 土质疏松/大气层不稳定(合理即可) 影响出行/影响户外工作(合理即可) 过量/适量/足量的CaCl2溶液/BaCl2溶液(合理即可) /(合理即可) NaOH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Ca(OH)2/Ba(OH)2 沙尘暴中含有Na2CO3,引起雨水pH增大(合理即可) 防护、治理
【分析】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
【详解】任务一:有大量的沙尘被卷入空中,说明该地区土壤比较疏松;
任务二:沙尘暴天气会影响人类正常的出行;
进行实验:根据题意可知,为了验证沙尘暴中含有碳酸钠,可以加入含有钙离子或者钡离子的盐,因此可选择氯化钙或者氯化钡,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
反思评价:
(1)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2)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NaOH,因为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3)根据题意可知,在检验碳酸根时不能带入氢氧根离子,否则氢氧根会和钠离子结合形成氢氧化钠,无法确定原来成分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所以不能选择氢氧化钙或者氢氧化钡,故填:Ca(OH)2/Ba(OH)2;
表达交流: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因此极有可能是3月17日中沙尘暴导致雨水中含有碳酸钠,使雨水的碱性增强,pH增大;
检查进度: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是要对沙尘暴的成因、危害、成分、防护、治理以及水酸碱度的异常变化进行探究,上述实验少了沙尘暴的防护和治理。
【点睛】本题考查了碳酸根的检验,同时需要学生仔细结合题意,进行仔细回答即可。
5. 氯化钠(合理即可) 含盐量降低/密度减小(合理即可) 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合理即可)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变红 AgNO3溶液/硝酸银溶液 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发生反应
甲状腺期肿大
【详解】【分析交流】海水中含有多种类物质,含量较多的资源则是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来源之一,任意写出一种即可。
【小组讨论】同学们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网上交流并达成共识。
(1)通过图示可知,海水通过反渗透膜,海水变为淡水,则是含盐量降低,因除去了大部分可溶性的盐,其密度也随之减小。
(2)淡化后的海水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等;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废水成分。
根据实验结论废水中含硫酸和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步骤①的实验现象是之色石蕊溶液变红;步骤②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则除去了废水样品中的硫酸,剩余溶质有硝酸钡和盐酸,则步骤③是为了证明其中含有盐酸,所以应加入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
【反思评价】(1)废水中不含碳酸根离子的原因是已证明废水中含盐酸和硫酸,氢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反应,所以废水中不含碳酸根离子。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是硝酸银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方程式为:。
【小组交流】同学们了解到随着海水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富含碘、硒等微量元素的海水食物将为人类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使用含碘的食物,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
6. 可回收垃圾 废纸/可燃物(合理即可) 颜色 含有SO2 b CO2+Ca(OH)2=CaCO3↓+H2O 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合理即可) 制作小海报/学习垃圾回收法律条文(合理即可)
【详解】①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故填写:可回收垃圾。
②垃圾的综合化分类具体可得到金属、塑料和废纸、可燃物、玻璃等可再利用的资源,故填写:废纸或可燃物(合理即可)。
③铜为紫红色固体,铝为印白色固体,可以通过颜色加以区分,故填写:颜色。
④将除尘后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品红溶液的试管中,红色褪去,根据资料可知,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因此,得出除尘后的气体中含有SO2,故填写:含有SO2。
⑤气体除杂时,要遵循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的原则,对应图1装置的b端进气,故填写:b。
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⑦由图2可知,焚烧时间段内,一氧化碳体积分数出现异常,可能是因为与可燃物接触的氧气不足,导致燃烧不充分,故填写:氧气不足或燃烧不充分(合理即可)。
⑧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学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分类管理知识。在项目化学习的成果报告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为了强化垃圾分类处理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执行分类措施,你还能提出的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是制作小海报;学习垃圾回收法律条文,故填写:制作小海报;学习垃圾回收法律条文(合理即可)。
7. 海鲜/鱼(合理即可) 潮汐能/风能(合理即可) 物理变化 降低生物活性/危害生物的生存(合理即可)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详解】(1)海洋中富含海洋生物和植物,食物有海鲜和鱼等,海洋中有潮汐能和风能等;
(2)海洋吸收热量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是物理变化;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4)“海洋高温热浪”会使海水中的氧气溶解度降低,进而影响海中生物的正常活动;根据题意可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影响到海洋,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8.(1)SO2或H2S
(2)CaCO3CaO+CO2↑
(3) 火山灰阻挡了太阳光/太阳光不能照到地面(合理即可) 冻伤农作物/温度太低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合理即可)
(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热能,地热能被开发利用,可缓解人类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
【详解】(1)由题干“几公里外都能闻到异味”推测,火山喷发含有的有害气体含硫化氢,地底化石燃料等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任填一种即可。
(2)石灰石受热大量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3)火山灰弥漫在空中,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在地表,导致地表温度骤降,地表冷却造成农作物冻伤,不能正常生长。
(4)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来自地热能,地热能被开发利用,可缓解人类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
9.(1)钙离子或镁离子
(2)坍塌或漏水(合理即可)
(3)私自取水用水或攀爬(合理即可)
(4)减少水分蒸发(合理即可)
(5) 降低水的硬度 CaO+H2O=Ca(OH)2
【详解】(1)长江水源属于硬水,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故含有的金属离子为:钙离子、镁离子;
(2)穿黄工程隧洞的坚固结构可防止坍塌或漏水等;
(3)工程沿线设置三道防线,可以禁止私自取水用水、攀爬等行为;
(4)以水渠方式输水时,采用减宽度、加深度的方式,具有减少污染、减少水分蒸发等优点;
(5)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河南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实验题: 这是一份河南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实验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威海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 这是一份山东威海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