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
展开辽宁本溪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
一、实验题
1.(2021·辽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请回答。
(1)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写出用改正后的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_。将B、E装置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后加热E试管中的液体,观察的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填写所选装置导管口字母的连接顺序______。
2.(2022·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2)实验二,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发现物质总质量减小,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铁钉生锈,B、C中铁钉无明显变化,通过对比A、B、C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________和氧气等同时接触。
(4)实验四,加热蒸发食盐水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2022·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并选择A、E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当观察到导管口有________时,开始收集。
(3)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里,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是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4.(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某同学选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在向装置中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
(3)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4)用F装置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在燃烧停止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_____,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二、科学探究题
5.(2021·辽宁·统考中考真题)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一、图二两个实验。
【实验验证】
(1)第一组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_。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______,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______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要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6.(2022·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物质的鉴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气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空气与氧气
【操作及结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__________ | 该气体为氧气 |
木条无明显变化 | 该气体为空气 |
活动二:固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钠
【操作与结论】分别取少量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到其中一种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该固体为_________,而表面无明显变化的为另一种固体。
【交流与讨论】经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只用水也可以鉴别两种物质,依据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活动三:液体物质的鉴别
【活动目的】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操作】将两种溶液编号为甲溶液、乙溶液,并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实验现象】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甲溶液为__________,乙溶液为另一种溶液。
乙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拓展延伸】下列物质还可以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氧化铜 C.铜
活动感悟: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_________,最后才能达到物质鉴别的目的。
7.(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认识物质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学们对NaOH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Mg(OH)2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1)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__性。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_____,由此证明NaOH能与H2SO4反应。
(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证明B试管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C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活动二:了解NaOH的制备
(4)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获得Na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活动三:测定NaOH样品的纯度
工业制得的NaOH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同学们采用“沉淀法”对某NaOH样品的纯度进行测定。实验方案如下:
(5)判断方案中MgCl2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_____。
(6)称量前需将滤渣洗涤、干燥,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科普阅读题
8.(2021·辽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石灰岩中悄悄发生的化学变化
石灰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溶解,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溶洞。坚硬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不会使它溶解,但溶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可以和它慢慢发生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溶解在地下水中。
溶解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分解,把“吃掉”的石灰岩重新“吐”出来,形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了钟乳石。检验碳酸钙的方法很简单,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我们日常烧水的水壶中经常会结接一些水垢,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倒入食醋进去就可以除水垢,利用也是一样的原理。
钟乳石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做人造假山,雕刻大尊工艺品等。可是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溶洞景观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加强立法,保护钟乳石资源。
(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______7(填:“>”、“<”或“=”)。
(2)写出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______,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4)下列有关钟乳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形成周期很长 B.能和食醋反应 C.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参考答案:
1. 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befdc
【详解】(1)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该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气体,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浓硫酸具吸水性,且与氢气不反应,要想制取干燥的氢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可选择装置D,且“长进短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择C装置,从d端进入,故所选装置导管口字母的连接顺序befdc。
2.(1)与氧气接触
(2)生成氢气,逸散到空气中
(3)水/水蒸气/H2O
(4)较多固体
【详解】(1)实验一,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则热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实验二,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发现物质总质量减小,原因是稀盐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的气体逸散在空气中;
(3)实验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均接触,铁钉生锈,B中铁钉只接触水,C中铁钉只接触氧气,B、C中铁钉无明显变化,通过对比A、B、C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等同时接触;
(4)实验四,加热蒸发食盐水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3.(1)长颈漏斗
(2)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3)BD
(4)浓硫酸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故填:BD;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
4.(1) A
(2)气密性
(3)E
(4)澄清石灰水
【详解】(1)选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制取气体的装置中,在向装置中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避免因更换仪器造成的药品浪费;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排空气法纯净,故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
(4)用F装置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检验产物,可在燃烧停止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5. 2NaOH+CO2=Na2CO3+H2O 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 等体积水 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即可) 白色沉淀 有新物质生成 Na2CO3(或碳酸钠)
【详解】实验设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验证(1)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能溶于水,所以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瓶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有新物质生成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溶液中含有于都的钡离子,且溶液显酸性,会腐蚀下水管道,应该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且能中和废液的pH。
故答案为:①2NaOH+CO2=Na2CO3+H2O;②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③等体积水;④稀盐酸被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即可);⑤白色沉淀;⑥有新物质生成;⑦Na2CO3(或碳酸钠)。
6. 复燃 氢氧化钠/NaOH 升高 稀硫酸 AB/BA 不同的实验现象
【详解】{操作及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复燃。
{操作与结论}氯化钠不具潮解的性质,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潮解的性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变得潮湿,即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固体为氢氧化钠或NaOH,故填氢氧化钠或NaOH。
{交流与讨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故填升高。
{实验结论}稀硫酸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稀盐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产生气泡,即加入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的甲溶液是稀硫酸,故填稀硫酸;
乙溶液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拓展延伸} A、稀硫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所以酚酞溶液能够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选项正确;
B、稀硫酸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后溶液呈蓝色,碳酸钠与氧化铜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即氧化铜能够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选项正确;
C、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无明显变红,碳酸钠也不能与铜反应,所以铜不能鉴别稀硫酸与碳酸钠,选项错误。
故填AB;
活动感悟:由上述可知,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最后才能达到物质鉴别的目的,故填不同的实验现象。
7.(1) 碱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稀盐酸(或稀硫酸等合理即可)
(3)
(4)H2O
(5)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合理即可)
(6)偏大
【详解】(1)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遇中性和酸性溶液不变色,A试管中观察到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NaOH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则向A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硫酸,可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由此证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则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
(2)B试管中二氧化碳氧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为了验证该反应的发生,即为验证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可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B试管中已发生反应;
(3)C试管中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Na、2个Cl,反应后有2个Na、2个Cl、2个O、4个H,故2X中含有2个O和4个H,X中含有1个O和2个H,X的化学式为H2O;
(5)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判断方案中MgCl2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镁溶液过量;
(6)该实验室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继而得出氢氧化钠的纯度,称量前需将滤渣洗涤、干燥,否则会导致滤渣质量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8. <
肥皂水 AB
【详解】(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7;
(2)碳酸钙会和溶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反应方程式为:;
(3)硬水加入肥皂水会产生较少的泡沫,软水加入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泡沫,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4)A、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故A正确;
B、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和食醋反应,故B正确;
C、钟乳石形成周期非常长,并且溶洞景观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可以任意开采,故C错误;
故选AB。
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辽宁营口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本溪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选择题③: 这是一份辽宁本溪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选择题③,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本溪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选择题①: 这是一份辽宁本溪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4选择题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