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21实验题①
展开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21实验题①
一、实验题
1.(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根据图中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开始加热蘸酒精的棉球就燃烧,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加热一段时间后蘸水的棉球也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2)实验2:利用注射器完成下列实验。
①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止水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松手后若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若将装置A与B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装置_______(填标号)可随时控制反应结束。停止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
2.(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并用正确的方法收集了一瓶CO2,验满后进行如下实验,将足量NaOH溶液注入到集气瓶中(如图1),并采集信息形成图像(如图2)
(1)集气瓶中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2)集气瓶内压强随反应的进行而降低,主要是因为瓶内气体_______。(填标号)
A.分子数减少 B.分子体积变小
C.分子运动变快 D.分子间距离减小
(3)结合图像推断收集到的气体是否纯净,并从分子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
3.(2023·河北保定·统考二模)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蒸发操作。仪器a的名称是_____;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乙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实验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测量结果会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丙是配制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量取水的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所配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选填“>”“=”或“<”)。
4.(2023·河北保定·统考二模)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
(1)将注射器中氢氧化钠浓溶液推入集气瓶内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
(2)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2023·河北衡水·统考三模)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
(2)乙实验是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丙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他操作都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2023·河北廊坊·统考二模)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组实验,请据图回答:
(1)连接装置A、B,向锥形瓶内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乙处燃着的火柴先熄灭。
①仪器a名称是______;
②由实验现象可推知具有的性质:不可燃,不支持燃烧,______。
(2)室温下,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饱和石灰水,进行乙图所示实验。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③中溶液变浑浊,析出的固体是______(写化学式)。
7.(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二模)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后,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低右高。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锥形瓶中的现象为______。
(3)U形管中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8.(2023·河北廊坊·统考二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安装好装置1,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束后,取少量烧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2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则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
(2)如图装置2,打开止水夹,并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外部,取下毛巾,装置2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形成喷泉。
9.(2023·河北唐山·统考二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中的实验仪器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H2S是一种有臭鸡蛋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实验室常用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H2S,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收集时可以用C、D、E中的D装置进行收集,则说明该气体具备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
(3)小明同学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还加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采用装置E收集完毕后,他忘记将导管移出水面就停止了加热,你预测这种操作会引起的后果是______。
10.(2023·河北沧州·统考模拟预测)小明看到一段视频:古代铁匠将红热的铁器浸入水中淬火,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此,他动手尝试做该实验:把带柄的铁块烧红后反复插入水中“集气瓶”(用玻璃饮料瓶改装)的正下方,如图所示。
(1)这种集气方法叫_____。
(2)开始收集气体前应保证瓶内_____。
(3)“集气瓶”充满气体后未离开水面,过一段时间后,瓶内水面能上升一定高度的原因可能是_____。
11.(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解答问题。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KMn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中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_______。
(3)C中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检验正极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常常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12.(2023·河北保定·统考三模)实验台正上有如下试剂,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小组同学选取合适的试别在一个烧杯中依次完成了下列一组趣味实验:
①“清水变牛奶”(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②“牛奶变汽水”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③“汽水变红酒”(无色溶液变成红色溶液)。
【实验1】小强同学先在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当“清水”,从实验台选取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交流讨论】
(1)步骤1中“清水变牛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牛奶”的物质成分结合步骤2中现象可确定试剂B为_____。
(3)步骤2中,待“汽水”中的气体不再放出后,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
(4)步骤3向“汽水”中加入的试剂C为_____实现“汽水变红酒”。
【实验2】
(5)小明同学在上述小强实验所得的“红酒”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_____。细心的同学们发现,实验后烧杯中有少量不溶物,请你分析产生不溶物的原因:_____。
【拓展提升】
(6)实验室制取步骤2产生的气体可选用图中_____(选填序号)装置。
13.(2023·河北·模拟预测)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制取氧气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水槽里的水变红,可能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为防止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乙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c为稀盐酸,固体b可以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4.(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
(1)小明将分别装有石蜡和海波的试管先后放入烧杯中,利用水浴加热,其好处是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小明利用酒精灯边加热边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绘制出石蜡和海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可得出海波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
(3)如图乙所示,海波在第6min时刻处于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若此时撤去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变多了。
15.(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点燃酒精灯,观察到:①铜丝表面变黑;②一段时间后,玻璃棒……
(1)铜丝变黑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一段时间后,玻璃棒_______(选填“A端下降”“B端下降”或“保持平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1) 燃烧需要可燃物 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 活塞向下移至原位 B 将注射器活塞向下拉,直至液体药品与固体分离(或夹紧止水夹)(合理即可)
【详解】(1)实验1开始加热蘸酒精的棉球就燃烧,蘸水的棉球不燃烧,是因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加热一段时间后蘸水的棉球也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①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 关闭止水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如装置气密性良好则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会向下压活塞,当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内外气压相同,活塞停止下移。则松手后若活塞向下移至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若将装置A与B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装置B可随时控制反应结束,当打开止水夹时,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使干燥管内液体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止水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干燥管上半部分聚积使干燥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注射器,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停止反应的操作是关闭止水夹或将注射器活塞向下拉,直至液体药品与固体分离。
2.(1)
(2)A
(3)不纯净,气体分子间间隙较大,不同气体的分子容易混在一起
【详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瓶内气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二氧化碳分子数减少导致压强降低,故选A。
(3)由图像可知,反应后瓶内压强未减少到零,所以瓶内还有气体存留,说明收集到的气体并不纯净。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隙较大,不同气体的分子容易混在一起。
3.(1) 蒸发皿 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产生大量白烟 偏低
(3)>
【详解】(1)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蒸发操作仪器a为蒸发皿;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则测量结果偏低。
(3)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所配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偏大。
4.(1) 集气瓶内气球胀大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
(2)
【详解】(1)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中的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气球会胀大。
(2)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1) 酒精灯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2) 澄清石灰水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3)偏小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2)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可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加入到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加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3)丙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多,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小。
6.(1) 分液漏斗 密度比空气大
(2) 生成白色沉淀
【详解】(1)①由图可知,a是分液漏斗。
②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所以B处燃着的木条先熄灭。所以可推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为: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①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淀和氢氧化钠,所以②中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③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析出的固体是Ca(OH)2。
7.(1)
(2)有白色固体析出
(3)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详解】(1)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2)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锥形瓶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3)U形管中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现象的原因是: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8.(1) >
(2)可以
【详解】(1)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压入烧瓶中,所以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出现此现象的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取少量烧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2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则溶液的pH>7;
(2)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外部,会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排出,取下毛巾后,气温降低,瓶内气压减少,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压入烧瓶中,所以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也可以形成喷泉。
9.(1)试管
(2) B 密度比空气大
(3) 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水会沿导管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试管炸裂、试管破裂)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常用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H2S,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则选择B为发生装置;D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3)用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口加放一团棉花,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棉花是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阻塞导管;先停止加热,装置内压强减小,水会沿导管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10.(1)排水法
(2)充满水
(3)铁块烧红后温度较高,与水接触后部分水变为水蒸气,一段时间后,水冷却变为液体,因而瓶内气压降低,瓶内水面能上升一定高度
【详解】(1)由图可知,实验中是通过排出容器内水的方法对气体进行收集,这种集气方法叫排水法;
(2)开始收集气体前应保证瓶内充满水,收集到的气体较纯;
(3)“集气瓶”充满气体后未离开水面,过一段时间后,瓶内水面能上升一定高度的原因可能是铁块烧红后温度较高,与水接触后部分水变为水蒸气,一段时间后,水冷却变为液体,因而瓶内气压降低,瓶内水面能上升一定高度。
11.(1) 试管
(2)四氧化三铁/Fe3O4
(3)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氧气溶于水的量比氢气多
【详解】(1)A中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KMnO4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3)电解水负极产生氢气和正极产生氧气,关闭电源,检验正极气体也就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口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氧气溶于水的量比氢气多,所以常常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12.(1)Na2CO3+CaCl2=CaCO3↓+2NaCl
(2)稀盐酸
(3)Na+、Ca2+、H+
(4)石蕊溶液
(5) 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变为蓝色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6)②④
【详解】(1)由题文中的物质可知,“清水变牛奶”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2)步骤2中“牛奶变汽水”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发生的反应是步骤1中生成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即步骤2中加入的试剂B为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3)步骤2中,待“汽水”中的气体不再放出后,溶质中的溶质有步骤1中生成的氯化钠、步骤2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还有加入的过量的稀盐酸,则溶液中的阳离子有Na+、Ca2+、H+,故填Na+、Ca2+、H+。
(4)步骤2后的汽水中含有稀盐酸,稀盐酸呈酸性,能够使石蕊溶液变红,即步骤3向“汽水”中加入的试剂C为石蕊溶液,故填石蕊溶液。
(5)所得的“红酒”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石蕊溶液呈紫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即溶液中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变为蓝色,故填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变为蓝色;
实验后烧杯中有少量不溶物,结合上述可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Na+、Ca2+,阴离子有Cl-和OH-,所以产生不溶物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少量不溶物为氢氧化钙,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6)步骤2产生的气体是CO2,制取CO2的反应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为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可选用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即装置②,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可利用多功能瓶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二氧化碳,即装置④,故填②④。
13.(1) 酒精灯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后熄灭酒精灯
(2) 氧化铁(合理即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详解】(1)甲是制取氧气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为酒精灯;
实验过程中水槽里的水变红,可能的错误操作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导致加热时粉末状物质随气流进入水槽,使水槽里的水变红;
实验结束,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2)乙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c为稀盐酸,固体b可以是氧化铁(合理即可),因为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装置为敞口装置,该反应没有气体参与和生成,可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14.(1)试管中物质受热更均匀(或缓慢加热,便于控制)
(2)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 固液共存 固态
【详解】(1)水浴加热,可以使试管中物质受热更均匀(或缓慢加热,便于控制);
(2)由图可知,海波在第4min到第11min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由图可知,第6min为海波熔化过程,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若此时撤去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海波会放热凝固,试管中的固态将变多。
15.(1)
(2) A端下降 铜和氧气反应使A端质量大于B端
【详解】(1)加热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由于铜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氧化铜,使A端的质量增大,杠杆失去平衡A端下降,所以一段时间后,玻璃棒A端下降,故填:A端下降;铜和氧气反应使A端质量大于B端。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21实验题②: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21实验题②,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20推断题②: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20推断题②,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20推断题: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题知识点汇编专项练习(河北专用)-20推断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