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 第3单元 第7讲 ATP和酶 (含解析)
展开[考纲要求] 1.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ATP的结构
(1)图中各部分名称:A代表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①代表腺苷,②代表AMP,③代表ADP,④代表ATP,⑤代表高能磷酸键。
(2)特点
①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为ADP。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也可以接受能量而重新形成ATP。
②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 kJ/m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ATP的功能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代谢
(1)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形成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形成ATP。
(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主动运输、发光发电、肌肉收缩、物质合成、大脑思考等。
归纳总结 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常见生理过程
(1)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
(2)线粒体内膜、内质网膜和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中都能合成ATP( × )
(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 )
(4)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 × )
(5)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ATP的合成与水解( × )
(6)“能量”就是指ATP,ATP就是“能量”( × )
易错警示 (1)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等同于能量。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因此不是可逆反应。
(3)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于ATP中。
考向一 ATP的结构和特点分析
据图分析ATP的结构和特点
(1)图示a处应为“—H”还是“—OH”?
提示 图示a处应为“—OH”,因为该五碳糖为核糖。
(2)图示框e中结构的名称是什么?它与DNA、RNA有何关系?
提示 图示框e中结构的名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当发生逆转录时,它可与DNA链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配对。
1.(2019·广西南宁三中开学考)下列有关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细胞产生ATP的速率会下降
B.ATP中的“A”在DNA分子中通过氢键与“T”相连
C.细胞中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每个ATP分子中只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 C
解析 在寒冷环境中,由于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有机物氧化分解速度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细胞产生ATP的速率不会下降,A错误;ATP中的“A”是指腺嘌呤与核糖结合而成的腺苷,DNA分子中通过氢键与“T”相连的是腺嘌呤,二者不同,B错误;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
2.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图中甲表示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同
B.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D.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细胞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答案 D
考向二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和ATP的利用
(1)人体内ATP的含量很少,但在剧烈运动时,每分钟约有0.5 kg的ATP转化为ADP,以供运动之需,但人体内ATP总含量并没有太大变化,请分析原因:ATP与ADP时刻不停地发生快速相互转化,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由此说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也说明种类繁多的生物有着共同的起源。
3.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一类标志酶——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以下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腺苷酸激酶催化1分子ATP分解伴随着2分子ADP的生成
B.腺苷酸激酶催化该反应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
D.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
答案 B
解析 腺苷酸激酶催化该反应会释放能量,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
4.ATP酶复合体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内普遍具有的一类功能蛋白,该分子由若干亚基组成,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H+搬运到另一侧时推动其部分亚基运转,从而催化形成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复合体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
(2)该复合体搬运H+离子时是________(填“逆”或“顺”)浓度梯度的。叶绿体中ATP酶复合体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上。
(3)ATP除了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__物质外,高能磷酸键断裂后产生的AMP还可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的原料。
答案 (1)氨基酸 核糖体 (2)顺 类囊体薄膜 (3)直接能源 转录或RNA自我复制
解析 (1)由题意可知,ATP酶复合体是一类功能蛋白,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合成场所是核糖体。(2)因为该过程是生成ATP,因此不可能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应该是顺浓度梯度的;叶绿体中形成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3)ATP除了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外,高能磷酸键断裂后产生的AMP还可作为转录或RNA自我复制过程的原料。
1.酶的作用
(1)酶的本质
(2)酶的作用原理
①表示无酶催化时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是AC段。
②表示有酶催化时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是BC段。
③酶降低的活化能是AB段。
④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点在纵轴上应向上移动。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温、过酸、过碱等条件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教材拾遗 (1)控制变量: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只有一个因素(自变量)不同,其余因素(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实验结果(因变量)的不同是自变量引起的。(P79控制变量)
(2)酶本质的探索历程(P81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①巴斯德:酿酒中的发酵是由酵母细胞引起的。
②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③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④萨姆纳:提取到了第一种酶——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
⑤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
(2)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 )
(3)酶提供了反应过程中所必需的活化能( × )
(4)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 )
(5)酶活性的发挥离不开其特定的结构( √ )
(6)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 )
(7)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 )
(8)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 )
(9)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 )
考向一 酶的本质与特性的综合分析
如图表示A、B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后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1)A、B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
提示 不相同。A酶活性不变,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则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B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2)B酶活性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B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
(3)欲让A、B两种酶的变化趋势换位,应用哪种酶处理?
提示 应选用RNA水解酶处理。
5.(2019·广东六校一模)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分解硅尘的酶
B.脲酶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
C.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中的各种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C
解析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A正确;脲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B正确;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因此溶菌酶能够溶解大多数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但酶具有专一性,不可能溶解各种成分,C错误;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
知识延伸 酶在生活中的实例
(1)人发烧时不想吃东西,原因是体温升高导致消化酶活性降低,食物在消化道中消化缓慢。
(2)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内就会失活,原因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而胃液的pH为0.9~1.5。
(3)胰岛素等蛋白质类或多肽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原因是口服会导致该类激素被蛋白酶和肽酶分解成氨基酸而失效。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不会被消化酶分解,既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
6.(2017·全国Ⅱ,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答案 C
解析 D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项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生物催化活性,B项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 ℃,但是37 ℃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项错误。
考向二 酶的相关曲线分析
1.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酶高效性的曲线
①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只能缩短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酶专一性的曲线
①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
②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比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酶A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3)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
①甲曲线分析: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最适温度(pH),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的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②乙曲线分析: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剩余量越多,生成物越少,反应速率越慢;图示pH=7时,反应物剩余量最少,应为最适pH;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
①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先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
②乙图:在底物足量、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酶专一性的理论模型
(1)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
(2)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相契合的结构。
7.(2019·福建厦门湖滨中学第一次阶段检测)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组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答案 D
解析 曲线Ⅰ、Ⅱ的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一样,表明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A正确;加入化合物X的组别Ⅱ为实验组,未加化合物X的组别Ⅰ为对照组,同一温度下,曲线Ⅱ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比曲线Ⅰ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低,表明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B、C正确;图示只给了酶促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未给出该反应所处的pH条件,因此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可能上移,也可能下移,D错误。
8.用某种酶进行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该酶的激活剂
答案 C
解析 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中结果只能显示30 ℃比较适宜,但温度梯度太大,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A项正确;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由图4可知该酶为麦芽糖酶,B项正确;图4可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项错误;图3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Cu2+是该酶的抑制剂,D项正确。
科学思维 解答坐标曲线题的“三步曲”
1.实验原理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
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反应原理(用反应式表示):2H2O2eq \(―――――→,\s\up7(过氧化氢酶))2H2O+O2。
②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速率,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的生成速率。
2.实验步骤和结果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2)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用淀粉和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淀粉分解也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步骤和结果检测的注意事项
(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底物和酶溶液应先分别在预设的温度中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保证反应从一开始就是预设的温度。
(2)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宜先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
(3)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要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考向一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基础实验分析
9.(2020·河北衡水中学质检)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答案 D
解析 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不能与碘液发生显色反应,故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来验证酶的专一性,B错误;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5、7、9,C错误;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研究酶的高效性时,应使用酶和无机催化剂进行对照实验,D正确。
10.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 ③向各试管中滴一滴碘液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答案 D
解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为:分组→酶与底物在各自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酶与底物混合,保温一段时间→检测→观察实验现象,D正确。
考向二 实验的拓展和应用
11.(2019·北师大广东石竹附校第一次月考)某同学在学习了酶的有关内容后想探究某些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有关实验步骤如表格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2号试管因为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滴加碘液不变蓝
C.本实验也可选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进行检测
D.本实验中,淀粉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也是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 A
解析 题表信息显示,各试管控制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2号试管由于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导致淀粉不能被水解,所以滴加碘液变蓝,B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50~65 ℃水浴加热下才会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还原糖以判断酶活性的高低,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本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进行检测,C错误;本实验中,淀粉溶液的浓度和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D错误。
12.(2019·吉林“五地六校”联考)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不同滤纸片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则该装置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
B.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C.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烧杯液面的时间(t3~t1)来表示
D.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若选用过氧化氢酶、Fe3+,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可用来探究酶的高效性,A错误;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分解,故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该装置可以用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1.加热使反应物获得了能量,加快反应速率。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5.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6.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7.ATP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
8.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1.(2017·天津,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答案 C
解析 T1时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由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B项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C项错误;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项正确。
2.(2016·全国Ⅰ,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 C
解析 测定酶活力的影响因素时,在改变被探究因素之前,务必防止酶与底物混合,C选项所述操作顺序正确。
3.(2016·海南,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答案 D
解析 ATP中含有核糖,ATP除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单位,A项错误;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会使ADP生成增加,ATP生成减少,B项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项错误;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均可产生ATP,D项正确。
4.(2015·海南,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 D
解析 酒精发酵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A项正确;ATP可以用于细胞的主动运输,B项正确;ATP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断裂,大量的能量会被释放出来,C项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项错误。
5.(2016·全国Ⅱ,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B (2)加快 (3)不变 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解析 (1)曲线图显示:在反应时间内,40 ℃反应到达反应平衡时间最短,说明酶的活性最高,而B组控制的温度是40 ℃。(2)A组控制的温度是20 ℃。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因酶的活性增强,A组酶催化反应速度会加快。(3)对比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推知,在时间t2时,C组的酶在60 ℃条件下已经失活,所以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t3时,C组产物的总量不变。(4)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
一、选择题
1.某种物质的结构简写为A-Pα~Pβ~Pγ,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其水解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该物质的β、γ位磷酸基团被水解后,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该物质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中不含糖类
D.该物质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光解
答案 B
解析 该物质为ATP,含有3个磷酸键,其中2个是高能磷酸键,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TP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中有核糖,C错误;该物质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叶绿体中水的光解利用的是光能,D错误。
2.(2019·成都七中高三诊断)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的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合成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
B.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
C.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脱氧核糖构成的
D.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
答案 C
解析 细胞的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A正确;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磷酸、核糖和碱基3种小分子物质,B正确;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C错误;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D正确。
3.(2019·陕西渭南二模)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相同
B.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细胞中含有大量的ATP,以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D.ATP中的“A”与构成D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 D
解析 A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不完全相同,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也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A错误;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细胞中含有少量的ATP,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换非常迅速,以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C错误;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构成D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D正确。
4.2016年3月19日,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短跑项目在美国波特兰举行,作为中国选手苏炳添的优势项目,男子60米使他再次创造黄种人历史。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比赛时其肌细胞中ATP的变化的是(纵轴表示细胞中的ATP含量,横轴表示时间)( )
答案 B
解析 比赛时首先要消耗ATP,但体内ATP含量很少,其能量供应有限,所以有减少趋势,利用后可由ADP迅速转化,随着ATP的再生,其含量又会进一步增加,故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
5.(2019·河北衡水中学二调)抗体酶又称催化性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酶的特性,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功能巧妙结合的产物。下列有关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酶可以为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B.该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
C.探究该酶最适温度时,需将酶与底物先混合,然后置于一系列温度梯度条件下
D.高温和低温均会使抗体酶失去活性
答案 B
解析 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抗体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B正确;探究该酶最适温度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一系列温度梯度下保温,然后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若将酶与底物先混合,会导致底物分解而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低温不会使抗体酶失去活性,D错误。
6.(2020·山东青岛质检)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pH均适宜)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甲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适当提高了温度
B.丙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使用药物A处理
C.在t1时间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高于乙组和丙组
D.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蔗糖酶和蔗糖结合机会不变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三条曲线起始反应速率相同,说明开始的处理是相同的;t1后,丙组产物浓度不变,很可能是药物A导致酶失活;甲组达到平衡点的时间缩短,甲、乙、丙可能开始均用B处理,甲组原本就是最适温度,若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达到平衡点的时间会延长而不是缩短,A错误;丙组开始用药物B处理,t1后产物浓度不变,可能是药物A处理导致酶失活,B正确;t1后,丙组酶失活,甲、乙组酶活性不变,故甲、乙组酶活性高于丙组,C错误;t1后,丙组蔗糖酶失活,酶与底物不能结合,D错误。
7.(2019·广东汕头质检)下列关于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不需要酶,ATP的合成需要酶
B.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C.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需要酶但不需要ATP
D.农作物根细胞缺氧时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
答案 D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蛋白质和RNA的形成均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但低温不会使酶失活,所以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可逆的,B错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过程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供能,同时也需要酶的催化,C错误;根细胞缺氧时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
8.将等量的α-淀粉酶(70 ℃下活性不受影响,100 ℃高温下失活)与β-淀粉酶(70 ℃处理15 min即失活)加适量蒸馏水混合,分为甲、乙、丙三组后,分别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与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B.丙组按步骤一处理后冷却至70 ℃,其中α-淀粉酶有活性
C.a与b的差值可体现出α-淀粉酶的活性
D.a-b与b-c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两种酶在25 ℃下的活性
答案 D
解析 上述两种酶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决定酶的基因不同,A错误;由于α-淀粉酶在100 ℃高温下失活,而β-淀粉酶70 ℃处理15 min即失活,因此丙组按步骤一处理后冷却至70 ℃,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均无活性,B错误;由于25 ℃下处理甲组,两种酶都具有活性,70 ℃水浴处理15 min后β-淀粉酶失活,因此a与b的差值可体现出β-淀粉酶的活性,C错误;70 ℃水浴处理15 min后β-淀粉酶失活,而100 ℃下处理15 min后两种酶均失活,因此b-c的大小可体现出α-淀粉酶在25 ℃下的活性,结合选项C的分析可知,a-b与b-c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两种酶在25 ℃下的活性,使酶活性部位功能丧失,D正确。
9.(2020·湖南株洲质检)右图为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eq \f(1,2)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
B.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
C.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
D.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答案 A
解析 据图分析,Km值越小,达到eq \f(1,2)Vmax需要的底物浓度越低,说明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A错误;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与底物结合的机会减少,则Km值增大,B正确;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导致Vmax降低,C正确;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活性部位功能丧失,D正确。
10.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然后将2支试管放入同一温度的水中进行水浴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据此实验,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凝乳时间越长,凝乳酶的活性越高
B.如果将A组的水温逐渐提高,乳汁可以凝固
C.低温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所以10 ℃温度下乳汁不凝固
D.凝乳酶的最适温度一定为40 ℃
答案 B
解析 A组不凝固的原因是温度太低,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当温度逐渐升高时,会提高酶的活性,使乳汁凝固。
二、非选择题
11.(2019·北师大广东石竹附校第一次月考)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T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_(细胞结构)。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ATP在传递信号过程中,在细胞间隙中的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_。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二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如果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则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无关变量,应予以排除。
答案 (1)A—P~P~P 线粒体 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 (2)腺苷 (3)典型神经递质
解析 (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很少,可通过ATP与ADP迅速相互转化而形成。(2)ATP脱去1个磷酸基团为AD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为AMP,如果磷酸基团完全脱落,剩下的则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3)若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可以设法把ATP与典型神经递质分开,单独去研究其作用,即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所以典型神经递质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12.图甲表示酶和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图乙表示加入抑制剂对起始反应速率的影响。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______,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活细胞产生酶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蛙的红细胞合成酶所需要的ATP主要由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
(3)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结合到附着在内质网的____________上,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N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信号肽引导肽链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但蛋白质转到高尔基体加工时却没有了信号肽序列,据此我们可以推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对照组是___________曲线的结果,其中曲线B为加入___________抑制剂的曲线。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更显著 (2)核糖核苷酸或氨基酸 有氧呼吸 (3)核糖体 内质网中可能存在蛋白酶(或内质网中可能存在切去信号肽的酶) (4)A 竞争性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与抑制剂结合的酶的比例减小,抑制作用逐渐减小,起始反应速率逐渐接近正常
解析 (1)从图甲可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或蛋白质,产生RNA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产生蛋白质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蛙的红细胞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
(3)翻译时,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要结合到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根据题意可知,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但蛋白质转到高尔基体加工时却没有了信号肽序列,说明内质网中可能存在蛋白酶(切去信号肽的酶),把信号肽切去了。
(4)图乙中A曲线催化效率最高,表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属于对照组;由曲线B的走势可知,曲线B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的曲线,判断的依据: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的机会增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减小,因此随着底物浓度增加,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力会变得越来越小,起始反应速率逐渐接近正常。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粳稻、籼稻和杂交稻三种水稻品种中的H2O2酶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时,各实验组应遵循______________原则。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d2+、Cu2+都能抑制H2O2酶的活性,且相同浓度的Cu2+的抑制作用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d2+。Cd2+、Cu2+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填“植物类型”或“重金属种类和浓度”)。
(3)Cd2+、Cu2+等重金属离子影响了H2O2酶的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答案 (1)不同浓度的Cd2+和Cu2+对不同水稻品种中H2O2酶活性的影响 单一变量、对照(或重复) (2)大于 重金属种类和浓度 (3)空间结构
解析 (1)由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不同浓度的Cd2+和Cu2+对粳稻、籼稻和杂交稻中H2O2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有三个自变量:不同种的水稻、不同的重金属离子、不同的离子浓度。设计实验时,各实验组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浓度的Cu2+和Cd2+,Cu2+的抑制作用大于Cd2+。Cu2+、Cd2+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重金属种类和浓度差别大,植物类型差别小。
(3)重金属离子影响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了酶的活性。项目
ATP的合成
ATP的水解
反应式
ADP+Pi+能量eq \(――→,\s\up7(酶))ATP
ATPeq \(――→,\s\up7(酶))ADP+Pi+能量
所需酶
ATP合成酶
ATP水解酶
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细胞膜
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光反应
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线粒体
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翻译等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2
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
60 ℃热水(5分钟)
沸水(5分钟)
冰块(5分钟)
3
加入等量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1 mL(5分钟)
1 mL(5分钟)
1 mL(5分钟)
4
加入等量的碘液
1滴
1滴
1滴
5
观察实验现象
不出现蓝色(呈现碘液颜色)
蓝色
蓝色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注入等量的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2 mL
2 mL
2 mL
2
注入等量的不同pH的溶液
1 mL蒸馏水
1 mL 5%的HCl
1 mL 5%的NaOH
3
注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2滴
2滴
2滴
4
观察实验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
5
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内(液面的上方)
燃烧剧烈
燃烧较弱
燃烧较弱
管号
稀释唾液(滴)
置不同温度中(10 min)
缓冲液pH6.8(滴)
淀粉溶液1% (滴)
置不同温度中(10 min)
稀碘液(滴)
结果
1
5
37 ℃恒温水浴
20
10
37 ℃恒温水浴
1
2
5
沸水浴
20
10
沸水浴
1
3
5
0~4 ℃冰浴
20
10
0~4 ℃冰浴
1
4
5(煮)
37 ℃恒温水浴
20
10
37 ℃恒温水浴
1
组别
步骤
甲
乙
丙
步骤一
25 ℃下处理
70 ℃水浴处理15 min后取出
100 ℃下处理15 min后取出
步骤二
在25 ℃条件下加入等量且足量的淀粉溶液
步骤三
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三组淀粉剩余量
淀粉剩余量
a
b
c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重金属离子及浓度
H2O2酶活性[U/g·FW]
水稻品种
Cd2+(mml/L)
Cu2+(mml/L)
0
0.5
1.0
1.5
0
0.5
1.0
1.5
粳稻
80
40
38
25
80
30
25
10
籼稻
80
35
30
20
80
20
10
8
杂交稻
85
30
20
10
85
10
8
1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8讲 酶和ATP(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8讲 酶和ATP(讲通),文件包含第8讲酶和ATP讲义教师版docx、第8讲酶和ATP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7讲 酶和ATP(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7讲 酶和ATP(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酶在代谢中的作用,酶特性的实验探究,ATP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讲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讲练)(含解析),共26页。