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
展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选择题
1.(2018·湖南学业考试)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运动员百米赛跑起跑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时,不可把原子核看作质点
D.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总时间时,火车不可以看作质点
答案 C
解析 A项,研究运动员百米赛跑起跑动作,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形状,若忽略了则无法研究其起跑动作了,故A项错误;B项,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看作质点,故B项错误;C项,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时,其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否则无法研究形状,故不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故C项正确;D项,研究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运动时间时,由于二者距离远远大于火车长度,因此火车可以看作质点,故D项错误;故选C项.
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长度为L、高为h、底边长为s的光滑斜面的顶端滑至底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大小为h B.物体的路程为(h+L)
C.物体的位移大小为L D.物体的路程为(h+s)
答案 C
解析 物体的位移大小为斜面的长度,故为L,故A项错误,C项正确;物体的路程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故为L,故B项错误,D项错误.故选C项.
3.(2018·河北模拟)如图所示,在距墙1 m的A点,小球以某一速度冲向与墙壁固定的弹簧,将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到达距墙0.2 m的B点,然后又被弹回至距墙1.5 m的C点静止,则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0.5 m、1.3 m B.0.8 m、1.3 m
C.0.8 m、1.5 m D.0.5 m、2.1 m
答案 D
解析 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可知位移的大小等于AC的距离,即为1.5 m-1 m=0.5 m.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可知s=1 m+1.5 m-2×0.2 m=2.1 m,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4.同学们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在空中运动,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B.相对于火车,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C.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
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
答案 C
解析 相对于地面,小球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轨迹是曲线,故A项错误;相对于火车,小球始终在火车的正上方,做直线运动.故B项错误;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故C项正确,D项错误.
5.(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1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
答案 AB
解析 质点每秒钟匀速移动1 m,故第2 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A项正确;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为x1=|AB|== m= m,平均速度== m/s,B项正确;前4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 m,平均速率为1 m/s,在第4 s末到达C点,平均速度为2== m/s=0.5 m/s,C、D两项错误.
6.(2018·浙江二模)质点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质点的速度为vt,速度的改变量为Δv,则( )
A.a越大vt也越大 B.a越大Δv可能越小
C.a与Δv方向一定相同 D.a与Δv方向一定相反
答案 C
解析 A项,根据a=知,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但是末速度不一定大,故A项错误.B项,根据a=知,加速度越大,时间一定时,速度变化量越大,故B项错误.C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C项正确,D项错误.
7.(多选)(2018·滨海新区)关于合力、加速度、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和v同向,当F逐渐减小,a逐渐减小,v逐渐减小
B.若F和v同向,当F逐渐减小,a逐渐减小,v逐渐增大
C.若F和v反向,当F逐渐增大,a逐渐增大,v逐渐增大
D.若F和v反向,当F逐渐增大,a逐渐增大,v逐渐减小
答案 BD
解析 A、B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若F与v同向,则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力F减小时,加速度在减小,但速度继续增大,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项,若F和v反向,加速度与速度反向,物体做减速运动,若力增大时,加速度增大,但物体的速度减小,故C项错误,D项正确.
8.在一次跳伞训练中,伞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出后,初速度v0>0,加速度a>0,下降过程中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该伞兵的( )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D.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答案 D
解析 伞兵下降过程中,由于a>0,所以速度一直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此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继续增大,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9.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v1=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v2=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Δt=1.2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15 m/s2,向上 B.15 m/s2,向下
C.1.67 m/s2,向上 D.1.67 m/s2,向下
答案 A
解析 规定向下为正方向.v1方向与正方向相同,v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根据加速度定义式a=,得a= m/s2=-15 m/s2.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向上.
10.(2018·温州模拟)小李在网络上观看“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发射后第6 s末和第10 s末的图片,如图甲和乙所示,他又上网查到运载“神州十一号”的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全长58 m,则火箭发射后第6 s末至第10 s末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22 m/s B.14 m/s
C.10 m/s D.5.8 m/s
答案 A
解析 由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在火箭发射后第6 s末和第10 s末内通过的路程大约等于运载火箭全长的1.5倍,s=1.5×58 m=87 m,火箭发射后第6 s末和第10 s末的平均速度v== m/s≈22 m/s,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1.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B,A、B间距离为L=30 cm.为了测量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d=1 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光电门A、B,光电门显示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和0.005 s,滑块从光电门A到B的时间为0.2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经过A的速度为1 cm/s B.滑块经过A的速度为2 cm/s
C.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答案 C
解析 滑块经过A的速度为vA=d/tA=1 m/s,经过B的速度为vB=d/tB=2 m/s,A、B两项错误.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v=L/t=1.5 m/s,D项错误.由a=,解得:滑块的加速度为a=5 m/s2,C项正确.
12.汽车在两车站间沿直线行驶时,从甲站出发,先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接着匀减速行驶后一半路程,抵达乙车站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设总位移为2x,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匀速行驶,故时间t1=.下半程平均速度为v,下半程的时间t2=.所以==.
13.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像和速度(v)-时间(t)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C
解析 在x-t图像中图线表示的是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由于甲、乙两车在0~t1时间内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故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B两项均错;在vt图像中,t2时刻丙、丁速度相等,故两者相距最远,C项正确;由图线可知,0~t2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故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D项错误.
14.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 )
A.路程为25 m B.路程为65 m
C.位移大小为45 m,方向向上 D.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下
答案 B
解析 初速度为30 m/s,只需要3 s即可上升到最高点,位移为h1= m=45 m,再自由落体2 s时间,下降高度为h2=×10×22 m=20 m,故路程为65 m,此时离抛出点高25 m,位移方向竖直向上.
15.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己知该电磁波速度为3×108 m/s,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t=173 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己知雷达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10-4 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
A.12 000 m/s B.900 m/s
C.500 m/s D.300 m/s
答案 D
解析 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10-4s,从左图中可以看出两次时间间隔为4个刻度线,即:t=4×10-4 s;利用公式可得刚开始相距:
s1=0.5vt=0.5×3×108 m/s×4×10-4 s=6×104 m;同理173 s后相距:s2=0.5vt′=0.5×3×108 m/s×2×10-4 s=3×104 m;
结合几何关系,故移动的距离为:
Δs== m≈5.2×104 m,
移动速度:v== m/s≈300 m/s.
16.(2016·浙江)如图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0,输出电压为U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输出电压为U,则该同学的身高和质量分别为( )
A.v(t0-t),U B.v(t0-t),U
C.v(t0-t),(U-U0) D.v(t0-t),(U-U0)
答案 D
解析 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则2x=vt0;站人时:2(x-h)=vt;解得h=v(t0-t);无人站立时:U0=kM0g;有人时:U=k(M0g+mg);解得m=(U-U0),故D项正确.
17.(多选)如图甲所示是一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装置.工作时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接收到.从B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B.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
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 AD
解析 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A项正确,B项错误;由乙图可以得出物体走x2-x1距离所用时间为+Δt0-,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C项错误、D项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含解析,共4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