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斜面教学ppt课件
展开2.斜面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人们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使用这些工具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科学概念。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 “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通过对比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可以省力的认识。在生活中寻找、了解斜面的运用,感受斜面对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人们利用斜面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学生分析】
斜坡和斜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比如,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沟渠、各种刀具、钉子等。学生有认识、有了解,但还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对于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2.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
2. 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
3. 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 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
2.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塑料槽、木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
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槽(也可以买PVC线槽自制)、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抹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斜面测试记录表2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出示教科书第43页图片,学生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
揭示概念: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追问:你还见过哪些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概念,为探究做好铺垫。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也是最容易出现争论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本课的探究活动。
二、探索
活动一 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
1. 出示教科书第44页图片,介绍任务1和任务2的活动目的和操作方法。
出示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谈话:为了评价完成任务,通常我们都会设立一些指标,如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等。在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底处B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
集体交流后,让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体验。
设计意图:实验之前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做法,可以帮助一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增加操作启示。评价指标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实验时目的更加明确。
活动二 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
教师介绍任务。
任务3: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师提示:①保持斜面干净、顺滑,减小阻力。②沿斜面拖动时,尽量用力均匀。③拖动的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指针通常停留在哪里,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验,搜集利用斜面搬运和直接搬运物体的相关数据,获取搬运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证据。
三、研讨
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 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
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记录,围绕记录进行研讨并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最终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任务活动中的用力情况并得出结论。任务1和任务2,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对比任务3和任务4,哪一种搬运方式更省力?
2. 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小结: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聚焦用力的大小,通过对比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科学认知。
四、拓展
教师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找一找,斜面在哪里?议一议,斜面提供了什么便利?
教师出示竹筒运水、沟渠运水图片,提问:同样是运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沟渠的建造需要哪些技术?
小结:竹筒运水简单方便,易操作。沟渠比竹筒更加牢固、耐用,沟渠运的水也比竹筒要多,效率更高。沟渠的建造需要用到水泥,水泥的发明需要技术。水泥与沙、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才可以形成混凝土,也需要技术。沟渠的开凿、堆砌都需要工具,工具的发明同样也离不开技术。所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工具的进步。
【板书设计】
斜面
《斜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大致采用总—分—总的形式,第一节阐明工具与技术之间的联系,第二节课开始着重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几种简单机械之一——斜面,通过搭建斜面,让学生体验用斜面运输物体的过程,并通过测量、比较使用斜面和不使用斜面两种方式拖运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让学生认识到斜面可以更加省力,进而认识到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本节课的设计要突出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特点,按照“发明背景—任务与测试—评估与交流—社会影响”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对工具与技术形成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变更测试任务的方式和观察指标,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教材围绕本单元 “简单机械”的核心概念,重点引导学生研究斜面的原理和作用。整节课设计了2个模拟测试活动,先是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木块和水);第二个活动是用木板搭一个斜面,模拟搬运物体的过程,通过比较使用斜面和不使用斜面两种方式拖运物体(木块和石块)所用力的大小,让学生认识到斜面可以更加省力。
斜面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为何要使用斜面,使用斜面有哪些优势,是本节课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本课可以先从生活中常见的斜面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设置一些列有难度梯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搭建斜面开始,体会斜面上的物体不需要人力,依靠重力作用就可以下滑;接着通过测量测量、比较使用斜面和不使用斜面两种方式拖运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让学生认识到斜面可以更加省力;接下来通过研讨互动,让学生利用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最后的拓展活动,与前面的引入环节呼应,让学生从原理层面进一步认识斜面的应用对于生产生活的重要价值,最总形成对斜面这一简单机械的深刻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其实经常看到斜面,但是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并没有把这些现象与斜面之间建立联系,也不了解简单机械有哪些。因此,本节课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本节课的实验探究任务并不难,同时充满了乐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之前的训练,学生已经可以按照要求组装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之前也详细学习过,所以本节课在操作上并没有难度,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聚焦在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研讨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
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
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搭建斜面,体会物体通过斜面不需要人用力,依靠重力就可以自行滑下。
难点:通过测量、比较使用斜面和不使用斜面两种方式拖运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让学生认识到斜面可以更加省力。
【材料准备】
纸盒、滑道(3个)、水、水槽、木块、石块、弹簧测力计、实验记录单
- 弹簧测力计量程:5N
- 石块重量不得超过测力计量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引入利用竹筒引水的图片。
教师陈述:图中这一引水工具叫作连筒,早在我国唐朝中期以后就开始盛行,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许多山区见到这一工具。所以说,有些工具很早就被发明出来了,但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人们还在使用。
教师提问:竹筒引水就是一种简单的斜面应用,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斜面?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哪些可以看成斜面呢?屋顶?水沟?山路?下坡?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列举生活中使用斜面的实例,并板书。
设计意图:以“竹筒引水”作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回忆所有跟“斜面”有关的经历,进而认识到斜面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简单机械,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2.探索
模拟测试(一)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
任务1:将一个物体(木块)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低处B。
任务2: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
教师提问:在物体(木块)通过过程中,需要人用力吗?物体是靠着什么力量下滑的?
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人没有用力,松手之后物体自由滑下。
设计意图:这里设置了两个任务,分别是运石块(典型固体)和运水(典型液体)。通过两个相对简单且趣味性十足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在实验中需要关注:当石块和水在斜坡滑道 “通行”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人用力?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个过程根本不需要人用力,借助重力,物体就可以沿着滑道一直滑行到斜坡的底部。 这一过程与人工搬运相比,大大地节省了人力。
模拟测试 (二)用木板搭一个斜面, 模拟搬运物体的过程。
任务 3 :将两个物体(木块和石头)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将木块和石块由低处B缓缓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注意事项:用测力计钩住木块和石块,然后从低处沿斜面慢慢地往上拉,整个过程动作要缓,用力要均匀。最好选用小量程的弹簧测力计,读数更加精确。拉的过程中,学生要观察、读出测力计所测出的拉力值,可以反复多试几次,使数据更准确。
设计意图:这里同样设置了两个任务,通过测量、比较使用斜面和不使用斜面两种方式拖运物体所用力的大小,从真实的数据层面,让学生认识到斜面可以更加省力。
3.研讨
教师提问: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
学生思考:能否利用材料组装斜面、否能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师提问: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可以省力。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教师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首先将目标聚焦于任务评价,从材料组装、使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力的大小等多维度来评价实验探究过程。整个探究过程设置也是通过不断变更测试任务的方式和观察指标,达到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接下来对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将学生测量的真实数据作为证据,先进行组内对比,再进行组间对比,最终得出“斜面”可以更加省力这一结论。
4.拓展
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斜面的例子?找一找下列图片中哪些地方是斜面的运用。
盘山路 水渠
设计意图:学习过了斜面的原理之后,学生再回想生活中对于斜面的应用,视角已经转变。 由单纯的使用斜面的现象过渡到思考使用斜面的优势——更加省力。通过这种反向验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斜面的理解。建议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介绍几种“变形斜面”,如螺丝的螺纹、盘山公路等,拓宽学生的视角,让学生认识到斜面不一定都是直的。
【材料准备】
【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
生活中的常见斜面为学生的即时课堂生成,两幅实验操作指导图片可以打印,也可以黑板上自行画图。
【学生记录单设计】
【班级记录表设计】
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
2. 斜面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人们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使用这些工具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科学概念。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 “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通过对比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可以省力的认识。在生活中寻找、了解斜面的运用,感受斜面对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人们利用斜面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学生分析】
斜坡和斜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比如,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沟渠、各种刀具、钉子等。学生有认识、有了解,但还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对于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
2.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
2. 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
3. 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 与同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
2.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塑料槽、木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
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槽(也可以买PVC线槽自制)、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抹布。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斜面测试记录表2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出示教科书第43页图片,学生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
揭示概念: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追问:你还见过哪些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概念,为探究做好铺垫。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也是最容易出现争论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本课的探究活动。
二、探索
活动一 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
1. 出示教科书第44页图片,介绍任务1和任务2的活动目的和操作方法。
出示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谈话:为了评价完成任务,通常我们都会设立一些指标,如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等。在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底处B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
集体交流后,让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体验。
设计意图:实验之前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做法,可以帮助一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增加操作启示。评价指标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实验时目的更加明确。
活动二 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
教师介绍任务。
任务3: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师提示:①保持斜面干净、顺滑,减小阻力。②沿斜面拖动时,尽量用力均匀。③拖动的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指针通常停留在哪里,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验,搜集利用斜面搬运和直接搬运物体的相关数据,获取搬运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证据。
三、研讨
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 在模拟测试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
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记录,围绕记录进行研讨并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最终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任务活动中的用力情况并得出结论。任务1和任务2,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对比任务3和任务4,哪一种搬运方式更省力?
2. 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忆前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
小结: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
设计意图:研讨环节聚焦用力的大小,通过对比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科学认知。
四、拓展
教师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找一找,斜面在哪里?议一议,斜面提供了什么便利?
教师出示竹筒运水、沟渠运水图片,提问:同样是运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沟渠的建造需要哪些技术?
小结:竹筒运水简单方便,易操作。沟渠比竹筒更加牢固、耐用,沟渠运的水也比竹筒要多,效率更高。沟渠的建造需要用到水泥,水泥的发明需要技术。水泥与沙、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才可以形成混凝土,也需要技术。沟渠的开凿、堆砌都需要工具,工具的发明同样也离不开技术。所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工具的进步。
【板书设计】
斜面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记录模拟测试活动中的数据和感受。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斜面测试记录表中“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这一栏的记录,要讲清楚要求,观察石块、水往下运动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不然部分学生认为因为我们是用手拿着石块放到斜面滑道上,然后往下滑,所以它是需要人为施加力的。
斜面测试记录表“用力情况”这一栏填的是测力计测量出来的真实数据,可以让学生多做几次实验,然后把平均值记录下来。
第2课 斜面
(教材P43~45)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 |||||||||||||||||||||||||||
探索 与研讨 | 探索一:利用斜面搬运物体 1.过渡:如果要将这个水桶再搬下讲台,斜面可以帮助我们吗?(预设:可以。把水桶放在斜面上,它就能自己滚下来。) 2.提问:这样滚下来,跟用手将它搬下来有什么区别呢?(预设:用手搬需要出力,滚下来不需要出力。) 3.布置任务:斜面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完成任务的呢?让我们通过两个模拟测试来探究一下。(教学提示: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测试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4.小结:通过斜面将物体从高处搬运到低处时,物体可以借助自身的重力从高处沿斜面滑到低处,这个过程人不需要额外施加力。 探索二:斜面真的能省力吗 1.过渡:(教学提示:出示木板、方块、木块、石块、测力计。)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真的能省力吗?让我们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交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通过交流、改良并确定最终方案。(预设:先将物体由低处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再将同样的物体由低处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然后比较两个力的大小。)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
| |||||||||||||||||||||||||
探索 与研讨 | 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交流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在实验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 学生1:是,两种方法最终都能将物体搬运到高处。 主持人: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哪种方法比较轻松?为什么? 学生2:不相同。使用斜面提升比较轻松,因为沿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比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小。 主持人:通过测试,你们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 学生3:可以省力。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5.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实验探究的结果。 小组1:我们组用两种方式都能完成任务,都能将物体搬运到高处。但是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沿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比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小,所以我们认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1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小组2:我们认同小组1的实验结果,同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发现每个小组的测量数据都不同,差别有大有小,这是什么原因? 主持人:这个提问非常好,请各小组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回答。 小组3: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测力计沿着斜面向上拉。 小组4: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没有调零。 ……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接下来请老师为我们总结 |
|
探索 与研讨 | 6.讲解:斜面是一个能够帮助人们省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的工具,而且不同的斜面省力的程度不同,用相同的斜面提升不同的物体时,省力程度也不同。看似简单的斜面其实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些就留待我们以后慢慢探索吧! |
|
拓展 与小结 |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盘山公路图片。)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那为何不将公路直接从山脚笔直修建到山顶,而是修建成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预设:从山脚直接上到山顶需要很大的动力,车辆很难开上去,而盘山公路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使车辆上山时更轻松。) 2.交流: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原理?(预设:刀、斧、剪刀、指甲剪等工具的刃都是斜面,使用起来省力;水渠、水坝也利用了斜面原理,不但治理了水灾,还实现了对水的充分利用;……) 3.小结:斜面是一种能帮助人们省力的常见工具,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深远影响。 |
|
板书 设计 |
| |
教学 反思 |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斜面的作用。因此,首先让一个力气较小的女生搬一桶纯净水到高处,引出难题,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木板搭一个斜坡来帮助该女生解决难题。在经历了将水桶直接搬到高处和沿着斜面搬到高处的比较后,学生会发现前后两次搬运水桶所花的力气是有区别的,再结合生活经验,引出课题:斜面。接着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斜面,进而引出斜面的两种使用方法。通过模拟测试,学生会发现不同的使用方法,得到的效果不同。 学生的质疑、猜测、思考是本课行进的基础,因此本课通过让学生对“斜面”的作用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测试,从而使他们更深切地了解斜面的作用。然后再对应生活需求,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知道这也是技术的另一种展现。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讨论、思考、发现,寻找生活中对于斜面的各种应用。 |
|
课后 作业 |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32第三题。 三、选择题。 4.山区的公路一般都要设计成盘山公路的原因是( )。 A.这样设计能达到省力的目的 B.这样设计能节约建设成本 C.这样设计能增加行车的安全性 参考答案 三、4.A |
|
《斜面》实验记录单
班级 姓名 小组 日期
我是 材料员 操作员 记录员
模拟测试(一)用塑料槽做一个斜面滑道,模拟古人搬运物品
任务1:将木块由高出A沿斜面滑到地处B。
任务2:用几段塑料槽搭一个较长的斜面,模拟水渠引水,将一杯水从高处引到低处。
模拟测试(二)用木板搭一个斜面,模拟搬运物体的过程
任务3:将木块和石块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任务4:将木块和石块由低处B缓缓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物体 | 拖木块所用力的大小/N | 拖石块所用力的大小 |
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拖到高处A |
|
|
由低处B缓缓直接提升到高处A |
|
|
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我认为,使用斜面拖动(搬运)物体,更加省力费力。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斜面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斜面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斜面测试记录表,不需要,斜面可以省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斜面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2.斜面习题ppt课件,共1页。
科学六年级上册2.斜面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2.斜面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斜面》教学课件pptx、《斜面》教学设计docx、斜面实验记录单docx、《斜面》微课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