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 文言文特殊句式(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5233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 文言文特殊句式(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5233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 文言文特殊句式(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5233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52336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52336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52336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暑假高中预备】初三语文暑假预习-专项讲学案+课文自学知识点+模拟入学考试卷
【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文言文特殊句式》讲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文言文特殊句式》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版docx、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1讲文言文特殊句式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讲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 通晓文言常用特殊句式,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 了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1、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的说,它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形成“……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鱼,我所欲也。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4)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者也”字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6)在谓语前用“是”、“乃”、 “则”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问今是何世。 不知木兰是女郎。7)主语后面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着,或称受事者。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于”格式,,“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2)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为”格式,或“为……所……”格式,“为”相当于“被”。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3)用介词“见”,构成“见”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帝感其诚。 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1)谓语前置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贤哉,回也。(2)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大王来何操?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 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是以谓之文也。(2)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中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在文言文中,通常用“之” “者”或“之……者”使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中心词+之+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2)中心词+有+定语+者,如:郑人有买履者(3)中心词+而+定语+者,如:穷民而无告者(4)中心词+之+定语,如:仰观宇宙之大另有数量短语作定语,常常后置,如:军书十二卷。(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于”或“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动词后作补语,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1:何有于我哉? 今诸生学于太学。 贫者语于富者曰。例2: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省略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1)省略主语例:永州之野产野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皆死。(2)省略谓语例: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3)省略宾语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此人一一为(其)具言所闻。 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省略介词例: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 帝感(于)其诚。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于)人。5.固定句式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类型示例陈述语气有以(有用来……的),无以(没有用来……的),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被……)疑问语气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莫不是、该不会)感叹语气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唯……是……(宾语前置句,“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反问语气无乃……乎(难道不、恐怕、只怕……吧),得无……乎(难道……吗),何……之(有什么……),不亦……乎(不也……吗)假设关系诚……则……(如果……,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选择关系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耶,其……耶(是……呢,还是……呢?)6.文言句式汇总图示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都在文言翻译中考查,因为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语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障碍,直接的影响是译错句子,间接的会造成曲解文意,影响其他题目作答。复习的方式是从课本中的典型例句中提取规律,然后迁移应用。 命题形式: ①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均放在翻译中。②文言句式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带有随文命题特点。考查何种句式也是如此。(2021·全国乙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5分)译文:(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5分)译文: 答案: (1)然而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再按照法律来审理判断,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全大的信用啊。(2)(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解析】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1)既,已经;法,法律;断,审理判断;忿,愤怒。“断之以法”是倒装句;“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是判断句。(2)门下,门下省;覆视,审核、督察;矜,同情、怜悯;闻,上报朝廷。 【夯实基础】一 具体指出下列各种特殊句式的构成方式。(1)判断句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也”表判断)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者,…也”表判断)(2)倒装句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状语后置,即“所欲有于生甚者”)②请广于君 (状语后置,即“请于君广”)③受地于先王 (状语后置,即“于先王受地”)④弗之怠 (宾语前置,即“弗怠之”)⑤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状语后置,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3)省略句 ①受地于先王 (省略主语“吾”,即“吾受地于先王”)②挺剑而起 (省略主语“唐雎”,即“唐雎挺剑而起”)③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 (省略宾语“余”,即“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余游”)④余立侍左右 (省略介词“于”,即“余立侍于左右”)⑤撰长书以为贽 (“以”后省略代词“之”,即“撰长书以之为贽”) 二 选择题训练判断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D解析 D项①为被动句,②为判断句。其他几组均为判断句。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秦,虎狼之国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案 D解析 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被动句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终必不蒙见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答案 D解析 D项为状语后置句。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A.B.C.D.答案 D解析 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宾语前置句。倒装句1.下列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 D解析 A、C两项均为“之”作标志将宾语前置。B项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不然,籍何以至此答案 B解析 B项为一般句式。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D解析 D项①为固定句式,②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组均为宾语前置句。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苟以天下之大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答案 D解析 D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5.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铸以为金人十二C.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 D解析 D项为一般句式。6.下列各句中,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为国以礼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答案 D解析 D项为一般句式。7.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 C解析 “于”应译为“到”。8.下列各句中,不属于主谓倒装的一项是( )A.贤哉,回也B.渺渺兮予怀C.谁与哭者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答案 D解析 D项为被动句。省略句1.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沛公军霸上C.掭以尖草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答案 D解析 A项“度”前蒙后省略主语。B项“军”后省略介词“于”。C项“掭”后省略“之”。2.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②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③竖子不足与(之)谋。④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⑤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综合运用】(2022年四川达州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①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②晨起,即科头③,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④,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⑤,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⑥睡地上矣。(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⑥烂漫:坦率自然貌。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故意C. 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左右:旁边D.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间隙、空隙【答案】B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当余之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B.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中轩敞者为舱C. 假诸人而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D. 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答案】D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B. 【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C. 【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D. 【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答案】C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2)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 【答案】(1)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2)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5.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职责是好好学习,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能将学习放下,应该像宋濂学习,遇到任何艰苦的环境仍然可以坚持学习;也要像乙文的作者那样读书时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热爱读书。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3讲《文言文翻译》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3讲文言文翻译解析版docx、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3讲文言文翻译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2讲《文言文断句》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2讲文言文断句解析版docx、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2讲文言文断句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0讲《文言文词类活用》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0讲文言文词类活用解析版docx、暑假高中预备初三升高一语文暑假预习-第10讲文言文词类活用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