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精品课件ppt
展开新课导入
经常听见有人在骂:“你真是没教养!”那么,教养是什么呢? 教养来自哪里? 体现在哪里?教养,离我们有多远呢? 教养和礼貌、教养和风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今天,我们就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去一探究竟。
孩子:我可以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可以无教养。
9 论教养
学习目标
1.结合旁批注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2.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流畅,学习时注意体会。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论教养》第一课时
新知认知
说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也有人叫它哲理散文。特点: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在艺术上,多用象征思维、联想思维、情感思维等。
文体知识
说理散文
作家名片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文艺学家、文化史家。生于圣彼得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从1938年起,在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工作,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他关心青少年教育,这篇《论教养》选自他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课题《论教养》,说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从“论”字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议论文。“论教养”也可以看作这篇文章的论题。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题是论点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初识文本
自读课文。
请大家自主阅读,借助导读资料,勾画批注,尝试完成以下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3.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4.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点我朗读
理解课文
1.什么是教养(第2-12段)。提出问题: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第2段)给出答案: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第11段)2.为什么要有教养(第13-14段)。提出问题: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第13段)给出答案: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第14段)
任务一 内容结构
3.怎样拥有教养(第15-18段)。提出问题: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第15段)给出答案:①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一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第16段)②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第17段)③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第18段)
4.填写下面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引入论题:① 。
探究② 的本质
探究优雅风度的本质
先谈“无教养”的例子
③
④
揭示优雅风度的基础
⑤
总结全文:揭示教养的本质是:⑥ 。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真正的教养
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批驳关于风度的错误观点
列举优雅风度的表现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做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一)开门见山,引入论题(1—2)(二)列举“无教养”的表现(3—10),阐释“有教养”的表现(11—12)(三)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13—17)(四)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18)
5.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其中哪几个旁批是与文章体裁有关的?哪几个旁批与文章内容有关?你还有哪些疑问?
编者在《论教养》中标注了七处旁批,其中两处直接点明本文的文体,五处与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关。
任务二 理解批注
再读文章,边阅读边结合旁批读思结合,对于总结性批注可以找到文中相应内容来思考领悟,对于提问式的旁批进行回答。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优雅风度”与“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5.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了(作者在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呢?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同意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如果一个人只在公众场合才体现出教养,在家里对亲人却漠不关心,缺少体恤,那么他在公众场合可能就是在做样子,有教养只是假象。因为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妻子儿女是弱者无须忌惮,亲人们更能包容其缺点,没有教养的人便会在家里露出可恶的“真容”,所以一个人在家里的表现往往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色或本质。一个在家里没有教养,在外面却彬彬有礼的人甚至可能是一个自私虚伪的人。所以,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从生活中人们身上可能存在的常见的“无教养”的现象入手,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易于被读者接受。②“无教养”的行为,是人人痛恨和鄙视的,作者在文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先抑后扬,通过两者的对比,更突出地论证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加深读者对“有教养”的表现的认识。这样的写作顺序,使作者的观点更突出、更鲜明。
3.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有教养的人,一定有风度;有风度的人不一定有教养。“风度”是“教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教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风度:强调的是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
外在表现形式
4.“优雅风度”与“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谈吐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怎样打扮才合适,综合构成个人是否优雅有风度,这也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忸怩作态和附庸风雅。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理解风度和优雅的真正内涵——那就是“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在许多场合要注意礼仪,行为得当,“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优雅的本质是“社会共享的”,而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作者认为,“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环境,再加以得体的言行举止和随机应变的智慧,一个人就能够成为有风度而又优雅的人。简言之,风度和优雅的底色就是教养,是心灵世界真善美的折射。文章就此展开的论述层层推进,解释了优雅和风度源于教养,教养的核心就是敬重、珍惜和爱,做有教养的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优雅风度
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判断一个人“教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基础
有教养
5.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诚信守约 无信则不立,无信则无德。参加各种活动都要守时,迟到不论什么原因都是失礼的。不能按时赴约要事先通知,让人久候是对朋友的怠慢,但过早到也不好。
和善亲切
对人要和善亲切,彬彬有礼,不冷淡,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别人。 要仁慈温柔,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
尊重他人
听到他人的观点时,即使不同意,也不喊 “瞎说”“废话”“胡说八道”,而是陈述自己的理由。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在同别人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不当众指责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不表示否定态度。
本课小结
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及“有教养”的表现,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随堂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mào然( ) hán养( ) 恪守( ) 允诺( ) 箴言( ) 妨碍( ) 汲取( ) 汤匙( ) ɡān尬( ) 附庸风雅( ) 疲惫不堪( ) 大发雷霆( ) 矫揉造作( )絮絮叨叨( )彬彬有礼( ) 持续不懈( )
贸
涵
kè
ài
jí
尴
yōnɡ
bèi
tínɡ
jiǎo róu
xù dāo
bīn
xiè
A.为了附庸风雅,有的男青年去染头发、戴耳钉、着异服,这些行为让一些老年人十分反感。B.在工作中,自吹自擂的“孔雀”式干部、撸起袖子不干活的“摆拍”式干部,很难赢得民心。C.在未得到大家同意之前,我绝不会一意孤行地采取行动。D.眼下,达州中小学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A
【解析】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1)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 ) (3)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 )(4)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 ( )
递进复句
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并列复句
3.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论教养》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第1段与第2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1段的作用:
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第2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真正的教养”的剖析。
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2.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3.第10段“愚蠢到了极点!”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无教养”之人的厌恶之情。
4.第12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第15段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引起读者对“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的思考。
6.阅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7.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但很少人能从中获益,其原因是这些书籍“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 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有些人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再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1)举例论证。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第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列举的事例典型、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的本身到剖析教养的表现,贯穿作者对教养的观点:尊重。
8.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对比论证。 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前两层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品味语言。
品味亮点词语: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假如……那么……”构成了一组假设复句。这里表明这种现象是假设的,不一定真实存在;通过假设起因,推理得出假设的结论,符合人们的思维;映射某种社会现象,让个别有类似现象的人觉醒。
(2)“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这一句中的关联词语起着怎样的作用?
(3)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4)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5)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拓展延伸
利哈乔夫谈教育与历史
利哈乔夫认为,中学时代的教育是树立人文素质最重要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对文学、艺术、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青少年不必急于选择专业,而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审美欣赏力,而这种审美欣赏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大量阅读民族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因为“文学是心灵的对话”,也是一种哲学。 利哈乔夫认为,一个人是在多年历史中培养出来的,无意识地吸收了现代的和自己前辈的东西,历史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不仅仅是一个窗口,而是一扇门,一扇大门。
譬如,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革命者、伟大的诗人、小说家生活过的地方,生活在伟大的批评家和哲学家生活过的地方,每天回味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景,参观伟人的故居和博物馆,他就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街道、广场、运河、楼房、公园——回忆、再回忆、不断地回忆,这些隐含一代代人的爱和智慧不自觉地被加以创造,融入我们的思想中,成为好与坏的准则。它教我们尊敬前辈,培养对后代的责任感。这样,过去的和将来的就不可分了,每一代人好似时间中相互连接的种子。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宽而少。要求自已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不会怠慢;要求别人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作者在这里阐述了古代君子所具有的良好修养,表达了人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观点。
国学经典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唐・韩愈(原毁》)
有关教养的名人名言
1.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2.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 ——切斯特菲尔德3.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王尔德4.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洛克
课堂总结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已经步入智能时代,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对文明的表现和“有教养”的要求会更高,希望我们从作者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16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它与第17段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作者说“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提出作者的观点,统领下文内容。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第16段提出观点: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第17段则具体从多方面举例论说怎样做到这一点。
因为行为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只有敬重社会,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才能有优雅的举止。
3.体味下列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1)品味“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中加线词语的作用。(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结合选文谈一谈,应如何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
“切记”是务必牢记的意思。这里既是一种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
“如果……再加上……那么……”这一组关联词语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也恰当地论述了“风度”怎样才会得来。
示例: 要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必须对世界万物怀有一颗敬重之心,在与人的交往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以不妨碍别人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作业布置
口头作文
(任选一)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事例。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论 教 养
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无教养(反面举例)
有教养(正面论述)
怎样做到有教养(优雅风度)
基础:关照态度
体现
不大声喧哗
衣着整洁
不絮絮叨叨
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动物等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优质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标题解读,论教养,点明论题,走进作者,背景链接,朗读课文,朗读要求,积累词语,研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优秀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论证思路答题格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论教养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4662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论教养课文内容课件ppt</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教养,教养品德涵养,中心论点,教养的外在表现,教养的思想核心,第1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3段的作用,总说与分说的关系,对比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