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289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289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5289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高二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用电高峰期限电停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涨价造成的电力紧缺和碳中和、碳达标带来的能耗双控。下列对于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加大化石燃料开采以提高火力发电比例
B. 开发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C. 火力发电与全球气候变暖无直接关系
D. 提倡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弥补供电不足
【答案】B
【解析】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详解】A、加大化石燃料开采,会导致排放碳增大,不利于实现碳中和和碳达标,A错误;
B、开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降低碳排放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B正确;
C、火力发电增大了碳的排放量,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C错误;
D、柴油发电机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会引起其他环境问题,不利于实现碳中和,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属于植物克隆和动物克隆共有的培养方法是( )
A. 悬浮培养 B. 贴壁培养 C. 愈伤组织培养 D. 原生质体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采用幼龄动物的组织或器官,原因是幼龄动物生命力旺盛,细胞分裂能力强。
【详解】A、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悬浮培养,A正确;
B、贴壁生长是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B错误;
C、愈伤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C错误;
D、原生质体培养是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D错误。
故选A。
3. 真核细胞细胞质中含多种细胞器,即相对独立,又协调配合有序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接核膜,构成了胞间物质运输通道
B. 肝细胞中核糖体可附于内质网,二者共同承担解毒功能
C. 溶酶体源自高尔基体,内含大量水解酶,由双层磷脂分子包被
D.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DNA、核糖体,可以独立合成自身所需所有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溶酶体是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是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详解】A、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联系更为紧密,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A错误;
B、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参与解毒功能,而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为粗面内质网,B错误;
C、溶酶体为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由双层磷脂分子包被,C正确;
D、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半自主性细胞器,都有DNA、核糖体,可以独立合成部分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4. ATP 可将蛋白质磷酸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会改变形状做功,从而推动肌肉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引发肌肉收缩。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ATP 推动细胞做功,存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过程
B. 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主要用于再生 ATP
C. ATP 水解与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均属于放能反应
D. 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当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集团脱落时会发生性状改变做功,从而推动肌肉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引发肌肉收缩。据此分析。
【详解】A、ATP推动细胞做功过程中,ATP水解是放能反应,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吸能反应,因此该过程存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正确;
B、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失去的能量并不能用于再生ATP,B错误;
C、ATP水解,会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磷酸化的蛋白质做功,应该是释放能量推动肌肉细胞内系列反应的进行,引发肌肉收缩,也是放能反应,C正确;
D、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ATP先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改变现状,这是吸能反应,然后肌肉做功,失去能量,恢复原状,这是放能反应,肌肉收缩过程中,肌肉中的能量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s)可通过去除乙酰基,逆转染色质乙酰化,改变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转录。HDACs还能使非组蛋白脱乙酰化,控制着包括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在内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因此,HDACs是治疗癌症的极好的靶标。
5. 细胞中组蛋白的乙酰化引起表型改变,属于(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D. 表观遗传
6. 如果用HDACs抑制剂处理癌细胞后,最可能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增殖速度加快
B. 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 非组蛋白脱乙酰化
D. 基因转录受到抑制
【答案】5. D 6. A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
【5题详解】
组蛋白的乙酰化不改变遗传信息,但是基因能更好地表达,从而引起表型改变,D符合题意。
故选D。
【6题详解】
A、用HDACs抑制剂处理癌细胞后,乙酰基不能去除,有利于转录,增殖速度加快,A正确;
B、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未发生改变,B错误;
C、HDACs能使非组蛋白脱乙酰化,用HDACs抑制剂处理癌细胞后,非组蛋白不能脱乙酰化,C错误;
D、HDACs可通过去除乙酰基,抑制转录,HDACs抑制剂处理癌细胞后,促进转录,D错误。
故选A。
7. 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 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 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 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种的取代。
【详解】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
故选B。
8. 某同学在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时,设计的组别如下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
1
a
3
4
5
6
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1%淀粉溶液
3mL
-
3mL
—
3mL
-
2%蔗糖溶液
一
3mL
一
3mL
-
3mL
新鲜睡液
—
-
1mL
1mL
—
—
蔗糖酶溶液
—
-
-
-
1mL
1mL
实验结果
A. 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酶的种类和底物的种类
B.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试管1号和2号,其余4支试管为实验组
C. 实验中的淀粉溶液是将淀粉溶于0.3%的氯化钠溶液中配制成的
D. 若5号试管中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可能是淀粉溶液中含有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该实验中显示了验证酶专一性的两种思路,即酶相同底物不同和底物相同酶不同的设计,故实验的自变量包括酶的种类和底物的种类,A正确;
B、本实验的试管1号和2号的作用是排除底物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余4支试管3、4和5、6各自相互对照,均为实验组,B正确;
C、淀粉不溶于水,但溶于氯化钠溶液,且淀粉在0.3%NaCl中溶解度最大,该实验中的淀粉溶液是将淀粉溶于质量分数为0.3%的氯化钠溶液中配制成的,C正确;
D、若5号试管中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即5号试管出现红黄色沉淀,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杂质,如含有还原性糖;也可能是可能蔗糖酶中含有少量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了还原糖,D错误。
故选D。
9. 某农场技术员对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积累及转化进行动态监测。关于检测方法及出现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嫩大豆种子切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橙黄色的脂肪颗粒
B. 嫩小麦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碘液→观察染成深蓝色的淀粉
C. 嫩大豆种子加水研磨→加双缩脲试剂→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
D. 嫩甜玉米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本尼迪特并水浴加热→观察红黄色沉淀检测还原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还原糖鉴定结果为砖红色沉淀,鉴定材料需富含还原糖且无颜色干扰;双缩脲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只要有两个及以上的肽键即可呈现紫色反应。
【详解】A、脂肪颗粒可与苏丹III染液反应生成橘黄色颗粒,A正确;
B、嫩小麦籽粒含较多的还原糖,几乎不含淀粉很少,B错误;
C、检测产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观察是否出现紫色,C正确;
D、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两者反应出现红黄色沉淀,D正确。
故选B。
10. 科研人员构建了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一药物偶联物(DS)。DS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研究表明DS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靶点清楚、副作用小的优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膜蛋白H抗体基因存在于乳腺癌细胞和人体其它细胞中
B. 膜蛋白H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C. 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发生改变
D. DS用于预防乳腺癌的同时会没有选择性的导致正常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DS是靶向膜蛋白抗体,据此推测膜蛋白H抗体基因应只存在于乳腺癌细胞中,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基因,A错误;
B、膜蛋白H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L,B错误;
C、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种类发生改变,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DS可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故DS用于预防乳腺癌的同时不会导致正常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C。
11.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D. 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机体的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还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水平。
【详解】A、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
C、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
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D。
12. 分离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纸层析法能分离并得到光合色素
B. 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于DNA半保留复制的研究
C. 电泳分离DNA片段中,点样孔在负电极处
D. 划线分离菌群操作前需对菌液进行多次稀释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平板划线法是将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技术,其目的是将混有多种细菌的培养物,或标本中不同的细菌使其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或分离出单一菌株,便于识别鉴定。
【详解】A、由于各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利用纸层析法可以将光合色素进行分离,A正确;
B、密度梯度离心一般是选择一种离心速度将混合物中比重不同的分成进行分层,B正确;
C、做DNA电泳时,加样孔都位于负极,因为DNA样品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将向正极泳动,所以点样端要置于负极,C正确;
D、划线分离前,不需要对菌液进行多次稀释处理,D错误。
故选D。
13. 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长期被河流隔断,但是随着气候变暖,河流变浅,动物开始能够渡过河流。以下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为( )
A. 隔断期间两个种群因为环境差异会朝不同的方向变异
B. 河流变浅后,如果两个种群仍可以互相交配,则是同一物种
C. 基因重组可以为这两个种群的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D. 河流变浅后,两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会使种群间的差异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差异会选择并保存不同的变异类型,A错误;
B、河流变浅后,如果两个种群能杂交,且杂交后代可育,才能说明仍是同一物种,B错误;
C、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能为这两个种群的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C正确;
D、河流变浅后,两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可以使种群内部的差异变小,D错误。
故选C。
14. 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面关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五 ③. 标志重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