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武汉部分学校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联合体期末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中部,境内多山地和丘陵,沿海有平原。岛内以公路和铁路交通为主。下图示意西西里岛铁路干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西西里岛铁路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路线都沿海分布 B. 连接城镇,初步形成网络
C. 线路分布体现超前布局 D. 线路稀疏,铁路等级较低
2. 西西里岛修建纵贯南北铁路,所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 频繁爆发的山洪 B. 多发的地质灾害
C. 复杂的地形地势 D. 过长的降水季节
3. 西西里岛修建环岛铁路的主要原因是该岛屿( )
A. 依靠铁路可实现对外联系 B. 沿海城镇密集,铁路运输需求大
C. 沿海多平原,利于建铁路 D. 铁路运输量大价低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西西里铁路分布特点大多是沿海修建,原因在于本地多山地和丘陵,沿海为平原,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城镇较为密集,因此,铁路分布大多连接城镇,初步形成网络,B正确;仍然存在铁路线贯穿南北和东西,排除A;未能从铁路分布看出是否出现超前布局,排除C;图中铁路线较为稀疏但等级较高,排除D。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西里岛境内多山地和丘陵,因此西西里岛修建纵横南北铁路所遇到主要自然障碍为本地多山地丘陵,复杂的地形地势影响铁路修建,C正确;西西里岛位于意大利地区,本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山洪和地质灾害出现频率较低,排除AB;本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季适中,排除D。故选C。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谢谢领导,修建环岛铁路的主要原因是该岛屿沿海为平原,人口和城镇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因此,西西里岛连接沿海城镇,满足市场需求,B正确;西西里岛为岛屿,实现对外联系需利用海运,排除A;沿海为平原,有利于修建铁路,铁路运输量大且价格较为便宜,为铁路运输的优点,但这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故选B。
【点睛】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
交通运输的布局会受到多种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建设需遵循因地制宜等原则。青藏公路平均海拔约4000米,沿线地区多冻土。与一般公路不同的是,青藏公路有很多路段两侧竖有热棒,其中地上部分高度为2~4米,地下部分可达8米,且这种路段路面往往起伏不平,被称为“搓板路”。青藏铁路是我国青藏地区的一条铁路运输的大动脉。下图示意青藏公路沿线热棒及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的进藏交通运输线路示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青藏公路有热棒出现的路段最易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 横风 B. 团雾 C. 沉降 D. 滑坡
5. 热棒出现的路段路面起伏不平的主要原因是( )
A 升降作用显著 B. 反复冻融 C. 风力侵蚀强 D. 车辆碾压
6. 我国在青藏高原先建设青藏公路,后修建青藏铁路,且青藏铁路选线走向基本与青藏公路走向相一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铁路建设难度更大 B. 铁路建设成本更高
C. 青藏公路选线较为科学 D. 线路重合延伸利于青藏高原交通均衡化发展
【答案】4. C 5. D 6.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青藏公路的热棒无法对横风造成干预,A错误;团雾一般出现在有水域的冬夏季早上和晚上,与图示信息不符,B错误;青藏公路上的热棒会根据气温的变化来调节性工作,冬季空气气温低于土地就会工作,将土地温度带走,夏季相反,这样能避免因为气温导致的冻土融化,进而造成路面沉降,C正确;青藏高原内部地形较为平坦,高低起伏较小,少滑坡,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升降作用是一种内力作用,其作用面积大,不会只是一段路面,A错误;反复冻融会造成路面塌陷开裂,且有热棒作用,排除反复融冻原因,B错误;风力侵蚀会使地表趋于平坦,C错误;公路车辆不断碾压,造成路面起伏不平,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先修建青藏公路,然后修建青藏铁路,主要原因在于铁路修建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建设成本较高,AB不符合题意;青藏公路修建较早,选线较为合理,因此,青藏铁路选线走向基本与公路走向一致,C不符合题意;线路重合延伸不利于青藏高原交通均衡化发展,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国家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的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我国江西省属于山区省,《江西省主体功能区(2010~2020年)》将全省划分为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②自然条件的可开发性
③土地利用现状④经济发展的差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 图中代表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分别是( )
A. Ⅰ、Ⅱ、Ⅲ B. Ⅱ、Ⅲ、Ⅰ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9. 依据生态保护,属于限制过度开发的区域主要是( )
A. Ⅰ、Ⅱ B. Ⅱ、Ⅲ C. Ⅰ、Ⅲ D. Ⅰ、Ⅱ、Ⅲ
【答案】7. B 8. C 9. A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有自然条件、土地利用和经济差异,故②③④正确;而行政区划不属于主题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依据,故①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8题详解】
对比左右两图可知,Ⅰ主要分布在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Ⅱ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呈片状待征,为农产品主产区;Ⅲ主要分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呈斑块状分布,为城镇化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9题详解】
限制开发区域包括农产品主产区Ⅱ和重点生态功能区Ⅰ,二者过度开发容易导致生态破坏,A正确;Ⅲ为生态保护区,不属于限制开发区,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
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依托,以上海、武汉、重庆为核心,面积达205万平方千米,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依托,主要是因为长江提供了( )
A. 水资源 B. 水能资源 C. 旅游资源 D. 航运条件
11. 为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 )
A. 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B. 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 将重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D. 在周边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12. 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是( )
①应促进上中下游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②应通过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产业顺长江而下梯度发展
③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④应促进长三角城市群高科技产业开发,加速城市化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0 D 11. A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依托,主要是因为长江能够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有着“黄金水道的美誉,D正确;长江也可以为长江经济带,提供水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但其发挥的作用没有航运重要,ABC错误。故答案选D。
【11题详解】
为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经济联系,A正确;将重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不切实际,也不利于武汉市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武汉市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但这不是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的最佳途径,故B错误;新建多个卫星城市是缓解武汉城市化问题的有效措施,对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影响不大,故D错误。故答案选A。
【12题详解】
根据题意,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区位优势差异显著,应促进上中下游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①正确;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区工业发达,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③正确;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区的区位优势并非顺长江而下有梯度变化,因此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产业不能顺长江而下梯度发展,②错误;长江上游不具备科技人才优势,不宜发展技术指向性产业,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入后期的缓慢发展阶段,应以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为主,④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江经济带以长江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国内经济区,而上海及中国-中亚西亚国际走廊是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两者的空间尺度不同,不能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明显,但并非顺江而下成有规律的梯度差异城市化的后期发展阶段速度慢,水平高,应以高质量发展为主。
下图为英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A. 78m B. 98m C. 128m D. 148m
14. 图中m、n、p、q四地中( )
A. m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他三地陡 B. n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他三地高
C. q地位于山谷,在m地的东北方向 D. p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迎风坡
15. 假若图中L城市(51°N,0.1°E)的飞机飞往某地(51°N,91°W),要想飞行成本较低,其较为适合的飞行方向是( )
A. 一路向西 B. 一路向东 C. 先西南,再向西北 D.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答案】13. B 14. A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160m等高线和80m等高线之间隔一条等高线。通过计算可知,图示地区等高距为40m。图示河流流向自西向东,西部最高海拔为80-120m,东部海平面海拔为0m。所以河流落差在80m到120m之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图中纬度自南向北增加,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直射点在该地南部,且m地位于山地北侧,为阴坡。较其他三地而言,m地等高线最密集,因此坡度最陡。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n地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弯曲,为山谷地区。故B项错误;读图可知,q地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弯曲,为山脊。故C项错误;读图可知,p地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弯曲,为山谷地区。故D项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经纬网可知,L城市(51°N,0.1°E)位于东经,位于某地(51°N,91°W)的东边。L城市(51°N,0.1°E)的飞机飞往某地(51°N,91°W),要想飞行成本较低,应该走最短航线,两地同位于北半球,应该过北极点,走大圆的劣弧,先向西北,再向西南。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鞍部位于两座山峰之间;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二、非选择题分(本大题分3小题,共55分)
16.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受到的主要影响。
(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1)生物资源:植被破坏。土地资源: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水资源:破坏地下水循环,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2)植树种草;回填表土;土地复垦;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为材料设置试题,设计资源开发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矿产资源开发后,本地植被遭受破坏,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方面,出现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方面,主要是破坏了地下水循环,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导致水质遭受破坏。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应对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可以,植树种草恢复地表植被;回填表土,填埋矿坑,实现土地复垦工作;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及土地进行治理,同时,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西凭祥(下图),县级市,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凭祥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产木制家具闻名,成为我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之一。
材料二、南凭高铁是南宁到凭祥的高速铁路。2018年,南凭高铁开工建设,其中南崇段于2022年底开通运营,崇凭段将于2025年开通运营。南凭高铁崇凭段开通运营后,对崇左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下图为凭祥交通示意图。
(1)指出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重要支撑条件。
(2)简析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质家具产地的主要因素。
(3)分析南凭高铁南崇段正式开通运营后对崇左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便捷的陆路交通。
(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产地;国内市场需求量大;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
(3)强化了崇左的对外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了崇左与首府南宁的经济联系,激发经济活力;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人口的流动性,有利于引进人才;促进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广西凭祥家居产业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工业区位因素、交通线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广西凭祥,县级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地理位置优越;沿边对外开放城市,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由图可知,交通便利。
【小问2详解】
凭祥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产木制家具闻名,由此可知,地处边境,接近原料产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之一,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由图可知图中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
【小问3详解】
强化了崇左的对外联系,交通更加便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了崇左与省会城市南宁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激发经济活力;交通更加便利,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人口的流动性,有利于引进人才,有利于信息、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该地三面环山,竹林广布。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余村人开矿采石、建石灰窑、办水泥厂……在成为浙江著名富裕村,同时却常年笼罩在烟尘中,小河浑了……本世纪初,痛定思痛,在利益和发展之间作出了抉择。为此,余村人着力恢复植被,加强道路等基础建设,开发登山探险、婚纱摄影等特色旅游产品,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优势资源。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余村地区地形图。
(1)就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而言,推测余村建设水泥厂的有利条件。
(2)指出余村植被恢复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列举余村实现“生态美”所采取措施。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余村体现十分明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谈你的理解。
【答案】(1)石灰石丰富,接近原料地;改革开放初期,政策支持;建筑业发展快,水泥市场需求量大;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廉;建水泥厂技术要求不高等
(2)植被恢复后,河流的含沙量减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水位变化减小。
(3)加大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减轻污染源;对原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地表植被;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等。
(4)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余村收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整治,恢复自然生态,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安置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体现社会可持续。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工业区位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资料可知,该区域石灰石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支持;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快,建筑业发展快,水泥市场需求量大;经济发展初期,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廉;从水泥厂的建设看,建水泥厂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容易。
【小问2详解】
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河流的含沙量减少,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弱,使得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小问3详解】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民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减轻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原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地表植被,恢复生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结构多元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等。
【小问4详解】
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余村收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整治,恢复自然生态,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安置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体现社会可持续。
2024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南省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docx、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武汉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武汉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