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训练题
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9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49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广东兴宁第一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时候,我看见风在马坊,飞得比鸟还高,甚至在空地里立起来旋转,把一些庄稼落下的残枝败叶,呼啦啦旋到天上去。我以为是村子里哪个人做了不善的事,风要来惩罚他了。等哗啦啦落下一场大雨后,我才恍然明白,风呼啸着旋到天上去,是要为大地讨些雨水回来的。
我感动,风还会把父母的声音,从泥土里带出来。这是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声音了。十几年前,它在我身体的每一寸皮肤里,日夜游走着,那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呵护,我皮肤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感觉得到。自从父母在村北的那块地里,相继躺下在风里守了一世的身子后,他们的声音,也就跟着消逝了。我没有想到,后来还会听到它,而且是在小麦起身的时候,像在我家的地头上听到的。我无言回答他们什么,他们一生热爱粮食的心理我知道,他们在小麦开始成熟的节骨眼上,用心给我托梦。只是我离庄稼的距离太远了,已经没有可能再回到马坊承受他们的嘱咐。
等我从梦中醒来时,窗外确实有风呼啸着。就在抵达马坊的那一刻,我终于对风有了这样的理解:风是故乡的呼吸。带着这样的理解回村,我觉得还不够,有必要做一些解释——在这么大的乡野上,要想看到更好的日子,风只有呼啸着。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D.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风还会从泥土里带出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父母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大学时爱听贝多芬的《命运》,觉得世间一切皆可抗争。如今我也爱听他舒缓的《月光》了。
a波动的涟漪,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还有阴暗的预感,一切都在舒缓的节奏里变得柔和。
然而,那个骄傲的灵魂没有因为它变得柔软而失去光华。在这首奏鸣曲里,贝多芬留给世人的不只有月光洒向海面的宁静,还有面对风浪时的 ① 。
走上山冈,穿过河流,每日奔波于人世。我能想到的痛苦之源无非不是两种:一是挥之不去恶,二是美求之不得。不同的是,在面对痛苦时,有的人甘于沉沦,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 ② ,而我选择了安放。
b从此各尽天年,我与命运井水不犯河水。
我把余下的生命放在“月光”里。那里没有命运急促的敲门声,没有我对人世间种种不公的 ③ ,有的只是月光照进门扉时的从容不迫,以及揽下即将发生的所有悲剧的勇气。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①②为成语,③为双音节词语)。
答:①
②
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3)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妙处?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
答:
3.[2023·浙江模拟]阅读下面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为图片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5个字。
答:
(2)结合你的宣传标语,简要评价图片的创意。
答:
4.[2023·海河高中月考]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 心境 复习 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答: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绮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6.[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译文:
②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译文:
(5)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
第49练 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
1.(1)A
(2)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游走着”“呵护”把被风带来的父母的声音拟人化,写父母声音的无处不在,与“我”紧密相连。情感真挚地表现了父母对“我”的呵护,表达了“我”对父母的眷恋之情。
(3)示例:①原文运用短句,叙述从容,能够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更有感染力。②改用长句后句子的重心不明,且沉闷冗长,与上下文的格调和节奏不一致。
解析:(1)文中的破折号表示提示下文。A项,表示提示下文;B项,表示话题的转换;C项,表示总结上文;D项,表示声音延长。(2)“日夜游走着”“呵护”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被风带来的父母的声音拟人化,“那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呵护,我皮肤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感觉得到”,写出了父母的声音无所不在。借被风带来的父母的声音表现出父母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父母的思念。(3)从句式上看,原句是短句,娓娓道来,重点突出,“这是我十几年没有听到的声音了”的补充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很有感染力。从上下文来看,文中多用短句,很有表现力,原句更符合上下文的语体风格和行文节奏,改后的句子冗长,且重心不明。
2.(1)(示例)①无所畏惧 ②不知所以 ③控诉
(2)(示例)我能想到的痛苦之源无外乎两种:一是恶挥之不去,二是美求之不得。
(3)a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波动的涟漪,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还有阴暗的预感”四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组成排比形式,细腻而又多角度地描写了《月光》的优美旋律以及带给听者的感受和联想。(或:a句使用了整句,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韵贯通、意义鲜明,读来朗朗上口,能引发人们对于《月光》优美旋律的想象。)b句将“命运”拟人化,用“各尽天年”“井水不犯河水”表达“我”与命运对待彼此的态度,富有情感,含蓄蕴藉,颇具哲思。
解析:(1)①“无所畏惧”形容什么都不怕。此处强调的是面对风浪时的勇敢,可填“无所畏惧”。②“不知所以”指不明白什么原因。此处强调的是面对困难时不知道怎样做,可填“不知所以”。③“控诉”指向有关机关或公众陈述受害经过,请求对加害者进行法律制裁或舆论谴责。此处指对世间不公的申诉,可填“控诉”。(2)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无非不是”否定失当,应改为“无非”或者“无外乎”;二是语序不当,根据前后句式一致的要求,应将“一是挥之不去恶”改为“一是恶挥之不去”,与“二是美求之不得”句式保持一致。
3.示例:(1)公筷公勺,幸福“乘”倍
(2)一副公筷公勺摆成一个“×”形,体现了使用公筷公勺能让幸福成倍增长的主题。体现了人文关怀,巧妙贴切。
解析:(1)图片的内容为一副公筷公勺摆成一个“×”形,可依据此特点拟写主题鲜明、感情真挚的宣传标语,如“安全用餐新常态,公勺公筷加倍爱”“公筷公勺一相遇,无忧无虑享口福”“公筷公勺,幸福‘乘’倍”等。(2)图片中一个勺子和一双筷子在餐桌上摆成的“×”形如同数学乘法的运算符号,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即寓意“使用公筷公勺,能使大家的幸福倍增”。此图设计具有人文关怀,形象生动,容易让人接受。
4.示例:
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
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道出了……的真谛”。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真谛”的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真谛”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5.(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2)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6.(1)C (2)C (3)A
(4)①我国已连续两年歉收,现在又要远涉数千里去帮助魏国,将怎么办呢?
②燕国不援救魏国,魏王就会屈节割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
(5)孟尝君游说赵国时,侧重分析保全魏国对赵国的利处,指出魏国是赵国的屏障,以此打动赵国君主,此时孟尝君的态度温和、恳切,以商量的语气求取支援。游说燕国时,侧重分析燕国不帮助魏国的后果,以此逼迫燕国救援魏国,态度强硬,语气有威胁意味。
解析:(1)“魏歃盟于秦”中“于秦”是介词结构后置,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和D项;“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断句,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2)“王之蔽”的“蔽”指“所受的蒙蔽”,“为赵蔽”的“蔽”是“屏障”之意,故二者不相同。(3)“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曲解文意。由原文“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提出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搬取救兵的。(4)①岁:年景。且:将要。奈何:怎么办。②折节:屈己从人。与:给。去:离开,此处引申为“撤退”。(5)正确理解“今赵不救魏……忠于大王也”“燕不救魏……以四国攻燕”,便可掌握答题的关键。
【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攻打魏国,魏王听到了这个消息,连夜召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攻打魏国,你为我谋划一下,该怎么办呢?”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那么魏国就能转危为安。”魏王说:“我希望你能出行游说。”(魏王)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孟尝君到了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向大王)借兵去解救魏国。”赵王回答说:“我不能(借兵给你)。”孟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是效忠于大王。”赵王说:“能听听你的说法吗?”孟尝君说:“赵军并不比魏军强大,魏军也并不比赵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连年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死亡;可魏国的土地却连年受到威胁,老百姓年年死亡,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魏国在西边做赵国的屏障。现在赵国不救魏国,魏国就会与秦国结盟,那赵国就将直接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每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每年大量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的意思。”赵王于是同意派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军将要攻打魏国,希望大王救援。”燕王说:“我国已连续两年歉收,现在又要远涉数千里去帮助魏国,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远赴数千里之外帮忙,这是有利于燕国的。现在魏王一出国门就看见秦军,即使想跋涉几千里驰援别人,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同意。孟尝君说:“我献妙计给大王,(但)大王不用我的良策,我只得离开。恐怕天下局势就要大变了。”燕王说:“我能知道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吗?”(孟尝君)回答说:“燕国不援救魏国,魏王就会屈节割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秦军撤离魏国后,魏王会联合韩国、魏国的军队,又向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以四国之兵来攻打燕国,大王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国是千里驰援好,还是一出南门就看见四国攻燕的军队好呢?而且(四国军队到燕国的)距离很近运输也方便,这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燕王说:“你可以回国复命了,我愿听从你的意见。”于是派出士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随孟尝君。魏王非常高兴,说:“您这么快就借到了燕、赵的大军。”秦王大为恐慌,割地与魏国讲和。魏王于是让燕、赵的军队回国,并封赏了孟尝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56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55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54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