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7,【栏目一】胡同新生、古城焕靓,【栏目二】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海淀初一(下)期末语文
2023.07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为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年级将举办“感受首都古韵新貌”主题活动。你所在小组负责布置活动的宣传栏,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栏目一】胡同新生、古城焕靓
胡同,是北京的城市肌理,凝结着千年古都的历史印记。近年来,为保护古都风貌、优化人居环境、北京把街巷环境精细化整治作为城市治理的重点,科学施策,下足了“绣花”功夫,___①__鹞儿胡同通过“拆、修、建、改”四步走策略,恢复传统建筑形制,改善胡同内居民的生活环境;文华胡同以李大钊故居为核心,结合红色文化与胡同文化,布置文化景观,推进“留白增绿”,提升胡同环境品质;前门三里河遵循原有的历史格局,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通过民居修缮、水系还原、生态修复,重塑了“三里水巷绕前门”的景观,赋予老城新的活力。___②___如今的北京胡同,不仅和谐宜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修旧如旧,留住了古都风韵,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1)有同学对文段①②两处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2)“绣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绣出图画或图案”。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加点词“‘绣花’功夫”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分)
(3)画线句作为总结句表达欠妥,请修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栏目二】推窗见绿,出门即景
近年来,为打造和谐宜居、绿色发展的新首都,北京不断厚植生态底蕴,谱写了城市新篇。一批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翠珠”般点zhuì( )在街头巷尾、实现了城市生活“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漫步在老城,曾经杂乱的城市边角地,变身为居民的“后花园”“会客厅”和“健身房”;街巷的小微空间,经过改造,变成了集绿地、棋苑、健身设施等于一体的休闲空间;公园围栏陆续拆除,绿地“串珠成链”、互联互通……这些或玲珑小巧、或层次分明的口袋花四、小微绿地xiāng( )嵌在古都大地上,形成了__①__,拓展了__②__,促进了__③__,绘就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1)根据读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括号内相应的汉字。(2分)
zhuì xiāng
(2)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写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城市生态空间 ②绿色织补网络 ③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3.【栏日三】书香古建,百姓书苑
坐落在西城区骡马市大街9号的椿树书苑,曾是中国现代报业先驱林白水先生的故居,而今经过整修重建,成为一座深藏在胡同里的古建书房。【甲】轻轻推开朱红色的院门、古香古色的庭院里,金桔垂挂,竹影姿娑,蝴蝶翩飞。书苑内中厅北侧精心布置了林白水展览馆,陈列着他的生平简介,以及他所创办的报刊。先生经历了晚清到军阀的动荡岁月,坚持“说真话、揭真相”,以笔为旗,以报纸为阵地,针砭时弊,为革命奔走呼号,最后以身殉报。书苑还设有党建书屋、儿童阅读区、活动阅览室等。【乙】古意与书香融汇,让这里成了周边居民的阅读绿洲。【丙】昔日烈士故居,今时百姓书苑。【丁】这座小小的四合院,而今有了新的使命。书香的浸润,让古建融入人们的生活,让古建蕴含的精神得以传承。
(1)椿树书苑中的影壁上镌刻着“有如白水”四个大字,这是林白水一生的真实写照。结合字体特点和文段内容,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体遒劲有力,体现了林白水先生为革命呼喊的坚定信念与铮铮风骨。
B.字体潇洒飘逸,展现了林白水先生以笔为旗、针砭时弊的锐气与胆气。
C.字体庄严大气,以示人心应该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要敢于仗义执言。
D.字体古朴典雅,体现了书苑的文化内涵与古建的历史意蕴,相得益彰。
(2)对文段中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书苑的古香古色,充满文化气息、与故居主人求真的精神一致。
B.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阅读空间比作绿洲、生动写出了古意与书香融汇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C.丙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故居今昔作用的变化,服务百姓,满足生活,语言凝练,句式整齐。
D.丁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古建传递书香的使命、让古建蕴含人文精神的同时,因书香得以新生。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一)默写。(共5分)
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1分)
5. 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分)
6.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1分)
7.年级举办“致敬英雄”诗歌朗诵会,古诗词作品中的“______①______,______②______”展现了英雄气概,因此你推荐其为朗诵材料。(本试卷中出现的古诗词句除外)(2分)
(二)阅读《登幽州台歌》,完成8-9题。(共6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本诗先写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顿生感慨;接着以“悠悠”描绘___①___;最后用“___②___”
一词直接抒发诗人心绪,表达内心慨叹。(2分)
9.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说:“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请从下面诗句中任选其一、说说本诗和所选诗句分别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答: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爱莲说》,完成10-12题。(共8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不速之客
B.自李唐来 一板已自布字 自强不息
C.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良师益友
D.陶后鲜有闻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闻鸡起舞
11.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还有谁和我一样非常喜爱莲花呢?一般人大都会喜爱牡丹吧。
B.和我一样的人喜爱莲花,而追求富贵的大众,十分喜爱牡丹。
C.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与我相同?爱牡丹的人应当是很多的。
D.世人因追求富贵喜爱牡丹,而我爱莲花皆因珍惜自己的声名。
12.文中莲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品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孔颖达、张衡具有怎样的君子品德。(4分)
材料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①讽。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思,虽死不恨。”剀切②愈至。
(取材于《新唐书·孔颖达传》)
材料二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顺帝初,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永和初,出为河问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③,共为不轨④。衡下车⑤,治成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⑥,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取材于《后汉书·张衡列传》)
注:①[箴zhēn]规劝,告诚。②[剀kǎi切]切合事理、切实。③[豪右]豪门大族。④[不轨]超越常规,不合法度。⑤[下车]官吏初到任。⑥[禽]捕捉,捉住:后作“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5分)
13.危急时刻,方显人性光辉。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我是一株青稞》,完成14-17题。(共15分)
我是一株青稞
①六月中旬,站在青稞地边,麦浪波海汹涌,天空云朵翻卷,大地一派生机。省著名军旅作家一行数人深入门源调研青稞种植基地。阳光正浓、他们深情地眺望着无垠的绿野。【甲】成千上万的麦芒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齐整地律动着,摩挲着,交织着,洋溢着田野应有的活力。
②看着远方客人眺望天地的热切目光,一文友调侃道,这有什么看头,我就是在青稞地里长大的。我也情不自禁冒出一句来,我就是长在地里的一株青稞。几人颔首附和,是啊,我们几人都是门源这块水土养大的。这样一说,一抹温情袭上心头,那是由来已久的情感,是对青稞深情的回顾,似那旋绕的袅袅雾岚在心里悄然升腾。
③几人移步,沿着青稞地边缘小路而上。在一环形高地上,举目四野,我对那滚动着远去的绿浪行注目礼。天地辽阔,一抹朴素的青绿铺天盖地,两三家红瓦白墙的人家散落在青绿之间,麦浪起劲地向一个地方滚滚而去、几分静谧恬适的油画感。一派兴旺丰收之气象,令人心旷神怡,神思飞扬。
④从青稞地边回来,眼前不时闪烁着那如大河般翻卷的蔚为壮观的景象,恰似有无数鱼儿在宽网的大海里翻着波浪,欢快喜庆,宁静祥和。暗自忖度,写作多年,吟咏着家乡的一草一花,却对养育了一方苍生的青稞一直以来着墨寥寥,有意无意间忽视了。朴素讷言的青稞长期以来作着油菜花的陪衬,就像生活中,我们常常钟情于那一轮玉盘,深情款款地注视着,而对寥落的星星很少投去多情的目光。
⑤如果不是今天远方客人造访,特意去青稞地边转转,我还没有这样用心地关注过这片土地上的这个古老如青铜、沿着刀耕火种的岁月走来的农作物,就如很多时候一样,熟悉的东西往往被忽略了。
⑥感谢这样的机缘,让默默陪我多年、哺育我多年的青稞再次纳入我的视野,重新走进我的心里。一种别样的情愫开始在心中纠缠,恰似与一位故友又重新开始交接,回首多年来对彼此的牵挂。
⑦又一个清晨,我信步来到城外,踽踽独行在青稞地边。在苍茫气韵的笼罩下,风簌簌作响,有些微冷。青稞摇晃的幅度不大,抒情地弯下身去,又以舞者的妙曼回过身来,没有在艳阳下的那般激情,而是沉郁的,在铅块般沉重的天空中,在水汽稠密中,停下了摇曳的身姿,静止那么一时片刻。
⑧我与它们在同一地平线上,倾听扑捉着静如画面之中的声响。那一株株轻仰的半透明的穗头在停止下来的时刻,用心地竖着耳朵在倾听,似乎进入了对天地聆听的状态;那穗头恍若小兽们竖起的支支灵敏机警的耳朵,似乎在揣测大自然的风云变幻,要随时做出反应的样子来。
⑨此刻,我似乎窥探到了它们的秘密,窥视到了它们的忧伤、欢乐。不觉感悟到,生命都是一样的。警觉的,防范的,面对狂风骤雨时是凌乱的,惊慌失措的,但又是坦然的,勇敢的,接纳着冰雹、风霜、命运的差遣;在随风东倒西歪中,那根须却始终吸附着大地,吸盘一样咬定不放,是固执的,坚守的。
⑩细细打量,青稞正是以这紧贴地面的生存姿态,在时间无声的流逝中展示着生命的无言与坚守。远处巍峨的祁连山在铅灰的云团里似隐似显,偶露峥嵘。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象,属于高原,属于高天厚土。
⑪过了数日,心里牵着什么。在一次晚饭后,兴起,又一次漫步于田地边。【乙】墨绿的原野中,一株株青稞在时日推进中,在劲风吹拂下,茎杆渐趋粗拙,身子慢慢倾斜,谦谦君子般向大地垂下沉甸的头,鞠着腰身致意。穗首的麦芒向同一个方向微微领首,在轻微的抖动中,吟出清越悠扬的声调,随风飘扬。
⑫在地塄边坐下来,一股清甜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心里涌起无边的亲切来。山坳间,浅绿嫩绿洗染的村落,稀稀疏疏中显出一份简洁沉静;田野里,枝枝叶叶也拥挤,也疏朗,纠缠着亲情与婉约,让人遐想。
⑬这是一块氧气稀薄、贫瘠寒凉的土地,有些挑剔的生物是不愿落脚此地的。多少年来,这个学名叫裸大麦的生命用并不饱满的收成,竭力滋养着这方土地上百姓寡淡的生活,养活着清瘦的日子,让人感念。
⑭深情地抚摩着无边无际的田野,扪心自问,我怎么能与你生分呢?在沉甸甸的岁月里,唯独青稞是万万不该忘却的呀!我为自己的忘却深感愧疚,愧疚于我生长的土地,愧疚于给予我食物、哺育我成长的青稞。
⑮凝神静思,童年的时光流转,在青稞毕剥的拔节声响中,在浓洌的麦香中,稚嫩的我,与青稞一起成长。正如作家艾青的诗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我就是生长在这块大地上的一株青稞,我的亲人满山遍野,守候着这方高天厚土。我们选择在此落脚,在此生生不息,在青稞地滋养下,日复一日,创造着属于这块天地的幸福。
⑩万物生,万物荣。眼前的青稞地,还如当年一样茂盛青翠,它们饱饱地吸纳着日光和地气,体现出高原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质感,坚韧而独特。举目四野,六月间的青稞正在结穗灌浆,瘦弱矮小,多像一路走来的我!少年时的那份纤弱、轻狂、不知深浅,经季节之风吹日晒,受世俗之熏染陶冶,不再擎着轻飘飘的头颅,而以饱满成熟的色泽伫立于天地间,懂得了深植泥土、脚踏实地,走向成熟之季,结出生命之果……
(取材于马玉珍的文章,有删改)
14.文章记述了作者对青稞的认知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全相关内容。(4分)
在青稞种植基地调研时,客人热切的目光引起“我”对青稞的关注,“我”注目__①__的青稞,发现了它的朴素讷言,它重新走进“我”的心里;又一个清晨,在青稞地边,“我”细细打量紧贴地面生存的青稞,认识到了它的__②__,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慨叹;数日后,“我”又一次漫步于青稞地边,看着向大地致意、竭力滋养百姓的青稞,感受到了它的__③__,心生感念,也让“我”扪心自问,对青稞充满__④__之情。
15.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句,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②段写到“我就是长在地里的一株青稞”,第⑮段写到“我就是生长在这块大地上的一株青稞”。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中抒写了很多感悟,请选择其中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的阅读心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共7分)
材料一
漫步圆明园拾光买卖街,步入“御园莺歌”光影互动空间,虫鸟窸窣,树影婆娑……跨越300多年的时光,数字化让圆明园盛景再现。近年来,圆明园持续开展数字化复原工程,通过景区基础研究、复原设计、场景制作、维护更新等4个步骤、10多道程序,让人们穿越时空,领略“万园之园”的风采。迄今为止,全园已有108处景区完成数字化复原,其中约三分之二的景区实现了精准数字复原,一些建筑复原精准率达到95%。
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方式。除了数字化复原,圆明园还运用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和全景摄影等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进而完成文物虚拟修复,实现高精度永久留存。目前,包括瓷器、玉器、铜器以及石刻等在内的118件数字化文物已在圆明园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展出。
材料二
2023年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宇藏经洞”正式上线。“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三维建模技术和全局动态光照等科技、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公众登录“云游敦煌”小程序,即可进入高清还原的藏经洞中,近距离观赏敦煌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
“数宇藏经洞”以4K影视级画质、中国风现代工笔画美术场景与交互模式,让公众通过角色扮演“穿越”到晚唐、北宋、清末等历史时期。伴随着琵琶、鼓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旋律,公众可以与历史人物互动,“亲历”藏经洞的前世今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的价值与魅力。“数字藏经洞”开创了文物展示体验的新范式。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文物资源上“线”入“云”,破“屏”出“圈”,丰富了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
材料三
输入网址,轻点鼠标,飘逸俊秀的汉隶代表作《曹全碑》跃然眼前,经典目录学著作《校雠通义》可在线逐页阅览……不久前,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收藏单位第七次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6700多部(件)古籍在云端与读者见面。数据显示,___________。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不仅方便学者研究,也能降低普通读者接触古籍的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具象化地了解“典籍里的中国”。在数字技术条件下,文化遗产资源开放共享的更多,获取的渠道更便捷。比如,登录“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公众无需注册,就可以直接阅览敦煌遗书等珍贵资料。不只是国内的古籍,那些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汉籍,其数字化回归也今人期待。
图1近年来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总量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央广网等)
18.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甲】圆明园三分之二景区实现了精准数字复原,一些建筑复原精准率达到95%。
【乙】公众可以“亲历”藏经洞厚重历史的演进过程,感受到敦煌文化艺术之美。
【丙】我们登录“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能够查阅敦煌遗书等珍贵的古籍资料。
19.根据材料三中图1的信息,在材料三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答:_____________
20.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数字技术的应用给文化遗产带来的好处有:__①__、__②__、__③__。(每空限15字以内)(3分)
五、写作(40分)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1)在《我是一株青稞》中,默默陪伴、哺育“我”多年的青稞重新走进“我”的心里,引发“我”深情地回顾。生活中许多人、景、物也在陪伴我们成长,会触发我们心中美好的情思。请将“_______在我心里”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2)人类自古以来就对海洋充满敬畏、也充满好奇。在南极大陆数千米冰层下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等待你去发掘;在万米深海中有神秘物种,等待你去发现;在多个海域有海底古城,等待你去探秘……如果你乘坐一艘功能比“鹦鹉螺号”更强大、更先进的潜水器去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你会有怎样神奇的经历?有哪些惊人的发现呢?请发挥想象,以“海底神奇之旅”为题,写一篇故事。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海淀区七年级练习
语 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07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1)C (2)示例:指街巷环境整治有整体规划,注重细节,美化了环境。 (3)示例:将“和谐宜居,改善了人居环境”与“修旧如旧,留住了古都风韵”调换位置。
(共6分。共3小题,每小题2分)
2.(1)缀 镶 (2)B
(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3.(1)B (2)A
(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一)(共5分)
4.柳暗花明又一村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5.落红不是无情物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6.惟吾德馨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7.示例1: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示例2: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分。本试卷中出现的古诗词句除外,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共6分)
8.①示例:空间的辽阔无限 ②示例:怆然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9.示例1:我选(1)。陈子昂由个人遭遇想到宇宙无穷而生命短暂,抒发了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的慨叹。王之涣的诗句写的是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示例2:我选(2)。陈子昂登台眺望,悲从中来,叹人生短暂,感报国之志不得施展,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王安石的诗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不惧浮云遮挡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共4分。本诗诗句,2分;任选诗句,2分)
(三)(共8分)
10.D
(2分)
11.C
(2分)
12.示例:文中莲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孔颖达面对太子不遵法度的行为执着进谏,正直不苟,一心为国。张衡不为官职升迁而趋炎附势,具有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体现了他的正直。两人都具有莲一般美好的君子品德。
(共4分。孔颖达,2分;张衡,2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3.示例:我选择《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潜艇在大西洋遇到巨型章鱼袭击,被迫浮出海面。船长带领大家与章鱼展开血战,在尼德•兰即将被章鱼吞噬时,船长用斧头砍向章鱼,救下了尼德•兰。在危急关头,船长奋不顾身的举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共5分。人物,1分;结合内容说理解,3分;表达,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共15分)
14.示例:①铺天盖地的青绿 ②坦然与勇敢、无言与坚守 ③谦恭与奉献 ④愧疚、感恩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15.示例1:甲句用“闪烁”“律动”“摩挲”“交织”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稞在阳光之下生长的情态,表现了田野里青稞充满生机活力的美,表达了作者对青稞的热爱之情。
示例2:乙句中“渐趋粗拙”“慢慢倾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青稞随着时日推进、生长变化的动态过程;写青稞向大地垂下头,“鞠着腰身致意”大地,将青稞拟人化,既写出青稞渐趋饱满的姿态,又表现了青稞谦恭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共4分。“修辞”或“用词”,2分;表达效果,2分)
16.示例:第②段的“我就是长在地里的一株青稞”,表明“我”与青稞一样,都是门源这块水土养大的。第⑮段的“我就是生长在这块大地上的一株青稞”,表明“我”与青稞一起成长,都经历了磨炼,走向成熟,都深爱着这片土地,创造着属于这块天地的幸福。
(共4分。共2句,每句理解,2分)
17.示例一:作者从青稞身上感悟到“懂得深植沃土、脚踏实地,走向成熟之季,结出生命之果”。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学会了没必要再做练习。后来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静下心来,用习得的方法踏实做练习,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脚踏实地对于做事的重要意义。
示例二:作者从青稞身上悟到生命都是警觉、防范的,但又是坦然、勇敢的。我练习篮球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陌生的环境、教练和同学,让我很警觉,担心自己做不好被笑话;而当面对高难度动作、大运动量训练时,我坦然接受,勇敢挑战,迎难而上。在这过程中,我收获了成长。
(共3分。选择感悟点,1分;结合经历,1分;阅读心得,1分)
(二)(共7分)
18.甲
(2分)
19.示例:近年来,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共2分。时间、对象,1分;趋势,1分)
20.示例:①为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方式 ②丰富了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 ③资源共享更多且获取渠道更便捷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五、写作(40分)
21.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共31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默写, 危急时刻,方显人性光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古诗学习重朗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