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提升】部编版历史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讲学案
【暑假提升】部编版历史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03讲:古代印度 讲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部编版历史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03讲:古代印度 讲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03讲 古代印度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了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掌握印度种姓制度的目的、特点以及对印度社会的影响。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 阅读教材,填空,并在教材上勾画标注相关内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起源: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2.文明遗址: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3.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1)统一: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2)繁荣: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5.文明衰落: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等级划分等级名称职责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除以上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2.制度特征: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公元前6世纪。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3.教义:早期反对第一等级 婆罗门 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4.发展:由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以及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5.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1)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 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2)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考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例1.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文明的地域范围大多有限,其文明发源地有来自于大河流域,也有来自于海洋,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古埃及文明诞生于恒河 B.古希腊文明诞生于爱琴海C.古罗马文明诞生于黑海 D.古印度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答案】B【解析】古希腊文明诞生于爱琴海(地中海的一部分),故选B项;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排除A项;古罗马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故也诞生于地中海,排除C项;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故排除D项。考点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例2.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答案】D【解析】综合材料可知,《吠陀经》明面上是在说巨人的嘴、手臂、腿部和脚部分别变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实际上是在表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就像人的嘴、手臂、腿部和脚部一样贵贱分明,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创立的社会等级制度,不是艺术创作的产物,排除A项;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与种姓制度无关,排除B项;种姓制度等级森严,提倡众生平等的是佛教,排除C项。考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例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紧扣“公元前6世纪创立”结合佛教的创立时间回答。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等词语来源于佛教,故选项A符合题意;基督教创立于公元1世纪,排除选项B;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排除选项C;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排除选项D。1.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B.河流 C.高山 D.沙漠2.“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国家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3.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人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4.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5.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各项成果中属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是(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C.甲骨文和青铜器 D.梵文和佛教6.2021年4月,绵阳博物馆举办“敦煌莫高窟壁画展”,其中不少佛像衣衫单薄,面部表情生动,与传统中国讲究主产的面风有很大差异。这种画风最可能出自( )A.古埃及文明 B.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阿拉伯文明7.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推出过一部大型主题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生动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悠久灿烂、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现的是(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佛教 ④阿拉伯数字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8.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是A.建筑风格相似 B.欧亚文明起源C.宗教信仰趋同 D.农耕文明发达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级森严的制度】材料一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众生平等的宗教】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材料三 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两百年左右了,此时佛教已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的国教。(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的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的原因。 1.(2022·山东济南·16)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希腊 D.古代印度2.(2022·福建三明·模拟预测)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道:“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该记录印证了古代印度( )A.封君封臣制度 B.繁荣的早期文明C.佛教思想盛行 D.森严的等级制度3.(2022·黑龙江鸡西·17)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拥挤贫民窟中的原低种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图示中能够反映和造成这个群体低种姓地位的是( )ABCD4.(2022·湖北恩施州·10)文物古迹见证历史。如图反映的文明成果起源于哪一地区( )释迦牟尼像A.古代埃及 B.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5.(2022·贵州毕节·9)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古印度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A.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神仙方术 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C.将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解脱出来 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6.(2020·江苏盐城·1)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学习内容应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②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③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④创始人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7.(2021·江苏无锡·16)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内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马可·波罗行纪》 ④种姓制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起源: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2.文明遗址: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3.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1)统一: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2)繁荣: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5.文明衰落: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等级划分等级名称职责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除以上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2.制度特征: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公元前6世纪。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3.教义:早期反对第一等级 婆罗门 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4.发展:由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以及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5.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1)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 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2)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文明位于黄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文明位于两河流域,所以他们兴起的相同因素是河流,故选B;这些文明的兴起的相同地理因素主要是河流,与海洋、高山和沙漠无关,排除ACD。2.【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古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3.【答案】A【解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未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四个种姓法律地位不平等,故A符合题意。津贴制度是一种辅助工资形式,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形态,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民生,排除B.C.D。故选A。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后来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产生于公元1世纪,创始人是耶稣,排除;C项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排除;D项是产生于7世纪,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排除。故选A。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而梵文是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D项正确;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属于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排除A项;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或巴比伦的文明代表,排除B项;甲骨文和青铜器属于中国古代商周时期的文明代表,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因此C项正确;佛教与古埃及文明及古巴比伦文明无关,AB项排除;阿拉伯文明下的宗教是伊斯兰教,D项排除。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亚洲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佛教属于亚洲古印度的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达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比数字”,属于亚洲文明,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金字塔属于非洲古埃及的文明成就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它们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都以农业经济为主,D项正确;建筑风格相似、欧亚文明起源、宗教信仰趋同与题干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9.【答案】(1)职业;所居地区;所居聚落等。(2)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3)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4)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提倡“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古印度,哈拉帕文明是它的早期文明。后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半岛,后来建立孔雀王朝。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起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故选D项;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是金字塔,排除A项;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是《汉谟拉比法典》,排除B项;古代希腊是海洋文明,排除C项。2.【答案】D【解析】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各个等级之间地位不平等。材料中“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给予特殊的规定,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中世纪政治制度,排除A项;繁荣的早期文明和佛教思想盛行与材料中等级制度森严不符合,排除B和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具首陀罗,故选A项;周天子、诸侯等反映的是中国的分封制,排除B项;帝王、封建主等反映的是欧洲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排除C项;天皇、将军和大名等反映的是日本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排除D项。4.【答案】C【解析】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早期为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得到许多人的支持,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故选C项;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最具代表的是金字塔,排除A项;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代表是《汉谟拉比法典》,排除B项;古代希腊最突出的文明成果是民主政治,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佛教”“众生平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所主张的种姓具有特权地位,故选B项;中国的道教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了神仙方术,排除A项;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耶稣就是“救世主”。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被称为基督教,排除C项;伊斯兰教的诞生有助于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排除D项。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教的教义主张众生平等,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材料中内容论述的是佛教,故B符合题意;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排除A;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主张博爱,排除C;伊斯兰教创始人是默罕默德,排除D。7.【答案】C【解析】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结合题意可知,选C。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部编版历史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8讲: 美国的独立 讲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部编版历史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6讲: 早期殖民掠夺 讲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部编版历史八年级(八升九)暑假预习-第15讲: 探寻新航路 讲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探寻新航路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