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升五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开专题06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提问方式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一段(或几段)的主要内容。
②文章围绕主人公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③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知识梳理
1.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联法。
写事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备注: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以省略,但是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要有。
3.重点语句摘录法。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4.串联小标题概括。
很多文章有许多个部分,几个部分单独成立,各个部分之间又有联系,这样就可以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然后把几个小标题串联起来,文章的内容就出来了。
【答题模式】
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专项提升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①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她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顺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愚顽不化。
②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③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④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⑤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⑦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⑧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⑨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⑩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上这所学校。
⑪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⑫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解释词语:
愚顽不化:
按捺不住:
2.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文章第10自然段中“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这是对文中“儿子”的__________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初中的老师告诉这位母亲“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而她却对儿子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和“很有希望”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哪里?效果有什么不同?
5.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你想一想,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后面会说些什么?
6.读了这篇文章,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坚持愚昧错误的观点,不肯改悔 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2.母亲在儿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三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每次都对儿子说“假话”,同时又巧妙地指出儿子应该改正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儿子在她的激励下,终于被清华大学录取。
3.神态 表现了母亲的话对儿子产生的巨大影响。
4.有点危险是指很有可能考不上高中,给人压力;很有希望是从正面说,考上的可能性很大,给人以鼓舞。告诉我们说话要讲究方式,要给人鼓舞。
5.十几年来,为了我的进步,忍受了不少委屈,您的儿子让您受累了。
6.在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学习落后时不要批评,要鼓励他,让他树立自信心,相信他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愚顽不化:坚持愚昧错误的观点,不肯改悔。结合第①自然段可知在文中指孩子学习成绩差,不知道改悔。
按捺不住:心里急躁,克制不住。结合第⑫自然段可知文中指母亲此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2.本题考查文章的概括。
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
示例:一位母亲多次在家长会后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儿子,使儿子不断进步,最终考入了清华大学。
3.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赏析。
结合“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可知是对儿子神态的描写,写出儿子在听到母亲的话后充满自信的神情,表现了母亲的话对儿子产生的巨大影响。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有点危险”:是很有可能考不上高中,给他压力;“很有希望”是考上的可能性很大,是母亲对儿子的鼓励,让孩子充满信心去努力。前者使人信心不足,后者使人充满信心。
5.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围绕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写即可。示例:是您善意的谎言,是您每一次的鼓励,是您对我的信任,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谢谢您,妈妈!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母亲和儿子的做法,围绕生活中父母应该怎么鼓励孩子写即可。
示例: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多鼓励他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被赏识,不能一味地批评,而是应该给孩子进步的勇气和希望。
二、阅读短文《不屈的腿》,完成练习。
①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的。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之中出现了一位军人。①他上身穿褪了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②我与他虽然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跑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您歇一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用力太猛,一根拐杖倾斜了一下,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②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③军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③跑步声依然回荡着,此时,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④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我想,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他曾在炮火中冲绎;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
情不自禁:
8.细读文章第2自然段,军人的回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 )
A.军人说话结巴,语无伦次。
B.军人的回答声伴着喘气声。
C.军人说话很难听。
9.“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10.请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1.画线句子①②③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该句所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答案】
7.文中指我和独腿军人从来不认识。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8.B
9.军人虽然只有一条腿,但是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必将战胜种种困难,迎来灿烂的生活。
10.初春的早晨,一位独腿军人拄着双拐练习跑步。他摔倒了,不愿别人扶他,自己爬起来继续练习跑步,“我”觉得那跑步声是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
11.①外貌描写 ②动作描写 ③神态描写
示例:句子②。独腿军人跌倒后,坚持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撑”“挪动”写出了他站起来的艰难,体现了他顽强不屈的精神。
【解析】
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从第二自然段:我与他虽然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跑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您歇一会儿吧!”可知,素不相识指的是我们之前不认识。
情不自禁是不能抑制、控制自己的情感。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句子: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可知军人的回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军人的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因此选择B。
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联系第四自然段:我想,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他曾在炮火中冲绎;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联系上文,据闻摔倒后自己吃力的撑着身体,站起来,军人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凭着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也战胜着生活中的困难。
1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读文章内容可知,我在一个早晨碰到了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军人,他拄着一副拐杖,在练习跑步,突然,他摔倒了,可不愿意别人帮助他,凭借自己的力量顽强地站了起来,继续练习。
1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读画线句子①,可知描写的是军人的穿着,是对军人的外貌描写;
读画线句子②,可知描写的军人的动作,是对军人的动作描写
读画线句子③,可知描写的是军人的神态,是对军人的神态描写。
选择一句,分析描写的作用。如第三句,饱经风霜的脸上,难以忍受的痛苦可知对这位军人而言摔倒了再站起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他仍坚持,并不依靠别人的力量,从中我看到了这位军人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阅读原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回忆
①童年,我们天真无知,总会做出一些“傻”事。童年中有纯真、活泼、无忧无虑,更有与亲人间那最美好的记忆。
②七岁那年春天,院门口那株老槐树又开出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花朵,清新的香气溢满了整个小巷。中午放学回家,我和二哥看到母亲正在采摘槐花,便赶紧走上去帮忙。当然这样勤快不仅仅是帮母亲的忙,还有我们自己的小心思。采摘完槐花,母亲就回屋去洗了。我和二哥便又溜了出来。二哥太胖自然退后,我当仁不让,爬树可是我的拿手绝活,一蹿便飞身上树。因为生怕被母亲发现,我尽量放慢放轻动作,边爬边往院里瞧,离鸟巢愈来愈近,只见两只成年喜鹊正悠然自得地趴在窝里,突然觉察到了什么,猛然间飞来扑去,叫声又急又躁,我慌了神。此时,母亲正端着刚刚择洗干净的槐花往厨房走。她大概听出了喜鹊的叫声跟往常有些异样,“三儿……”母亲发现了高高在上的我。
③母亲这一叫不要紧,我一惊,手被槐刺扎到。“哎呀”手一松便栽了下来。万幸的是恰好从枝干的空当处穿过,不偏不倚刚好跌落到树下的草垛上,除了扎到的那一下,毫发无损。倒是一只正在草垛上下蛋的老母鸡,被惊得“咯咯咯”地尖叫着,“扑棱棱”飞出老远,着实让我出了一身冷汗。
④母亲站在那里吓坏了,一抬头,一起身,一撒手,洗净的槐花散了一地,“三儿!三儿!”箭一般飞了出来。听见母亲失声的叫喊,我真的害怕了,顺势一趴,躲进了草垛里。
⑤母亲出来见不到我的身影,一把揪过还在一旁发蒙的二哥,照屁股一顿狠揍,“你弟呢?你弟呢?”二哥一边干嚎一边用手指着草垛喊:“妈,在里面呢,在草垛里呢。”母亲听完,并没有爬上来救我,只是深呼了一口气,冷冷地吼了一句:“出来!”声音还有一些颤抖。
⑥我只能乖乖地从垛顶上爬起来,手里还紧紧握着两个鸡蛋,其中一个已流出了蛋清。我伸着双手,装模作样地冲着母亲“嘿嘿”地傻笑:“妈,鸡蛋,鸡蛋!”母亲扭过身径直往屋里走去。“妈,妈⋯⋯”母亲没有搭理我,看着母亲的背影,似乎双肩还在颤抖,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着这么大的急,我更慌了神:“妈,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⑦一时间,此事成为了街坊四邻的笑谈,也成为了我童年生活记忆中最鲜活的一幕。母亲的那个背影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童年的幸福,每每想起,心中便会涌起丝丝甜蜜,温暖。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3.联系上下文,“悠然自得”的意思
14.结合短文,写出下面语句的主要意思。
我和二哥便又溜了出来。二哥太胖自然退后,我当仁不让,爬树可是我的拿手绝活,一蹿便飞身上树。
15.体会并写出第②段和第⑥段中“我”两次“慌了神”时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慌了神”:
第二次“慌了神”:
16.阅读时,品味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默读第4段,从母亲一连串的________描写中,我体会到
17.文中最后写道“母亲的那个背影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童年的幸福,每每想起,心中便会涌起丝丝甜蜜,温暖”。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2.回忆了小时候我和二哥一起爬槐树、掏鸟蛋,结果鸟蛋没拿到,自己掉下去,把妈妈吓得又急又心疼地往屋外跑。
13.形容喜鹊趴在窝里悠闲而舒适的样子。
14.我调皮并且爬树本领强。
15. 我被喜鹊发现,不知道要怎么办。 害怕妈妈不理我
16. 动作 母亲发现我出危险后内心的担心
17.我感受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童年的纯真、活泼、无忧无虑,有趣生活让我记忆深刻。这些都是童年的幸福,也让我感到甜蜜、温暖。
【解析】
12.本题考查概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①段是点题,童年的回忆是什么样的。②到⑦自然段,主要回忆了小时候我和二哥一起爬槐树、掏鸟蛋,结果鸟蛋没拿到,自己掉下去,把妈妈吓得又急又心疼地往屋外跑。所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我和二哥一起爬槐树、掏鸟蛋,结果鸟蛋没拿到,自己掉下去,把妈妈吓得又急又心疼地往屋外跑。
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从“只见两只成年喜鹅正悠然自得地趴在窝里”这句话中的“趴”可知喜鹊在窝里很舒适,“悠然自得”在这里指喜鹊在窝里很悠闲、舒适的样子。
1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中的“又溜了出来”中的“又”说明“我”不是第一次溜出来了,体现出“我”很调皮,经常出去玩;“一蹿便飞身上树”中“蹿”和“飞”体现出我行动敏捷,爬树本领强。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很调皮,并且行动敏捷,爬树本领强。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短文第②段可知,第一次“我慌了神”是原本悠然自得地趴在窝里的喜鹊,猛然间飞来扑去,叫声又急又躁,这时候的“我”被突然吓到,心里不知道要怎么办,很着急。
由短文第⑥段可知,第二次“慌了神”是在妈妈生气不理我的时候,我喊妈妈,妈妈没有回应,此时我心里害怕妈妈不理“我”。
16.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由文中母亲“一抬头,一起身,一撒手。”“箭一般飞了出来。”的一连串动作,可知是动作描写。这些动作是很快的连续的,并且从“洗净的槐花散了一地”,可以看出母亲的着急和担心。让我体会到母亲发现我出危险后内心的担心。
1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母亲的那个背影是因为担心我而着急的背影,所以母亲那个背影是爱的体现,作者从来没有忘记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亲人间那最美好的记忆,母亲的爱带给作者永久的甜蜜和温暖。
四、阅读理解。
炊烟
在山里走了大半天,正在又累又饿的时候,我看见了远方山间的炊烟。它在轻轻地飘荡着,无声无息地呼唤着我加快脚步。
两间小木屋,普普通通。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特有的光彩。“客人来啦,快进屋吧!”没等我开口,她就笑着①叫起来。她的丈夫走出来,微笑着朝我点头,似乎有些腼腆。我说:“能不能……请你们……弄一点儿吃的?”早过了午饭时间,我有些不好意思。( )她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茶,又忙着烧火为我煮吃的。她把那锅一连洗了三遍,红薯、白菜在山溪中洗得干干净净。
不一会儿,白白的大米饭、香甜的红薯、一碗清绿的小白菜、一盘喷香的腊肉,就放到了我的面前。“吃吧,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竟是这么美的午饭!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大口大口地吃,手里不停地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地告诉我:“我有两个女儿,到山外读书去了,寄宿在学校。我想让她们将来都读大学呢!现在山里人富了,什么也不愁,就指望孩子有出息。”她笑②了。
吃饱喝足,该继续赶路了。我掏钱给她。“钱?”她又笑③了,“这儿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如果不忘记山里人,以后再来!”我的脸红了,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这城里人的习惯。跟主人道过谢,我站起来,想与主人告别,发现背包变沉了。我打开一看,包里竟塞满了黄澄澄的橘子。“都是自家种的,带着路上解解渴。”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
我走了。他们肩并肩站在小木屋前,不停地向我挥手。“再来呀!”他们的声音在山间回荡……走远了,小木屋消失在绿色的林涛之中,只有那一缕炊烟,依然优美地在天上飘动……再来,也许永远没有机会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武夷山中的这一缕炊烟。炊烟下,并没有什么动心夺魄的传奇故事,却有 ,有 ,有 ……
18.文章的题目是《炊烟》,这个题目合适吗?请写出两个理由。你认为这个题目__________,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
19.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0.第2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应该填中年妇女的语言。根据文中她的特点想一想:应该选哪一句?( )(只写序号。)
①“那还要问?坐下,先喝碗茶!”
②“当然可以,您请坐。请先喝碗茶吧!”
21.文中多次写到中年妇女的“笑”,在文中用①②③标出了3处。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她“笑”的原因,写在横线上。
①:
②:
③:
22.在文末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句,点明文章的中心。
23.质疑:读一读文中画“ ”的句子,试着提出1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注:不要提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
问题1:
回答:
【答案】
18.合适 炊烟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 炊烟象征着母爱
19.文章主要写了在山里走了大半天,“我”又累又饿时遇到了一对热情的山里夫妇。他们热情地款待“我”,“我”吃饱喝足之后想给他们钱,遭到了拒绝。临走时,他们还送了“我”许多自家种的橘子。
20.①
21.看到有客人来,表示好客与热情 指望孩子有出息,表示满足和自豪 山里人的淳朴,拒绝收钱,善意的嘲笑表示大方
22.真诚 淳朴 人间最香甜的美餐
23.山中的这一缕炊烟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陌生的山里女主人给“我”做的可口的饭菜,指的是陌生人给与“我”的温暖和感动。
【解析】
18.本题考查题目理解。文章的题目《炊烟》的含义是指:①农村生火做饭时,烟囱里冒出的柴烟。②代表着陌生的山里女主人给“我”做的可口的饭菜,代表的是陌生人给与“我”的温暖和感动。所以合适。
19.本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我们首先要想的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是:在山里走了大半天,“我”又累又饿时遇到了一对热情的山里夫妇。经过:他们热情地款待“我”,“我”吃饱喝足之后想给他们钱,遭到了拒绝。结果是:临走时,他们还送了“我”许多自家种的橘子。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这段话描写了意为朴实、大方、热情好客,有着山里人的特有的光彩的中年妇女。故应选用句子①;句子②太过于客气,失去了山里人的说话风格。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①处中年妇女笑是因为打开门看到了有客人来,所以她笑了,说明她热情好客。②处中年妇女笑是因为提到了她的两个女儿,她的内心充满了满足和自豪,所以她笑了。③处中年妇女笑是因为“我”们临走时,要掏钱给她,她嘲笑我们把她家当成饭馆了,是善意的嘲笑。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山里人的真诚、淳朴,还有山里人给“我”做的人间最香甜的美餐。把这些点明文章中心的词句填入横线处即可。
23.本题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画线的句子是“再来,也许永远没有机会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武夷山中的这一缕炊烟。”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例如:山中的这一缕炊烟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陌生的山里女主人给“我”做的可口的饭菜,指的是陌生人给与“我”的温暖和感动。
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善良的种子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kōu)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地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sù)昧(mèi)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满车厢的人都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做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2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从不含糊:
素昧平生:
25.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6.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当时的心情。
(1)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2)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27.“善良的种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用“ ”画出。
28.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父亲(节选)》,说说两文中刻画的父亲形象有什么不同。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把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一壶老酒
【答案】
24.父亲对需要帮助的人一点儿也不犹豫。 父亲和丢种子的女人从来不相识。
25.本文主要写善良的父亲在贫穷的特殊年代,在一个春播时节到城里买种子,在自己钱被偷的情况下还帮助种子被偷的妇女从而感化了那个偷钱的人,自己的钱也因此失而复得的事。
26.我体会到父亲的钱被偷时的焦急心情。 我体会到父亲的钱失而复得后心情转悲为喜。
27.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做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28.《善良的种子》一文重在表现父亲的善良、乐于助人。
《父亲》(节选)重在表现父亲是我成长的引路人,父亲的勤劳、节俭。
【解析】
24.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从不含糊:意思是从来不马虎、不随便。
素昧平生:意思是指从来不相识、不了解。
25.考查概括短文内容。
通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写了遭遇了偷盗的父亲,慷慨帮助了丢失种子的素不相识女人,父亲的善举感动的小偷竟然又把钱偷偷地还给了父亲。
2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的句子可知,(1)从“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这句话可体会出当时父亲被偷了钱时那焦急与气愤的心情。(2)从“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这句话可体会出父亲的钱失而复得后那高兴的心情。
27.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通读短文可知,文章篇末点题,阐释了题目“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只要善良、爱的种子在世间生根、发芽、开花,世界就会变得和谐、温馨而美丽。故“善良的种子”指的是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做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28.考查短文中的父亲与本题小诗中父亲有什么不同。
通读短文可知,短文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与下文父亲慷慨地把自己的种子分给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行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父亲的善良与善举,写出了父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而本题中的《父亲》(节选)小诗侧重刻画的是疼爱儿女的父亲,重在表现父亲是我成长的引路人,父亲的勤劳、节俭。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褶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妻子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2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0.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寝食难安:
(2)老泪纵横:
31.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对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2.从全文看,父亲做了两次“选择”,父亲的第一次的“选择”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次“选择”是____________。
33.揣摩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说。
【答案】
29.左眼失明的他因妻子不满,把父亲送进老年公寓,后来偶然间得知父亲想要给自己捐角膜,满怀内疚和感动的他把父亲接回了家。
30.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 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31.神态 想和儿子住在一起却又不想连累儿子的矛盾
32.住老年公寓 为儿子捐眼角膜
33.比喻 通过细致入微地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浓烈、深沉的爱
34.①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人。对孩子默默付出无私的爱。事例:①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②要为儿子捐献角膜。
【分析】
2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整体感知能力。
本文讲述了他因左眼突然失明,而失业在家,挣钱养家的重担压在了妻子身上,因妻子嫌父亲是负担,父亲知道后,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自己要求去了老年公寓。在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时,父亲要把自己的角膜捐献给儿子。儿子决定接父亲回家。
30.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1)“寝食难安“指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在文中是写“我”对老父亲住老年公寓这件事深感愧疚,因此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老泪纵横”指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在文中是指老父亲为儿子眼睛失明丢而失工作感到痛心,一心想把自己的眼角膜给儿子,让儿子眼睛复明。
31.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短文内容可知,句子“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想和儿子住在一起却又不想连累儿子,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的矛盾的心理。
3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短文中的父亲做了两次“选择”,第一次是为了不给儿子的家庭增添矛盾,父亲选择去住老年公寓;第二次是星期天儿子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可是父亲却说他愿意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儿子,哪怕因此失去光明甚至生命他都愿意。概括起来,短文中写了父亲的两次选择,一是住老年公寓;二是为儿子捐眼角膜。
33.考查根据短文的表达手法。
“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句子把目光比作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通过细致入微地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父亲对儿子浓烈、深沉的爱。
3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能力。文中的父亲做了两次选择,都让我感受到无私的父爱。为了儿子,文中的父亲愿意忍受孤独去住老年公寓;星期天儿子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可是父亲却说他愿意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儿子,哪怕因此失去光明甚至生命他都愿意,这是多么平凡又伟大的父亲。
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6.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6.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知识梳理,课外阅读,阅读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知识梳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记叙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4.学会概括段意: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升六语文暑期弯道超车阅读专项提升练习——专题04.学会概括段意,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提问方式,概括段意,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理解,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