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文件包含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海淀区高二年级练习 历史参考答案 2023.07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34567891011CBABDBADBCC1213141516171819202122ADADCDCABBD 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6分。23.(16分)(1)战国时期,国君任免官吏且官吏不得世袭,颁发玺印符节作为行政司法等的凭据,建立上计制度按年度考核官吏,实行俸禄制,加强了行政管理。(或:量才任官,打破血缘世袭。权力出于君主,有利于加强集权。重视考核官员政绩,提高行政效率。实行俸禄制,强化君权。概括准确、表述清晰即可得4分)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社会经济发展。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士阶层崛起。各国进行变法,加强君主权力。(4分)(2)变化: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监御史监察各郡,到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并沿袭秦朝对地方监察的办法;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派刺史监察地方长官和豪强;东汉后期刺史成为地方最高长官,地方行政从二级变为三级。(6分)影响: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损害了中央的权威;汉武帝对地方加强监察,打击地方豪强(稳定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东汉后期地方长官权力扩大,地方豪强的势力逐渐膨胀,军阀割据损害了中央集权。(2分,写出两点得2分)如果此问改为“评析秦汉地方治理体系的变化”,题目的难度加大,就要从“怎么变的?为什么变?变了有何影响?”等问题来思考并组织答案。 24.(11分)(1)(5分)A——③;B——⑦;C——⑥;G——④;H——③;(2)(6分)史料①是古代政论文献(古代文集),是当时人的记载,有可信度。说明东汉时犁耕(牛耕生产工具)传播到辽东,并记载了耕作的技术与方式。(2分。只写“东汉农业发展”得1分)史料⑤是古代正史(传世史籍),是官方编辑的史书,记述较为权威。说明东汉光武帝时,设尚书台作为新的中枢机构,三公权力和地位下降(加强了皇权)。(2分。只写“东汉中央官制设置”得1分)史料⑦是古代正史(传世史籍),是南朝时编辑的记述南朝史事的官修史书,较为权威、可信。说明南朝时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生产得到发展。(2分。只写“南朝时江南开发”得1分) 25.(10分)赫梯人是印欧人的一支,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后,由游牧进入农耕状态,文明发展起来。赫梯人建立起王权国家,使用铁和马拉战车等,对外扩张势力,一度征服巴比伦城。赫梯人在治理国家时有法治的思想,刑罚较轻。赫梯人在与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促进了自身文明的发展。赫梯人的社会生活充满神权色彩。(概括四点,8分)赫梯文明因受到海上民族的冲击而“失落”,近代考古学家对赫梯人遗留的泥板文书等文献进行研究,并以此为证据“重现”了赫梯文明。(2分)说明:可以从赫梯人迁徙、建立王国并对外扩张、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在经济文化交融中文明发展、遗留下来的泥板文书是认识文明的证据等方面论述。也可以按时序,从赫梯文明兴起、文明的特点、文明衰落、文明“重现”等阶段进行论述。概括材料信息全面,并能综合运用三本教材中的相关知识,8分。表达了运用泥板文书等文献作为证据来认识赫梯文明的研究方法,2分。26.(12分)(1)原因:中国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西传;为克服抄写书籍的低效,欧洲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机;印刷业没有行会的限制,图书市场发展的需要,为印刷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金、技术和原料等方面投入),推动印刷业的兴起和发展。(4分)影响:促进了文化传播与教育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兴起)。(2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原因和影响中答均可,但不重复给分) (2)(6分)背景不同:明末清初中国是独立的封建国家;晚清民初,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不断沦丧。翻译人员构成不同:明末清初的翻译人员主要为传教士和政府官员;晚清民初的翻译人员主要是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开明士大夫。翻译书籍的内容侧重点不同:明末清初翻译的书籍主要介绍西方的天文、历法、地理等知识,同时还把中国书籍介绍到西方,翻译具有双向性。晚清民初的翻译则集中介绍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等领域,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并促进了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不同:对比来说,晚清民初的翻译活动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教育的发展等。说明:写三个方面,且答案完整、准确,得6分。27.(7分)表现:义务教育普及率极大提高(得到普及);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材料中的信息概括准确,3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改革开放开始以后,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任意两个史实,2分)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发展,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贡献的评价与所用史事对应准确,2分)说明:运用两个准确的史实,紧扣社会主义建设,史实与观点逻辑清晰,得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所示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西汉《二年律令》规定, 东汉光武帝变革了中枢机构, 史籍记载, 下列史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