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3 江南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江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江、南”两字。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莲叶、莲蓬、小鱼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课件出示江南风光组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课件)在我国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河水从每家每户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就更美了,你们看(课件)!这就是美丽的江南,看完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呀?
2、生看完后谈感受
3、师:是呀,绿树红花,小桥流水,水乡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江南的一首诗歌(齐读课题)。请打开语文书第5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可以大声地读出来,你也可以和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不认识的字可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美。
(1)诵读诗歌
1、师:小朋友们读过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谁能把它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
2、介绍“汉乐府”(课件)
3、下面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走进乐府诗《江南》。(课件)
(2)感受荷花美:课件出示莲花、莲叶、莲蓬图
(3)第一行
1、(课件)看!江南荷花盛开。美丽的荷花里面藏着莲蓬,莲蓬里结着一粒粒莲子。当花瓣谢了的时候,莲蓬长大了,莲子也成熟了,这时候,水乡姑娘就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贴莲蓬)所以我说:江南,可真是一个采莲的好地方!(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课件出示:江南可采莲)
2、指名朗读,正音,指导朗读。
3、大家知道采莲其实要的是莲子,你知道莲子能做什么吗?
(4)第二行
1、荷花又叫莲花,那么荷叶又叫——莲叶。(贴莲叶)小朋友,看那满池的莲叶,(课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你觉得池塘里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大、绿、多、美……)如果你能用上“莲叶真——————啊!”的句子来夸一夸荷叶,那就更好了。
2、谁能在诗歌中找到写莲叶的句子?
3、(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是啊,一片挨着一片,很茂盛,绿油油的一片,就是“田田“的意思!!
4、细心的小朋友就会发现,句子的最后有一个符号,叫感叹号。简介感叹号的用法。
5、感叹号的句子就要读得有感情,指导朗读。
6、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难怪在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会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感慨!原来满眼的荷叶仿佛延伸到天边。王昌龄眼中的采莲少女“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更是因为少女的脸庞与荷花相互映照,人花难分。
7、江南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圣地,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江南的古诗?
8、读阅读链接《小小竹排画中游》
(5)第3——5行
1、这么美的荷花、荷叶也吸引好多小鱼来了。(课件)读读看,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游来游去、做游戏、捉迷藏……)
2、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生:想)那就游起来吧!(课件)
3、生表演。
4、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莲叶东……)你都看到了些什么?你开心吗?
5、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一会儿游到东,(贴板书)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这些是方位词,课文中的方位词是按“东—西”“南—北”两组相对形式排列的。
6、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自由的,采莲姑娘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读出轻松愉快的心情(课件) (齐读)
三、拓展延伸,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1.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不仅有江南这样美丽的水乡,还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名山大川,山与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课件)你还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给大家介绍一下?
2.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但是我们除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外,更要保护它,时刻记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最后,让我们一起在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江南之旅,请大家一起读。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感知,自主识字,再现情境,随文识字,引读背诵,积累语言,拓展延伸,体会愉悦,示范引领,自主写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江南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