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长江之歌》中第一句是这样唱的:“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各拉丹冬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是长江的源头。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CONTENTS 教学目录
1.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游踪。 2.学习独特的写景角度,赏析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3.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马丽华被誉为“西藏的行者和歌者”。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藏北游历》的写作与人文纪录电影《万里藏北》的拍摄关系密切。马丽华是这部电影的主创之一,在拍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了藏北的自然与人文,也经历了“高原反应”、骨折等种种磨难。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随后记录下此次经历。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敦实:粗短而结实。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风云变幻:风云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认真阅读课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
(1-2)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3-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12-14)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见闻和感受。
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
变化多端、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赞美探索长江源头的探险者,既侧面表现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险恶,也暗示了下文作者和摄制组将遭遇严峻的考验。
3.说说考察的环境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应的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环境: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作用: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1.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浩浩苍苍的冰天雪地
感叹造物主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纷纷扬扬的雪粒、千姿百态的冰体、冰世界、纵横的裂纹
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
冰雪世界,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多端
感悟自然的永恒与伟力,为之震撼
1.请简要标划出作者两天的行程点。
2.作者反复描写冰塔林,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作者通过描写冰塔林的奇景和美丽,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
担心影响心态,感叹自然伟大
感到温暖,思绪飞扬,被自然震撼
“似乎已经衰竭”,没力气、挣扎
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7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文配套ppt课件</a>,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情回顾,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整体归纳探究,课文主旨,课堂小结,主观客观交织融合,语言精练似平实工,移步换景变幻多姿,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情回顾,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整体归纳探究,课文主旨,课堂小结,主观客观交织融合,语言精练似平实工,移步换景变幻多姿,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所见之景,靠近冰山6,图案难以名状,重返冰河14,所感之情,精读课文,最美冰塔林,11段详写,第1214段略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