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一轮练习题初识酸和碱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一轮练习题初识酸和碱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上海)一轮练习题-初识酸和碱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或制法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食醋除水垢 B.海水晒盐C.煤矿瓦斯爆炸 D.用葡萄酿制葡萄酒2.下列实验中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A.硫酸铜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 B.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C.锌粒与稀硫酸混合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3.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稀盐酸、稀硫酸都能用于除锈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白雾C.正常雨水的pH<7D.蒸馏水润湿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结果一定偏小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H2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CO2不助燃不可燃,用于灭火B.常温下N2很稳定,用作粮食保护气C.烧碱呈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硫酸铜能杀死细菌和病毒,用于配制农药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7.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是从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是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一定是碱溶液C.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D.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8.某露置于空气中的CaO固体,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10g该CaO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正确的说法是A.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有气泡产生B.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H)2C.生成CaCl2的质量为11.1gD.该CaO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和Ca(OH)2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变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C.碱溶液中都含有OH-,且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10.“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出浓烟B.厨房中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将其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D.浓硫酸不小心接触皮肤,大量水冲洗后涂上氢氧化钙11.如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D.两种溶液反应前后,各种离子的数目不变12.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稀硫酸可用于除去铁锈 B.稀释浓硫酸时需将浓硫酸注入水中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会有白雾 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蒸馏水、浓硫酸,放置—段时间。(1)A中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中示数变大,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2)氢氧化钠可做厨房中的清洁剂,其原因是_______。15.(1)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①氦气________;②2个铁离子__________;③氯化铝__________;④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①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 ②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16.按要求从硫酸、甲烷、氧化钙、一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1)可作家用燃气的有机物___________;(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_;(3)一种不易挥发的酸___________;(4)一种微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_。 三、实验题17.实验是科学进步的阶梯。如图是教材中的某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I实验的目的是______。(2)写出图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结合图Ⅱ的微观图示,判断图Ш中②代表______(填离子符号)。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2)写出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若用更节能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3)若用C装置制二氧化碳,当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试管中的液面应位于___________(填“1”、“2”或“3”)处。(4)H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5)实验室中,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①端,现察现象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放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①端通入C.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气体从②端通入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②端通入 四、推断题19.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B是一种酸,A、C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G的化学式为_______。(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20.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是_____,C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2)要实现A转化为B,需要的另一种反应物是_____,B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3)D转化为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五、计算题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某种稀盐酸100 g加入到15.8 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计算:(1)从图中可以看出15.8 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CO2最多是_________。(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0.1%)(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0.1%)22.取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盛于密闭的容器中,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直到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为50g,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50g。求:(1)容器中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克?(2)容器中的气体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克?
参考答案:1.B【详解】A、用食醋除水垢是醋酸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海水晒盐是利用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煤矿瓦斯爆炸是甲烷气体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用葡萄酿制葡萄酒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D【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锌粒与稀硫酸混合、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能否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进行分析。【详解】A、硫酸铜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没有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混合,没有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C、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没有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符合题意;故选D。3.D【详解】A、稀盐酸、稀硫酸均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均可用于除锈,不符合题意;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不符合题意;C、正常雨水的pH小于7,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润湿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如果溶液显中性,结果不变,如果溶液显酸性,结果偏大,如果溶液显碱性,结果偏小,符合题意。故选D。4.D【详解】A、酸碱中和反应是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NaHSO4和NaOH反应,NaHSO4+NaOH=Na2SO4+H2O,错误;B、含氧酸、碱、含氧酸盐等都氧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C、碱溶液pH>7,但溶液pH>7的溶液可以是水解显碱性的盐,如碳酸钠溶液pH>7,错误;D、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H2点燃前须检验纯度,正确。故选D。5.C【详解】A、CO2不助燃不可燃,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B、常温下N2很稳定,用作粮食保护气,不符合题意;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且价格较高,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D、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所以硫酸铜能杀死细菌和病毒,用于配制农药,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图示操作不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图示操作不正确;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手握长柄,故图示操作正确;D、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图中操作不正确。故选C。 7.C【详解】A、氧化物是指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但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B错误;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单质、二氧化碳等物质为无机物,C正确;D、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但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了酸碱中和反应外还有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等,D错误。故选:C。8.A【详解】A.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由题意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可知,则该混合物可能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样品中加入稀盐酸后一定有气泡产生,故正确。B.该混合物可能是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故错误;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故错误。D.该CaO样品的成分不可能是CaO和Ca(OH)2,故错误。故选:A。9.D【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C、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因此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C【详解】A、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空气流通,燃烧会更旺,故A错误;B、厨房中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可能会引燃煤气,故B错误;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将其充入食品包装袋用来防腐,故C正确;D、浓硫酸不小心接触皮肤,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故选C。11.D【详解】根据酸碱盐的知识进行分析,可溶性酸碱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得到相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而离子可以结合的条件就是结合以后必须是水或者沉淀或者是气体。A.盐酸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A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B正确;C.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时,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分子,故C正确;D.两种溶液反应,由于生成了水,故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目减少,故D错误。故选:D。12.D【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稀硫酸能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不符合题意;B、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切勿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腐蚀性较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不会有白雾产生,符合题意。故选D。13. 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 吸水性【详解】(1)A中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2)B中示数变大,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14. 氢氧根离子 能与油污反应【详解】(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因此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氢氧根离子。(2)氢氧化钠可做厨房中的清洁剂,其原因是能与油污反应,故填:能与油污反应。15. He 2Fe3+ AlCl3 CaO CO2【详解】(1)①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铁离子可表示为:2Fe3+;③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Cl3;④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可表示为:;(2)①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aO;②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16. CH4 CaO H2SO4 Ca(OH)2【详解】(1)可作家用燃气是CH4,其是最简单的有机物;(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是CaO,其与水反应,吸收水分;(3)一种不易挥发的酸是H2SO4,盐酸具有挥发性;(4)一种微溶于水的碱是Ca(OH)2,水溶液称为澄清石灰水。17.(1)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3)H+【解析】(1)图I实验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目的是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由图可知,反应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随着反应进行,氢氧根离子数目减小,恰好反应后再滴加盐酸,盐酸过量,氢离子数目增加,故图Ш中②代表H+。18.(1)长颈漏斗(2) BGD(3)3(4)使氧气充分反应(5)AB【详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有棉花,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用更节能的方法制取,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用加热,选择B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先用浓硫酸干燥,再用D收集,连接顺序是BGD;(3)若用C装置制二氧化碳,当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内,液体与多孔塑料板上的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此时试管中的液面应位于3处;(4)实验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装置内的氧气充分反应;(5)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氧气时,气体从①端进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②端,现察是否复燃,故A错误;B、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故B错误;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是,气体从②端通入,故C正确;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的密度小于水,气体从②端通入,水从①端排出,故D正确。故选AB。19. NaCl 复分解反应 制玻璃等【分析】B是一种酸,A、C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D是温室气体,D是二氧化碳,G是重要调味品,G是氯化钠,C和B反应生成G,C和D生成F,C是氢氧化钠,F和E生成G,F是碳酸钠,E是氯化钙,B为盐酸,A和B生成E,A是氢氧化钙。【详解】(1) G是重要调味品,G是氯化钠,G的化学式为NaCl。(2)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为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则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3)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是碳酸钠,则用途是:制玻璃等。20. HCl Fe+2HCl═FeCl2+H2↑ 二氧化碳 复分解反应 Fe2O3+3CO2Fe+3CO2【分析】根据“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五种物质”,结合图,能与其它四种物质反应的物质为稀盐酸,而氧化铁可以转化为铁,氢氧化钠可以转化为碳酸钠,故推测A为氢氧化钠,B为碳酸钠,D为氧化铁,代入检验。【详解】(1)根据分析,C的化学式是HCl,C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2)要实现A转化为B,即氢氧化钠转化碳酸钠,需要的另一种反应物是二氧化碳;B与C反应,即碳酸钠与稀盐酸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D转化为铁,即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故答案为(1)HCl,Fe+2HCl═FeCl2+H2↑.(2)二氧化碳,复分解反应。(3)Fe2O3+3CO2Fe+3CO2。21. 4.4g。 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氯化氢的质量为y,x=10g,y=7.3g,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63.3%,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0%=7.3%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3.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是7.3%.【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15.8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CO2最多是4.4g。(2)见答案(3)见答案22.(1)解:设容器中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x=22g答:容器中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2)解:碳与充足的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如氧气不足,碳与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一氧化碳的质量=50g−22g=28g容器中的气体中含碳元素的质量=22g××100%+28g××100%=18g答:容器中的气体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8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优秀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53酸和碱的性质研究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53酸和碱的性质研究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二学期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精品第1课时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第1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初识酸和碱(测试)-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沪教版·上海),文件包含第五单元初识酸和碱测试-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沪教版·上海原卷版docx、第五单元初识酸和碱测试-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沪教版·上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