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摔伤了膝盖,膝盖处皮肤会出现红、痛、热、肿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血管破裂,局部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引起
B.出现“痛”的现象是因为受到外界刺激在膝盖处产生了痛觉
C.出现“热”的现象可能是膝盖处细胞代谢异常,局部产热量增加引起
D.出现“肿”的现象是局部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出现组织水肿引起
2、下图为某离体反射孤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刺激位点4,在位点3检测到电位变化且丙有反应,则可以初步认为兴奋在B上双向传导,且B为传出神经
B.若刺激位点4,在位点1检测到电位变化,且刺激位点1,在位点4没有检测到电位变化,则可以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且B为传入神经
C.若在位点1切断A神经,刺激位点2后丙有反应,则可以初步认为A神经为传入神经
D.若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4后,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则可以初步认为A为传入神经
3、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
②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③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④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
⑤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会减小或者不出现
A.①②③⑤ B.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
4、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节过程①和②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均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B.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比过程⑤迅速
D.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3种
5、正常人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μU/mL,人体血浆胰岛素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给空腹的人口服100g葡萄糖,正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Ⅱ型糖尿病肥胖者与Ⅰ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对比结果见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病人的直接发病原因可能都是缺少胰岛素
B.口服葡萄糖60min时检测血糖浓度,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血糖浓度高于Ⅱ型糖尿病病人
C.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长期高效作用而敏感性降低可能导致非糖尿病肥胖者患糖尿病
D.糖尿病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除不能吃含糖类较高的食物外,其他食物如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多吃
6、如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作用机制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该过程中激素A的产生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B.若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过程,激素C是肾上腺素
C.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D.可通过检测激素A、C、D在血液中的含量来判断相关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
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8、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
B.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
C.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9、生物学家认为艾滋病病毒找到了“愚弄”人类a.肝细胞b.骨骼肌中血管c.小肠壁血管免疫系统的方法,目前科学家所提出的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述,错误的是( )
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一般不会感染HIV
B.人体免疫系统无法产生针对HIV的有效抗体
C.艾滋病病人后期容易发生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D.HIV侵染的T细胞最终可能被吞噬细胞吞噬
10、右图为探究2,4-D浓度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及结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4-D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
B.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全部来自2,4—D溶液
C.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D.促进洋葱芽生长的最适2,4-D溶液浓度也是10-8mol/L-1
11、研究发现,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在自然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根据植物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各激素起作用时间及含量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雨天气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种子就容易萌发
B.激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生命活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C.脱落酸可能促进种子脱水干燥,利于种子休眠;干热高温致脱落酸降解,利于种子萌发
D.植物种子在成熟和萌发的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情况相同
12、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脱落酸(ABA)在植物抗旱中的作用,将刚萌发的玉米种子分成4组进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实验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第1组相比,第2组结果说明干旱处理促进侧根生长
B.与第2组相比,第3组结果说明缺少ABA时主根生长加快
C.本实验中自变量为干旱和ABA合成抑制剂
D.设置第4组的目的是验证在干旱条件下ABA对主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13、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14、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群体个体表现出低血糖、惊厥休克以及免疫力低下,其中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行为反常,好斗等,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这一切变化都是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压力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导致该啮齿动物环境容纳量下降
B.社会压力对种群数量的调节过程依赖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工作
C.社会压力通过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属于负反馈调节
D.社会压力可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
15、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会产生种间竞争,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这一现象称为竞争排斥。现欲设计实验验证竞争排斥原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选择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两种生物作为实验材料
B.应将生物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
C.竞争双方一方存活一方死亡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D.竞争排斥的胜负与种群起始密度、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无关
16、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树线之上与树线之下分布的生物类型不同,这种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图1可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图2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原因是乙与甲是种间竞争关系
D.图2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不为0,但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均为0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④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⑤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18、某研究小组对某退耕还草后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及鼠在其中一条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流向鼠的能量a最少占紫花苜蓿同化量的10%
C.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
D.鹰的同化量等于其从鼠摄入的能
19、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
C.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
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
20、“绿色”是北京冬奥会的鲜亮底色。在北京冬奥会上使用了生物可降解餐具,这种餐具的材料是聚乳酸,而聚乳酸是以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发酵得到乳酸,再聚合而成的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为农作物的养分,实现循环再生利用,有效减少碳排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减少碳排放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助于碳循环的平衡
B.能降解这种餐具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用玉米、薯类等生物生产可降解餐具是其间接价值的体现
D.绿色植物不能以聚乳酸作为能源物质,而某些微生物可以
21、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
B.酿制果酒所需的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完全相同
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应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2、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去掉可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从而减少污染。处理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下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乳制品厂废水中含有大量淀粉,该废水是分离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首选样品
B.该实验中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所用的接种工具只能选择火焰灼烧过的接种环
C.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淀粉,能在培养基中生长的微生物一般为异养微生物
D.由于菌种对碘的分解能力不同,所以菌落①与菌落②产生透明圈的大小不同
23、下列有关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计数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同稀释倍数的样液至少涂布三个平板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B.统计结果一般用活菌数而不是菌落数来表示
C.本实验需要设置一个不接种的对照组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若某地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比细菌的数量少,则计数真菌的稀释倍数要比细菌小
24、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大量繁殖红豆杉细胞,从中提取细胞分泌的抗癌药物一紫杉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茎尖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容易获得抗病毒植株
B.通常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遗传物质改变的新品种
C.愈伤组织细胞是不定形薄壁组织团块
D.该过程需要选择适当的分化培养基,在适宜光照下培育出红豆杉幼苗
25、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工程的操作水平是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
B.细胞工程的目的是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
C.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体外受精等
D.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中的基本技术
26、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流程图如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细胞C的获得利用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B.胚胎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产生移植所需的组织器官
C.获得的重组细胞C中遗传物质来自个体A和B
D.个体A的卵(母)细胞可用成纤维细胞替代
二、读图填空题
27、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请据图作答∶
(1)黑暗环境中,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松果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者合成和分泌的______增多,进而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_____调节。
(2)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
(3)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____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_____,原因是______。
28、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mmol/L,餐后2h≥11.1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29、细胞免疫中,被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表面会形成一种抗原复合体,能够被效应T细胞识别。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第一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a、B(病毒a和β无相同的抗原)的遗传物质,并分别感染甲、乙小鼠。
第二步∶提取甲、乙小鼠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1和细胞悬浮液2;同时提取小鼠甲体内的效应T细胞(TC甲)和小鼠乙体内的效应T细胞(TC乙)。
第三步∶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按下表加入各种物质。(+表示加入,-表示未加入)
试管编号
细胞悬浮液1
细胞悬浮液2
TC甲
TC乙
A
+
-
+
-
B
+
-
-
+
C
+
+
D
+
+
第四步∶保温一段时间后离心分层,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
(1)在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能来自______的增殖分化。被病毒感染的功能,效应T细胞裂解被病毒宿主细胞,能够被效应T细胞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感染的宿主细胞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凋亡。
(2)该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α、β,过程是______。
(3)一段时间后,若实验结果______,则说明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具有特异性。
(4)在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除了效应T细胞外,还有______(答出三例)。
30、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品质。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通过禾本科、豆科等超积累植物从被污染环境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部分(超积累植物地上部分对重金属贮存量比普通植物高10倍以上),从而降低环境中重金属浓度,达到修复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茶园生态系统不同地段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中经常爆发病虫害,主要是该生态系统______能力较低。
(2)科研小组选择适宜的大豆进行茶、豆间作,发现茶园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其原因有______。
(3)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对蜘蛛的相关指数进行了调查,得到下表数据(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
项目
有机茶园
无公害茶园
普通茶园
个体数
1615
982
601
物种数
57
48
34
丰富度指数
7.72
6.83
5.22
①区别三种茶园中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
②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三、填空题
3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要鉴定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常需要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如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可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该鉴定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辣椒素是辣椒属植物中的一种含量很少的活性碱,它斥水亲脂,具有镇痛消炎作用,能够起到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的功效。根据辣椒素的性质,我们可以用萃取的方法提取。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
(3)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______。萃取过程主要采用的加热方式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4)玫瑰精油的提取经常使用______法,得到油水混合物后,为得到较纯净的芳香油,一般加入两种物质是______。
32、盐分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科研人员尝试利用獐茅液泡膜Nat/Kt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INHX基因)培育转基因耐盐马铃薯。
(1)通常从獐茅的______中获取AINHX基因用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酶是______。
(2)为保证目的基因在马铃薯根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运载体上应含有特定的______。
(3)马铃薯的转化过程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这种方法是利用了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具有______的特点。
(4)为探究目的基因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后是否转录,可从转基因植株的细胞中提取所有mRNA并反转录成______,再利用PCR方法进行基因扩增,基因扩增时需要先根据______合成引物。若以根细胞为材料扩增结果为阳性(有产物生成),以叶细胞为材料扩增结果为阴性(无产物生成),则说明______。
(5)为证明转基因马铃薯获得了耐盐性,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幼苗转入______溶液中培养,30天后观察植株生长情况。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出现"红"的现象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血红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局部血红蛋白(呈红色)增多引起的,A正确;B、痛觉应该在大脑皮层产生,B错误;C、出现热"的现象可能是膝盖处细胞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而引起的,C正确;D、出现"肿"的现象是局部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D正确。故选B。
2、答案:D
解析:D、若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4后,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以从B传递至A,A是传出神经,D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①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不属于人体的反射,①错误;②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②错误;③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③正确;④抗体不属于细胞间信息分子,④错误;⑤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Na+减少,从而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⑤正确。③⑤正确,故选B。
4、答案:B
解析: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时胃窦是效应器的一部分,B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非糖尿病肥胖者和II型糖尿病肥胖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均高于正常人,因此非糖尿病肥胖者和II型糖尿病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均不同程度下降,A错误;B、由图可知:口服葡萄糖60min时非糖尿病肥胖者的胰岛素浓度高于II型糖尿病病人,但血糖浓度大小无法判断,B错误;C、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长期高效作用而敏感性降低可能导致非糖尿病肥胖者患糖尿病,C正确;D、糖尿病人需要按时服药,控制饮食,除不能吃含糖类较高的食物外,其他食物如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也不能多吃,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该过程中激素A的产生受神经调节,激素A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B、若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过程,则该过程表示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即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B错误;
C、激素D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错误;D、由于激素是通体液进行传送的,且含量稳定,因此,可通过检测激素A、C、D在血液中的含量来判断相关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D、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C项,肾上腺素是信息分子,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但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
9、答案:B
解析: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据此可推测,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一般不会感染HIV,A正确;B、HIV是抗原,人体能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B错误;C、艾滋病患者由于T细胞大量减少,因而免疫能力低下,故此可知,艾滋病患者后期容易受到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或恶性肿瘤,C正确;D、HIV侵染的辅助性T细胞裂解后,最终可能被巨噬细胞吞噬,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B。
10、答案:C
解析:C、由题图可知,培养6d的实验结果都表现为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类调节剂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
11、答案:D
解析: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由图也明显地看出,不同的发育时期各种激素的含量不同,D错误。故选D
12、答案:C
解析:C、结合思路点拨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脱落酸(ABA)在植物抗旱中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的有无,可通过补加蒸馏水及ABA抑制剂的添加来控制,C正确
13、答案:B
解析: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采用直接计数的方法,由于该植物个体数量较少,分布相对稀疏,不需要将个体标记后计数,A项错误;在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适当增加样方面积,保证每个样方之内该植物的数量差异较小,B项正确;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为了减少调查误差,若采用等距取样法,应适当增加样方数量;若采用五点取样法,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项、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D
解析:AB.结合题意"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会产生种间竞争"可知,为验证竞争排斥原理,需要择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两种生物作为实验材料以确保其竞争相同资源,且为使实验现象明显,应将生物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AB正确;C.由于竞争排斥现象中两种生物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故竞争双方一方存活一方死亡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C正确;D.生物的竞争关系与种群起始密度、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D错误。故选D。
16、答案:C
解析:A、树线之上与树线之下分布的生物类型不同,这是不同海拔上(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C、结合图2乙种群迁入后的数量变化可知,甲与乙为捕食关系,相辅相成,竞争常使某一方大量减少甚至消亡,C错误;D、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常可以采用直接数的方法即记名计算法,D正确。故选C。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没有标出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不是两个物种之间,第二营养级有鼠、牛、羊、蚱蜢,B错误、C正确;同化量=摄入量一粪便量,同化量一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错误。
19、答案:D
解析:D、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故碳在③④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错误。故选D。
20、答案:C
解析: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圈,这也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减少碳排放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有助于碳循环的平衡,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大多为腐生微生物,具有分解动植物遗体的作用,故能降解这种餐具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不能以聚乳酸作为能源物质,而某些微生物(分解者)可以降解聚乳酸获得能量,D正确。故选C。
21、答案:C
解析:
22、答案:C
解析:
23、答案:B
解析:
24、答案:C
解析:
25、答案:C
解析:
26、答案:D
解析:
27、答案:(l)褪黑素神经-体液
(2)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细胞外负内正
(3)垂体
(4)降低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解析:
28、答案:(1)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
(2)甲、乙大脑皮层
(3)①④
(4)①③
解析:
29、答案:(1)T细胞、记忆(T)细胞;信息交流;属于
(2)先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宿主细胞(或动物细胞、小鼠细胞等,但大肠杆菌等细菌不行),再用上述细胞培养病毒a、B
(3)A和D试管上清液放射性含量较高,B和C试管上清液放射性含量较低
(4)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解析:
30、答案:(1)水平自我调节
(2)大豆吸收了重金属,面根瘤菌固氮增加了土壤肥力
(3)物种组成喷洒除草剂不利于蜘蛛的生长繁殖,频繁采茶改变了茶园为蜘蛛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解析:
31、答案:(1)酚红指示剂;尿素分解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形成NH3,使培养基pH升高,指示剂变红
(2)萃取剂的性质、萃取剂的使用量
(3)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水浴加热有机溶剂是易燃物,使用明火容易燃烧爆炸
(4)水蒸气蒸馆法(水中蒸馏)NaCl和无水NazSOa
解析:
32、答案:(1)基因文库
限制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启动子
(3)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4)cDNA(互补DNA);目的基因(AINHX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目的基因在根细胞中转录,未在叶细胞中转录
(5)高浓度的NaCl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生物驻马店pdf、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