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重叠问题_人教新课标
展开《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内容。接下来我对这一课做一个反思:
一、研读教材。
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 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需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反思教学环节
为了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创设了“装苹果”的游戏情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黑板上的两个圈圈重叠,直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重叠问题”。同时让学生对韦恩图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1、注重培养学生 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因为新课标明确指出: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课堂重视小组讨论合作。《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讨论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统计表上名单和总人数不符时,我让学生先让小组同学讨论,然后再合作画一画,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知识冲突,从而进行韦恩图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3、重视算法的多样性。
新课标提倡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算法和解法,因此在学生根据韦恩图列式的过程中,当学生列出8+6-4=10(人)时,能够让学生说出其它不同的算法,并说明算理。
几点不足:
1、提问不够明确,提问的有效性不够。在学生发现统计表上和人和参赛总人数不等时,我马上就问学生“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吏直接”,学生还没有充分感受到这个知识冲突,马上要让学生讨论并尝试画图,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要画什么?要怎么画?只有部分聪明的孩子知道要懂得根据黑板上的圈圈来画。这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后面的整个流程。
2、对课堂的调控不够。由于前面没上好,课堂的节奏有点乱了,后来学生以展示不同算法时,第一同学说出了8+6-4这种基本的算法,后来想引导学生也可以分三部分来列式,用2+4+4这种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的含义。让两位同学来展示都没有展示我想要的结果,结果就急了,没再让其他同学来说想法。我原本是要体现算法多样的,可以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和我设计的初衷有所出入,这也是比较失败的一个地方。
3、文本的执行力有待加强。整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的话太多,太啰嗦了,怎么看也像一个有近两年教龄的人,好像是刚毕业出来的。甚至比我以前还差劲。后来想想,我觉得可能是在教学设计上有问题,环节之前设计不够紧密。
三、练习的设计
两道课内两道课外的,体现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第1题,是为了巩固韦恩图各部分含义,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在讲评练习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考虑先后次序,培养学生 思考和解题的有序性。第2题学生可以自己画图分析,也可以不借助图进行思考,旨在实现由具体到抽象,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引导学生找出重复部分,直接点数,或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第3题和第4题,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根据文字信息,并把文字信息转化成韦恩图进行分析解答,层次相对拔高。特别是第4题,让学生根据总人数来求重复部分人数,学生会求,可能并未真正理解。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数学广角重叠问题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数学广角重叠问题_人教新课标,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初步感知,联系实际,调查统计,合作探究,体验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重叠问题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重叠问题_人教新课标,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取生活素材,设置认知冲突,坚持以生为本,发展学生思维,注重过程体验,渗透数学模型,利用数形结合,由直观过渡到抽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重叠问题_人教新课标: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数学广角重叠问题_人教新课标,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