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绥化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高一年级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满分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首先,《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来说,一本《论语》近五百则,约一万六千字,包含几百个成语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内含大量的人生智慧。
没有读过《论语》的孩子与读《论语》一年的孩子相比差距有多大,不需要用考试来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都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
其次,《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价值体系就是教会孩子做价值判断,比知识体系更重要。
如果把单纯地增长知识误解为提高素质,把技能教育误解为素质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会弹钢琴,会写书法,会跳舞,会表演,就是素质高吗?不是。把孩子累坏了,素质也没有提高。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而是价值判断力。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方面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素质高。
《论语》还是文化体系。读《论语》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论语》弘扬的是中国文化。
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然后才会有民族凝聚力。中国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相差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文明,才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根本。
(摘编自鲍鹏山《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材料二: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仁”,能学仁、守仁、成仁则是志士,则为君子。在常人眼中,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们的高大形象屹立于山巅熠熠生辉,凡夫俗子如何才能做到呢?《礼记·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发展之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孔子推崇仁爱、培养君子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做好自己,从身边事做起。仁道宽广,不易把握,若能从浅近处体会、着手,就比较容易收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者爱人,其逻辑起点在于自然的人伦之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具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然后,推己及人,才能影响他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必然自带光芒,“德不孤,必有邻”。而一个仁爱的人,还应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选自《诸子智慧》,有删改)
材料三:
先秦时期,御——驾车是一种重要的技能。赵襄子跟驾车高手王于期学驾车。学成后与王于期比赛,可是他换了好几匹马都依然比不过王于期。于是赵襄子怀疑王于期没有倾力教他。王于期不慌不忙地解释说,该教的都教了,你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使用这些技巧。王于期所言指的是赵襄子在驾车过程中被输赢的杂念占据内心,以至于忽略了人、车、马三者的协调,而这一点恰是驾车最关键最需要用心揣摩体悟的因素,所以他无论换多少匹骏马,都赢不了王于期。生活中许多人也常犯赵襄子这样的错误。在做一件事之前不是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首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是否带来利益。假如确定能带来利益,又会想利益有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活……当诸如此类外在的顾虑充斥内心时,我们又有多少心思去做事情?不能专注于事情本身,又怎么可能取得做事的成效?
“庆封走越”也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寓言故事。齐国庆封在自己的国家遇到麻烦,要到其他诸侯国避难。本来晋国离齐国比较近,逃难较为便利,但是庆封却选了距齐国较远的越国。他的理由是越远越安全。他的族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改变你不安分、总想制造混乱的心思,到晋国就可以获得安全。不改变你的心,即使跑到遥远的越国,危险一样存在。这就像现在社会上动辄跳槽的年轻人,当工作不顺心,出现问题时,总喜欢从外部找原因,以为换个单位就可以一切顺利,万事大吉。实际上,不从思想、能力上提升自己,无论到哪里问题都依然存在,因为自身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不消除,问题永远存在。
(选自《韩非子寓言故事赏析》,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包含大量的人生智慧,所以学习《论语》可以获取人生智慧。
B. 一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使这个民族具有凝聚力。
C. 在常人看来,君子的思想觉悟是远高于俗人的,是凡夫俗子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自我发展才有可能达到的。
D. 《论语》文化含量非常高,学习效果的优劣需要通过考试进行评价。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素质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与知识性考分,更是价值判断力。
B. 如果能从做好自己、入孝出悌等方面入手,更容易接近志士君子的标准。
C. 做一件事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
D. 材料三中的韩非子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从自身找问题,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己欲立而立人”观点的一项是( )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 先秦诸子思想共本同源,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在不同之中又有相同之处。请分析儒家“君子务本”思想在韩非子寓言故事中的体现。
【答案】1. D 2. B 3. C
4. ①总分:先提出“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的问题,然后进行解答。②从“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文化体系”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地解答《论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指君子致力于对根本的追寻,确立了根本就能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②赵襄子在驾车过程中过于注重输赢的杂念,只注重更换良马,忽略了协调人、车、马三者协调这一驾车的关键,本末倒置,屡赛屡输。③庆封认为“越远越安全”,未能看到“自身的不安分”才是问题的根源。认识浅薄,未识根源,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需要通过考试进行评价”错,由材料一“与读《论语》一年的孩子相比差距有多大,不需要用考试来证明”可知,“需要通过考试进行评价”的说法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不仅是单纯的技能与知识性考分”错,由材料一“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可知,“不是”并非“不仅是”。
C.“首先应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影响”不符合原文观点。
D.“只要……就”说法绝对。材料三“‘自身’才是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不消除,问题永远存在”强调从自身找问题的重要性,但不等于说只要从自身找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己欲立而立人”意思是,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这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形容陋室不陋,来访者高风亮节。与“仁”的思想没有关系。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忧国忧民的胸怀。与“仁”的思想没有关系。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困苦中仍然心怀天下,庇护全天下的寒士,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最能支持“己欲立而立人”的观点。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与“仁”的思想没有关系。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七段,其中第一段“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提出问题;后面几段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全文呈总分式结构。
中间六段呈三层递进关系。其中第二、三段是一个层次,第四、五段是第二个层次,第六、七段是第三个层次,“首先,《论语》是知识体系”“其次,《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还是文化体系”分别从“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文化体系”三个方面逐步深入的解答《论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首先分析儒家“君子务本”思想的内涵,材料二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本”本意是草木的根,引申为根基或主体。“务本”,致力于根本。“道”,规律,事理。大意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结合材料三“赵襄子在驾车过程中输赢的杂念占据内心,以至于忽略了人、车、马三者的协调,而这一点恰是驾车最关键最需要用心揣摩体悟的因素,所以他无论换多少匹骏马,都赢不了王子期”可知,赵襄子的错误在于驾车过程中过于注重输赢的杂念,只注重更换良马,忽略了协调人、车、马三者协调这一驾车的关键,本末倒置,屡赛屡输。
结合材料三“庆封却选了距齐国较远的越国。他的理由是越远越安全”“改变你不安分、总想制造混乱的心思,到晋国就可以获得安全”可知,庆封在自己的国家遇到麻烦,却要到其他诸侯国避难,这就是他没有从自身找原因,未能看到“自身的不安分”才是问题的根源。认识浅薄,未识根源,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所以不管他逃到哪里,危险一样存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满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富豪与乞丐
晴月
富豪家里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亲人。富豪夫妻年轻时,原有一顽子,却在四岁那年走失。一连找了多年,也没音信。富豪找了画师,每年给丢失的儿子画一幅肖像画,以寄托慰藉思念。富豪年近古稀,又殁了夫人,只剩画像中的儿子陪伴着自己。从四岁到五十岁,画像里的儿子也在长大,变老。
乞丐四处流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无所有。
这天,乞丐来到富豪家大门口,伸头往里一看,只见深宅大院阔气得像王宫,几个丫鬟正伺候着富豪在庭院阴凉处喝茶,富豪一身贵气,不怒自威。
这可不是我这等人该来的地方,乞丐想着便要离开。可巧,富豪这时抬起头,正好看见他。
富豪先是一怔,接着便指着乞丐,激动地喊起来,“他就是……”富豪喊了一半,喉头就哽住了。
乞丐以为富豪在指认自己是小贼,惊得转身就跑。
富豪这时缓过一口气,赶紧下令,快把那乞丐带到我跟前来。
乞丐年纪本就不小,又趿拉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破鞋,还没跑出去二百米,就被一个家丁摁在了地上。
我、我不是贼……乞丐抖似筛糠,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富豪见乞丐吓成这样,便对家丁说,等他醒了,给他点吃的,把他放了。
然后他又小声叮嘱管家,这乞丐,跟我丢失的儿子有几分像,你找两个性子软和的,慢慢与他接触,小心跟他商量,说老爷打算出高价,雇他来家里清扫茅厕,看他愿意不愿意。
管家依言安排下去。
乞丐半生乞讨,一直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如今富豪要雇他,有吃有住,还有很高的佣金,哪有不愿意的。
管家告诉乞丐,你和老爷的儿子长得很像,才得了这好处。
乞丐仔细观察,发现自己和老爷长得的确很像。不仅眉毛、眼睛、眼睫毛、鼻子、脸型像,连神态体型都像。他很是为自己的长相庆幸,为了保住这份差事,他干起活来,格外用心卖力。
自从乞丐进了府,富豪一改往日的生活习惯,他总是围在乞丐身边,久久不愿离去;甚至为了更融洽地与乞丐相处,还穿起了粗布衣,吃起了粗茶饭。
一天,富豪对乞丐说,咱俩不如互相成全?
怎么成全?乞丐小心地问。
富豪说,虽然我是富豪,你是乞丐,可咱俩在这世上同样举世无亲。我见你干活用心卖力,人也实在,心里喜欢,就想认你做个干儿子,这样咱俩就都有了亲人,你说是不是?
乞丐想起前两天刚见过的挂在书房的少爷画像,画像是少爷五十岁的模样,跟自己有九分像。感于老爷一片真心,他当即跪下,谢谢干爹成全。
自此,富豪便时常相邀干儿子吃饭说话;也不再让他清扫茅厕,而是安排他跟着老管家,学习管理一些家里的杂事,并给他配了两个佣人。
干儿子也更加勤奋,更加用心做事。
又过了一段时间,富豪对干儿子说,也许是我老了,思子心切,每当看见你,我就像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欢喜;一旦看不见你,心里就像少了点什么。我也这把年纪了,干脆你就跟在我身边,我去哪里,你就跟着去哪里,也好长点见识,学点东西。
干儿子当然愿意。
于是,富豪带着他去田庄,去作坊,去店铺,教他如何治理家业,毫不忌讳地带他去自己的金库、珍宝收藏库,告诉他每样东西的来历、价值、辨别方法、如何收藏爱惜等。在这期间,还为他物色了个不错的姑娘,让他们成了家。
温馨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
这一年,富豪正式把家业交给了干儿子,自己则一病躺倒,没再起来。
仆人和家丁们都为这个干儿子庆幸,你命真好啊,捡了个大便宜。
干儿子却为刚有了唯一的亲人就很快失去而悲恸欲绝。
富豪临下世前,拉着他的手问,还记得那一年,你初来家门口,我冲你喊什么了吗?
他说,嗯,我以为您在喊抓贼,就跑了。
那是你乞讨半生的本能反应。富翁感叹唏嘘,渐渐激动起来,情不自禁地唤了一声,儿呀,当时我想说的是“他就是我丢失多年的儿子呀!”富豪说着,不顾他的惊讶,一把抓住他的手,儿呀!你就是我的亲儿呀!
这,这……他震惊得扑通一声跪在床边,结结巴巴地说,干爹,我知道您是为了成全我,好让我心安理得地继承您的家业,可我是从遥远的地方偶然乞讨到这里来的……
富豪说,儿呀!这世上有长相神态一模一样的,却没有连痣也长得一模一样的。你脖颈后有颗红痣,那是咱们家族男人独有的特征啊!富豪歇一口气,又说,爹很欣慰,这份家业是爹陪着你,一步一个脚印继承下来的。当初没有及时认下你,也是恐你生懈怠之心,否则只怕我尸骨未寒,你就又沦落成乞丐了。
(选自《山西文学》,2021年第9期)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一次提到富豪儿子的画像,表现了富豪对儿子的思念,第二次则表现乞丐对富豪的感谢。
B. 乞丐脖颈后有颗红痣,文中虽未交代何时发现的,但可以推测出富豪第一次见到乞丐时就已经看到了。
C. 富豪行事缜密,虽然他早就知道乞丐是自己亲生儿子,但他并没有声张,而是一步步按计划培养他。
D. 文中乞丐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开始是惧怕,接着是感恩,然后是震惊,认亲后则表现得心安理得。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我不是贼……乞丐抖似筛糠,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一句,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乞丐害怕被抓挨打的心理。
B. 小说开头交代富豪找画师,每年给儿子画一幅肖像画,从四岁到五十岁,这一情节为下文管家认为富豪和乞丐长得像的情节提供了依据。
C. 小说结尾揭示乞丐是富豪的亲儿子,以及富豪不提前认回的原因,既和前文乞丐和富豪儿子长得像等内容相照应,又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D. 小说人物形象众多,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父子相认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跌宕起伏,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8. 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两例加以说明。
9. 富豪是如何一步步将儿子认回并培养成为继承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D
8. ①将富豪的富有和乞丐的一无所有进行对比;
②将富豪早就知道乞丐是自己的儿子与乞丐对此的一无所知进行对比。
9. ①富豪让人把乞丐带回家,告诉管家,乞丐跟他丢失的儿子有几分像,要出高价雇佣乞丐,培养他热爱劳动的品质。
②富豪每天围在乞丐身边,为了和乞丐相处,穿起了粗布衣,吃起了粗茶饭,还认乞丐做了干儿子,既培养他勤俭的品质,还拉近了和乞丐的情感距离。
③富豪先安排管家教他管理杂事,然后亲自教他治理家业,将家业交给他,并在临终前告知真相,最终将他培养为继承人,可谓用心良苦。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D.“认亲后则表现得心安理得”说法错误。原文相关表述是“这,这……他震惊得扑通一声跪在床边,结结巴巴地说,干爹,我知道您是为了成全我,好让我心安理得地继承您的家业,可我是从遥远的地方偶然乞讨到这里来的……”,认亲后则表现得心安理得于文无据。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小说人物形象众多”说法牵强,家丁和管家的形象也不能说“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故事情节也算不上跌宕起伏。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文中“富豪家里什么都不缺”“只见深宅大院阔气得像王宫,几个丫鬟正伺候着富豪在庭院阴凉处喝茶,富豪一身贵气,不怒自威”“乞丐四处流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无所有”可知,文章将富豪的富有和乞丐的一无所有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由文中“富翁感叹唏嘘,渐渐激动起来,情不自禁地唤了一声,儿呀,当时我想说的是‘他就是我丢失多年的儿子呀!’富豪说着,不顾他的惊讶,一把抓住他的手,儿呀!你就是我的亲儿呀!”“这,这……他震惊得扑通一声跪在床边,结结巴巴地说,干爹,我知道您是为了成全我,好让我心安理得地继承您的家业,可我是从遥远的地方偶然乞讨到这里来的……”可知,文章将富豪早就知道乞丐是自己的儿子与乞丐对此的一无所知进行了对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相关情节的能力。
由文中“然后他又小声叮嘱管家,这乞丐,跟我丢失的儿子有几分像,你找两个性子软和的,慢慢与他接触,小心跟他商量,说老爷打算出高价,雇他来家里清扫茅厕,看他愿意不愿意”“管家告诉乞丐,你和老爷的儿子长得很像,才得了这好处”“他很是为自己的长相庆幸,为了保住这份差事,他干起活来,格外用心卖力”可知,首先,富豪让人把乞丐带回家,告诉管家,乞丐跟他丢失的儿子有几分像,要出高价雇佣乞丐,培养他热爱劳动的品质。
由文中“自从乞丐进了府,富豪一改往日的生活习惯,他总是围在乞丐身边,久久不愿离去;甚至为了更融洽地与乞丐相处,还穿起了粗布衣,吃起了粗茶饭”“富豪说,虽然我是富豪,你是乞丐,可咱俩在这世上同样举世无亲。我见你干活用心卖力,人也实在,心里喜欢,就想认你做个干儿子”可知,接着,富豪每天围在乞丐身边,为了和乞丐相处,穿起了粗布衣,吃起了粗茶饭,还认乞丐做了干儿子,既培养他勤俭的品质,还拉近了和乞丐的情感距离。
由文中“安排他跟着老管家,学习管理一些家里的杂事,并给他配了两个佣人”“富豪带着他去田庄,去作坊,去店铺,教他如何治理家业”“这一年,富豪正式把家业交给了干儿子”“富豪说着,不顾他的惊讶,一把抓住他的手,儿呀!你就是我的亲儿呀!”可知,最后,富豪先安排管家教他管理杂事,然后亲自教他治理家业,将家业交给他,并在临终前告知真相,最终将他培养为继承人,可谓用心良苦。
三、文言文阅读(满分共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②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标号“[ ]”里填涂。
孝 [ A ] 祥 [ B ] 既 [ C ] 素 [ D ] 为 [ E ] 汤 [ F ] 思 [ G ] 退 [ H ] 所 [ I ] 知 [ J ] 及 [ K ] 受 [ L ] 浚 [ M ]荐 [ N ] 思 [ O ] 退 [ P ] 不 [ Q ] 悦 [ R ] 孝 [ S ] 祥 [ T ] 入 [ U ] 对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才能参与,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
B. 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入诏狱。
C.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此处“路”与“烽火扬州路”的“路”同义。
D.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高宗曾称赞他的诗词必将名世。
B. 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粮食。
C. 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 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
14. 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为什么首先弹劾张孝祥,使其被罢职?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JNR 11. A 12. A
13. (1)张孝祥派人逮捕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他们的家产,得到几万斛粮食。第二年,吴中发生大的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来赈济百姓。
(2)不久张孝祥被起用担任潭州知州,处理政事简明易行,有时用威力辅助治理,湖南于是因此平安无事。
14. ①汤思退一向不喜欢汪澈。
②张孝祥出自汤思退门下,受到汤思退的大力提拔。
③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职时年少气盛,常常欺侮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张孝祥已经被汤思退所赏识,等到他被张浚推荐,汤思退感到不悦。张孝祥进宫回答皇上的问题。
“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是主谓宾都全的句子,其中“所知”是所字结构,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的短语,做句子的宾语,“所知”后J处断开;
“及受浚荐”省略了主语“思退”,“浚”为人名张浚,“受浚”是状语,“荐”是谓语,“荐”后N处断开;
“思退”为人名,作主语,“不悦”为动词,作谓语,主谓结构,句意完整,“不悦”后R处断开。
故在JNR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乡试中选者才能参与”错误,按照科举制度,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贡士才可以参加,也就是会试中选者才能参与。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高宗曾称赞他的诗词必将名世”错误,根据原文“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可知,高宗称赞必将名世的是张孝祥其人,并不是他的诗词。根据第一段原文“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可知,高宗称赞他诗词美,是他考中进士的时候。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捕治”,逮捕处理;“籍”,没收入官;“谷粟数万斛”,定语后置,几万斛粮食。
第二句中,“俄”,不久;“起”,含被动,被起用;“以威济之”,用威力辅助治理;“遂”,于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括信息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可见汤思退很赏识出自自己门下的张孝祥,对其大力提拔。由此推知汪澈对张孝祥受到的优待怀恨在心,所以担任御史中丞时,他首先弹劾张孝祥。
根据原文“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可见汤思退非常赏识张孝祥却不喜欢汪澈,由此可推知汪澈心中是对汤思退厚此薄彼的做法有所不满的,因此在担任御史中丞后,首先弹劾张孝祥。
根据原文“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可见汤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馆职,张孝祥却经常凌驾在他之上不顺从他、欺侮他。所以,汪澈要弹劾张孝祥。
参考译文: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祥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ニ十四年,张孝祥参加廷试获得第一名。考官已定下秦埙在读书人中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了秦的对策都是秦桧所说过的话,于是把张孝祥提拔为第一名,而秦埙为第三名。皇上告诉宰相说:“张孝祥诗词、文笔都很美。”
皇上抑制秦埙而提拔张孝祥,秦桧已经很不高兴了,后来又知道张孝祥是张祁的儿子,张祁与胡寅关系密切,秦桧一向怨恨胡寅。于是暗示谏官诬陷张祁有造反的企图,(张孝祥被牵连)由皇上下诏关进监狱。恰逢秦桧死去,魏良臣私下奏请皇上为张孝祥解除监禁洗脱罪名,于是任命张孝祥为秘书正字。
当初,张孝祥考中进士,出自汤思退门下,汤思退为宰相,对张孝祥大力提拔。汤思退一向不喜欢汪澈,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馆职,汪澈老成持重,而张孝祥年少气盛,往往凌驾在他之上不顺从他。等到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首先弹劾张孝祥好邪程度不亚于卢杞,张孝祥于是被罢官。
不久张孝祥任抚州知府。他年纪不到三十,处理事情很精明、准确,州县中很老练的人也比不上他。孝宗即位后,张孝祥担任平江府知府之职。事务繁重艰巨,张孝祥一一加以分析解决,知府庭上没有滞留的案件。平江府所属县中的大姓违法获取暴利,张孝祥派人逮捕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他们的家产,得到几万斛粮食。第二年,吴中发生大的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来赈济百姓。
张浚从蜀地回到朝廷,向皇上推荐张孝祥,皇上召张孝祥前往行在(杭州)。张孝祥已经被汤思退所赏识,等到他被张浚推荐,汤思退感到不悦。张孝祥进宫回答皇上的问题,于是陈述:“二位宰相应当同心协力,以辅佐皇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任。”皇上赞扬了他。遇金人再次入侵边境,张孝祥陈述金的目的不过是想结盟约。宣谕使弹劾张孝祥使之失去职位,被罢黜。张孝祥复职为集英殿修撰、静江府知府,他治理有声誉功绩,又因为谏官的意见被罢。不久张孝祥被起用担任潭州知州,处理政事简明易行,有时用威力辅助治理,湖南于是因此平安无事。张孝祥又等待诏命,改任荆湖北路安抚使。他组织修筑了寸金堤,从此荆州没有洪水之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各地转运的粮食。
张孝祥在显谟阁直学士职位上致仕。张孝祥请求担任管理祠观的闲职,后因病死去,终年三十八岁。孝宗感到十分惋惜,有用才不尽的感触。张孝祥才智出众,文章水平超过一般的人,尤其擅长书法,曾亲自书写奏札,高宗看了后说:“他将来一定闻名于世。”
四、理解性默写(满分共6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才能志向与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不同,他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幸福愉悦,他在春风中嬉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家。
(3)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答案】 ①. 为国以礼 ②. 其言不让 ③. 浴乎沂 ④. 风乎舞雩 ⑤. 座中泣下谁最多 ⑥. 江州司马青衫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沂”“雩”“座”。
五、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两首曲,完成小题。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游园(节选)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6. 下列对两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滚绣球”直接指责天地,蕴含悲愤之情,具有反抗精神,体现了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
B. “天地也”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待。
C. 《游园》中,杜丽娘因良辰美景空流逝而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年华的赞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D. 《游园》中“锦屏人”指幽禁在深闺中的女子,即杜丽娘自指,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
17. 这两首曲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C 17. ①“滚绣球”用对比手法,直接抒情。窦娥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体现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控诉,富有反抗精神。
②《游园》融情于景,间接抒情。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开启了杜丽娘的心扉,诧异春景如画,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抒发了对美好青春年华的赞叹”错。杜丽娘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并非“对美好青春的礼赞”。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滚绣球》:“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运用对比,铿锵直指现实的不公,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与应有的公理形成鲜明对比。“天地也!”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是对天地强烈的质问:主宰万物、维持秩序的统治者——本应公正无私地廓清世界,却为何是非不分、曲直不明?“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句指责,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颠覆。接下来,悲愤之极的窦娥,便直接指责和痛斥代替上天来行使统治权的“天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末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愤怒致极后的转折,是悲愤到底的叹息。这段曲词直抒胸臆,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游园》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这段【皂罗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句句写景,又句句融情,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杜丽娘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
六、语言文字应用(满分共20分)
(一)(本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炎夏日,用数字人民币买一杯冰咖啡;在忙碌的车间,智能机器人精准地操作着每一道工序……如今,数字化浪潮 ① ,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在数字化发展的新征程中,一个醒目的标杆是每年在福建福州举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回望前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近千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会聚,活动场次不断增加,“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纷纷落地。机器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产品令人 ② 。透过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这个窗口,一幅数字中国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展现在我们面前。
7月23日,以“创新驱动新变革,数字引领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市正式开幕。作为东道主,福州在城市建设上 ③ ,率先展示出了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的新成果,福州市水系智慧调度项目是全国首个城市级水系科学调度系统,曾拿下2021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奖项。这个立足智慧城市大脑,运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通过数字赋能减污降碳的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山水城市建设。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呼啸而来 ②大开眼界 ③一马当先
19. 这个项目立足智慧城市大脑,运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数字赋能减污降碳,有力地推动了山水城市建设。
20. 将“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喻为数字中国发展的一个“窗口”,将数字中国发展的情况喻为“一幅崭新画卷”,既形象又生动,突出表现了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中国数字化发展新征程中的引领作用和数字中国发展的丰硕成果。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形容数字化如浪潮般涌来,可用“呼啸而来”。呼啸而来:伴随着一阵尖利而曼长的声音快速的过来,形容迅速来到。
②语境指数字化成果纷纷出现,让人眼界开阔,可用“大开眼界”。大开眼界:增加见识,开阔视野。
③语境形容福州在城市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可用“一马当先”。一马当先: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首先提取主干,单独成句:这个项目推动了山水城市建设。
然后把修饰语独立出来,添加成分,单独成句:“有力地”作状语,直接修饰“推动”;“立足智慧城市大脑”“运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数字赋能减污降碳”以“这个项目”作主语,分别独立成句。
最后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这个窗口”运用比喻,本体是“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喻体是“窗口”。“窗口”本义是窗户,比喻同外界相互往来联系的单位、部门或地区。这里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比喻为数字中国发展的一个“窗口”,凸显其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幅数字中国发展的崭新画卷”运用比喻,本体是数字中国发展的情况,喻体是“一幅崭新画卷”,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数字中国发展的丰硕成果。
(二)(本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 ① ,比如,脑电波能预测某人的学习潜力,特别是外语的学习潜力。原来,如果大脑右侧颞叶和顶叶区域的β波很强,那很可能预示着受试者有较强的外语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经过外语训练的成年人,其β波确实会明显增强。
脑电波还能用来“猜心”——当你给一个小孩讲数学题时,怎么知道他是否在用心听呢?当小孩听懂了讲解时,脑电波就会明显活跃; ② ,其脑电波会更加活跃;当他只是在应付,其脑电波就会明显减弱。甚至,心理学家利用脑电波还能知道受试者到底是在想桌子还是椅子,或者是在想1到7中的哪个数——受试者在冥想不同事物时,他的脑电波是不同的,只要能得到受试者之前相应的脑电波,便可通过简单对比而准确地猜出受试者的选择。人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对某些特殊场景中的句子,许多人会激发出几乎相同的脑电波;反之, ③ ,就能推断出受试者是否正在冥想某个句子。有人就通过这种方法,( )。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准确度很高地完成了对多达240个预定的句子的“猜心术”
B. 完成了准确度很高的“猜心术”,预定的句子多达240个
C. 对多达240个预定的句子完成了准确度很高的“猜心术”
D. 对多达240个预定句子,“猜心术”完成了,准确度很高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C 22. ①脑电波具有众多奇妙功能;
②如果他对讲解感兴趣;
③通过检测这种脑电波是否存在。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从前文“对某些特殊场景中的句子,许多人会激发出几乎相同的脑电波”“就能推断出受试者是否正在冥想某个句子”来看,“多达240个预定的句子”与前文联系更密切,应该放在句首,据此排除AB;
括号内的句子应该没有主语,这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前文的“有人”,D的主语为“猜心术”,与前文相连则中途易辙,所以排除D。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①处,句子位于段落开头的位置,根据前文“人们发现”和后文“脑电波能预测某人的学习潜力,特别是外语的学习潜力”“脑电波还能用来‘猜心’”可知,此处应该填写脑电波具有怎样的功能。再结合“比如”一词可知,这里是说脑电波功能很多,故可填“脑电波具有众多奇妙功能”之类的语句。
②处,前后文的“当小孩听懂了讲解时”“当他只是在应付”是假设了两种情况,此处所填内容应是另外的假设情况,且句式与前文后一致,故可填“如果他对讲解感兴趣”之类的语句。
③处,前面有“反之”,据此可以推断此句应该和前面的句子在逻辑上形成一种反推关系,可填“通过检测这种脑电波是否存在”之类的语句。
七、作文(满分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律,是对各种欲望的自我控制,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人生态度。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名言:“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征服自己就要学会自律。
自律源于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上的自我控制。如,作为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自律意识,对学校、班级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在学习方面,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等。在行为上,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
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人格、智慧、才能就会变得更加完善、出类拔萃。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自律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自律之我,谱人生华章
疫情突袭,打破了传统的常规教学,网络教学成为主流,各种考验也随之而来。面对网络诱惑,有人因此沦陷,陷入“躺平”状态;也有人自由规划,实现弯道超车。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产生,当然在于个人能否自律,唯有以自律之我,方能通过这场考验。
唯自律者,方能向阳生长。
昔有牛顿在霍乱席卷英国之时,严于律己,专心实验,终证明广义二项式定理,并创设了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雏形,给疫情下倾颓的物理学界带来曙光。今有“清流读书哥”身患新冠肺炎,在方舱医院的病床手捧《政治秩序的起源》认真研读,用自律的行为,向病毒发起顽强的挑战。三年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挑战,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学习中保持自律,用知识武装头脑,才不至于因为疫情毁灭自己,积极向阳生长。
唯自律者,方能坚守本色。
苏子曰:“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个“志”不就来源于自律吗?富兰克林一直用他的小黑本记录各种做人处事的道理。他每日不忘反省,随时也不忘自律,将缺点视为敌人并去积极克服它。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这种做法是否礼貌。于是,他便很能克制和约束自己了。并且在自律的同时,他还养成了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在做什么之前总会顾及后果不会盲目。当我们陷入困境时,不会让多变的外界环境掠走清醒的理智;当我们面对各种诱惑时,不会让这些诱惑侵蚀纯洁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路上心无旁骛、寻梦不止。唯自律者,方能破浪前行。
俞敏洪曾说,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有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文学类作品的销量增长十分明显。这种居家主动学习经典、丰富精神世界的行为,不正是很多学生自律的表现吗?病毒在横行,以拯救中国人民生命为己任的84岁老人,正是几十年来从未停止锻炼的自律行为,让他在抗疫工作中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为天下苍生拼尽全力。
鲁迅先生曾寄语中国青年:“愿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自律自强,坚定理想信念,承担时代责任。拒绝网络中的种种诱惑,体验自律带来的成就感,为复兴民族、报效国家做好充分准备。
人怎样选择世界,世界就怎么样选择人。这场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一次大考。想要在这场大考中取得优秀成绩,唯有以自律之我,方能谱写人生华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告诉我们什么是自律,然后引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斯基的名言说明自律的途径,再直接点明自律的表现和对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由此不难看出,“自律”就是本次作文的话题和中心。而材料第二段则深入剖析了产生自律的原因,并以学生为例,说明了我们生活中实现自律的各方面表现。总的来说,自律在思想精神上,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上的自我控制,说明人应当具备自律意识,学会自觉、独立,培养责任感;在行为上,自律就是懂得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律,总的来说,是在某种境遇中或者诱惑时的“自我管控”,对自我的一种严格要求,懂得生活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层内核,则可以是自尊自爱,把“自律”深化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力量,甚至是一种信仰。该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面思考生活,引导学生向内探求自我,认识自我,向外表达自我,分享收获。对此,材料最后一段,则进一步总结评价,说明达到自律能对我们的生活、人生成长产生怎样的积极效果。
因此,写作时可抓住“自律”这个关键词,可从“为什么要做一个自律的人”和“怎样做一个自律的人”这两方面展开。围绕“为什么”阐述自己对于“自律”意义的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出三个层次,写成并列式或递进式结构。可这样思考:①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多取决于能否自律;②人往往是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成功;③自律的态度,其实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更是对自我价值的尊重……而对于“怎么做”的角度,可从个人意志培养和个人行为实践这两方面去展开。最后,则可进一步给出最后的总结呼告,劝说读者要自律。
立意:
1.越自律,越成功。
2.自律是成熟的标志。
3.自律的人生才幸福。
4.自律让人生更加饱满。
5.自律,成长的第一步。
西藏林芝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西藏林芝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大庆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两千八……,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