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铁出行绿色环保
B. 使用新材料改善环境
C. 垃圾分类节约资源
D. 用氧气填充霓虹灯
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用液体药品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液体的量取 D. 稀释浓硫酸
3.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自制汽水
B. 蔗糖溶于水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D.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4. 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 黄铜制作马踏飞燕
B.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C. 聚氯乙烯用于食品包装
D. 石灰石改良碱性土壤
5.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酒精燃烧引起的失火
B. 将天然气报警气安装在炉灶的上方
C.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 向蚊虫叮咬处涂抹盐水减轻痛痒
6. 下列实验的部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暗红色固体燃烧,发白光,放热
B. 探究分子运动:A杯内无明显现象,B杯液体变红
C. 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紫红色,试管口有水珠出现
D. 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紫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7.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自行车链条上镀铬,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
B.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C. 用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D.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涂抹3%−5%的氢氧化钠溶液
8.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镁在氧气中燃烧Mg+O2=点燃MgO 化合反应
B.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Al+3CuSO4=A12(SO4)3+3Cu 置换反应
C. 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分解反应
D.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9.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蛋类、牛奶等是人体获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B. 如果发现火险,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C. 人体血浆的pH约为0.9~1.5,如果数值偏大或偏小,则可能导致疾病
D. 缺锌会影响幼儿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
10. 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C60均为单质
均由碳原子构成
B
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
C
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D
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A. A B. B C. C D. D
11.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物质
硝酸铵和尿素
18K黄金和黄铜
腈纶和羊毛
二氧化碳和呼出气体
方法一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加热后观察
灼烧后观察灰烬
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
方法二
加水溶解,测温度
加稀盐酸,观察
观察颜色
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A. A B. B C. C D. D
12. 如图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中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C. 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取乙
D. t2℃时11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并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可以得到260gt1℃时甲的饱和溶液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粉
B
CO2
H2O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干燥
C
MnO2
KCl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Ba(NO3)2溶液
BaCl2
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①⑤两种粒子能形成AB2型化合物 B. ③⑤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C. ②④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②④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
1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B. 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 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1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石油加热炼制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B. 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
C. 侯德榜为纯碱的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 分离液态空气可以制取氧气
1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取用粉末状固体
B. 加热液体药品
C. 过滤
D. 检验氢气的纯度
18. 下列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 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C. 洗洁精除油污
D. 农家肥的腐熟
1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正确的( )
A. 金属离子使宝石绚丽多彩
B. 稀有气体做化工原料
C. 盐酸用于精炼石油
D. 木炭用于炼铁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以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 生活中可以用汽油溶解油污形成溶液的方法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 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柴油等
D. 养鱼池采用将水喷向空中的方法增大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2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向无色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C. 石灰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现象: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减少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22. 如图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①和②化学性质相似 B. ②和⑤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子
C. 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 ⑤⑥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23. 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Ca(OH)2+H2SO4=CaSO4+H2O 复分解反应
B. 工业用焦炭炼铁:Fe2O3+3C≜3CO2↑+2Fe 置换反应
C. 实验室用铁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应
D. 溶洞的形成原理:CaCO3+H2O+CO2=Ca(HCO3)2 化合反应
24. 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十种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B. 老年人缺钙会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需要摄入更多的钙
C. 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治氟斑牙和氟骨病
D.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25. 下列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的利用可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
B.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我们要节约用水
C. 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柴油等
D. 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26.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酸碱盐溶液导电
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A. A B. B C. C D. D
27. 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方法都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
方法二
A
水和汽油
取样,分别加入高锰酸钾观察
取样,分别加入碘观察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
碳酸钾和硫酸铵
分别滴入酚酞试液
滴加硝酸钡溶液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滴到木条上
加硝酸银溶液
A. A B. B C. C D. D
28. 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 20℃时,将甲、乙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
C. 10℃时,10g水中分别溶解甲、乙达到饱和,溶解较多的物质是甲
D. 把溶质质量分数10%的乙溶液从30℃降到10℃,其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
29. 下列除杂质所用的药品、所用的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所加药品
操作
A
NaCl溶液
Na2CO3
过量稀盐酸
加稀盐酸,过滤,蒸发
B
CuO粉末
C
足量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Zn
CuCl2固体
适量水
加水搅拌后,过滤
D
K2SO4溶液
CuSO4
适量氢氧化钾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30. 取赤铁矿粉末(杂质不溶于酸)与少量木炭粉共26.8g,隔绝空气加强热后得固体20.2g,向固体中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反应后过滤得114.8g溶液,则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 )
A. 60% B. 70% C. 75% D. 80%
31.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从我做起。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粮食。
(1)黑龙江盛产优质玉米,玉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其化学式是 ______,属于 ______营养素。淀粉在人体内会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同时放出能量,供 ______的需要。
(2)适当施加钾肥可预防玉米患大斑病等病虫害,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 ______等功能,但 ______(钾肥化学式)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通过玉米发酵、蒸馏可以得到乙醇,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 ______,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 ______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2. 2021年5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火星北半球。
(1)空间探测器的结构材料大多采用铝合金和镁合金,并且要求高强度的零部件则采用钛合金,主要体现钛合金 ______ (填字母)的化学性质。
A.密度小
B.抗腐蚀性好
C.有金属光泽
(2)火箭整流罩一般为“蚌壳式”结构,整流罩各部件用到了铝合金、不锈钢、玻璃钢等,其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① ______ 。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火箭的某些部件最大化的使用铝合金代替玻璃钢,减轻了火箭自身重量,由此信息可知,铝合金具有的一点优良的物理性能是② ______ (填字母)。
A.抗腐蚀性强
B.密度小
C.硬度大
(3)工业上在通电条件下通过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得金属铝,同时生成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______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② ______ 。
(4)上述方法和用焦炭作还原剂生成金属铝相比可以减少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如一氧化碳和炭粒等。其中一氧化碳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气体污染物中除一氧化碳外,还有① ______ 和② ______ (至少填两种)
33. 化学是一门同时具备“见著知微”和“见微知著”双重特点的科学。如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
(1)在反应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反应前的物质属于 ______ 。(填物质分类)
(3)此反应从反应前到反应中的微观实质是 ______ 。
(4)写出比一个氯原子少一个周期少两个族的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 。
3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1)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实验中,请按教材中各实验目的将B和① ______ 分为一类,其分类标准是② ______ 。
A.点燃铁丝
B.点燃氢气
C.点燃镁带
D.点燃甲烷
(2)下表为某一非金属元素(用R表示)的四种含氧酸的化学式及命名方法:
HROx
HRO
HRO2
HROn
HRO4
名称
次某酸
亚某酸
某酸
高某酸
①上表中元素R的元素符号及n的值是 ______ 。(填字母)
A.N,n=3
B.C,n=4
C.Cl,n=3
②若磷酸的化学式为H3PO4,则由表格的命名方式推知,亚磷酸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5. 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若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仪器a的一般作用是②______,一般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2)若用上述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名称是①______,选择的装置是②______(填字母)。若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实验中会观察到液面下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气体③______,压强④______,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从导管口冒出。
(3)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
36. 如图中的物质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在工业上用来生产肥皂,F是炼铁高炉中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写化学式A: ______ B: ______ E: ______ F: ______ 。
(2)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A和C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 。
37. 欲测定由硫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中两物质的质量比,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硫酸钾质量(x)的比例式 ______ 。
(3)混合物中硫酸钾和氯化钾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______ 。
(4)若向滤液中加入50.8g水后,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5)若将所加的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向溶液中加入 ______ g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地铁出行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绿色环保,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使用新材料改善环境,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垃圾分类节约资源,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因此可用于填充霓虹灯,而氧气无此性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绿色出行的形式来分析;
B、根据新材料的应用来分析;
C、根据垃圾分类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2.【答案】A
【解析】解: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试剂时,应先将胶头滴管排空,然后再伸入试剂中吸取,图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A。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自制汽水,有新物质碳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蔗糖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新物质碳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答案】B
【解析】解:A、马踏飞燕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是用青铜制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防毒面具,故选项说法正确。
C、聚氯乙烯受热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故选项说法错误。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碱性物质不反应,不能用石灰石改良碱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水基型灭火器喷出的是水,而水具有流动性,用水来扑灭酒精火灾的时候,反而会让火灾的着火面积不断加大,则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酒精燃烧引起的失火的做法错误,故A做法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天然气泄露后向上扩散,所以将天然气报警气安装在炉灶的上方,故B做法正确;
C、将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有煮沸或蒸馏,实验室采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应采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而生活中不是采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C做法错误;
D、盐水呈中性,不能和蚊虫释放出的显酸性的物质反应,不能减轻痛痒,故D做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水具有流动性,用水来扑灭酒精火灾的时候,反而会让火灾的着火面积不断加大来分析解答;
B、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来分析解答;
C、根据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通过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来分析解答;
D、根据盐水呈中性,不能和蚊虫释放出的显酸性的物质反应来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6.【答案】C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暗红色固体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故A错误;
B、分子在不断运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在A中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色,所以B杯内无明显现象,A杯液体变红,故B错误;
C、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紫红色,试管口有水珠出现,故C正确;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紫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B、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进行分析;
D、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7.【答案】C
【解析】解:A、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用黄油涂在自行车链条上,在自行车链条上喷漆,镀铬很容易磨损,故A错误;
B、一般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聚氯乙烯塑料有毒,故B错误;
C、用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故C正确;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后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而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用黄油涂在自行车链条上进行分析。
B、根据一般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进行分析。
C、根据用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D、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后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答案】D
【解析】解: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12(SO4)3+3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9.【答案】D
【解析】解:A、人体获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如果火险较轻,不用拨打119火警电话,可以通过自救措施灭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人体血浆的pH接近中性,不是0.9~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缺锌会影响幼儿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水果、蔬菜中富含蛋白质;
B、果发现火险,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C、人体血浆的pH接近中性,不是0.9~1.5;
D、婴幼儿缺锌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免疫机能低下,味觉减退,夜盲等。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只有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素,才能促进人体健康。
10.【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与C60均为单质,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是由离子构成的,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电解是化学变化,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明显现象,则分别加熟石灰研磨可以区分二者;硝酸铵溶于水都会吸热,溶于水温度显著降低的物质是硝酸铵,尿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一、方法二都能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18K黄金和黄铜中都含有铜,在空气中加热都会变黑,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黄铜中含有锌,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而18K黄金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一不能区分,方法二能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C、可用灼烧后观察灰烬的方法鉴别腈纶和羊毛,羊毛接近火焰时先蜷缩,燃烧灰烬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轻轻挤压就变成粉末,而腈纶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燃烧比较缓慢,趁热可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腈纶和羊毛的颜色相同,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二者,方法一能区分,方法二不能区分,故C不符合题意;
D、向二氧化碳和呼出气体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小木头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向二氧化碳和呼出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方法一、方法二都不能区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鉴别不同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分,现象要明显,方法要简便,鉴别时主要通过颜色变化、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沉淀产生等现象来完成,据此结合不同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
区分或鉴别物质时,所使用的试剂或采取的方法在进行区分或鉴别实验中必须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
12.【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乙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甲中含有的溶剂少,降温到t1℃时,溶剂的质量不变,所得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相等,错误;
C、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小,故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错误;
D、t2℃时11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并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可以得到260gt1℃时甲的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BaCl2和Ba(NO3)2溶液均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①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⑤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不显电性;两者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③⑤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7,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④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两者化学性质均不活泼,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②④尽管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均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①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⑤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不显电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D、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铝属于弱碱性物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铝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元素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有机物的特征、氢氧化铝的用途、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元素的种类等水蒸气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石油加热炼制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而煤焦油是煤炭焦化的产物,故错误;
B.矿物资源的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我们要保护金属资源,故正确;
C.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故正确;
D.液态氮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可以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故正确;
故选:A。
A.根据石油的炼制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矿物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侯氏制碱法原理分析;
D.根据工业制备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资源,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17.【答案】B
【解析】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倾、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过程中有新物质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洗洁精除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对;
D、农家肥的腐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9.【答案】A
【解析】解:A、宝石绚丽多彩,是因为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而使宝石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光泽,故正确;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不作化工原料,故错误;
C、浓硫酸用于精炼石油而非盐酸,故错误;
D、焦炭用于高炉炼铁,而不是焦炭,故错误;
故选:A。
A、宝石绚丽多彩,是因为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的缘故。
B、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分析;
C、根据酸的用途分析;
D、根据炼铁原理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20.【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而不是涂碳酸氢钠溶液,说法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污,但生活中不能用汽油溶解油污形成溶液的方法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而是利用洗洁净的乳化作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说法错误;
C、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而煤焦油是煤炭干馏的产物,说法错误;
D、养鱼池采用将水喷向空中的方法增大水中氧气的溶解量,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石油炼制的产物来分析;
D、根据增大氧气溶解量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除油污的方法、石油炼制的产物以及增大溶氧量的做法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B
【解析】解:A、浓氨水显碱性,向无色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无色溶液中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灰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22.【答案】A
【解析】解:A、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①是稳定结构,②化学性质不稳定,①和②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错误;
B、周期数=电子层数,②⑤都在第三周期;故B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氦为2)的结构通常是稳定结构,①③④具有稳定的结构,故C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①②④⑤⑥是原子,一般,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所以②是金属元素,①④是稀有气体元素,⑤⑥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解答;
B、根据同一族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解答;
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通常是稳定结构解答;
D、根据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3.【答案】D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的H2O,不合题意;
B、工业上用焦炭炼铁,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不合题意;
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不合题意;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基本的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D
【解析】解:A、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几十种有害物质,吸烟有害健康,故A错误;
B、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容易骨折,需要摄入更多的钙,故B错误;
C、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治龋齿,过量摄入氟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选项B错误;
D、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进行分析。
B、根据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进行分析。
C、根据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治龋齿进行分析。
D、根据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烟的危害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5.【答案】A
【解析】解:A、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的利用可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说法正确;
B、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只约占淡水总量的30.4%,我们要节约用水,说法错误;
C、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而煤焦油是由煤炭干馏的产物,说法错误;
D、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废旧金属等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新能源的利用来分析;
B、根据淡水资源的现状来分析;
C、根据石油炼制的产物来分析;
D、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资源、能源的知识,是近几年的考试热点,要加强理解和记忆。
26.【答案】D
【解析】解: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由于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酸碱盐溶液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7.【答案】D
【解析】解:A、取样,分别加入高锰酸钾观察,能溶解的是水,不能溶解的是汽油,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会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钾和硫酸铵分别显碱性、酸性,分别滴入酚酞试液,分别显红色、无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滴到木条上,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加硝酸银溶液,分别生成氯化银、硫酸银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可选用排除法,即只要有一种方法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28.【答案】D
【解析】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
B、20℃时,将甲、乙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甲、乙的质量相等,没说溶液是否饱和,不能判断析出晶体多少,故B错;
C、10℃时,10g水中分别溶解甲、乙达到饱和,谁的溶解度大,谁溶解的溶质多,所以溶解较多的物质是乙,故C错;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乙的溶解度大于20g,即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0g120g×100%≈16.7%,所以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降温后,没有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10%,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答案】D
【解析】解:A、Na2CO3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即可,无需进行过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加水溶解后,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SO4能与适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0.【答案】D
【解析】解:隔绝空气加强热后得固体20.2g,则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26.8g−20.2g=6.6g;
2Fe2O3+3C=高温4Fe+3CO2↑
36 224 132
1.8g 11.2g 6.6g
根据质量关系可知,木炭的质量是1.8g,铁的质量是11.2g;
Fe+H2SO4=FeSO4+H2↑
56 2
11.2g 0.4g
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
赤铁矿粉末(杂质不溶于酸)与少量木炭粉反应,反应后固体含有剩余氧化铁;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和水;
则赤铁矿粉末中杂质质量为100g+20.2g−0.4g−114.8g=5g,则氧化铁的质量为26.8g−1.8g−5g−20g,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为:
20g26.8g−1.8g×100%=80%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生成铁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炭粉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赤铁矿粉末杂质的质量,最后根据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氧化铁的质量赤铁矿的质量×100%进行计算。
本题难度大,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答案】(C6H10O5)n 糖类 生理活动 抗倒伏能力 K2SO4(答案不唯一,标准合理即可) C2H6O(或C2H5OH) 石油
【解析】解:(1)糖类物质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淀粉的化学式是:(C6H10O5)n;淀粉属于糖类;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放出能量,供生理活动需要;
(2)钾肥可以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长期使用K2SO4肥料,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乙醇的化学式是:C2H6O(或C2H5OH);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故答案为:(1)(C6H10O5)n;糖类;生理活动;
(2)抗倒伏能力;K2SO4(答案不唯一,标准合理即可);
(3)C2H6O(或C2H5OH);石油。
(1)根据糖类物质的组成、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及其作用来分析;
(2)根据常见的钾肥和钾肥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酒精的化学式和乙醇汽油的优点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糖类的组成,酒精的化学式的写法,化肥的作用。
32.【答案】B 玻璃钢 BC 2Al2O3=通电4Al+3O2↑ +3、0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解析】解:(1)高强度的零部件则采用钛合金,主要体现钛合金抗腐蚀性好,故选:B;
(2)铝合金、不锈钢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钢由玻璃纤维和塑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功能不变的前提下,火箭的某些部件最大化的使用铝合金代替玻璃钢,减轻了火箭自身重量,由此信息可知,铝合金具有的一点优良的物理性能是密度小、硬度大,故选:BC;
(3)氧化铝在通电条件下生成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反应前氧化铝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铝元素的化合价为x,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3=0,解得x=+3,反应后铝单质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所以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0价;
(4)上述方法和用焦炭作还原剂生成金属铝相比可以减少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如一氧化碳和炭粒等,其中一氧化碳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气体污染物中除一氧化碳外,还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
故答案为:(1)B;
(2)玻璃钢;BC;
(3)2Al2O3=通电4Al+3O2↑;+3、0;
(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1)根据合金的特点分析;
(2)根据材料的分类、铝合金的性质与应用来分析;
(3)根据电解氧化铝的化学反应原理来,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
(4)根据空气的污染物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33.【答案】混合物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 NH3
【解析】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中应补充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如下图:。
(2)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有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此反应从反应前到反应中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
(4)比一个氯原子少一个周期少两个族的原子是氮原子,氮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的化合物是氨气,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式是NH3。
故答案为:(1);
(2)混合物;
(3)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
(4)NH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反应前物质的类别;
(3)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此反应从反应前到反应中的微观实质;
(4)根据原子的结构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4.【答案】D 都是探究生成物的实验 C H3PO3
【解析】解:(1)实验B:氢气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是为了验证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实验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为了探究氧气的助燃性,即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实验C:点燃镁条是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D:甲烷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是为了甲烷燃烧的产物。故按教材中各实验目的将B和D分为一类,分类标准是:都是探究生成物的实验;
(2)①次某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R的化合价为+1价,亚某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R的化合价为+3价,高某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R的化合价为+7价,故R为氯元素,氯酸中,氯元素显+5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1)+(+5)+(−2)×n=0,n=3。
②由表格的命名方式可知,亚某酸的化学式为:HRO2,某酸的化学式为:HRO3,磷酸的化学式为:H3PO4,故亚磷酸的化学式为:H3PO3。
故答案为:(1)D;都是探究生成物的实验;
(2)①C;
②H3PO3。
(1)根据实验B中氢气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是为了验证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实验D中甲烷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是为了甲烷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表格的命名方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5.【答案】2KClO3−MnO2△2KCl+3O2↑ 固定仪器 石灰石、稀盐酸 A 增多 增大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解析】解:(1)根据提供的药品,可以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a为铁架台,起到固定仪器的作用;
故答案为:2KClO3−MnO2△2KCl+3O2↑;固定仪器。
(2)实验室通常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发生反应后生成气体,气体增多,使内部压强增大;
故答案为:石灰石、稀盐酸;A;增多;增大。
(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说明已经集满;
故答案为: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1)根据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药品名称分析回答此题;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作用;
(2)考查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名称;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发生的反应和压强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6.【答案】AgNO3 Fe NaOH CO2 BaCl2+H2SO4=BaSO4↓+2H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A是硝酸银,化学式为:AgNO3;B是铁,化学式为:Fe;E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F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D转化为C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3)A和C的反应是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反应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
(1)AgNO3;Fe;NaOH;CO2;
(2)BaCl2+H2SO4=BaSO4↓+2HCl;
(3)有白色沉淀生成。
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B、C能发生反应,则B可以是铁粉,C是盐酸;E在工业上用来生产肥皂,则E是氢氧化钠;F是炼铁高炉中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F是二氧化碳;D能和盐酸相互转化,则D是氯化钡;A能和盐酸、氯化钡、铁粉反应,则A是硝酸银;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37.【答案】K2SO4+BaCl2=BaSO4↓+2KCl 174233=x23.3g 58:17 8% 4
【解析】解:(1)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2.5g+100g+100g−199.2g=23.3g,
设硫酸钾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钡质量为z。
K2SO4+BaCl2=BaSO4↓+2KCl
174 208 233 149
x z 23.3g y
174233=x23.3g
x=17.4g
149233=y23.3g
y=14.9g
208233=z23.3g
z=20.8g;
(3)混合物中硫酸钾和氯化钾质量比为17.4g:(22.5g−17.4g)=58:17;
(4)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g+(22.5g−17.4g)199.2g+50.8g×100%=8%;
(5)设应向溶液中加入水的质量为m。
(100g+m)×20%=20.8g
m=4g。
故答案为:(1)K2SO4+BaCl2=BaSO4↓+2KCl;
(2)174233=x23.3g;
(3)58:17;
(4)8%;
(5)4。
(1)氯化钾与氯化钡不反应,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硫酸钡白色沉淀;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沉淀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
(3)根据沉淀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钾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混合物中硫酸钾和氯化钾质量比;
(4)根据沉淀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氯化钾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适中,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模拟调研测试(三)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模拟调研测试(三)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天津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天津重点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第十七中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第十七中学校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