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预习指导
展开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
预习指导
一、注解
赤壁赋
苏轼
①壬[rén]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望,农历十五),苏子与客泛舟(乘船)游于赤壁之下(句式:状语后置)。清风徐(慢慢地)来,水波不兴(兴起)。举酒属[zhǔ](通“嘱”,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古:星宿名;今:一种竞技)之间(句式:状语后置)。白露(古:白茫茫的水气;今:节气)横江,水光接天。纵(放任)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之(到,往)所如(往),凌(越过)万顷(广阔的江面)之茫然(古:旷远的样子;今:迷茫的样子)(句式:定语后置)。浩浩乎如冯[píng](通“凭”,乘)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脱离人世,超然独立),羽化(飞升成仙)而登仙。
②于是(古:在这时;今,因此)饮酒乐甚,扣舷[xián](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舷,船的两边)而歌(名作动,唱歌)之。歌曰:“桂棹[zhào](桂树做的棹。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兮兰桨(木兰做的桨),击空明(古:月光下的清波;今:空旷澄澈)兮溯[sù](逆流而上)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美貌的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句式:定语后置),倚(循、依)歌而和[hè](随着歌声伴奏,唱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断绝)如缕(细丝)。舞(使……起舞)幽壑(深谷)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lí]妇(寡妇)。
③苏子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句式:宾语前置)”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名作状,向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名作状,向西)望夏口,东(名作状,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通“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被动句)?方(当)其破(夺取)荆[jīng]州,下(名作动,攻占)江陵,顺流而东(名作动,向东进发)也,舳舻[zhú 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jīng]旗(旗帜)蔽空,酾[shī]酒(斟酒)临江,横槊[shuò](长矛)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式:宾语前置)?况吾与子渔樵(名作动,捕鱼砍柴)于江渚[zhǔ](江中小洲)之上(句式:状语后置),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鱼虾而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麋[mí]鹿,驾一叶(形容船小)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以相属。寄蜉蝣[fú yóu](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于天地(句式:状语后置),渺沧海之一粟[sù](一颗米)。哀(形作动,哀叹)吾生之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偕同)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一下子,很轻易地)得,托(寄托)遗响(余音)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那)水与月乎?逝(往)者如斯(这),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那),而卒(终究)莫消长(消减和增长)也。盖将(这里表示假设)自(从)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连……都)(古汉语词典:竟然)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句式:宾语前置)?且夫(况且)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假如)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禁止),用之不竭(尽),是造物者(自然界)之无尽藏[zàng](无穷无尽的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⑤客喜而(表修饰)笑,洗盏更(再)酌[zhuó](倒酒)。肴[yáo]核(菜肴和果品)既尽,杯盘狼籍[jí](即“狼藉”,凌乱)。相与(相互)枕藉[jiè](互相枕着垫着)乎舟中(句式:状语后置),不知东方之既(已经)白(明亮)。
二、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3.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二、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星宿名;今:一种竞技
2.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气;今:节气
3.凌万顷之茫然
古:旷远的样子;今:迷茫的样子
4.于是饮酒乐甚
古:在这时;今,因此
5.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内心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作状
1.乌鹊南飞(向南)
2.西望夏口(向西)
3.东望武昌(向东)
(二)名作动
1.歌窈窕之章(唱歌)
2.下江陵(攻占)
3.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三)形作动
1.哀吾生之须臾(哀叹)
2.不知东方之既白(变成白色)
(四)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五)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四、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眺望,远看)
2.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诉如泣(像)
3.虚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②盈虚者如彼(缺)
4.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
5.而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②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③正襟危坐而问客(连词,表顺承)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6.之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②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它们)
7.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饮酒乐甚/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8.乎
①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③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9.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10.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11.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状语后置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④寄蜉蝣于天地
⑤相与枕藉乎舟中
3.宾语前置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4.定语后置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客有吹洞箫者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三、知识补充
一、背景解读
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二、走近作者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三、文体特点
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除了其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四、相关史实
“乌台诗案”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改革。由于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遭受排挤。苏轼自觉在朝廷无法立足,于是申请外任。在神宗的直接干涉下,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之后又分别担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在任职上,苏轼看到了新法执行过程中的诸多流弊。像涉嫌朝廷放贷的青苗法、两浙路严苛的食盐专卖法、鼓励人告密的手实法等,苏轼都极为反感,于是便形诸吟咏,对新法实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进行批评和讽谏。而在当时,王安石早于熙宁九年(1076年)二次罢相,变法事业的主导者已经从王安石变为神宗本人。当时变法已经成为皇帝亲自部署的既定国策,反对变法就是反对神宗的既定决策。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五、文化常识
1.壬戌: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2.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朗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jiǎo)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
4.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都是星宿名。
5.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6.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7.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8.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9.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六、成语
1.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
2.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比喻水域宽广。
3.冯虚御风:无所凭借,能驾风飞翔。
4.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遗弃:遗弃世间之事。
5.羽化登仙:人得道而飞升成仙。形容人远离尘嚣,飘洒如临仙境。
6.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7.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绵延不断。
8.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绝:断;缕:细线。
9.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10.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比喻一种事物能把另一事物掩盖。
11.山川相缪: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
12.舳舻千里: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13.旌旗蔽空:战旗遮住了天空。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
14.横槊赋诗: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槊:长矛;赋:吟。
15.一世之雄: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16.一叶扁舟:形容物体小而轻。
17.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粟:谷子,即小米。
18.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19.物各有主: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20.一毫莫取:意思是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21.明月清风: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2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竭:尽,完。
23.洗盏更酌:盏:浅而小的杯子;酌:酒的代称。清洗酒杯,重新倒酒。借指喝酒尽兴。
24.杯盘狼籍:狼藉:很散乱的样子。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预习指导
一、注解
赤壁赋
苏轼
①壬[rén]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望,农历十五),苏子与客泛舟(乘船)游于赤壁之下(句式:状语后置)。清风徐(慢慢地)来,水波不兴(兴起)。举酒属[zhǔ](通“嘱”,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古:星宿名;今:一种竞技)之间(句式:状语后置)。白露(古:白茫茫的水气;今:节气)横江,水光接天。纵(放任)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之(到,往)所如(往),凌(越过)万顷(广阔的江面)之茫然(古:旷远的样子;今:迷茫的样子)(句式:定语后置)。浩浩乎如冯[píng](通“凭”,乘)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脱离人世,超然独立),羽化(飞升成仙)而登仙。
②于是(古:在这时;今,因此)饮酒乐甚,扣舷[xián](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舷,船的两边)而歌(名作动,唱歌)之。歌曰:“桂棹[zhào](桂树做的棹。棹,一种划船工具,形似桨)兮兰桨(木兰做的桨),击空明(古:月光下的清波;今:空旷澄澈)兮溯[sù](逆流而上)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美貌的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句式:定语后置),倚(循、依)歌而和[hè](随着歌声伴奏,唱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断绝)如缕(细丝)。舞(使……起舞)幽壑(深谷)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lí]妇(寡妇)。
③苏子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句式:宾语前置)”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名作状,向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名作状,向西)望夏口,东(名作状,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通“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被动句)?方(当)其破(夺取)荆[jīng]州,下(名作动,攻占)江陵,顺流而东(名作动,向东进发)也,舳舻[zhú 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jīng]旗(旗帜)蔽空,酾[shī]酒(斟酒)临江,横槊[shuò](长矛)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式:宾语前置)?况吾与子渔樵(名作动,捕鱼砍柴)于江渚[zhǔ](江中小洲)之上(句式:状语后置),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鱼虾而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麋[mí]鹿,驾一叶(形容船小)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以相属。寄蜉蝣[fú yóu](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于天地(句式:状语后置),渺沧海之一粟[sù](一颗米)。哀(形作动,哀叹)吾生之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偕同)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一下子,很轻易地)得,托(寄托)遗响(余音)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那)水与月乎?逝(往)者如斯(这),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那),而卒(终究)莫消长(消减和增长)也。盖将(这里表示假设)自(从)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连……都)(古汉语词典:竟然)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句式:宾语前置)?且夫(况且)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假如)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禁止),用之不竭(尽),是造物者(自然界)之无尽藏[zàng](无穷无尽的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⑤客喜而(表修饰)笑,洗盏更(再)酌[zhuó](倒酒)。肴[yáo]核(菜肴和果品)既尽,杯盘狼籍[jí](即“狼藉”,凌乱)。相与(相互)枕藉[jiè](互相枕着垫着)乎舟中(句式:状语后置),不知东方之既(已经)白(明亮)。
二、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3.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二、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星宿名;今:一种竞技
2.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气;今:节气
3.凌万顷之茫然
古:旷远的样子;今:迷茫的样子
4.于是饮酒乐甚
古:在这时;今,因此
5.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内心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作状
1.乌鹊南飞(向南)
2.西望夏口(向西)
3.东望武昌(向东)
(二)名作动
1.歌窈窕之章(唱歌)
2.下江陵(攻占)
3.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三)形作动
1.哀吾生之须臾(哀叹)
2.不知东方之既白(变成白色)
(四)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五)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四、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眺望,远看)
2.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诉如泣(像)
3.虚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②盈虚者如彼(缺)
4.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
5.而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②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③正襟危坐而问客(连词,表顺承)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6.之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②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它们)
7.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饮酒乐甚/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8.乎
①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③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9.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10.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11.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状语后置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④寄蜉蝣于天地
⑤相与枕藉乎舟中
3.宾语前置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4.定语后置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客有吹洞箫者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三、知识补充
一、背景解读
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赤壁之战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二、走近作者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三、文体特点
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除了其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四、相关史实
“乌台诗案”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改革。由于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遭受排挤。苏轼自觉在朝廷无法立足,于是申请外任。在神宗的直接干涉下,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之后又分别担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在任职上,苏轼看到了新法执行过程中的诸多流弊。像涉嫌朝廷放贷的青苗法、两浙路严苛的食盐专卖法、鼓励人告密的手实法等,苏轼都极为反感,于是便形诸吟咏,对新法实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进行批评和讽谏。而在当时,王安石早于熙宁九年(1076年)二次罢相,变法事业的主导者已经从王安石变为神宗本人。当时变法已经成为皇帝亲自部署的既定国策,反对变法就是反对神宗的既定决策。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五、文化常识
1.壬戌: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2.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朗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jiǎo)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
4.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都是星宿名。
5.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6.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7.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8.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9.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六、成语
1.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
2.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比喻水域宽广。
3.冯虚御风:无所凭借,能驾风飞翔。
4.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遗弃:遗弃世间之事。
5.羽化登仙:人得道而飞升成仙。形容人远离尘嚣,飘洒如临仙境。
6.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7.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绵延不断。
8.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绝:断;缕:细线。
9.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10.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比喻一种事物能把另一事物掩盖。
11.山川相缪: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
12.舳舻千里: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13.旌旗蔽空:战旗遮住了天空。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特指战旗。
14.横槊赋诗: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槊:长矛;赋:吟。
15.一世之雄: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16.一叶扁舟:形容物体小而轻。
17.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粟:谷子,即小米。
18.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19.物各有主: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20.一毫莫取:意思是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21.明月清风: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2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竭:尽,完。
23.洗盏更酌:盏:浅而小的杯子;酌:酒的代称。清洗酒杯,重新倒酒。借指喝酒尽兴。
24.杯盘狼籍:狼藉:很散乱的样子。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