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共23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 CONTENTS 教学目录主旨点睛04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不传。又有词集《樵歌》。词风豪放旷达,语言清畅,多写隐逸生活。南渡后,间有感喟国事之作。走近作者本词选自《樵歌校注》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相见欢,词牌名。靖康之变后,朱敦儒被迫南下避难,南渡初期曾在朝廷做官。他忧虑国家前途,怀念中原故土。这首《相见欢》就是他南渡后登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城西门楼远眺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创作背景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译文:登上金陵城的西门楼,在秋色中倚楼远眺。江天万里,夕阳西下,长江滚滚东流。在秋色中倚楼远眺。词意速通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译文:中原大乱,达官显贵流散,什么时候能收复国土?想请悲啸的秋风把我的泪水吹到扬州。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读qìnɡ,请人代自己做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主旨点睛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上片写景。词人登上高楼,眼前展现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滚滚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但这些景物又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词人的心情是沉重的。诗歌鉴赏“夕阳垂地”指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种情景,让人联想起南宋国势衰落、江河日下的现状,也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下片转为抒情。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这泪不只是悲秋之泪,更是忧国之泪,充满无限悲慨,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相见欢 CONTENTS 教学目录主旨点睛04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词作,前期多写少女、少妇的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走近作者本词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如梦令,词牌名。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之作,词人当时生活稳定幸福,时常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于是词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创作背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译文: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时分,沉醉其中而忘记回去的路。时常记起词意速通溪边的小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译文: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迷了路,进入荷花丛的深处。尽了兴致荷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划呀,划呀,惊飞了一沙滩的水鸟。奋力把船划出去这里泛指水鸟这首词回忆了词人早年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经历,表现了词人开朗奔放的性格,潇洒飘逸的风姿,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主旨点睛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笔两句告诉我们这首词所写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地点是在“溪亭”,时间是在“日暮”。词人在宴饮之后,已经醉得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次“兴尽”的游玩带给词人的愉快由“沉醉”二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诗歌鉴赏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当时天色已晚,再加上醉意袭人,词人慌乱中竟把小船划进了一片茂密的荷花丛中。怎么办呢?只能奋力划呀划,没曾想,竟把河滩上的一群水鸟都吓得纷纷飞了起来。这是一次愉快中夹着惊险,而惊险中又愈显愉快的野游经历。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惊”字既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又暗示了船行之快,表现了词人心情的焦灼。【总结】这首仅三十几个字的小令,只选取了几个片段,不事雕琢,却又曲折有致,令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