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304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304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304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3043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3043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3043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3043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课件(部编版)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53043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等奖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辛弃疾,词意速通,飞天之明镜指月亮,浣溪沙,纳兰性德,怎样的,边防驻军的营垒,关塞上的城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CONTENTS 教学目录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
在语言方面,辛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冲破音律限制,大量吸收口语、古语入词,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太常引,词牌名。建康,今江苏南京。吕叔潜,名大虬(qiú),字叔潜,词人的朋友,生平不详。本词可能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为即席寄兴的赠友之作。当时南宋朝廷根本没有收复中原的决心,反而对金人屈辱求和,辛弃疾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均未被采纳。辛弃疾十分痛心,在中秋节夜晚与友人吕叔潜饮酒赏月时,写下这首词,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译文:一轮秋月缓缓移动着,洒下万里金光,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有意欺负我,怎么办?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传说月中有桂树。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斫,砍。
译文: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大好山河。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在人间的光辉更多。
词人通过写在中秋月下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岁月流逝、功业无成的愁闷,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地的政治理想和坚定信念。
上片对月抒怀。开篇两句写中秋的圆月皎洁。月轮转动,暗示着时光流逝。白发不请自来,词人忍不住向月中嫦娥发问。这一问有力地展示了词人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怀才不遇的苦闷。
下片运用想象,揭示主旨。词人乘风飞去,到万里高空看祖国山河,月桂的婆娑却遮蔽了月光,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不正像这月桂吗?问月的情趣与隐喻的含意融为一体,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文武兼修,尤善填词,多写悼亡、恨别、男女情思、思乡思亲等,写景逼真传神,写情真挚浓烈,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有《侧帽集》《饮水词》。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方向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断了骏马的嘶鸣,在这深秋的边塞,(该用)怎样的情怀(去感受这苦寒空旷)!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一抹晚烟飘过使营垒更显荒凉,半竿斜阳返照使关城更显破旧。古往今来多少故事涌上心头,悄然而生的幽恨何时才能平复!
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夕照的萧瑟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词人“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
上片,起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表明行程之远。“北风”句描述一路境况,突出边塞苦寒、空旷的环境特征。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现象,更描绘了人被阻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下片,前两句以古朴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晚烟“一抹”,斜阳“半竿”,用语新奇巧妙。“一”“半”两个量词,写出了与丰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萧疏、稀薄之感,反衬出塞外的空旷荒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评优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南安军,文天祥,诗意速通,走进作者,创作背景,朗读指导,诗歌主旨,诗歌赏析,别云间,夏完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诗意速通,走近作者,创作背景,朗读指导,回环曲折,诗歌主旨,诗歌赏析,朝天子·咏喇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优秀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课后习题,学情回顾,分析第一段,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分析第二段,分析第三段,分析第四段,分析整体,言之有“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