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洛阳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伊朗风塔是指建筑物顶部用来通风降温的设施。风塔分成两部分,室内部分是悬空的,下面建有一个水池,超过屋顶的那部分四面镂空,无论风来自何方,风力多么微弱,都会被引进风塔之中,热风经过塔身降温(塔身越长,降温效果越好),吹到屋内水池上再次降温之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并通过室内外温差产生的压力将气流循环到室内。它让居民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被誉为“中央空调系统”。下图示意风塔及塔下中央建造的水池。完成下面小题。
1. 与风塔“中央空调系统”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 )
A. 冷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热力环流 D. 热岛效应
2. 与风塔“中央空调系统”白天降温原理相符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3. 和风塔“中央空调系统”原理相同的有( )
A. 城市的湿度比周边的湿度低 B. 冬天农民向田地里灌水越冬
C. 我国古代民居里的穿堂风 D.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地下冰屋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室内有水池,室外为裸露的地面,一天中白天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因温度差异,水池中间盛行下沉气流,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由高压,“吹到屋内水池上再次降温之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其形成原理最相似的是热力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白天室内温度低,气压高;室外温度高,气压低,水平气流由室内流向室外,室内气流下沉,而室外气温高,气流上升,高空气流由塔外流向塔内,图A中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均与分析的相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风塔的作用原理为热力环流,我国古代民居里的穿堂风是地面受热不均的温度差异导致的,属于热力环流,C选项正确。城市的湿度比周边的湿度低是由于城市地面大部分硬化,植被很少,蒸发量小造成的,不是热力环流造成的,A错;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地下冰屋与外界热量交换少,体现热力环流的情况较小,D错误。冬天农民向田地里灌水越冬是利用了水的吸热与放热,B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
下图示意某年10月23日4时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分布,该日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4 此时图中( )
A. 乙地比丁地云量少 B. 甲地比丙地风速大
C. 丙地比丁地降水多 D. 甲地比丁地气温高
5. 此时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处于高压中心附近,天气晴朗,而丁地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且此时处于低压槽附近,应为阴雨天气,A项正确;甲地等压线较丙地稀疏,说明甲地比丙地风速小,B错误;丁地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且此时处于低压槽附近,应为阴雨天气,丙地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因此降水较丁地少,C错误;甲地与丁地气温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丙地位于低压槽附近,容易形成锋面,如果空气干燥就可能形成大风,加上此地距离沙漠较近,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C项正确;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且等压线稀疏说明风力较小,不易形成沙尘暴,AB错误;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西侧有山脉阻挡,较难发生沙尘暴,D错误;故选C。
【点睛】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下图示意南半球夏季中高纬度平均海平面风速在6级以上概率分布,颜色越深,风速在6级以上的概率就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P气压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气压带( )
①更加碎片化②连续性更好③分布地区地表性质更均一④受大陆分布影响更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7. 图中风速在6级以上概率集中分布区域( )
A. 属于极地东风带 B. 终年气候高温多雨
C. 常年盛行西北风 D. 紧临北海,多峡湾海岸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P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主要是分布在60°附近,南半球这个位置都是以海洋为主,因此连续性更好,②正确,①错误;分布地基本上都是海洋,因此地标性质较为均一,受到大陆影响较小,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结合图中可以看出,风速在6级以上的位置大部分分布在西风带,南半球应为西北风,C正确,A错误;当地纬度较高,不可能高温,B错误;北海位于北半球,而不是南半球,D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
下列左图示意北印度洋局部季风,右图示意世界局部1月季风气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左图所示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盛行风与( )
A. P地区冬季风性质相同 B. Q地区夏季风性质相同
C. P地区夏季风风向相反 D. Q地区冬季风风向相反
9. 与图示PQ两处盛行风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
①低纬度信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②海陆热力性质③地转偏向力④热低压与冷高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8. B 9. A
【解析】
【8题详解】
由左图北印度洋的盛行风向可判断所示季节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性质温暖湿润,P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来自陆地,性质温暖干燥,故性质不同,A错误;Q地区夏季盛行西北季风,来自海洋性质温暖湿润,故性质相同,B正确;P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故风向不相反,C错误;Q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故风向相同,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9题详解】
图示P地区盛行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图示Q地区盛行西北季风的主要原因是:南半球夏季(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故和低纬度信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地转偏向力密切相关,因此①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热带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但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冬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冬季受信风的控制。
2020年8月上旬,台风“黑格比”在西北太平洋洋面形成。下图为台风“黑格比"部分路径和中心气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8月1日8时至8月4日20时,台风“黑格比”总体的移动方向是( )
A. 东南→西北 B. 西北→东南 C. 西南→东北 D. 东北→西南
11. 推测图中台风出现最大风速的时间是( )
A. 8月1日8时 B. 8月1日20时 C. 8月2日8时 D. 8月3日20时
12. 对此次台风路径影响较大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10. A 11. D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台风“黑格比”总体的移动方向呈现出纬度数值增大,经度数值减小的趋势,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地处西北太平洋,所以该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纬度数字增大,经度数值减小,说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8月3日20时台风中心气压数值最小,台风出现最大风速,D正确;8月1日8时、8月1日20时、8月2日8时,台风中心气压值较高,台风风力较小,ABC错误。所以选D。
【12题详解】
副热带高气压带为高压,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也是夏季影响我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台风的移动路径往往都会受其影响,B正确;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对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较小,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位于南北纬大约20度左右的台风主要被副高引导着向西移动,一般情况下,如果海上的副高强而稳定,台风会沿正常的路径移动,但当附近的气流处于调整、变动之时,或当多个台风同时出现时,副高的形态和强度会发生很大变化,台风的路径也会因此变得异常。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聚焦生物多样性,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图为2020年世界环境日宣传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确切包含的自然资源有( )
A.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B. 森林资源、盐业资源、电力资源
C. 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
14. 自然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但具有地带性的是( )
A. 生物资源 B. 矿产资源 C. 能源资源 D. 工业资源
【答案】13 A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图中明显出现了耕地、河流,还有耀眼的阳光等,所以图中确切包含的自然资源有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A对;图中没有出现矿产资源、盐业资源、电力资源,BCD错。故选A。
【14题详解】
结合已学知识,矿产资源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不具有地带性规律,B错;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如气候、森林(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等,A对;能源资源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其中大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而水能、地热能虽属于可再生能源,但其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水能丰富的地方不仅河流水量大,而且河流的落差也要大,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C错;工业资源是指直接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或提供动力的资源。如矿产、化石燃料、水能、种子等。结合以上分析,工业资源包含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的资源和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资源,D错。故选A。
【点睛】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自然属性分类: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水资源: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 ;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矿产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能源资源: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海洋资源: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我国科考队通过研究慕士塔格冰芯(慕士塔格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错湖芯三个监测点的BC(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浓度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BC与西风带、季风(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关系密切。下图示意三地BC浓度变化(箭头指向该曲线的坐标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据图推测三地BC浓度变化( )
A.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海洋 B.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跨境传输
C.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本地 D. BC浓度湖泊高于陆地
16. 为减少大气中BC浓度,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可行性较强的有( )
①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②责成污染物输出国加强污染治理
③加强青藏高原植被恢复及养护④采用高科技手段收集BC并封存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慕士塔格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远离海洋,大气污染物并非来自海洋,A错;研究区域人烟稀少,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化石燃料及生活用能的未燃烧热解产物,通过西风带、季风等将大气污染物转移到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跨境传输,并非来自于本地,B对C错;通过纳木错湖芯BC浓度与慕士塔格冰芯BC浓度可知,BC浓度湖泊低于陆地,D错;故选B。
【16题详解】
BC是大气中的微小黑碳颗粒,由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而产生,而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石油、煤、柴草等的使用量,从而降低BC浓度,植被可以吸附BC,①③正确;对于跨境污染物的传播,我国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国际合作,但难以责成污染物输出国加强污染管理,我们应做好控制污染影响的工作,做好生态恢复,采用高科技手段收集BC并封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②④错;故选B。
【点睛】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经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就西藏来说,有关研究表明,1961~2007年,西藏地区年平均气温每10年以0.32℃的速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率。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趋势较明显,草地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等服务功能减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和以鼠、虫、毒草为主的生物灾害日趋加剧。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国家将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香港主要依赖填海来扩展土地。香港山地多,平地少,海岸线曲折,多浅湾。近百年来,该地填海造陆的面积约68km²,导致海岸线不断变化,维多利亚港水域面积大幅减小,2000年后填海造陆速度减缓。图为1841~2000年香港维多利亚湾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下列关于香港填海造陆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1841~1924年期间填海造陆规模较大
B. 1924~2000年期间陆地面积增加较多
C. 维多利亚湾南侧比北侧陆地面积增加多
D. 由于风浪大,香港填海造陆难度较大
18. 图示期间香港大力填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达,地狭人稠 B. 科教先进,建设难度小
C. 港湾众多,近海水浅 D. 海鲜消费多,水产养殖业发达
19. 香港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对资源安全的影响是( )
A. 缓解了人地矛盾,拓展生存空间
B. 滩涂养殖面积增加,满足了水产业的发展要求
C. 增加土地面积,维护了粮食安全
D. 保护了海洋生态,维护环境安全
【答案】17. B 18. A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两条不同时期海岸线之间的距离越长,填海造陆的规模越大,由图可知,1841——1924年期间填海造陆的规模小于1924——2000年,A错误,B正确。2000年的海岸线距离1841年的海岸线,北侧大于南侧,说明维多利亚湾北侧陆地面积增加多于南侧,C错误。维多利亚湾较为封闭,且香港山地较多,风力受阻挡,导致湾内风浪较小,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图示期间,正值亚洲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香港经济发达,用地需求大,且地狭人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故采取填海造陆的方式满足其用地需求,A正确。科教先进可以克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使建设难度减小,B错误。港湾众多,近海水浅是填海造陆的基础条件,最终导致香港实施填海造陆的主导因素是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C错误。填海造陆后,维多利亚湾的水域面积缩小,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填海造陆缓解了香港土地资源不足的状况,缓解了人地矛盾,拓展了生存空间,A正确。香港填海造陆后的新增土地主要用作建设用地,滩涂面积不会大量增加,也不会用来发展单位面积产值的粮食生产,B、C错误。填海造陆后,维多利亚湾水域面积缩小,自净能力减弱,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破坏环境安全,D错误。故选A。
【点睛】填海造陆的条件:
(1)丰富的沙源、浅海区域、流速慢,风浪小;
(2)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需求量增加。
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中药材用途很广,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广泛分布。从20世纪70年代起,甘草资源急剧减少。2000年,当地建立了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鄂尔多斯高原和甘草自然保护区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甘草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推测,甘草( )
A. 耐水涝 B. 耐干旱 C. 喜盐碱 D. 喜荫蔽
21. 从20世纪70年代起甘草资源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野生动物破坏 B. 人类掠夺性采挖
C. 水土流失严重 D. 全球变暖,气候变干
22. 下列对甘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①减少人为因素对生物群落的干扰②保护野生甘草资源③减轻土地盐碱化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20. B 21. B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甘草自然保护区附近多为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少,由此推测甘草耐干旱,喜光,B正确,AD错误;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表层土壤偏碱性,说明甘草耐盐碱,但不能说明甘草喜盐碱,C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甘草是重要的中草药,市场需求量很大,价格也较高,导致当地人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大量采挖,使甘草资源急剧减少,B正确;野生动物破坏的时间差异较小,且材料没有关于野生动物数量增加的相关信息,A错误;甘草资源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近几十年来,鄂尔多斯高原水土流失程度较轻,C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甘草耐干旱,因此全球变暖、气候变干对甘草资源急剧减少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甘草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减少人为因素对生物群落的干扰,保护甘草资源及生物多样性,①②④正确;甘草数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土地盐碱化,但由材料可知,设立甘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是甘草资源急剧减少,因此减轻土地盐碱化不是甘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生态功能,③错误。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东、西、北三面环山。受山谷风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夏季太原市北部夜间和白天风力大小不同。下图示意太原市北部多年某气象站实测风向及风频(数值越大,频率越高)日变化统计(背景风忽略不计)。
(1)指出该气象站所在地日最高温时山谷风的类型,并说明该风的形成过程。
(2)比较夏季太原市北部夜间和白天风力大小关系,试从城市风与山谷风之间的关系说明原因。
【答案】(1)类型:谷风。形成过程: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增温较快,暖而轻上升;而山谷与山坡同海拔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增温较慢,冷而重下沉;谷底的空气不断积累,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2)风力大小关系:夜间大于白天。
原因:太原市北部城市风为偏北风,白天北部吹谷风,为偏南风,与城市风风向相反,二者部分风力抵消,风力较弱;夜间北部吹山风,为偏北风,与城市风风向一致,二者风力叠加,风力较强。
【解析】
【分析】本道题以太原市为例,设置2小题,考查区域热力环流以及应用相关知识,内容适中,难度较大,考查图表的判断以及信息的获取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该气象站所在地日最高温时应该为谷风。该地日温度最高为中午,因此白天的时候,山坡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增温较快,暖而轻上升;而山谷与山坡同海拔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增温较慢,冷而重下沉;谷底的空气不断积累,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得,该地区受山谷风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因此需要考虑城市风和山谷风,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太原市北部城市风为偏北风,一天之中风向固定;白天北部吹谷风,为偏南风,与城市风风向相反,二者部分风力抵消,风力较弱;结合图示信息可得,夜间北部吹山风,为偏北风,与城市风风向一致,二者风力叠加,风力较强。故可以推断夜间大于白天。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下受气压带分布影响,地处南美洲西岸的甲地(如下图),1月盛行来自海洋的偏西风,但降水量仍然稀少。个别年份,该地降水异常偏多,沙漠中埋藏的种子能够快速发芽。
(1)分析甲地1月盛行偏西风的原因___。
(2)尽管盛行来自海洋的偏西风,但甲地仍然降水稀少,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___。
(3)简述在甲地降水异常偏多的年份,我国的气候异常表现___。
【答案】(1)1月南美洲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使副热带高压在陆地上被切断,只保在海洋上(包括太平洋上残留的副热带高压);甲地位于副热带高压东侧,由高压中心辐散,形成偏西风。
(2)偏西风经过寒流上空,温度低,蒸发弱,水汽含量少;受寒流影响,大气上暖下冷,大气层结构稳定,在甲地很难形成降水。
(3)南涝北旱;登陆我国台风偏少;暖冬凉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安第斯山脉沿岸地理现象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的影响因素,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甲地1月盛行偏西风的原因主要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思考,1月为南半球夏季,南美洲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使副热带高压在陆地上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风向高压流向低压地区,甲地位于副热带高压东侧,由高压中心辐散,形成偏西风。
【小问2详解】
甲地降水稀少的原因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思考,南美洲大陆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偏西风经过寒流上空,温度低,蒸发弱,水汽含量少,带到甲地的水汽少;受寒流影响,大气上暖下冷,形成逆温层,大气对流运动弱,大气层结构稳定,在甲地很难形成降水,因而尽管盛行来自海洋的偏西风,甲地仍然降水稀少。
【小问3详解】
甲地降水异常偏多的年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由于中东太平洋地区异常增温,使得甲地降水增多,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夏季风势力减弱,导致我国雨带推移减慢,在南方地区停留,造成南涝北旱;西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相对正常年份降低,使得台风形成数量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东北地区易出现冷夏。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是中国内陆河分布最多的盆地,同时也是世界上盐沼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柴达木盆地的盐沼是沼泽地因水分强烈蒸发,盐分不断累积最终演化而成的,同在干旱区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却少有盐沼,反而形成面积广阔的沙漠。柴达木盆地内的盐沼一般分布在戈壁荒漠内,以湖泊为中心呈带状结构,湖周围是寸草不生的盐壳,外围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甚至有草甸分布,当地传统牧民一般在此放牧和制盐。为保护盐沼分布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青海省在柴达木盆地核心区域设立了诺木洪省级自然保护区。下列左图为柴达木盆地盐沼景观图,右图示意柴达木盆地位置。
(1)与塔里木盆地相比,分析柴达木盆地形成大面积盐沼的有利条件。
(2)说明柴达木盆地盐沼所具有的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功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柴达木盆地盐沼分布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答案】(1)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内陆河较多,汇入水源较多;冻土广布,地表水下渗较少,易形成地表积水;气候高寒,人口稀少,上游来水及沼泽水源面临的人为干扰较少。
(2)供给服务:盐分、盐壳丰富,提供盐矿资源。调节服务:地表水较丰富,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周边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减少人为干扰,有利于遏制干旱区生态恶化,维持生态环境稳定;保护盐沼地区盐生、耐盐植物,保障潜在的动植物资源;为生物、生态学科提供科学研究基地,促进高原干旱区盐沼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可在保护区外围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柴达木盆地盐沼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差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干旱区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却少有盐沼,反而形成面积广阔的沙漠”和结合所学可知,柴达木盆地形成大面积盐沼的有利条件应该从当地水资源较多的原因分析。由材料可知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因此蒸发较弱;由“是中国内陆河分布最多的盆地”可知柴达木盆地内陆河较多,汇入水源较多;由于海拔高,冻土广布,因此地表水下渗较少,易形成地表积水;除自然原因外,该地气候高寒,人口稀少,上游来水及沼泽水源面临的人为干扰较少;因此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沙漠,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大面积盐沼。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当地传统牧民一般在此放牧和制盐”可知柴达木盆地盐沼所具有的供给服务有由于盐分、盐壳丰富,可以提供盐矿资源。由材料“外围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甚至有草甸分布”可知柴达木盆地盐沼所具有的调节服务功能是由于地表水较丰富,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周边植被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柴达木盆地盐沼生态脆弱,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减少人为干扰,有利于遏制干旱区生态恶化,维持生态环境稳定;由材料“外围生长有盐生、耐盐植物,甚至有草甸分布”可知设立保护区可以保护盐沼地区盐生、耐盐植物,保障潜在的动植物资源;由于该地环境特殊,设立保护区可以为生物、生态学科提供科学研究基地,促进高原干旱区盐沼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由于该地景观独特,设立保护区后可在保护区外围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点睛】可持续发展包含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子系统。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国土面积约73.1km²,矿产资源匮乏,建国后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成世界石油交易和炼油中心。新加坡能源结构以天然气为主(约占95%),其他能源(燃油、燃煤、太阳能、风力等)占比较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新加坡积极推进节能减排,2022年新加坡宣布新的长期低排放目标,最迟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
(1)推测新加坡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国。
(2)分析新加坡目前的能源结构可能引发的问题。
(3)结合材料,指出新加坡为实现长期低排放目标在能源产业领域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印度尼西亚。
(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给压力大;能源消费以天然气为主,结构单一;国内油气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且运输距离远,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以化石能源为主,碳排放量较大,易加剧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3)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炼油产业比重;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降低天然气比重;从邻国进口清洁的电能。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新加坡的能源结构特点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能源结构特点及其调整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新加坡邻近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相比,印度尼西亚海域较广,浅海大陆架多油气资源,可能是新加坡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国。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加坡的能源结构特点是以天然气为主(约占95%),其他能源(燃油、燃煤、太阳能、风力等)占比较小。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给压力大;新加坡能源消费以天然气为主,结构单一;国内油气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且运输距离远,因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以化石能源为主,碳排放量较大,易加剧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加坡的能源结构特点是以天然气为主(约占95%),其他能源(燃油、燃煤、太阳能、风力等)占比较小。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源消费量大,应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由材料可知,新加坡是世界石油交易和炼油中心,应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炼油产业比重;新加坡能源结构以天然气为主,能源结构单一,应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降低天然气比重;可从邻国进口清洁的电能,实现长期低排放目标。
2024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扫描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pdf、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梵净山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可能是,影响梵净山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中国稀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图示三大土地利用区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