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课时教学课件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作业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作业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逆反应,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减小压强,t5t6,t3t4,K0K3K5,2×1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一定条件下:2NO2(g) N2O4(g) Δ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A.温度为0 ℃、压强为50 kPaB.温度为130 ℃、压强为300 kPaC.温度为25 ℃、压强为100 kPaD.温度为130 ℃、压强为50 kPa
解析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可以通过减小压强、升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使混合气体中NO2的含量增多,测定的NO2相对分子质量误差较小,则选项中,温度高的为130 ℃,压强低的为50 kPa,结合二者,D正确。
2.[2023广东佛山高二统考期末]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SO2转化率α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要使反应由过程a变为过程b,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加大O2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D.增大压强
解析 由过程a变为过程b,则SO2的转化率减小,而反应速率加快,据此分析解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SO2转化率减小,A正确;加大O2的投入量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B错误;加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SO2的转化率不变,C错误;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D错误。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A(g) 3B+C ΔH>0,平衡时,升高温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B.B和C一定都是气体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D.B和C不可能都是气体
解析 正反应吸热,升温,平衡右移。若B、C都为固体,则气体只有A,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A错误;若C为固体,B为气体,平衡右移,气体的总质量减小,总物质的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B错误、C正确;若B、C都是气体,平衡右移,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增加,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D错误。
4.2CO(g)+2NO(g) 2CO2(g)+N2(g) ΔH=-748.6 kJ·ml-1。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B.升温,增大逆反应速率,降低正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解析 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则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故A正确;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只是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5.反应FeO(s)+CO(g) Fe(s)+CO2(g),700 ℃时平衡常数为0.68,900 ℃时平衡常数为0.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增大CO2浓度,平衡常数增大
解析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就不变,C错误;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不能有固体物质
6.NO2与N2O4能相互转化,热化学方程式为N2O4(g) 2NO2(g) ΔH=+57 kJ·m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体系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B.若容器容积不变,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该反应未建立化学平衡
D.减小体系的压强能降低N2O4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
解析 降低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A错误;若容器容积不变,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NO2和N2O4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该反应建立了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就不变,所以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加入少量N2O4,新平衡 的值不变,C正确;减小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N2O4的转化率,但反应速率下降,D错误。
7.298 K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不变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大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D.298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解析 由于铅是固体,故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平衡不移动,c(Pb2+)不变,A正确;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Sn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c(Pb2+)变大,B正确;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反应逆向进行,而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说明该反应正向是一个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ΔH<0,C错误;根据图像可知,298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8.在容积为1.0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1)反应的ΔH (填“大于”或“小于”)0;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 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_____________ m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
(2)100 ℃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 ml·L-1·s-1的平均反应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T (填“大于”或“小于”)100 ℃,判断理由是 。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小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T>100 ℃
解析 (1)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大于0。在0~60 s时段内消耗N2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 ml·L-1-0.040 ml·L-1
(2)c(N2O4)以0.002 ml·L-1·s-1的平均反应速率降低,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正反应吸热,故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即T大于100 ℃。(3)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9.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2X(s) Y(s)+Z(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若c(Z)增大,则ΔH>0B.加入一定量Z,达新平衡后m(Y)减小C.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达新平衡后c(Z)增大D.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
解析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而c(Z)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故ΔH>0,A正确;加入一定量Z,Z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达新平衡后m(Y)减小,B正确;加入等物质的量的Y和Z,Y为固体,不影响化学平衡,Z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由于X、Y均为固体且温度不变,故K=c(Z),达新平衡后c(Z)不变,C错误;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一定量氩气,Z的平衡浓度保持不变,故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D正确。
10.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 CO(g)+H2O(g)B.恒温恒容下,增大H2浓度,平衡常数K减小C.平衡移动时,K值一定变化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析 根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表达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 CO(g)+H2O(g),A正确;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B错误;对于该反应,若改变一种物质的浓度,则平衡会发生移动,但K值不变,C错误;根据题意,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即CO2(g)+H2(g) CO(g)+H2O(g)平衡正向移动,故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误。
11.[2023北京海淀高二期末]一定条件下,按n(NO)∶n(O2)=2∶1的比例向反应容器中充入NO、O2,发生反应2NO(g)+O2(g) 2NO2(g)。温度、压强(p)对NO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压强大小关系:p1>p2B.其他条件相同时,随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400 ℃、p1条件下,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
解析 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转化率增大,因此压强大小关系:p2>p1,故A错误;其他条件相同时,随温度升高,NO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故B错误;由于加入的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NO和O2的转化率相等,因此该条件下,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故C正确;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500 ℃、p1条件下,由于缺少容器容积,因此无法计算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故D错误。
12.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发生以下反应:2N2O5(g) 4NO2(g)+O2(g) ΔH>0。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500 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2.96×10-3 ml·L-1·s-1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125,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为50%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K2D.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 ,则再次达到平衡时,2.50 ml·L-1
2N2O5(g) 4NO2(g)+O2(g)起始浓度/(ml·L-1) 5.0000转化浓度/(ml·L-1) 2.505.001.25平衡浓度/(ml·L-1) 2.505.001.25
13.已知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 ΔH=-1 025 kJ·ml-1,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因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减少,但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含量减小,A正确,C错误;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减少,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含量减小,B正确;催化剂对平衡没有影响,只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D正确。
14.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 2C(g) ΔH<0,根据速率—时间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分别是t1 ;t3 ;t4 。 (2)物质A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 。 (3)上述图像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 。 (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 (5)t0~t1、t3~t4、t5~t6时间段的平衡常数K0、K3、K5的关系为 。
t2~t3、t3~t4
15.五氯化磷(PCl5)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氯化剂,可以由三氯化磷(PCl3)氯化得到:PCl3(g)+Cl2(g) PCl5(g) ΔH=-93.0 kJ·ml-1。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l PCl3和1.0 ml Cl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0~15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PCl3)= ml·L-1·s-1。 (2)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可用分数表示)。 (3)反应至250 s时,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kJ。
(4)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无论是否达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B.300 s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C.350 s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5)温度为T1时,混合气体中PCl5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如图。其他条件相同,请在图中画出温度为T2(T2>T1)时,PCl5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PCl3(g)+Cl2(g) PCl5(g)起始/(ml·L-1)1.00.50反应/(ml·L-1)0.20.20.2平衡/(ml·L-1)0.80.30.2
(3)PCl3(g)+Cl2(g) PCl5(g) ΔH=-93.0 kJ·ml-1表示生成1 ml五氯化磷放出93.0 kJ热量,反应至250 s时,生成0.40 ml PCl5放出的热量为0.40 ml×93.0 kJ·ml-1=37.2 kJ。(4)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ρ= 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密度始终不变,故A正确;所有的化学反应中,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正确;350 s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参加反应的各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化学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5)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缩短,但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时五氯化磷体积分数降低,所以图像为
16.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 CO(g)+H2(g) ΔH=+131.3 kJ·ml-1。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B.1 ml H—H断裂的同时断裂2 ml H—OC.v正(CO)=v逆(H2O)D.c(CO)=c(H2)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 ③若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且t<3 min,则a、b应满足的关系是 (用含a、b的数学式表示)。
0.16 ml·L-1·min-1
b=2a,a>1(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 (1)对于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无论反应是否达平衡,压强都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1 ml H—H断裂表示v逆(H2),断裂2 ml H—O表示v正(H2O),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符合题意;C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符合题意;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无论反应是否达平衡,都有c(CO)=c(H2),故D不符合题意。(2)① CO(g)+H2O(g) CO2(g)+H2(g)初始浓度/(ml·L-1)2100转化浓度/(ml·L-1)0.80.80.80.8平衡浓度/(ml·L-1)1.20.20.80.8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第二节 化学平衡评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作业课件ppt,共14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作业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逆反应,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