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突破03 离子平衡曲线图(课件精讲) (含解析)
展开1.(2016·全国卷Ⅰ,12)298 K时,在20.0 mL 0.10 ml·L-1氨水中滴入0.10 m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 )=c(Cl-)=c(H+)= 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特点:滴定曲线,常规型
原理:一元酸滴定一元碱
2.(2017·全国卷Ⅰ,13)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B.曲线N表示pH与lg 的变化关系C.NaHX溶液中c(H+)>c(OH-)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 >c(OH-)=c(H+)
特点:滴定曲线,非常规型(引入函数“lg”)
原理:一元碱滴定二元酸
3.(2019·课标全国Ⅰ,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a1=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原理:一元碱滴定二元弱酸酸式盐
特点:滴定曲线,非常规型(引入导电能力)
4.(2017·全国卷Ⅱ,12)改变0.1 m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c(H2A)=c(HA-)B.lg[K2(H2A)]=-=2.7时,c(HA-)>c(H2A)=c(A2-)D.pH=4.2时,c(HA-)=c(A2-)=c(H+)
原理:相当于一元碱滴定二元弱酸
特点:滴定曲线,非常规型
5.(2018·课标全国Ⅲ,12)用0.100 m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的数量级 为10-10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Ag+)·c(Cl-)=Ksp(AgCl)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 0 ml·L-1 Cl-, 反应终点c移到a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 0 ml·L-1 Br-, 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特点:沉淀滴定曲线,常规型
6.(2019·课标全国Ⅱ,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B.图中各点对应的Ksp的关系为: Ksp(m)=Ksp(n)<Ksp(p)<Ksp(q)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 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特点: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常规型
2.全国卷I一直都是考中和滴定曲线,但不属于“必考题”如2016、2017、2019考了,但2018年没考(考的热度很高)
3.中和滴定曲线考查形式每年都有创新,但是重点都落在“关键点”上
(4)抓反应的“过量”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1)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尤其注意与数学函数相结合)。
(2)根据图像特点找出关键点:如交点、最高点等。
备考策略:以关键点为核心的模型构建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元素总是守恒的。如K2S溶液中S2-、HS-都能水解,故S元素以S2-、HS-、H2S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关系:c(K+)=2c(S2-)+2c(HS-)+2c(H2S)。
c(H+)+2c(H2S)+c(HS-)=c(OH-)
示例:常温下,用0.100 0 m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l·L-1 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如何计算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半点,溶质为: ,离子浓度关系: ;中性点,溶质为: ,离子浓度关系: ;中和点,溶质为: ,离子浓度关系: ;
CH3COONa、CH3COOH
c(CH3COO-)>c(Na+)>c(H+)>c(OH-)
c(CH3COO-)=c(Na+)>c(H+)=c(OH-)
c(Na+)>c(CH3COO-)>c(OH-)>c(H+)
pH—V图 各特殊点对水电离程度的影响
分析HAc电离与NaAc水解程度的大小
c(Ac-)>c(Na+)>c(H+)>c(OH-)
1.如左图所示,若是往一定体积的氨水中滴入等浓度的盐酸,分析图中各点情况。
b点时溶液显中性;c点时恰好反应完,溶液显酸性,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d点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2.如左图所示,若是往一定体积的盐酸中滴入等浓度的氨水,分析图中各点情况。
b点时盐酸未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c点时恰好反应完,溶液显酸性,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d点氨水过量,此时溶液显中性。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 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1.理清反应原理注:一元碱滴定二元弱酸时分两步分析OH- + H2A = HA- + H2O;OH- + HA- = A2- + H2O
2.巧抓特殊点注:尤其是非常规曲线,如带lg函数的取 lgX=0分析
3.熟练电离平衡常数与水解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注:不可乱记,结合表达式去快速分析
4.四个选项全面把握,由简排难
2020北京新高考适应卷 用一定浓度 NaOH 溶液滴定某醋酸溶液。滴定终点附近溶液 pH 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分别如下图所示(利用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可判断滴定终点;溶液总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 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OO-) = c(Na+) B.a→b 过程中,n(CH3COO-)不断增大C.c→d 溶液导电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c(OH-)和 c(Na+)增大D.根据溶液 pH 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可判断:V2<V3
2.(2018·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常温下,向20.00 mL 0.1 ml·L-1 HA溶液中滴入0.1 ml·L-1 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g c水(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Ka(HA)约为10-5B.M、P两点溶液对应的pH=7C.b=20.00D.M点后溶液中均存在c(Na+)>c(A-)
3.(2018·泰安市高三二模)25 ℃时,将浓度均为0.1 ml·L-1、体积分别为Va和V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 mL,Va、Vb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a(HA)=1×10-6B.b点时,c(B+)=c(A-)C.c点时,混合溶液中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4.(2018·保定市高三一模)乙二胺(H2NCH2CH2NH2 )是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原理类似于氨。常温下,向乙二胺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随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pKb2=-lg Kb2 =7.15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点大于b点C.H3NCH2CH2NH3Cl2溶液中c(H+)>c(OH-)
5.(2018·滨州市高三二模)常温下将NaOH溶液分别滴加到两种一元弱酸HA和HB中,两种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离常数:Ka(HB)>Ka(HA)B.Ka(HA)的数量级为10-5C.当HA与NaOH溶液混合至中性时:c(A-) =c(HA)D.等浓度等体积的HA和NaB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H+)>c(OH-)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突破08 反应原理综合题(课件精讲)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突破08 反应原理综合题(课件精讲) (含解析),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化学平衡常数,8×10-3,典例分析,解得x=001,经典三段式法,56×104,速率常数,计算技巧,用压强进行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突破07 反应原理综合题(课件精讲)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突破07 反应原理综合题(课件精讲) (含解析),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t0-t1,关注“断点”,单变量,双变量,T4T5,变式训练,识图小结,图像题答题规范,综合图像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突破06 反应原理综合题(课件精讲)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突破06 反应原理综合题(课件精讲) (含解析),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反应速率,适用于任何物质,不能用于固体和纯液体,只适用于气体物质,典例分析,催化剂,化学平衡,acdeg,abcdg,bd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