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训练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后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共6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制度出现,主要表现在王位的继承上,由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材料表明( )A.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已然建立B.夏朝打破了禅让制的传统C.父死子继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D.分封制、宗法制在夏朝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打破了禅让制的传统,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故选B项;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C项,故排除;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在西周时期确立的,故排除D项。2.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 )A.标志着西周统一政权的建立B.体现了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周天子分封臣民给诸侯,但臣民依旧与周天子保持着臣民关系,这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B项错误;“授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贵族叛乱的威胁,但没有消除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故排除C项。3.下表为秦朝九卿部分官职及其职能。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官职职能奉常宗庙礼仪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皇室事务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少府皇室财政A.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的痕迹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此时管理国家政务与皇室事务的机构没有明确分开,还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的痕迹,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他评价的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答案:C解析:秦朝通过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中央政府才是正式的统一政府,故选C项。5.汉文帝时,贾谊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汉武帝统治时期,朝臣主父偃上书,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以上两则材料传达的共同信息是( )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削弱诸侯王的势力C.统治者的怀柔政策D.深受宗法思想影响答案:B解析:“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都是试图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题干材料未体现阶级矛盾尖锐,故排除A项;C、D两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6.元朝的疆域超过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元政府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选B项;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力,故排除A项;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不是监察机构,故C项不符合史实;行省是中央派出的地方机构,与防范宰相擅权无关,故排除D项。7.明朝,中央派大臣外出处理地方军政事务,分别给予总督或巡抚两种头衔,总督的全称是“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巡抚的全称是“巡抚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由此可知,明朝的总督和巡抚(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避免中央政务决策失误C.各司其职且相互制约D.是正式的省级行政机构答案:A解析:明朝,中央派总督或巡抚外出处理地方军政事务,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总督和巡抚是处理地方军政事务的官员,与避免中央政务决策失误无关,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总督和巡抚相互制约,故排除C项;明朝的总督和巡抚是官职,不是行政机构,故排除D项。8.据学者研究,清朝各时期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朝各时期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时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任期2.954.732.472.712.762.201.581.46由此可知清朝知县的任期状况(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D.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数据,可知清朝安徽知县任期时间在顺治到同治年间总体上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这不利于地方的长治久安,不利于地方行政措施的延续和地方的长远发展,故选D项;A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知县任期短,并不能说明吏治比较清明,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贵族政治是一种典范政治,保证其正常运作的第一推动力便是贵族的典范作用,但是自西周立国百年之后,贵族阶层变得贪图享乐,素质普遍下降,以致最终失去示范,自乱其制。因此,贵族政治日渐无法正常运转,并且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春秋时期,诸侯、大夫逐级僭越,卿族之间的相互斗争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过程。面对强宗大族对君权构成的巨大威胁,君主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以打击贵族势力、维护君权,而社会也急需建立起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以适应已经变化的客观形势,这便是官僚政治。——摘编自高晓娟《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原因。(2)列举秦朝、唐朝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并从政治角度简析官僚制度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原因:贵族政治的特性导致其自身的衰败;君主打击贵族势力、维护君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社会处于大动荡时期,政治变革风起云涌。(2)说明:秦朝: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唐朝: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抑制了暴政的出现。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些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B.周王室已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其特点是“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可知分封制遭到破坏。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贵族分封制趋于瓦解,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部分诸侯国内出现了俸禄制,不能由此证明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故A项错误;周王室名存实亡是在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排除B、D两项。2.据记载,秦朝在建立之前,领兵作战的都是将军、庶长、大良造、五大夫或客卿等,他们都是临时派遣的,事毕即解除兵权,仍归原职,不设太尉。而秦朝建立后,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这反映出( )A.军权在专制统治中的重要性B.太尉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C.太尉是有职无权的临时官员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统一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领兵作战的……都是临时派遣的”“而秦朝建立后,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反映了军权的重要性,军权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故选A项;秦朝没有太尉其人,所以太尉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太尉并不是临时官员,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排除D项。3.宋太宗将唐朝的“道”改为“路”,而对于各路官员的权力划分,宋哲宗时则明文规定:“凡本路钱谷财用事,悉委转运司,刑狱、常平、兵甲、贼盗事,悉委提点刑狱管勾(管理)。”这一变化可以佐证,当时( )A.财政与军事分离B.行政区向监察区转化C.民政与司法分离D.地方机构权限的扩大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凡本路钱谷财用事,悉委转运司,刑狱、常平、兵甲、贼盗事,悉委提点刑狱管勾(管理)”体现的是宋朝时期的民政同司法的分离,这主要是为了分化地方事权,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机构的权限受到削弱,故排除D项。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表明(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古代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调整C.中国古代并未实现高度集权D.郡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从秦汉到明清地方行政机构变化较大,极不稳定,说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为维护统治,中央不断对地方机构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不断调整,只是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秦朝已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高度集权,故C项错误;郡县制的推行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的走向朝代政治状态政治走向秦朝统一中国和确立官僚体制秦朝确立皇帝制,皇帝是国家的象征并且可世袭。秦朝已经意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国家机器不再只为帝王一人服务,还主要在于建立全社会的政治秩序,“化家为国”汉朝落实“化家为国”,完善官僚体制西汉君权和政府权力分离得非常清楚,皇帝是国家的代表,管理国家靠“三公九卿”。汉朝是贤人政治,从太学的人才培养和任用,到举孝廉,都是以贤荐贤唐朝唐朝把相权进一步扩大和完善。若没有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印,敕令就不合法,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审核而被皇帝任命的官员被称为“斜封官”,他们在官场抬不起头北宋中国现代性的拂晓时分宋朝,君权有所加强,相权有所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可以乱来。实际上,封驳非常多见,御史台的地位非常高。宋朝进一步提升士大夫的地位,甚至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写入祖训明清士大夫衰落,再度“化国为家”朱元璋废除宰相之位,虽然国家还是依靠大臣治理,但士大夫地位一落千丈。清朝,国家是皇帝一人的国家,没有宰相,“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摘编自姚洋《中国古代政治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提取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政治”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参考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内在沿袭性。论证:自秦以来,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在借鉴与沿袭中不断发展、完善。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在中央制度上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的郡县制,将秦以来所确立的皇帝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不断发展、完善。唐宋之际既有变化又有因袭,宋朝中央机构在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演变为二府三司制。汉唐以来对秦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落实和官僚政治的完善,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王朝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先后因袭的自然规律。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是在不断因袭中发展的。(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